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种可溶喹吖啶酮衍生物LB膜的光谱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表面压-分子面积(π~A)等温曲线、紫外-可见吸收谱和荧光光谱的方法研究了一种喹吖啶酮衍生物材料LB膜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实验表明,这种喹吖啶酮衍生物能够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它与花生酸(AA)混合后不仅可以形成很好的单分子膜,而且可以较好的转移到固体基片上制备成LB膜多层膜。这种喹吖啶酮衍生物LB膜的紫外-可见吸收谱的吸收峰位较稀溶液发生了红移,这是由极性溶剂分子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溶液有很强的荧光效应,但LB膜没有荧光现象,原因是在LB膜中QAC16的浓度过高发生“自我猝息”而失光。它在溶液和LB膜中都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笼状β-碳苷酮衍生物的NMR研究及结构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碳苷酮为原料合成了4个新的β-碳苷酮的笼状缩酮衍生物,采用1H NMR、13C NMR、 DEPT及二维谱1H-1H COSY、HSQC、HMBC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和确证,并对它们的1H、13C NMR全谱给予了准确归属.  相似文献   

3.
咖啡酸与乳蛋白结合的光谱特性及结合物抗氧化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技术评价了咖啡酸与乳蛋白(α-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两者结合的结合常数、结合作用力、结合距离以及能量转移效率,通过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对两者结合导致的抗氧化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咖啡酸会使乳蛋白发生内源性荧光猝灭。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表明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其中咖啡酸与α-酪蛋白之间以静电引力结合(ΔH<0,ΔS>0),与β-酪蛋白、α-乳白蛋白的结合作用力为氢键(ΔH<0,ΔS<0),与κ-酪蛋白、β-乳球蛋白是以疏水作用力结合(ΔH>0,ΔS>0)。两者结合距离r0<7nm,符合非辐射能量转移条件,证明咖啡酸对乳蛋白的荧光猝灭是由于生成不发光的配合物而引起的静态猝灭。此外,两者结合导致咖啡酸的抗氧化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吩噻嗪系列衍生物作为电致发光(EL)材料的结构表征、光谱性能及RHF/PM3系列方法的量子化学半经验计算,并比较了实验的UV-vis,IR,FL光谱与理论计算结果,所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从微观上分析了该系列衍生物的光谱性能,解释了它们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Materials Studio 软件中的DmoL3程序对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几何结构和性质(振动频率、反应活性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分子的抗氧化活性数据、稳定几何构型、各原子上的电荷分布、热力学性质、Fukui指数和前线分子轨道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柚皮苷二氢查尔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分子中酚羟基上的氧原子是影响其反应活性的主要部位,也是发生亲电反应的活性位点,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当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浓度为0.3mg•mL-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6.49%。  相似文献   

6.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Materials Studio 软件中的DmoL3程序对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几何结构和性质(振动频率、反应活性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分子的抗氧化活性数据、稳定几何构型、各原子上的电荷分布、热力学性质、Fukui指数和前线分子轨道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柚皮苷二氢查尔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分子中酚羟基上的氧原子是影响其反应活性的主要部位,也是发生亲电反应的活性位点,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当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浓度为0.3mg•mL-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6.49%。  相似文献   

7.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Materials Studio软件中的DmoL~3程序对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几何结构和性质(振动频率、反应活性及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了分子的抗氧化活性数据、稳定几何构型、各原子上的电荷分布、热力学性质、Fukui指数和前线分子轨道参数,计算结果表明柚皮苷二氢查尔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分子中酚羟基上的氧原子是影响其反应活性的主要部位,也是发生亲电反应的活性位点,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当柚皮苷二氢查尔酮浓度为0.3mg·mL~(-1)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86.49%.  相似文献   

