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最深层次的探测技术的一次突破1992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决定把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和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乔治斯·夏帕克教授,以表彰他对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发展.从1959年起,夏帕克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这是欧洲建立在瑞士日内瓦州的粒子物理实验室.在那里,夏帕克发明了多丝正比室.这一开创性成果发表于1968年.  相似文献   

2.
法国物理学家G.夏帕克(Georges Charpak)由于发明和发展粒子探测器,特别是研制成功多丝正比室,而获得1992年诺贝尔物理奖。图1为他的近照。  相似文献   

3.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92年10月宣布,1992年诺贝尔物理奖单独授于法国物理学家乔治·恰帕克(GeogesCharpak)教授,表彰他多年来在粒子探测器方面,特别是在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发展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恰帕克1924年8月1日生于波兰.他在1955年获得巴黎法兰西学院的物理学博士学位,1959年以来一直在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CERN)工作.在CERN,他发明了多丝正比室,最早的开创性工作发表在1968年.在这一新型的探测器中,恰帕克采用了现代电子学技术,并把探测器直接联通计算机采集数据.同原有记录带电粒子径迹的照相方法相比,新探测器在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辐射粒子探测器是粒子物理、核物理、放射性测量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且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等多种领域。气体、闪烁和半导体探测器是近几十年来先后发展起来的三类主要探测器。20 世纪70 年代末,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夏帕克(G. Charpak)因发明了多丝正比室获得了199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促使气体探测器得到了充分发展,在高能物理等领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他两类探测器也得到飞速发展。本文将对历史上的气体探测器进行简单回顾。  相似文献   

5.
<正>1主要内容20世纪初云室的发明实现了气体中带电粒子运动径迹的测量,但其记录方法早期多为照相法,图像需特殊的测量器具分析,工作过程缓慢且繁琐.物理学家夏帕克(G.Charpak)发明了多丝正比室,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困难,因此获199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涉及到力学、电磁学和高能物理等诸多分支学科,其设计思想源自高能物理实验中多丝室和漂移室的应用.漂移室的结构与多丝正比室类似.典型的正  相似文献   

6.
喇曼效应     
钱德拉塞哈拉·文卡塔·喇曼(C.V.Raman,1888—1970)是印度著名物理学家,由于“光散射方面的工作以及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效应的发现”,荣获了1930年诺贝尔物理奖。他的发现,开辟了人们认识物质  相似文献   

7.
 在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学中,探测一种粒子或辐射,要靠它们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并且通常用物理的方法验证这种作用.如果以相互作用机制来分类,探测器大致有下列几种:粒子在物质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电离.很多探测器都利用这种机制.例如,直接收集电离粒子的电离室,经过气体放大的多丝室;测量经迹的泡室,测量能量的液氩室;核乳胶及半导体探测器等.粒子穿过介质时,使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激发.收集退激发放出的光,构成了另一大类探测器.例如,广泛应用的气体.液体、固体闪烁计数器,都利用了这种机制.电子或光子通过物质而相互转化.利用这种机制的探测器有电磁簇射计数器、微通道计数器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一个多丝正比室正电子照相机系统.它包括高密度多丝室γ射线探测器,电子学读出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获得了三维空间断层象,象素点阵64×64×16.  相似文献   

