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新氮杂冠醚稀土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荧光性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合成了一新的大环氮杂冠醚及其稀土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分析及红外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冠醚配体上的C和N原子均参与配位,并推测了配合物的可能组成。室温下研究了配合物的固体及在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固态时Sm^3 ,Eu^3 ,TB^3 ,Dy^3 的冠醚配合物均有较强荧光,其中Tb^3 的荧光强度最高,表明冠醚配体三重态的能量与Tb^3 的振动能级更为匹配。在Eu^3 配合物中,强度比η(^5D0→^7F2/^5D0→^7F1)=5.3,表明Eu^3 处于一非对称配位环境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CNDO/2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碱金属离子Na^+,K^+和Cs^+与2,3-苯并-8,11,15-三甲基-18-冠-6(简称BC3-18C6)在溶液中发生的配位反应,计算了配位反应中CNDO总能量的变化,再现了量热法所得出的碱金属离子Na^+,K^+和Cs^+与BC3-18C6在溶液中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次序:K^+>Na^+>Cs^+。所计算的配位能和配合物的水化能表明,在水溶液中碱金属水合离子与冠醚配位,形成稳定的二水配位的碱金属离子冠醚配合物[M(BC3-18GC6)(H~2O)~2]^+。碱金属离子与冠醚中的氧形成的金属-氧键不如其水合物中的金属-氧键强,碱金属离子能与冠醚配位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主要是由于配体的大环效应和配合物的溶剂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CNDO/2方法从理论上探讨了碱金属离子Na~+,K~+和Ca~+与2,3-苯并-8,11,15-三甲基-18-冠-6(简称BC3-18C6)在溶液中发生的配位反应,计算了配位反应中CNDO总能量的变化,再现了量热法所得出的碱金属离子Na~+,K~+和Cs~+与BC3-18C6在溶液中生成配合物的稳定性次序:K~+>Na~+>Cs~+. 所计算的配位能和配合物的水化能表明,在水溶液中碱金属水合离子与冠醚配位,形成稳定的二水配位的碱金属离子冠醚配合物[M(BC3-18C6)(H_2O)_2]~+. 碱金属离子与冠醚中的氧形成的金属-氧键不如其水合物中的金属-氧键强.碱金属离子能与冠醚配位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主要是由于配体的大环效应和配合物的溶剂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洁渊  林美娟  章文贡 《化学学报》2001,59(12):2202-2208
研究了铕(Ⅲ)和二苯甲酰甲烷(HDBM)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苯乙烯-丙烯酸)(PSAA)发生配位反应得到配位聚合物Eu(Ⅲ)-DBM-PSAA。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的测试表明了Eu^3^+分别与PSAA,DBM^-发生配位,元素分析和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了一个Eu^3^+分别与PSAA中三个链节的羧基和一个DBM^-发生配位。从而得到该配合物的结构并对其荧光性进行研究,配位聚合物不能溶于普通有机溶剂,只能溶于丙三醇/异丙醇混合溶剂常温下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的红光,主要是Eu离子的^5D0→^7F2的跃迁。  相似文献   

5.
