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柠檬酸三钠做稳定剂,用硼氢化钠还原氯金酸制备了粒径为5nm的纳米金.用铅离子核酸适体aptamer保护纳米金获得了检测铅离子的适体纳米金(aptamer-NG)共振散射光谱探针.在pH7.0的Na2HPO4-NaH2PO4缓冲溶液中及30mmol·L-1NaCl存在下,aptamer-NG稳定而不聚集.Pb2+可与该探针中的aptamer形成非常稳定的G-四分体结构,并释放出纳米金.在NaCl作用下纳米金聚集形成较大的微粒,导致552nm处共振散射峰强度增大.Pb2+浓度在0.07~42nmol·L-1范围内与552nm处共振散射强度增大值ΔI成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ΔI=12.0c+9.2,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5,方法检出限为0.03nmol·L-1Pb2+.该方法用于水样中铅离子检测,结果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用鲱鱼精DNA (hsDNA)修饰10 nm的纳米金制备了Hg2+的hsDNA修饰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探针(AuhsDNA). 在pH 7.0 Tris-HCl缓冲溶液中及0.017 mol/L NaCl存在下, Hg2+与AuhsDNA形成稳定的Hg2+-DNA结合物, 引起AuhsDNA中的纳米金析出并聚集形成纳米金簇. 该溶液用150 nm滤膜过滤后, 滤液中过量的AuhsDNA可催化Fehling试剂-葡萄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微粒, 该微粒在580 nm处有一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 随着汞离子浓度增大, 形成的纳米金簇越多, 滤液中AuhsDNA越少, 生成的氧化亚铜微粒减少, 580 nm处氧化亚铜微粒的共振散射光强度线性降低, 其共振散射光强度降低值?I580 nm与汞离子浓度在1~833 nmol/L范围内成线性, 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检出限分别为 ?I580 nm+0.9, 0.9990, 0.3 nmol/L Hg2+. 该法用于废水中Hg2+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Pb2+在液/液界面迁移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硫腙络合推动Pb2+在水/乙酰丙酮界面迁移的伏安过程. 实验证明, 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Pb2+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Pb(DzH)2. Pb2+的峰电位在-0.3 V处, 并且在5× 10-6~0.1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 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Pb2+在液/液界面迁移的电化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恺  谢少艾  贾金平 《化学学报》2006,64(6):532-536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双硫腙络合推动Pb2+在水/乙酰丙酮界面迁移的伏安过程. 实验证明, 该过程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 Pb2+由水相转移到有机相中, 与双硫腙形成络合物Pb(DzH)2. Pb2+的峰电位在-0.3 V处, 并且在5× 10-6~0.1 mol•L-1范围内与峰电流成正比. 这一方法为工业废水中铅的在线、现场测定提供了可靠、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袁爱华  沈小平  周虎  陆路德 《化学学报》2005,63(19):1795-1801
将Ni(teta)(ClO4)2 (teta=5,7,7,12,14,14-hexamethyl-1,4,8,11-tetraazacyclotetradecane)的DMF溶液和K3[Fe(CN)6]的水溶液在填充了琼脂冻胶的U型管中通过扩散反应, 得到了标题化合物(H2teta)2{[Ni(teta)][Fe(CN)6]2}•17H2O, 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为a=0.9998(2) nm, b=1.5514(3) nm, c=1.6647(4) nm, α=114.15(2)°, β=100.91(2)°, γ=93.42(2)°, V=2.2863(10) nm3, z=1, Dc=1.196 g•cm-3, F(000)=890, μ=5.84 cm-1, GOF=0.894, R1=0.0582, wR2=0.1446 [I>2σ(I)]. 该化合物的基本单元由2个[H2teta]2+阳离子、1个{[Ni(teta)][Fe(CN)6]2}4-阴离子和17个水分子组成, 它们之间通过N—H…N氢键而形成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 1.8~300 K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 化合物中三核体系Fe (s=1/2)-Ni (s=1)-Fe (s=1/2)中心原子间通过氰基桥联而发生强的铁磁相互作用, 磁参数J=4.33 cm-1, g=2.6, θ=60 K. 通过TG-DTG测定了配合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298.15 K下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热量计测定了离子液体C3MIBF4(四氟硼酸1-甲基-3-丙基咪唑)和C5MIBF4(四氟硼酸1-甲基-3-戊基咪唑)不同浓度水溶液的摩尔溶解焓(ΔsHm). 借助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 得到了它们的标准摩尔溶解焓 和Pitzer焓参数: 和 , 并计算了表观相对摩尔焓. 根据Glasser理论计算了离子液体晶格能, 进而估算了离子液体C5MIBF4和C3MIBF4中正离子的水化焓分别为-171 kJ•mol-1 (C5MI)和-207 kJ•mol-1 (C3MI).  相似文献   

7.