8.
对新型聚集荧光增强芴衍生物的溶液状态下的光致发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比了其在丙酮/水混合溶液中的光致发光特性。结果表明,当水的体积比不断提高时,芴衍生物的丙酮/水混合溶液的光致发光光谱辐照度增强,这是由于该芴衍生物不溶于水,使得材料形成聚集态,导致聚集荧光增强;同时,PL光谱发生蓝移,这是因为溶液加水后形成芴衍生物的蓝色晶态聚集,这种晶态聚集会导致光致发光光谱的蓝移,并且晶态聚集越有序,发射的波长越短。另外,新型芴衍生物分子是通过在芴基团上链接四苯基苯和三苯胺官能团,具有抑制浓度猝灭及增强电荷传输能力,因此作为发光层,制得了非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衰减全反射技术对不同棕树叶的太赫兹光谱进行了测量,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中红外光谱表征了样品的物理形貌与化学成分. 给出了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的太赫兹指纹谱峰, 发现植物叶子的化学成分对光学响应的影响强于其物理形貌的影响. 在棕树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中, 叶绿素的太赫兹响应强于类胡萝卜素. 提出了植物光学研究以及太赫兹有机敏感材料研究的新方法, 获得了一些重要结果. 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一些生理行为, 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为设计性能更高、针对性更强、应用更广的器件功能材料创造条件, 推动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使用FTIR,FT-Raman和太赫兹时域光谱(terahertz time-domain spectroscopy, THz-TDS)技术在室温下对氯磺丙脲的Ⅰ型与Ⅲ型进行分析与表征 。结果显示氯磺丙脲Ⅰ型与Ⅲ型在三种光谱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中,Ⅰ型与Ⅲ型的光谱差异主要是吸收峰峰位的移动 和峰强的改变;此外,在拉曼光谱中Ⅲ型在100~1 800 cm-1的特征峰明显多于Ⅰ型;太赫兹光谱中,Ⅰ型在0.90, 1.09和1.29 THz处 有特征峰,而Ⅲ型在0.92, 1.11, 1.23和1.63 THz处有特征峰,尤其是1.63 THz处的一个强峰,明显区别于Ⅰ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氯磺 丙脲两种晶型进行分子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光谱较好吻合,同时模拟结果也表明氯磺丙脲Ⅰ型与Ⅲ型在0.9 和1.1 THz处的多分子振动模式相 同,可以为氯磺丙脲其他晶型的太赫兹谱归属提供参考。该结果为药物多晶型的IR, Raman以及太赫兹光谱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端粒G-四链体结构是指端粒末端富含鸟嘌呤(G)的DNA序列在一价阳离子(如K+和Na+)诱导下通过G碱基间Hoogsteen氢键连接形成的DNA二级结构.能够稳定端粒G-四链体的配体通常为端粒酶抑制剂,其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应用CD,FRET,NMR光谱方法第一次较全面地研究了一种木脂素衍生物,紫玉兰素A (liliflorin A)与人端粒序列dGGG (TTAG(G)3G-四链体HTG21的相互作用,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研究紫玉兰素A与人端粒序列dTAGGG(TIAGC)3 G-四链体HTG23的结合位点.CD实验数据表明紫玉兰素A提高HTG21解链温度,FRET实验测得4.0μmol·L-1紫玉兰素A可以将HTG21稳定温度提高3.2℃.NMR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紫玉兰素A三小时后HTG21核磁谱图出现明显变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紫玉兰素A结合到HTG23较宽沟槽上,结合位点为G9,G10,G16和G17.紫玉兰素A是第一个能够选择性稳定人端粒G四链体HTG21的木脂素类衍生物配体.实验结果为以人端粒G-四链体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设计提供了新型候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陈玉霞  刘军辉  黄明举 《光学学报》2012,32(2):216002-201
利用Heck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共轭长链的芴类衍生物,研究了它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特性。测试了它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二甲基甲酰胺(DMF)四种不同极性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溶剂极性对新物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红移。在激发波长为1064nm皮秒激光器作用下,测试了新物质的光学非线性——光限幅效应,结果显示其透射率随入射光强的变化呈现非线性降低,限幅效应明显。根据分析得出,此光限幅效应是由三光子吸收引起。通过数据拟合,得出了新物质的三光子吸收系数γ为5.4×10-21 cm3/W2及相应的三光子吸收截面σ′3为7.3×10-77 cm6.s2。  相似文献   

