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八面体二氧化铈(Ce O2)负载金纳米粒子(Au NPs)复合材料Au NPs@Ce O2,用扫描电镜及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对复合材料进行形貌表征与元素分析。利用此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构筑了一种邻氨基苯酚电化学传感器。Ce O2性质稳定,其八面体结构提供了较大的比表面积,Au NPs具备极佳的导电性,二者复合协同发挥良好的电催化能力。研究发现,Au NPs@Ce O2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邻氨基苯酚表现出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在优化实验条件下,邻氨基苯酚浓度与氧化峰电流成正比,在1.00×10-7~3.38×10-5 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2段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I1(A)=3.29×10-2c(mol/L)+1.08×10-8 (R=0.9967)和I2(A)=1.32×10-2c(mol/L)+1.22×10  相似文献   

2.
以廉价易得的D-异抗坏血酸钠为前驱体,通过一步热解法制备了具有三维互连多孔结构的热解碳材料(SDAIPC),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SDAIPC是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碳材料。以SDAIPC为电极修饰材料,构建了用于同时检测黄芩素(BA)和木犀草素(LU)的电化学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BA和LU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优化条件下,SDAIPC修饰电极对BA和LU进行单独检测时的线性范围为0~8.0μmol/L,检出限(LOD)分别为1.39×10-9 mol/L和3.02×10-10 mol/L;对BA和LU进行同时检测时的线性范围为0.05~2.0μmol/L, LOD分别为3.76×10-9 mol/L和3.78×10-10 mol/L。该电化学传感器已成功用于BA和LU的实际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3.
在罗丹明6G(Rh6G)中引入可溶性碘(I-3),通过离子缔合反应,获取一种增强型荧光探针(I-3-Rh6G),并用于还原性药物的荧光检测。考察了探针I-3-Rh6G的荧光光谱性能及其与还原性药物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中性表面活性剂和乙酸盐缓冲体系中,探针I-3-Rh6G可用于还原性药物高灵敏检测,还原性药物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增加(ΔF)成正比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抗坏血酸、盐酸羟胺、安乃近及卡托普利检出限分别为1.39×10-9 mol/L、1.38×10-9 mol/L、2.65×10-9 mol/L、2.83×10-9 mol/L;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试,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25%~101.0%,相对标准偏差(RSD,n=6)范围为1.3%~2.9%。  相似文献   

4.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金纳米颗粒(Au NPs)掺杂的聚苯胺(PANI)纳米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Au/PANI/GCE)对亚硝酸根(NO2-)的氧化具有明显的电催化活性,其独特且均匀分散的蘑菇状结构可以掺杂更多的Au NPs,提供较多的活性位点和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助于提高电化学催化NO2-的效果。导电聚合物PANI中可质子化的苯胺(PhNH3+)与溶液中带负电荷的NO2-产生静电吸附可促进电子的传递。Au/PANI/GCE对NO2-的检出限为0.6876μmol/L,线性范围为10~2400μmol/L,线性相关系数R2=0.9957,该传感器为实际湖水样品中亚硝酸盐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脉冲电位法(PPSM)结合聚苯胺(PANI)的层层自组装制备了Pd/PANI交替沉积纳米多层膜, 并用于抗坏血酸(AA)和多巴胺(DA)的检测. 实验发现, 多层膜结构形貌及催化性能受前躯体K2PdCl6浓度、 脉冲条件及膜厚度等影响. 当K2PdCl6浓度为2×10-3 mol/L, 阴极脉冲电位为-0.3 V, 阶跃次数为17时, 5层Pd/PANI修饰玻碳电极对AA和DA的催化性能最佳; 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 AA和DA的氧化峰明显分离[ΔEp(AA, DA)=160 mV], 其峰电流与浓度分别在5×10-5~4×10-4和4×10-5~1×10-4 mol/L范围内呈较好线性关系, 实现了对AA和DA的同时测定. 该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一种超疏水性三维银纳米树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及X射线衍射(XRD)对三维银纳米树进行表征,利用接触角(CA)分析其疏水性能。以罗丹明B(RB)为拉曼探针进行条件优化,并考察阿奇霉素(AZM)在该基底上的SERS性能,发现该SERS基底对AZM具有较强的拉曼增强效应,在1.0×10-11~1.0×10-9 mol/L范围内,AZM浓度的对数值与拉曼峰强度ISERS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方程为ISERS=4098logc+47769(R2=0.987),检出限为4 pmol/L。使用该方法检测AZM分散片、人血清及猪血清中的AZM,加标回收率在91.2%~118.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6.2%。  相似文献   