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SDD/6-311++G**计算了YH2的微观性质. 并用分子总能量中的振动能Ev代替固态能量0705212, 振动熵SEv代替固态熵的近似方法, 以及考虑到电子能量的变化, 计算了固态YH2(D, T)的焓H和熵S, 得到不同温度下Y与H2, D2, T2反应的ΔH, ΔS, ΔG及氢化反应平衡压力, 导出了与温度的依赖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YH2(s)的生成热为199.25 kJ•mol-1, 与实验值210.00及 225.94 kJ•mol-1非常接近, 说明近似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十六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表面化学性质及胶团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滴体积法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十六烷基二苯醚二磺酸钠(C16-MADS)在不同温度(298.0~318.0 K)和不同NaCl浓度(0~0.50 mol•L-1)下的表面活性. 结果表明, 温度升高使C16-MADS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略有增大, 表面极限吸附量(Γ)降低. cmc随NaCl浓度的增大从1.45×10-4 mol•L-1降至4.10×10-5 mol•L-1, 但最低表面张力(γcmc)基本不受影响. 在298.0 K与303.0 K时, NaCl浓度的增大, Γ增大; 在308.0、313.0与318.0 K时, NaCl浓度的增大, 出现了Γ从2.27 μmol•m-2降低至1.41 μmol•m-2的“反常”现象. 胶团形成自由能(ΔGm0)随温度和NaCl浓度增加负值增大(-63.98~-76.20 kJ•mol-1), 胶团的形成主要是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高恩君  李浩洋  刘祁涛 《化学学报》2005,63(13):1225-1230
合成了配合物[Pd(L-tyr)2]•0.5H2O单晶(L-tyr为酪氨酸根). 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空间群. L-tyr的羧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与Pd(II)离子配位, 形成两个五元螯合环的平面结构. 配合物分子之间存在配位螯合环-配位螯合环的弱相互作用、苯酚环-苯酚环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以及水分子与配体之间的氢键作用. 水溶液中配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为1017数量级, 表明配体与离子形成较强的配位共价键. 配合物与鱼精DNA作用的紫外光谱、CD光谱和荧光光谱表明, 两者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并以插入作用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五元体系Na, K, Mg2+//Cl, NO3-H2O在298.16 K、氯化钠饱和时各盐的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物化性质(密度, 电导率)以及四元体系Na, Mg2+//Cl, NO3-H2O的相平衡关系. 研究表明: 在298.16 K, 氯化钠饱和时该五元体系溶解度相图由六个结晶区、九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四个零变量点构成, 六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于NaNO3+NaCl, KNO3+NaCl, KCl+NaCl, Mg(NO3)2•6H2O+NaCl, MgCl2•6H2O+NaCl和复盐KCl•MgCl2•6H2O+NaCl; 在298.16 K时, 该四元体系的相图由四个结晶区、五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二个零变量点构成, 四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于NaNO3, NaCl, Mg(NO3)2•6H2O, MgCl2•6H2O.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以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合成了Er3+,Yb3+共掺的ZnWO4纳米棒。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直径约20 nm的ZnWO4纳米棒。在激发波长为980 nm的半导体激光器做光源激发下,确定样品的3个发射峰的发光中心位于532、553和656 nm,分别对应于铒离子 2H11/24I15/2, 4S3/24I15/24F9/24I15/2的跃迁。  相似文献   

12.
