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液灌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灌流技术以其显著的疗效和新颖的治疗方法而发展迅速,目前其应用正日趋广泛,所治疗的疾病已经从药物中毒、肝肾疾病扩展到一系列免疫性疾病。本文综述了血液灌流材料的发展和研究进展,按照种类不同对材料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阐述,为血液灌流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医用活性高分子吸附材料在血液灌流临床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了医用活性高分子吸附材料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各种吸附材料的性能及其在血液灌流、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有关疾病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以琼脂凝胶为载体,氨基酸为配体,合成了内毒素吸附剂,并对其吸附效果进行了比较.对吸附剂的各种性质进行了表征,选取琼脂-赖氨酸吸附剂对内毒素血症的兔子进行血液灌流,可将血浆中的内毒素降至接近正常值,最高清除率达73.6%,且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血液灌流吸附清除中分子物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从所研制的系列树脂中筛选出对中分子物质(MMS)吸附作用较好的5种吸附树脂,并将其中HP-A_3和HP-A_9用于尿毒症患者血浆体外模拟灌流和急性肾衰大鼠血液灌流。应用MMS总量测定法和Sephadex G25凝胶层析法研究树脂对MMS的吸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种树脂体内、外清除MMS作用显著,HP-A_9树脂体内清除效果更好,其血液相容性也更为理想,有希望应用于临床治疗某些MMS堆积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6.
血液灌流用胆红素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毒素.急性肝损伤时,体内胆红素的排泄受到阻碍.如何能有效地排除高浓度的胆红素,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1].文献[2,3]报道,在血液净化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中,当胆红素吸附剂上含有氨基阳离子时,可以提高其对胆红素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7.
亲和吸附剂对细菌内毒素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以球形纤维素为载体、8种氨基酸和1种聚赖氨酸为配基的吸附剂,对质量浓度为100.0pg/mL的内毒素水溶液进行了吸附研究,绘制了吸附等温线,并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精氨酸和赖氨酸配基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1.5mL100.0pg/mL内毒素溶液中吸附量分别达到182.0和160.0pg/mL;吸附等温线显示,以赖氨酸为配基的吸附剂其吸附量随溶液内毒素浓度增加而线性增加,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吸附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蛋白结合类毒素(PBUT)在尿毒症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现有血液净化模式对其清除效果较差, 开发用于高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PBUT的血液灌流吸附材料已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 本文首先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咪唑基改性低交联聚苯乙烯微球P(St-DVB-VMZ); 然后通过小分子外交联剂的一步法傅克烷基化后交联反应, 制备出血液灌流用含咪唑基超高交联聚苯乙烯多孔树脂吸附剂HCP(St-DVB-VMZ).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N2吸附-脱附分析等表征了吸附树脂的化学结构和微观孔结构. 结果表明, HCP(St-DVB-VMZ)具有丰富的孔结构, 比表面积达到709 m2/g. 尿毒症毒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HCP(St-DVB-VMZ)对蛋白结合类毒素[对硫酸吲哚酚(IS)、 对甲酚硫酸盐(PCS)和吲哚乙酸(IAA)]和中大分子毒素[甲状旁腺激素(PTH)、 β2-微球蛋白(β2M)及白细胞介素6(IL-6)]均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并展示出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有望实现全血灌流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液净化高分子吸附材料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简要总结了我们近年来在血液净化高分子吸附材料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对于有机小分子吸附剂、中分子吸附剂和生物大分子吸附剂的系统研究,不仅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结果,而且筛选出了性能优良的血液净化吸附剂,已经与血液灌流装置一起开始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前文介绍了VT共聚物上固定DNA制得免疫吸附剂,探讨了其结构和血液相容性,本文介绍IA吸附剂对狗进行血液灌流,观察该吸附剂对实验动物狗血液有形成分,某些生物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血症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如大面积烧伤、重症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使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的病理变化,最终导致不可逆休克和死亡,在美国每年都有超过10万人死于此病,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及时、有效地清除或破坏患者体内的内毒素,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载体的内毒素吸附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导致器官坏死、不可逆休克和死亡。如何及时并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选用高效吸附剂,籍助血液灌流的方法从血液中直接清除内毒素,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应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内毒素吸附剂的吸附机理. 模拟结果显示, 以二甲胺为配体的吸附剂, 当β位存在羟基时, 此羟基可与内毒素分子间形成氢键, 并形成一个八元环的稳定结构. 此时吸附剂与内毒素之间存在静电、 氢键、 疏水相互作用和八元环的协同作用. 同时模拟了羟基位于配体不同位置的吸附剂与内毒素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静电作用为主要的相互作用力, 羟基的位置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聚乙烯基咪唑为配基的内毒素亲和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乙烯基咪唑(VI)在硅胶粒子表面的自由基接枝聚合制备了一种以聚乙烯基咪唑为配基的新型内毒素亲和吸附剂. 用FTIR检测样品中咪唑基的特征吸收, 用热重分析法(TGA)测定了PVI的接枝率. 实验发现, PVI在吸附剂中的含量对内毒素的吸附率影响很大. 当PVI的接枝率为2.5%左右时, 吸附剂对内毒素的去除率最大. 在离子强度小于1 mol/L和pH=7的中性条件下, PVI吸附剂对内毒素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 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内毒素在该亲和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 其吸附动力学为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15.
以尼龙66膜为基质,用环氧氯丙烷、戊二醛、二溴丙烷、羰基二咪唑试剂对用盐酸水解后的尼龙66膜进行活化,共价键合上乙二胺、己二胺等不同长度的间隔臂和组氨酸、粘多菌素B等亲和配基,配基含量达30μmol/g以上。亲和膜装入专门设计制造的膜分离器中,能有效地去除水溶液中的内毒素,去除率一般在90%以上。该膜对内毒素的亲和容量为02mg/g,表观脱附常数为304×10-8mol/L,亲和膜可用碱、脱氧胆酸钠、盐、无热原水进行洗涤再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与乙醇胺反应,形成聚(N-羟乙基丙烯酰胺)树脂,在酸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形成含有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含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与D-丙氨酸、L-丙氨酸或甘氨酸反应,分别得到含有这3种氨基酸的吸附剂.这3种吸附剂吸附N-去甲万古霉素的结果表明,含D-丙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最大,含甘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次之,而含L-丙氨酸的吸附剂不吸附N-去万古霉素.说明前两种吸附剂对N-去甲万古霉素存在亲和吸附作用.含D-丙氨酸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值为5.8,当吸附液中的盐(NaCl)浓度增加时,吸附量降低.用0.4mol/LNa2CO3/CH3CN(摩尔比7∶3,pH=9.5)作为洗脱剂可完全脱附被吸附的N-去甲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7.
姜哲  于飞  马杰 《物理化学学报》2019,35(7):709-724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吸附法因去除效率高、普遍适用性强,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开发新型吸附剂是高效能吸附处理的关键。近年来石墨烯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吸附性能,使其成为重要的抗生素吸附剂。由于石墨烯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对石墨烯吸附剂处理效能和稳定性的要求,基于石墨烯设计开发了多种石墨烯基吸附材料。而目前基于水体中抗生素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吸附作用机制缺乏相关的系统性综述。本文综述了目前水体中抗生素的危害,针对石墨烯基复合吸附材料中,广泛关注的磁性石墨烯吸附剂、聚合物/石墨烯吸附剂、三维石墨烯凝胶和石墨烯/生物炭吸附剂的设计和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概述,并阐述了石墨烯基吸附材料对水体中抗生素的主要吸附作用机制。最后,本文对石墨烯基吸附材料去除水体中抗生素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