7.
将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8(ZIF-8)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结合,制备得到ZIF-8/MWCNT复合材料,并基于此构建了一种可用于Cd2+和Pb2+同时测定的电化学传感器。MWCNT的引入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同时,ZIF-8与MWCNT之间的协同作用使ZIF-8/MWCNT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将ZIF-8/MWCNT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能够实现Cd2+和Pb2+的分别和同时检测。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ZIF-8/MWCNT/GCE的电化学传感器对Cd2+和Pb2+分别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8.00μmol/L和0.03~6.0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019和0.035μmol/L(S/N=3);对Cd2+和Pb2+同时检测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5.00μmol/L和0.03~5.0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022和0.048μmol/L(S/N=3)。此...  相似文献   

8.
以联苯菊酯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为功能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三维氮掺杂石墨烯修饰玻璃电极表面电聚合一层联苯菊酯分子印迹膜,构建快速检测联苯菊酯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联苯菊酯在5×10-5~5×10-11 mol/L浓度范围内与其差分脉冲伏安电流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1,检出限(S/N=3)为3.83×10-11 mol/L,加标回收率在86.44%~104.68%之间。该传感器检测联苯菊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蛋白质模板分子, 邻苯二胺(o-PD)为聚合单体, 首先将预先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通过阶跃电位法电沉积在玻碳电极上作为增敏材料, 然后在该电极上电聚合含HRP的邻苯二胺电沉积液形成一层聚合膜, 去除模板化合物后, 制得对HRP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膜; 利用聚邻苯二胺(POPD)的自探针效应构建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HRP浓度在1.0×10 -10~1.0×10 -5 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0.991, 检出限为1.5×10 -11 mg/mL(S/N=3); 该传感器的响应电流与H2O2浓度在4.0×10 -7~1.4×10 -5 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响应, 相关系数为0.992, 检出限为2.6×10 -7 mol/L(S/N=3), 将该传感器用于实际样品H2O2的检测, 回收率在91.2%~97.1%之间. 建立了基于MIPs膜的HRP和H2O2双分析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可应用于酶及其酶促底物双分析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天冬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金复合物并表征了其结构和催化活性。利用天冬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与小尺寸纳米金结合产生的高催化活性,通过Au-S键将农药适配体连接到纳米金表面,然后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得到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构建了测定毒死蜱、多菌灵和啶虫脒的电化学方法。研究表明,农药分子与适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导致了生物传感器脉冲差分伏安曲线电流的下降,峰电流响应与毒死蜱、多菌灵和啶虫脒的浓度分别在1×10-11~1×10-4 mol/L,1×10-10~1×10-4 mol/L和1×10-9~1×10-5 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10-11,3×10-10和3×10-9mol/L。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苹果中毒死蜱、多菌灵和啶虫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实验发现,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的电致化学发光(ECL)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测定阿奇霉素ECL分析新方法。采用了循环伏安(CV)和ECL法,研究了阿奇霉素对联吡啶钌体系的电化学行为和ECL行为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阿奇霉素浓度在2.0×10-4~4.0×10-7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I计数=22.848×106 C+221.8(r=0.9981,n=12)。检出限为3.00×10-9 mol/L(S/N=3)。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的阿奇霉素标品溶液10次,发光强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09%。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5.0%~102.0%之间,RSD为2.40%(n=5)。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药物中阿奇霉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将胱氨酸(Cys)碱性溶液在恒温水热反应后,可制得荧光碳点(Carbon Dots, CDs),添加柠檬酸(CA)为碳源后,形成的氮硫掺杂碳点CA-Cys-CDs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较好的光稳定性。实验表明,该碳点对Pb2+离子有特异性响应,碳点溶液的荧光信号可被Pb2+猝灭。pH=5.72的B-R缓冲溶液条件下,在CA-Cys-CDs-Pb2+体系中加入黄体酮,可使体系的荧光信号得以恢复。在9.90×10-7~1.07×10-5 mol/L浓度范围内,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程度与黄体酮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I0=5.83×104c+1.02,相关系数为0.9908,检出限为3.7×10-7 mol/L。将该方法用于黄体酮注射液中黄体酮含量的检测,所测结果为药品标示量的93.2%~112%。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HPLC内标法同时测定姜黄油树脂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芳香姜黄酮、α-姜黄酮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0μm),流动相为含0.1%冰醋酸的乙腈(A)-0.1%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分别为420 nm(0~8 min)、238 nm(8~15 min)、262 nm(15~40 min)。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芳香姜黄酮、α-姜黄酮分别在1.388×10-2~3.553μg(r=0.9999)、1.395×10-2~3.570μg(r=1.0000)、1.382×10-2~3.539μg(r=0.9998)、1.388×10-2~3.554μg(r=0.9999)、1.719×10-2~4.400μg(r=0.9997)的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  相似文献   