单臂冠醚液晶LB膜的相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单臂冠醚液晶及配合物(1, 2及1.Eu^3^+)的LB膜的成膜特性,实验发出它们均可在气-液界面形成单分子膜, 但不易转移, 化合物1在压膜过程中出现一维相变。用CPK模型对成膜分子构型和面积进行估算, 其结果与实验相一致, 并讨论了冠醚液晶结构对LB膜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四种以Nsp^2和Nsp^3为配位原子的取代不对称多齿氮杂大环化合物,制备了它们与不同金属离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光谱表征,研究了配体的结构与其配位性能的关系。以吡啶环为侧链功能基的配体L^1和L^2可根据其环大小选择性地识别Na^+或K^+离子,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1:1型配合物,而与Hg^2^+,Cd^2^+等离子则形成1:2型配合物。大环配体L^3与Co^2^+和Na^+离子形成的双核配合物中两个冠醚环和一个Na^+离子形成夹心配位结构。L^5环中有两个配位中心,因而可同时与两个Ru^2^+离子配位。L^1和L^2均表现出对不同金属离子良好的液膜传输性能和传输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四种以Nsp^2和Nsp^3为配位原子的取代不对称多齿氮杂大环化合物,制备了它们与不同金属离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光谱表征,研究了配体的结构与其配位性能的关系。以吡啶环为侧链功能基的配体L^1和L^2可根据其环大小选择性地识别Na^+或K^+离子,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1:1型配合物,而与Hg^2^+,Cd^2^+等离子则形成1:2型配合物。大环配体L^3与Co^2^+和Na^+离子形成的双核配合物中两个冠醚环和一个Na^+离子形成夹心配位结构。L^5环中有两个配位中心,因而可同时与两个Ru^2^+离子配位。L^1和L^2均表现出对不同金属离子良好的液膜传输性能和传输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以 2 苯氧基乙醇为起始剂 ,用先聚合后功能基化和钠离子模板的方法 ,合成了一种新型酚醛型聚合物双氮杂假冠醚PACE .应用FTIR光谱跟踪监控的方法研究了一系列合成反应 .获得了以苯氧乙醇为单体的酚醛交联反应的最佳实验配方和在该酚醛母体聚合物上进行的一系列取代反应的较佳实验条件 ,同时给出了一系列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资料 .测试了PACE对常见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PACE对K+ ,Na+ ,Hg2 + ,Cd2 + ,Fe3 + ,Pb2 + 和Cu2 + 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其吸附容量分别达 1 43,0 98,1 84,0 6 8,0 79,0 6 1和 0 5 7mmol g r.通过FTIR光谱对吸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在聚合物PACE的金属离子配合物中 ,不仅CH2 OCH2 ,PhOCH2 和CH2 NCH2 参与了配位 ,同时CH2 OH亦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配位 .PACE对Hg2 + 的吸附过程中伴随着缓慢的氧化还原现象 ,在此过程中 ,PACE中的CH2 OH被氧化成为COOH ,而Hg2 + 被还原为Hg22 + .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Eu^3^+离子与α-氨基丙酸及组氨酸配合物体系在不同酸度条件下所表现出的^1^3CNMR波谱进行了研究,发现配合物的^1^3CNMR化学位移值随介质酸度的不同而发生规律性变化,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的酸度促使配合物的结构形式产生变化所致。对长期有争议的α-氨基参与配位的酸度条件作了讨论,指出α-氨基在微酸性条件下配位的可能性,并通过计算予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新的酰胺型开链冠醚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mon在70年代开发了一类酰胺型开链冠醚,能选择性配位碱土金属离子并可作为中性载体制备离子选择性电极.由于酰胺型开链冠醚易于制备,因此受到人们广泛地重视.Vgtle等提出的“末端基”概念为开链冠醚的合成、设计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前文报道2-甲氧基-1-氨甲基萘与三甘醇二碘化物在无水碳酸钠存在下于乙腈中反应得到双手臂的套索冠醚与碘化钠的配合物.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萘环上的甲氧基中的氧原子参加了与钠离子的配位,生成了扭曲的六边形双锥结构配合物.因此2-甲氧基-1-氨基萘可以作为开链冠醚的“末端基”.开链冠醚的合成路线是:  相似文献   

11.
陈国强  张旁 《有机化学》1992,12(5):464-469
本文综述了烷氧基重排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机制,可将烷氧基重排反应分为三类:通过碳正离子重排的烷氧重排反应,分子内烷氧基亲核取代反应和烷氧O-迁移反应.  相似文献   

12.