9.
陈良惠 《物理》2001,30(4):200-202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0年10月10日宣布,将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是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约飞技术物理研究所的Zh.I.Alferov、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Herbert Kroemer和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JackS.Kilby,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他们发明的高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芯片)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Kilby由于发明并发展了集成电路技术而获奖,通过这项发明,微电子学成为所有现代技术的基础.Kilby的获奖成果已有另文(见2001年第3期《物理》)评述.Alferov和Kroemer则是由于他们在半导体异质结及其在电子和光电子学中的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奖.该文仅就这两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异质结及其在光电子中的应用方面的贡献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赫尔斯和泰勒(两人都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表彰他们对一种新型脉冲星的发现,这一发现为研究引力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陈良惠 《物理》2001,30(4):200-202,229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0年10月10日宣布,将2000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他们是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的堡约飞技术物理研究所的Zh.Alferpv、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Herbert Kroemer和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Jack S.Kilby,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他们发明的高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芯片)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Kilby由于发明并发展了集成电路技术而获奖,通过这项发明,微电子学成为所有现代技术的基础,Kilby的获奖成果已有另文(见2001年第3期《物理》)述评,Alferov和Kroemer则是由于他们在半导体异质结及其在电子和光电子学中的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奖,该不仅就两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在异质结及其在光电子中的应用方面的贡献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2.
何景棠 《物理》2001,30(9):592-592
最近几年 ,全世界的粒子物理学家都会注视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电子正电子对撞机LEP寻找Higgs粒子的实验结果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认为 ,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是轻子和夸克 .共有 6种轻子 ,它们是电子和电子中微子、μ子和 μ中微子、τ子和τ中微子 ;6种夸克 ,它们是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 .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是光子、中间玻色子(W ,W-,Z0 )和胶子 .而由于存在Higgs粒子 ,产生真空对称性的自发破缺 ,上述所有有质量的粒子的质量都是通过与Higgs场相互作用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一种位置灵敏多丝正比室, 其有效面积为200×200mm2, 多丝室与多层铅γ射线转换体相配合, 组成了高密度多丝室γ射线探测器. 铅转换体做成均匀排布的0.9mm圆孔、孔心距1.1mm的阵列共样. 探测器对511keV光子的探测效率为5.6%, 空间分辨1mm. 这种探测器已经被用在正电子相机研究工作中, 也可以用于探测X射线.  相似文献   

14.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3日发布的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三位在美国任教的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的美国人罗伯特·劳克林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的德国人霍斯特·施特默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美籍华人崔琦教授.这三位研究者是由于他们发现强磁场中共同相互作用的电子能形成具有分数电子电荷的新型“粒子”而获此奖的.  相似文献   

15.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199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赫尔斯和泰勒(两人都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表彰他们发现过一种新型的脉冲星,这一发现为研究引力揭开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1 999年 1 0月 1 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 ,把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位荷兰科学家 :杰拉尔杜斯·霍夫特和马丁努斯·韦尔特曼 ,以表彰他们在理论上解释了亚原子粒子之间电弱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这两位荷兰物理学家从 60年代末开始合作致力于粒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 ,并在 70年代初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们为粒子物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 ,用以推测一些新粒子的特性 ,这已成为研究人员用来预测新粒子特性的一个得心应手的理论方法 .最近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欧洲和美国的加速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中得到证实 .霍夫特 1 9…  相似文献   

17.
 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0日发布的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把200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在信息和通讯技术方面作出了基础性工作的3位科学家,其中的一半授予俄罗斯圣彼得堡A.F约飞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费罗夫(Zhores I. Alferov)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赫伯特·克勒默(HerbertKroemer),以嘉奖他们研制了用于高速光电子学的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另一半授予美国得克萨斯达拉斯的得克萨斯仪器设备公司的科学家杰克·基尔比(Jack S. Kilby),以嘉奖他在发明集成电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量了多丝正比室的稳定电晕放电区,观察到在这区域内的 Fe55脉冲分布存在双峰现象,确定了多丝正比室一旦进入电晕放电区,对轻粒子的位置分辨本领随着消失.  相似文献   

19.
《光谱实验室》2007,24(1):86
电子学的进一步发展是集成电路的发明,它开辟了微电子学时代。所谓集成电路,就是把多个晶体管和电阻、电容等元件做在同一半导体芯片上,互相连接,每块:占片实现一个单元电路的功能。集成电路的发明者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基尔比等。1958年夏,基尔比在一块硅片上集成了一个相移振荡器。基尔比选择在绝缘材料上沉积金为连接各元件的导线。由于发明集成电路,他被授予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巴黎法兰西学院皮埃尔-吉勒·德燃纳(Pierre Gilles de Gennes)教授以其在液晶基础研究的杰出贡献荣获1991年诺贝尔物理奖.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简介他的获奖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