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建平  刘莉  何平笙 《化学通报》2002,65(11):758-761
微反应器是指容量仅为零点几μm^3或宽度为1μm左右的反应“容器”,反应在这个微小区域内有控地进行。以表面科学与微制造技术为核心,新型微反应器近年来发展很快。本文介绍五种微反应器,即反相胶束微反应器,聚合物微反应器,固体模板微反应器,微条纹反应器和微聚合反应器,以及它们在各高科技领域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应器     
生物化工包括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两大学科分支,它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化学反应器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样,生物反应器在生物化工生产过程中也有着  相似文献   

3.
反应器与防污器组合成一全封闭体系,由反应器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进入防污器被全部吸收,从而使化学实验实现无毒、无害化。  相似文献   

4.
张军社  周理 《化学进展》2001,13(3):234-238
本文概括介绍了吸附反应和吸附反应器, 着重评价了变压反应器的实验室研究和数学模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史静  任楠  张亚红  唐颐 《化学进展》2009,21(9):1750-1756
微囊反应器以其独特的结构、所能提供的特殊微环境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催化与纳米材料领域长久以来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和功能的微囊反应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类型的微囊反应器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天然材料、反相胶束、聚合物以及无机核壳结构微囊反应器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并对微囊反应器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纳米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近年来见诸于研究中的四种纳米反应器,分别是反相微乳液,嵌段共聚物,多孔材料和层状硅酸盐,总结了这些纳米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分子筛膜具有规整的微孔结构(<1 nm), 耐高温高压、 抗有机溶剂, 在液相和气相小分子分离中受到广泛关注. 分子筛膜可以与催化反应耦合于一体构成膜反应器, 使反应过程与组分分离同时进行, 促进反应平衡移动, 达到反应强化的效果. 本文概述了近十年不同类型分子筛膜反应器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分子筛膜反应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器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树彬 《大学化学》1999,14(3):45-46
在许多物理化学实验课本中,乙酸乙酯皂化实验所使用的反应器有几点不足,①反应器只能在恒温槽内使用;②连接两反应管的玻璃管较细,易折断;③反应器底部缺少支撑面,不能竖放。基于以上原因,我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器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形状与尺寸如图1,反应器为玻...  相似文献   

9.
基于DNA折纸技术,构建具有纳米尺度可寻址的新型DNA纳米反应器,是DNA纳米技术领域的一个最新研究思路和方向。它的优势首先在于其纳米定位能力,通过不同的化学或生物相互作用,已能够实现对包括化学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及人工纳米材料等的纳米级精确定位;其次,DNA折纸结构的丰富多样性,使构建纳米级仿生限域环境成为了可能;此外,DNA折纸结构本身的生物相容性及优良的产率,也保证了这一材料的可应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在DNA折纸结构上,对不同材料和分子进行纳米定位的一般方法和最新进展。然后,着重阐述了基于纳米定位技术,以DNA折纸结构作为纳米反应器,对一些化学、生化反应的成功调控。最后,基于现有的工作基础,我们提出了DNA折纸术纳米反应器概念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
郭华  张蕾  董旭  申刚义  尹俊发 《化学进展》2020,32(4):392-405
多酶级联反应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固定化多酶级联反应器是将不同功能的酶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固定于特定载体上,以之模拟生物体内多种酶协同作用方式促使底物发生降解和转化等反应的新型仿生催化技术。该技术具有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可重复利用以及酶级联的高效协同催化等优点,近年来在生物传感、模拟生物学以及生物转化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多酶级联反应原理、反应器制备、级联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对近年来固定化多酶级联反应器的进展进行详细评述,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制氢技术,是当前低碳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生物乙醇重整制氢技术的关键是研发在低温下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新型重整催化剂,以及开发新式高效的催化反应器.本文着眼于反应器对生物乙醇重整制氢过程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固定床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和膜反应器等生物乙醇重整制氢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沸腾床反应器制备碳纳米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纳米管自1991年被日本NEC的Iijima发现以来,已经引起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学和力学性质,其导电性与管本身的直径和管的螺旋度有关,随着这些参数的变化,碳纳米管可表现出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扬氏模量的测量表明,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这些都预示着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水样中痕量镉的方法中,提出了在流动注射-编结反应器对痕量镉离子作在线顸富集中用两次引入作为镉离子的配位体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溶液的模式。在此模式中,预先将APDC溶液涂覆在编结反应器的内壁上(这就是第一次引入APDC溶液);第二次引入是将APDC溶液与试样溶液同时注入并在编结反应器中汇合。富集时样品溶液的流速为6.0mL&#183;min^-1,富集时间为60s。按此方法操作镉的富集系数达到21,此值均高于单独用APDC溶液预涂覆编结反应器模式的富集系数(9)或单独用APDC溶液与试样溶液同时注入并汇合模式的富集系数(16)。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32μg&#183;L^-1,方法的进样频率为每小时36个样品,对20μg&#183;L^-1镉标准溶液测定11次,测得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7%。应用此方法测定了几个水样中镉含量,并作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在92.0%~99.0%之间。  相似文献   