13.
磷酸锌水合物的光谱性质及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XRD,Raman,FTIR研究了三种磷酸锌水合物的常温光谱,分析了图谱特征随结晶水的变化;用TG-DTA研究了四水磷酸锌的热稳定性,并确定了磷酸锌水合物的生成温度。结果显示结晶水含量的不同引起了磷酸锌水合物的X衍射2θ特征值和特征峰的变化;FTIR图谱反映了在1 640 cm-1处和3 400~3 550 cm-1范围对应的H—O—H,O—H键的伸缩振动形式和强度的区别;Raman光谱反映P—O键振动模式在400~700 cm-1区间的差异同时揭示了O—H键振动峰宽的差异。四水磷酸锌在90 ℃时开始失水,145 ℃完全脱去两分子结晶水生成二水物,195 ℃时变为一水物,273 ℃时脱去剩余的结晶水成为无水磷酸锌。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 掺杂的MCeO3(M=Sr,Ba)发光粉末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其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Eu3 离子容易替代MCeO3晶格中M2 离子的位置。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Eu3 掺杂的SrCeO3和BaCeO3样品在紫外波段存在着非常宽的吸收带,峰值分别位于311和320nm左右,它们属于Ce4 -O2-的电荷迁移带,SrCeO3和BaCeO3基质与Eu3 离子之间存在着能量转移。在MCeO3∶Eu3 样品中,Eu3 的发射主要来自于5D0激发态能级,其中以磁偶极跃迁5D0—7F1发射强度为最大;此外样品中还存在着较高的5D1激发态能级的辐射跃迁。SrCeO3∶Eu3 样品的发射强度远大于BaCeO3∶Eu3 样品。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聚氰胺、甲醛和苯代三聚氰胺增韧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了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BG-MF),并将其浸渍牛皮纸使用直接浸渍方法来制得层积板。研究加入不同添加量的苯代三聚氰胺对共缩聚树脂结构、结晶性、力学性能、耐燃烧、耐沸水等性能的影响。核磁共振氢谱图(1H-NMR)结果显示,改性后树脂BG-MF在化学位移δ7.0~7.6处出现了尖锐的特征峰,主要归属于苯代三聚氰胺中的苯环的氢质子峰;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BG-MF红外结果除了与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具有相同的特征吸附峰外,在1 557和774 cm-1出现了新的特征吸收峰,主要归属于苯代三聚氰胺中的苯环骨架的特征吸收峰,说明苯代三聚氰胺参与缩聚反应。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说明BG加入后晶型有轻微变化,主要是由于MF中含有N元素,有大量的氢键产生,进而形成不规则的部分微小晶体。改性后树脂用于浸渍层积板的制备,DMA测试结果显示,当BG含量达到15%时在137.2 ℃储能模量为20 228 MPa,比未改性MF树脂的峰顶储能模量17 050 MPa提高了18.6%,表明改性后树脂胶接强度提高。从拉伸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苯代三聚氰胺含量约为15%时,增韧效果最好。氧指数从36.2升高到38.4,表明苯代三聚氰胺的加入其阻燃性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2种新型的可溶性四氮杂卟啉中间体:反式-1,2-二氰-(4-乙基苯)乙烯和顺式-1,2-二氰-(4-乙基苯)乙烯.通过UV-Vis,FTIR,GC/MS,1H NMR等方法对这2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给出了它们完整的结构信息.分析比较了顺、反异构体结构上的差异,分析两者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光谱(1H NMR)谱图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掺杂的MCeO3(M=Sr,Ba)发光粉末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别对其物相组成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Eu^3+离子容易替代MCeO3晶格中M^2+离子的位置。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Eu^3+掺杂的SrCeO3和BaCeO3样品在紫外波段存在着非常宽的吸收带,峰值分别位于311和320nm左右,它们属于Ce^4+-O^2-的电荷迁移带,SrCeO3和BaCeO3基质与Eu^3+离子之间存在着能量转移。在MCeO3:Eu^3+样品中,Eu^3+的发射主要来自于^5D0激发态能级,其中以磁偶极跃迁^5D0-^7F1发射强度为最大;此外样品中还存在着较高的^5D1激发态能级的辐射跃迁。SrCe03:EU^3+样品的发射强度远大于BaCeO3:EU^3+样品。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α、β和γ-Zn3(PO3)2:Mn2+,Ga3+(ZPMG),XRD分析表明,高温合成过程中淬火条件有利于β相的形成,退火条件有利于γ相的形成。三种磷光粉的激发光谱分别位于246nm(α)、234nm(β和γ)的宽带谱。α相的发射光谱为位于508nm的锐线谱,β和γ相的发射光谱均存在两个谱带,分别位于508nm的绿色光谱区和616nm的红色光谱区。两种发射均归属为Mn2+4T1(4G)→6A1g(6S)跃迁,但是由于Mn2+在Zn3(PO3)2结构中的配位数不同,故发光颜色及强度均不同。对于余辉发射,只能观察到红色余辉光谱。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真空共蒸发法制备了CdSyTe1-y(0≤y≤1)多晶薄膜,并用X射线衍射谱(XRD)、能量色散谱(EDS)研究了CdSyTe1-y多晶薄膜的结构、组分。实验结果表明:石英振荡法监控的组分与EDS谱结果较为一致;当y<0·3时,CdSyTe1-y多晶薄膜为立方结构,当y≥0·3时,CdSyTe1-y多晶薄膜为六方结构。采用XRD线形分析法可计算出CdSyTe1-y多晶薄膜晶粒大小约20~50nm。最后,用紫外-可见-近红外谱(UV-Vis-NIR),测得300~2500nmCdSyTe1-y多晶薄膜的透过率曲线,并结合一阶Sellmeier模型的折射率色散关系,表征了CdSyTe1-y多晶薄膜的光学性质,获得了CdS0·22Te0·78多晶薄膜的光学厚度d~535nm,光能隙Eg~1·41eV,以及吸收系数α(λ)、折射率n(λ)等光学量。结果也表明,采用真空共蒸发法可以制备需要组分的CdSyTe1-y多晶薄膜,对CdSyTe1-y多晶薄膜光学性质的表征方法可推广到其他的半导体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20.
选择卓酚酮为偶合组分,与对苯二胺为重氮组分合成偶氮染料,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合成的偶氮染料进行了结构鉴定及分析,并对紫外光谱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