邸友莹  谭志诚  李彦生 《化学学报》2006,64(13):1393-1401
合成了一种稀土高氯酸盐-谷氨酸配合物. 经TG/DTG、化学和元素分析、FTIR及与相关文献对比, 确定其组成为[Pr2(L-α-Glu)2(ClO4)(H2O)7](ClO4)3•4H2O, 纯度为99.0%以上. 利用显微熔点仪分析发现其没有熔点. 在78~370 K温区, 用精密绝热量热仪测量其低温热容, 在285~306 K温区发现一明显吸热峰, 归结为固-固相变过程. 通过相变温区三次重复热容测量, 得到相变温度Ttr、相变焓ΔtrHm和相变熵ΔtrSm分别为(297.158±0.280) K, (12.338±0.016) kJ•mol-1和(41.520±0.156) J•K-1•mol-1. 用最小二乘法将非相变温区的热容对温度进行拟合, 得到了热容随温度变化的两个多项式方程. 用此方程进行数值积分, 得到每隔5 K的舒平热容值和相对于273.15 K的热力学函数值. 根据TG/DTG结果, 推测了该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 依据Hess定律, 选择1 mol•dm-3盐酸为量热溶剂, 利用等温环境溶解-反应量热计, 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 ΔfHm0=-(7223.1±2.4) kJ•mol-1.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种新颖有机-无机杂化配位聚合物{[C12H28N2] [(Pb3I8)(DMF)2]•2DMF}n, 并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表征, 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晶体结构. 结构解析表明, 整个分子由阳离子(双质子化的N,N'-二丁基哌嗪)及聚阴离子链([(Pb3I8)(DMF)2]n2-)组成, 它们之间由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 依据晶体结构数据, 采用Gaussian03程序对产物进行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14.
沈娟  蒋琪英  钟国清  贾玉庆  郁开北 《化学学报》2007,65(16):1588-1592
合成了锑-镨与乙二胺四乙酸形成的新颖三维配合物[Sb24-(EDTA)2Pr(H2O)5]NO3•4H2O,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等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 空间群Pnn2; 晶胞参数: a=1.07031(2) nm, b=2.30805(4) nm, c=0.72343(2) nm, V=1.78711(7) nm3, Z=2, Dc=2.202 g/cm3, F(000)=1164, μ=2.955 mm-1, GOF=1.000, 最终偏离因子R1=0.0203, wR2=0.0545 [I>2σ(I)]. 在标题化合物中, 每个镨(III)离子的配位数为9, 与五个水分子中的五个氧原子和四个羧基氧原子配位, 形成三帽三角棱柱空间配位多面体. 锑(III)与EDTA离子中的四个氧原子和两个氮原子配位, 在赤道平面上有一孤对电子. 同时讨论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5.
β-环糊精与水杨酸包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志  刁春华  宋海斌  景作亮  郁铭  陈鑫  郭敏杰 《化学学报》2007,65(15):1449-1453
合成了β-环糊精与水杨酸的包合物b-cyclodextrin-salicylic acid (β-CD-sal) [(C42H70O35)2•(C7H6O3)2•(H2O)24], 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包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2, a=1.9269(5) nm, b=2.4395(7) nm, c=1.6095(4) nm, β=107.816(5)°, V=7.203(3) nm3, Z=4, Dc=1.373 g•cm-3, F(000)=3176, R[I>2σ(I)]=0.0971. 在形成的2∶2包合物中, β-环糊精通过羟基间的氢键形成头对头的二聚体, 两个水杨酸分子以不同的形式与环糊精形成包合物, 其中一个水杨酸分子寄居于环糊精的空腔中, 而另一个水杨酸则位于由两个环糊精形成二聚体的空隙中.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新的方法合成了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配体, 利用该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铜配合物[Cu(C14H21N5)Br]2•[CuBr4] ([Cu(C14H21N5)Br]•[CuBr4]2-•[Cu(C14H21N5)Br]), 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 结果表明: 该配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的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96209(15) nm, b=0.82319(5) nm, c=2.39249(15) nm, α=90.00°, β=102.996(2)°, γ=90.00°, V=3.7653(4) nm3, Z=4, μ(Mo Kα)=8.083 mm-1, Dc=2.097 Mg/m3, F(000)=2308, R=0.0417, wR=0.0945, GOF=0.933. 该配合物由两个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三氮环壬烷一溴合铜配阳离子和一个四溴合铜配阴离子组成. 在两个配阳离子中, 每个Cu(II)离子与五个配位原子配位(四个氮原子和一个溴阴离子), 位于一个变形四方锥的中心. 在配阴离子中, Cu(II)离子与四个溴阴离子配位, 位于一个稍变形四面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解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型离子液体[Me3NC2H4OH]Zn2Cl5(简写R-Zn2Cl5)的光解行为, 研究发现离子液体能被266 nm激光单光子电离, 生成阳离子自由基、[Zn2Cl5]中性自由基和水合电子, 观察到胆碱激发三线态的存在, 并测定了离子液体光电离的量子产额为0.04. 利用266 nm激光对离子液体、胆碱、氯化锌、氯化钠的光解行为比较, 发现胆碱阳离子的贡献很小, [Zn2Cl5]阴离子起主要作用. 采用氧化性自由基SO4•-引发离子自由基, 揭示其光电离机理, 测定离子液体的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 SO4•- 460 nm的衰减速率常数为1.3×109 L•mol-1•s-1, 320 nm离子自由基瞬态产物的生成速率常数为1.5×109 L•mol-1•s-1, 两者很接近, 说明SO4•-自由基的衰减与瞬态自由基的生成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8.
