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型酯键型鹅去氧胆酸分子钳的设计合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鹅去氧胆酸为隔离基、芳香族化合物为手臂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分子钳, 其结构经1H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确证, 并且考察了其对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初步的结果表明, 这类手性分子钳对D-氨基酸甲酯有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2.
脱氧胆酸类分子钳对氨基酸甲酯的手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光谱法;脱氧胆酸类分子钳对氨基酸甲酯的手性识别  相似文献   

3.
以脱氧胆酸为spacer,通过三光气桥连各种芳胺,合成了新的氨基甲酸酯型分子钳受体1~4,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利用差光谱滴定法考察了其与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钳1~4对所考察的氨基酸甲酯均具有识别能力,其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从主客体间的大小形状匹配及几何互补关系等方面对这些受体的识别能力及对映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型鹅去氧胆酸分子钳的设计合成和分子识别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鹅去氧胆酸为隔离基, 芳香族化合物为手臂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分子钳, 其结构经1H NMR, IR, MS及元素分析确证. 利用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其与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 分子钳3a3e对所考察的氨基酸甲酯均具有识别能力, 其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 从主客体的大小形状匹配及几何互补关系等方面对这些受体的识别能力及对映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新的席夫碱型鹅去氧胆酸分子钳的微波无溶剂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以鹅去氧胆酸甲酯为隔离剂,通过氨基与不同芳香醛缩合合成了十个含席夫碱结构单元为手臂的新型鹅去氧胆酸分子钳.通过微波法和常规法的对比发现,使用微波法后,产率从30%~75%提高到85%~94%,反应时间从300~480 min缩短到0.5~1.5 min.所有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利用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其对分子的识别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分子钳人工受体对有机小分子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点击化学方法设计合成了12个新型的含有1,2,3-三唑结构的鹅去氧胆酸类分子钳人工受体.所有新目标物结构均经1H NMR,IR,MS及元素分析确证.利用紫外可见光光度滴定法测试了主体化合物对阳离子的识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主体分子对汞离子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7.
手性芳酰胺类分子钳对氨基酸衍生物的对映选择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联苯二甲酸为间隔基,L-氨基酸甲酯为手臂,合成了3个新型芳酰胺手性分子钳。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利用差紫外光谱滴定法考察了其与D/L氨基酸甲酯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钳2a~2c对所考察的氨基酸甲酯均具有识别能力,其对D-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优于对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从主客体间的大小形状匹配及几何互补关系等方面对这些受体的识别能力及对映选择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赵志刚  石治川  刘强  石云 《合成化学》2014,22(5):601-607
以猪去氧胆酸甲酯为隔离基,通过三光气桥连对硝基苯胺,再将硝基还原为氨基,在微波无溶剂条件下,再与芳醛反应合成了13个新型的氨基甲酸酯希夫碱型分子钳(6a~6m),产率81%~98%,其结构经1H NMR,I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用UV-Vis初步研究了6a,6b,6j,6l和6m对客体D/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6a,6b,6j,6l和6m对氨基酸甲酯具有良好的对映选择性识别。  相似文献   

9.
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 以固体K2CO3为载体, 猪去氧胆酸甲酯与芳酰氯反应合成了11个猪去氧胆酸分子钳人工受体.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 IR, MS及元素分析所确证. 同传统方法相比, 该法具有简单、快速、 有效、 对环境友好等优点. 同时考察了这类受体对芳胺和手性分子的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 这类分子钳受体不但对芳胺具有优良的识别性能, 而且对D/L-氨基酸甲酯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猪去氧胆酸为隔离基,芳香胺为手臂,通过三光气桥连,合成了五个新型猪去氧胆酸分子钳(4a~4e),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紫外光谱滴定法的研究结果表明,4对卤素阴离子均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选择顺序依次为I-> Br-> Cl-;主客体之间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识别作用的主要...  相似文献   

11.
A novel type of chiral molecular tweezers has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usingchenodeoxy cholic acid as spacer and the aromatic compounds as arm. Their structures werecharacterized by 1HNMR, IR, MS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se chiral molecular tweezersshowed good enantioselectivity for D-amino acid methyl esters.  相似文献   

12.
氨基酸卟啉锌配合物对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滴定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苏氨酸卟啉锌配合物(主体)对氨基酸酯(客体)的分子识别.这种锌卟啉可以与氨基酸酯形成 1:1和 1:2的两种加合物.氨基酸酯的氨基首先与氨基酸残基的羧基作用形成 1:1的加合物,然后与锌卟啉的中央锌原子配位形成 1:2的加合物,客体分子与主体分子上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排斥作用以及主客体之间的色散力作用是主体分子能识别客体分子的另外两种作用。  相似文献   

13.
One kind of novel chiral porphyrin and its zinc complex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chiral zinc porphyrin towards amino acid esters in CHCl3 was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al titration method. The associative constants of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reactions were all KD>KL and followed the order of K(PheOMe)>K(LeuOMe)>K(ValOMe)>K(AlaOMe) in host (Zn(L‐BocTyr)TAPP).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a were used to explain chiral molecular recognition. The minimal energy conformation of host‐guest molecular system was sought by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process of this host‐guest system was calculated by quantum chemistry and the results were explained by th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4.
新型手性酪氨酸修饰的锌卟啉对氨基酸酯的分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军  阮文娟  罗代兵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4,62(21):2165-2170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L型Boc酪氨酸修饰的自由卟啉(L-BocTyrTAPP)及其锌卟啉配合物Zn(L-BocTyr)TAPP.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手性锌卟啉配合物与四对对映异构的手性氨基酸酯客体在CHCl3中的分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子识别的过程中,缔合常数顺序均为D型略大于L型,且按K(PheOMe)>K(AIaOMe)>K(ValOMe)>K(LeuOMe)的顺序依次减小.同时,利用园二色光谱进一步阐述手性分子识别过程.此外,采用分子力学方法搜索了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从理论上对实验本质进行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氨基甲酸酯型脱氧胆酸分子钳对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差紫外光谱法考察了新型分子钳16对苯胺、对硝基苯胺、对甲氧基苯胺等中性分子的识别性能, 测定了25 ℃下, 在CHCl3中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a)和自由能变化(ΔG0). 结果表明, 所有分子钳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 主客体间形成1∶1型主客体络合物. 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多重氢键和π-π重叠等的作用. 讨论了主客体间形状、大小匹配和几何互补及识别模式等因素对识别能力的影响, 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与计算机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