庄乾坤  陈洪渊 《化学学报》1996,54(8):807-812
本文推导了微盘及微球电极上EE反应的一般稳态电流表达式; 对ErEr,EqEr, EiEr, ErEq, ErEi, EiEi及EqEq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 并以亚硫酰氯的还原反应为特例进行了研究及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在空气气氛和非极性溶剂(甲苯)中1-(4'-甲氧基苯基)-1-三甲基硅氧基乙烯与[60]富勒烯反应得到了非预计的环丙基骈[60]富勒烯衍生物(5).在无氧和极性非质子性溶剂(THF)中进行上述反应,得到了1,2-取代[60]富勒烯亲核加成产物(3)。对反应的机理作了合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 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2Ts-n-EAESPyPBr4(简记为H2P^4^+)与Cu(II)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 探讨高氯酸钠对Cu(II)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 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 缔合平衡常数Ko=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II)P^4^+/dt=5.55×10^5γCu^2^+γH2P^4^+γ^8ClO4^-[ClO4^-]^3[Cu^2^+][H2P]总/(1.00+10^2^.^0^2{H^+}+10^4^.^3^6{H^+}^2, 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50.31kJ.mol^-^1, 活化熵变△S≠=-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碳笼化学 1     
封继康 《有机化学》1992,12(6):567-579
本文介绍并评述了碳笼化学的最新进展, 指出这是一个前景十分诱人的现代化学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以(2R)-莰烷磺内酰胺为手性助剂,经不对称Michale加成、断裂等简单步骤合成红褐林蚁和多点林蚊尾虫信息(3R)和(3S)-3-乙基-4-甲基戊酸甲酯(1),该合成的对映异构体纯度均达94%e.e.以上,另外其关于中间体(3'R)-N'-3'-乙基-4-甲基戊酰基莰烷-10,2-磺内酰胺的单晶结构进行了报道,并讨论了在有或无CuBr·Me~2时Michael加成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李南勤  朱明华 《化学学报》1994,52(9):888-894
本文将胶束液相色谱用于α-BW~12O~40^5-溶液中降解反应的研究。首次发现α-BW~12O~40^5-降解存在两个过程。第一步为α-BW~12O~40^5-向其异构体转化的快速平衡反应, 第二步为该异构体的缓慢降解。实验测定了杂多酸离子浓度、pH值、无机盐逍度、温度对降解反应的影响, 得到第一步反应的平衡表达式和第二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推断了α-BW~12O~40^5-降解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许金 《化学学报》1989,47(4):367-371
研究了水溶液中三价铁与2,3-二羟基苯甲酸络合反应的机理与动力学. 测定并计算了络合作用的反应速度常数. 活性 和活性焓随氢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 指明了FeCH2(3+)的缔合机理和FeOH(2+)与Fe2(OH)2(4+)的解离活化机理, 反应速率方程表明氢离子浓度的依赖关系对Fe(III)络合作用是典型的. 但是在[Fe(III)]的二级反应动力学则有一个反常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薄层伏安和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在EtCl~2中OH^-存在下四苯基卟啉合钴(TPP)Co^11的电极氧化反应。在低浓度OH^-存在下, (TPP)Co^11与OH^-生成一配位的配合物(TPP)Co^11(OH)^-, 此配合物不可逆地被氧化为(TPP)Co^111(OH)^-, 氧化峰电位负移到0.53V。而卟啉环第一步氧化电位也负移到0.88V。在高浓度OH^-存在下, (TPP)Co^11(OH)^-氧化生成(TPP)Ca^111(OH)~2^2-,氧化电位随OH^-浓度增加向负移。卟啉环第一步和第二步氧化电位分别负移到0.57V和1.07V。同时观察到第二步氧化伴随后行化学反应, 产物氧化电位在1.32V。测定了(TPP)Co^11(OH)^-, (TPP)Co^111(OH)^-和(TPP)Co^111(OH)~2^2-,(TPP)^+Co^111(OH)^-和(TPP)^+Co^111(OH)~2^2-各级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提出一个在OH^-滴定过程中(TPP)Co的各步配位反应及电化学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段新方  尹承烈 《化学学报》1995,53(4):411-416
本文首次将一系列α-芳香族酮酸通过与钛酸醇酯[Ti(OR^1)~4]的交换反应制备成钛羧酸盐, 随后将它与锂试剂反应。在此体系中锂试剂发生了一个未见报道的新反应: 将α-芳香族酮酸还原为相应的α-羟基羧酸。进一步研究表明: 锂试剂同时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且因Ti(OR^1)~4, 酮酸和锂试剂的不同, 加成与还原的比例也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