纳米金探针检测Hg 2+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军方  何鹏  于锡娟  姜世丽  颜清云 《化学学报》2009,67(18):2139-2143
利用Hg2+的核酸适体修饰纳米金形成探针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Hg2+离子的方法. Hg2+适体吸附在纳米金表面, 使纳米金的稳定性增强, 抑制氯化钠对纳米金的团聚作用. 溶液中有Hg2+离子存在时, 由于适体与纳米金的吸附作用小于适体与Hg2+离子的亲和作用, 纳米金失去适体保护在氯化钠作用下发生团聚. 溶液颜色由红变蓝, 紫外-可见光谱最大吸收峰由520 nm红移至620 nm. 在优化条件下, 吸光度的比值(A620/A520)与Hg2+离子浓度在5.0×10-9~7.2×10-7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可达3.3×10-10 mol•L-1. 研究了K+, Ca2+等常见离子的干扰,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高氯酸镨和咪唑(C3H4N2), DL-α-丙氨酸(C3H7NO2)混配配合物晶体. 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Pr(C3H7NO2)2(C3H4N2)(H2O)](ClO4)3. 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量热计, 以2.0 mol•L-1 HCl为量热溶剂, 在T=(298.150±0.001) K时测定出化学反应PrCl3•6H2O(s)+2C3H7NO2(s)+C3H4N2(s)+3NaClO4(s)=[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3NaCl(s)+5H2O(1)的标准摩尔反应焓为ΔrHmө=(39.26±0.11)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 计算出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ΔfHmө{[Pr(C3H7NO2)2(C3H4N2)(H2O)](ClO4)3(s), 298.150 K}=(-2424.2±3.3) kJ•mol-1. 采用TG-DTG技术研究了配合物在流动高纯氮气(99.99%)气氛中的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运用微分法(Achar-Brindley-sharp和Kissinger法)和积分法(Satava-Sestak和Coats-Redfern法)对非等温动力学数据进行分析, 求得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108.9 kJ•mol-1, 动力学方程式为dα/dt=2(5.90×108/3)(1-α)[-ln(1-α)]-1exp(-108.9×103/RT).  相似文献   

20.
SDS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修银  汪存信  王志勇 《化学学报》2006,64(21):2151-2156
在37 ℃, pH=7.4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 利用热焓放大技术和热动力学初始速率法研究了近生理条件下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催化溴化乙酰胆碱水解反应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反应的抑制动力学. 通过测量实验条件下反应体系的总反应焓及相同条件下的Tris碱的质子化焓, 确定了酶反应的摩尔反应焓ΔHm,1为0.63 kJ•mol-1, 米氏常数Km和底物抑制常数KS分别为0.85~0.94 mmol•L-1和0.74~0.83 mmol•L-1. SDS能够显著地降低反应速率, 但对酶反应的生化常数的影响较小, SDS对AchE的抑制表现为不可逆抑制. 在一定浓度的SDS溶液中, AchE的失活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表观一级失活速率常数与作用时间及SDS浓度的四次方呈线性关系, 失活常数为(2.47~2.69)×1013 mol-4•L4•min-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