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条形药包端部爆炸应力场的动光弹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借助动光弹试验方法,采用聚碳酸脂板模拟无限平面,探索了条形药包端部爆炸应力场的分布特性。根据动态二维应力光性定律,得出了端部应力场分布的定性结论。 相似文献
2.
不耦合装药爆炸应力场的动光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光弹方法定量研究了多个不耦合系数下爆炸应力场衰减规律。模型材料为环氧树脂平板。研究表明:当不耦合系数在1~1.75之间取值时,比例距离在15~60范围内,|(?)/(?)|max的值介于3.21~5.00之间,|(?)/(?)|max的值介于小4.61~9.50之间。 相似文献
3.
爆炸应力场的动光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动光弹试验结果为依据研究了炮孔周围应力波的传播和两炮孔同时起爆时应力波的叠加,用二维动态应力-光性定律分解膨胀波中的主应力σ_R和σ_θ,分析了应力场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型结构局部复杂应力场直观测量的需求,提出了全景光弹测试技术。在经典光弹实验系统中,偏振系统的大小限制了试件尺寸;同时理想光源系统的复杂性降低了实验测量的机动性。由于这两方面的限制导致经典光弹方法在测量大型复杂结构时存在较多的非确定性。为此建立了一个等效偏振系统,通过在试件表面镀制偏振膜的办法将偏振系统依附于试件表面,以解决试件尺寸限制问题。同时放弃了理想光源而采用自然光源,以提高测量的机动性。通过四点弯曲实验来检验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测量技术是有效可靠的。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实际桥梁中缩尺试件的局部应力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可用于结构模型修正的应力中心线信息。 相似文献
5.
6.
起爆时差对孔间裂缝贯穿影响的动光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用动光弹试验方法研究了相邻两个炮孔被同时起爆和采用不同的起爆时差起爆时炮孔之间应力波的传播及其应力波对裂纹扩展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炮孔之间裂纹的产生、扩展及贯穿过程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先起爆的炮孔爆炸产生的动态应力场存在时起爆另一个炮孔,即起爆时差N基本满足t/c(?)Nt/c(?),是在后起爆的炮孔孔壁上产生主导控制裂纹的最有利条件;在先起爆的炮孔旁钻导向孔,并采用合适的起爆时差可以获得炮孔间的最佳贯穿。 相似文献
7.
8.
9.
用动光弹方法研究隧道岩爆的爆破扰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态光弹性方法,以Lamb模型为依据,研究了不同荷载形式下,模型内应力波的传播、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刻槽的拦截效应。实验结果与弹性动力学解答基本一致:(1)倾斜冲击荷载作用下,模型内传播的有P波、S波和Rayleigh波,其中P波和Rayleigh波对岩爆有突出贡献;(2)等差条纹图的分布规律,可以合理解释岩爆高发区段与开挖面的位置关系;(3)模型表面的刻槽,可以实现对Rayleigh波的大量拦截,说明隧道表面切槽的岩爆控制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深孔控制卸压爆破机理和防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各种局部防突措施的优缺点和局限性,对兼有松动爆破与大直径卸压钻孔爆破两种措施优点的局部防突措施—深孔控制卸压爆破进行了研究。在理论上和利用实验室模型实验对深孔控制卸压爆破中的控制孔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深孔控制卸压爆破的现场防突试验表明:该法效果明显、工艺简单、经济效益好、安全且适应性强,是一种易于推广的局部防突措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Stress Concentration in an Orthotropic Plate with a Circular Hole under Dynamic Load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aper sets forth a photoelast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 near a hole in an orthotropic plat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t the periphery of a circular hole is analyzed.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s for orthotropic and isotropic plates under dynamic and statical loading are compared 相似文献
14.
根据挤压强化孔残余应力场具有衰减的特征,对LY12cz和LC4cs两种铝合金材料在不同条件下挤压孔的残余应力衰减规律进行了有损试验测定。通过试验得到的有限数据,建立了一种指数型拟合函数模型,并可作为估计残余应力循环衰减值的一种工程简化方法。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改善强化设计的失效预测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转轴和移轴的方法,研究了在稳态温度场中二维任意形填充流道边界的动态热应力分布问题,并给出了此问题的一般解析解,也得到了二维任意形填充流道边界的动态热应力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作为一个具体的算例,给出了二维填充椭圆孔边界的动态热应力分布问题的数值结果,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冲击载荷下含空孔三点弯曲梁的动态断裂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圆孔缺陷对运动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动态焦散线实验方法进行模型实验,研究了冲击载荷下含空孔三点弯曲梁的动态断裂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空孔对裂纹扩展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在一定范围内,空孔直径越大,阻碍作用越明显。裂纹扩展到空孔附近时,扩展速度会下降。裂纹在空孔上部再次起裂后,最大扩展速度远远大于裂纹与空孔贯通前的最大扩展速度。裂纹扩展至空孔附近时,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KdⅠ和KdⅡ均会下降。裂纹在空孔上部再次起裂后,裂尖的应力强度因子KdⅠ和KdⅡ均大于裂纹与空孔贯通前裂尖的KdⅠ和KdⅡ。在整个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KdⅡ远小于KdⅠ,说明KdⅠ在裂纹扩展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which advance and improve the usefulness,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incremental centre hole drilling
as a method of measuring near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fields. Particular emphasis is placed on providing optimal values for
the number of drilling step increments to be used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ize. Guidelines on the optimal values for the number
and size of steps to use during measurements are presented for various ratios of hole radius to strain gauge rosette radius
in the form of tabulated data. These guidelines are subsequently incorporated into a new data analysis program which permits
very near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fields to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in real components. The benefits of the new approach
are highlighted by reporting the results of measurements made on three industrial components, each of which has been subjected
to a well-known engineering process. These components are a shot-peened spring-steel, a friction stir welded aluminium alloy,
and a titanium alloy subjected to three different machining process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mprovements to the incremental
centre hole drilling technique can provide measured residual stresses from depths ranging from about 10
m to 1 mm. 相似文献
18.
三点弯曲试样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opkinson压杆对三点弯曲试样进行冲击加载,采集了垂直裂纹面距裂尖2mm和与裂纹面成60°距裂尖5mm处的应变信号。根据裂尖附近测试的应变信号计算试样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裂尖有一段疲劳裂纹区,通过裂尖附近应变信号来计算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时,如果裂尖位置确定不准及粘贴应变片位置不够准确对计算结果将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利用应变片法计算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时,为了获得更准确的计算结果,在实验后应对试件裂纹面进行分析测量,重新确定裂尖位置,必要时需对应变片至裂尖距离进行修正后再计算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