14.
以高导电性的氮掺杂碳纳米管为固载基底,以血红蛋白为识别元件,构建了一种新型溴酸盐(BrO3-)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对BrO3-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0.02519μA/(μmol/L))、较低的检出限(75.43 nmol/L)和较宽的线性范围(1×10-7~4.66×10-5 mol/L),已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BrO3-的高灵敏快速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治疗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该文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酶电极构建了一种新型便携式葡萄糖传感器。通过激光诱导石墨烯(LIG)技术制备微型柔性石墨烯三电极系统(LIG电极),并基于1-芘丁酸的疏水端苯环与石墨烯的六元环结构间的π-π叠加效应,对LIG电极表面羧基化,进而共价交联葡萄糖氧化酶(GOx),制得LIG/GOx电极,采用计时电流法,开展葡萄糖传感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检测范围为5.0×10-5~1.0×10-2 mol/L,检出限(S/N=2)为5.0×10-5 mol/L。方法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稳定性和良好的重复性,可用于血清、尿样和汗液中葡萄糖的检测。LIG在葡萄糖传感微型电极材料的应用,有利于实现葡萄糖的非临床检测,有望用于便携式传感器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利用铁氰化钴/树状高分子(CoHCF/PAMAM)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 制备了免标记检测基因突变的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 传感器中树状高分子层明显增加了单链DNA探针的固定量, 铁氰化钴层增大了鸟嘌呤的氧化信号, 该传感器可以灵敏识别单碱基错配的基因序列, 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在7.6×10-11~3.05×10-8 mol/L浓度范围内, 鸟嘌呤(G)的氧化峰电流差值与突变基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1.0×10-11 mol/L(S/N=3).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能在含水介质中比色荧光双通道单一选择性识别CN-的传感器分子1-羟基萘甲叉酰肼乙基-3-羟基萘甲叉酰肼甲基苯并咪唑溴鎓盐(J1)。 在J1的DMSO/H2O (体积比3:2)HEPES 的缓冲体系(pH=7.2)中分别加入F-、Cl-、Br-、I-、AcO-、HSO4-、ClO4-、H2PO4-、SCN-和CN-等阴离子后,只有CN-的加入会使得溶液颜色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无色变为深黄色。 相应地在J1的DMSO/H2O (体积比4:1)HEPES的缓冲体系(pH=7.2)中加入CN-,溶液发出明亮的黄色荧光。 这一识别过程,不会受到其它阴离子的干扰。 紫外-可见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1.57×10-7 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3.875×10-4~2.15×10-2 mol/L。 荧光光谱的最低检测限为4.63×10-6 mol/L,检测线性范围为0.8×10-4~1.60×10-3 mol/L。 此结果表明,J1是一种良好的用于识别 CN-的化学传感器,在含水介质中对CN-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以及抗干扰性强的识别性能。 与此同时,基于J1对于CN-的高选择性识别我们制备了CN-的检测试纸,该试纸能够方便、快捷、准确地检测水中的CN-。  相似文献   

18.
以铬黑T(EBT)为探针,在有Ag+存在的最优条件下,EBT被NaBH 4催化还原,体系在445 nm发射波长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基于此构建一种光学测定溶液中微量Ag+的方法。在最优条件下,Ag+浓度在(7.5×10-9~1.0×10-6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ΔI F=5.59×108 c-31(c,mol·L-1,r=0.9966),Ag+的最低有效检测浓度为6.0×10-8 mol·L-1。在最优条件下,运用该方法对样品中Ag+浓度进行检测,样品中Ag+浓度的检测回收率在98.8%~102.4%之间,RSD=2.1%。该检测方法能够对水溶液中微量的Ag+进行有效定量检测,且操作简单、检测限低、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9.
李东东  秦丽  唐录华  高文惠 《应用化学》2022,39(7):1052-1064
以纳米石墨烯和纳米银作为修饰材料修饰工作电极,制备一种以碱性橙Ⅱ为模板分子,邻氨基苯酚和邻苯二胺为复合功能单体的新型快速检测碱性橙Ⅱ的印迹传感器。运用紫外光谱法选择最佳功能单体,并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形式和作用强度,采用电化学分析法优化各种制备条件,用甲醇?0.4 mol/L NaOH水溶液(体积比2∶1)洗脱模板分子,得到分子印迹电极,并对印迹电极的分析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印迹传感器对碱性橙Ⅱ具有高选择性,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45%~101.4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1%~2.83%之间(n=5),线性范围为3.0×10-9~5.0×10-5 mol/L,检出限为1.0×10-9 mol/L。该传感器成功应用于食品中碱性橙Ⅱ残留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结合DNA酶优异的氧化还原催化特性和碳纳米管的电化学特性, 制备了单壁碳纳米管-DNA酶复合材料, 并通过壳聚糖将其固定到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电化学生物传感界面. 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DNA酶复合结构的氧化还原反应催化特性, 并以此为传感平台构建了葡萄糖氧化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结果表明, 单壁碳纳米管-DNA酶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响应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5×10-6~1×10-2 mol/L)和良好的检测灵敏度(检出限为1×10-6 mol/L). 采用制备的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实现了对葡萄糖的快速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