14.
1975年美国Chem Systems Inc公司提出液相法甲醇合成工艺的概念,采用导热性能优良的液体作为热载体,床层温度均匀易控,从而可提高原料气的单程转化率,出口甲醇质量分数可达到15%。传统浆态床反应器相对固定床虽然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温度分布比较均匀,但是浆态床由于液体溶剂的存在以及气体分布不均匀,给传质过程带来了负面影响,增加了体系的复杂性。尽管优化气体分布器结构,可以起到改善传质的效果,但是还是无法明显改善传统浆态床内气液传质性能,反应器内固体沉积团聚严重。循环气流床通过循环泵的强制循环和喷嘴的雾化作用,相比如传统浆态床反应器,具有良好的传质能力、固体悬浮,并且能有效地减少轴向返混,具有相间接触充分、气液比(气固比)调节灵活、催化剂利用率高等特点。本实验研究了空速、循环量、喷嘴个数、催化剂浓度对甲醇合成的影响,为以后反应器的放大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郝海岩 《化学教育》1995,16(8):29-29
气体与液体的微量实验中,凡是能使液体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在湿润的试纸上进行实验,一般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光热催化还原技术是二氧化碳资源化的研究热点之一。设计高效的新型催化剂材料,是构建有效的光热催化反应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开发与催化材料适配的反应器,则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催化剂的性能,是光热催化放大反应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光热催化反应器的不同形式,讨论了光热催化关键变量温度、光照、给料类型和运行方式对反应器设计的影响。总结了反应器设计的局限性和挑战性,为光热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绝热固定床反应器的参数灵敏性,建立了参数灵敏度的微分方程,提出了求解参数灵敏度方程的简便方法,并对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的工业反应实例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流化床最显著的特征是床内各处的温度和催化剂密度处于均匀状态,从而难以分区优化复杂催化反应的转化率与选择性.本团队经过20年的持续创新,提出了流化床由变径分为两个反应区,再由两个反应区调控复杂催化反应理念,发明了具有多流型的单器变径流化床,首创了变径流化床反应器催化反应工程技术平台.在此平台上开发出多项催化反应工艺,其中重质烃高效转化工艺、双反应区催化裂化工艺得到广泛的应用,正在开发的低碳烯烃生产技术未来有望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制作了微型整体柱型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在500μm内径毛细管内,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处理形成端基烯键,采用原位合成法,以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制备了整体柱。整体柱表面的羟基经NaIO4氧化形成醛基后与胰蛋白酶的氨基进一步反应,实现胰蛋白酶的固定。在24s内,该酶反应器实现了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c的酶解,经MALDI-TOF MS鉴定,序列覆盖率分别达到65%和79%。  相似文献   

20.
膜反应器中的甲烷转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合成了Ba0.5Sr0.5Co0.8Fe0.2O3-δ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并考察了膜片本身对甲烷的活化性能,结果表明,导体膜对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具有催化活性,研究了膜反应器中甲烷部分氧化(POM)制合成气反应,发现在开始阶段甲烷转化率有两次快速升高,第一次是由于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而产生的;第二次是由于透氧量增加而导致的,透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850℃时甲烷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