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实验采用真空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脉动湿度控制系统研究了有机/无机摩尔比(OIR)分别为1∶1,1∶2,1∶4,1∶8的蔗糖/氯化钠混合气溶胶液滴的吸湿性和OIR为1∶1的混合气溶胶液滴中水的传质动力学。结果表明:蔗糖的加入使得氯化钠的风化点延后,风化区间变宽,在OIR=1∶1时氯化钠甚至不风化;此外,蔗糖的存在使氯化钠的潮解区间变宽,且在潮解前就有吸水现象;当RH高于54%时,水在混合体系中扩散的拟合特征时间较短,但是随着RH的减小,拟合特征时间逐渐增大,甚至可达几千秒,表明低RH时传质受阻明显。  相似文献   

2.
大气气溶胶是由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组成。研究发现混合气溶胶颗粒中有机/无机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能改变气溶胶组分的吸湿性~([1])。研究有机/无机比(OIR)为1∶3,1∶1,3∶1的甘氨酸/硝酸镁混合颗粒在降湿和升湿过程中红外光谱及吸湿性发现,硝酸镁的加入能够抑制甘氨酸的结晶,OIR为1∶3,1∶1时,甘氨酸完全不结晶。OIR为3∶1时,甘氨酸在68.5%RH风化、在85.2%RH潮解。这种现象可能是硝酸镁改变了甘氨酸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真空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合压力方波控制系统研究硫酸铵/柠檬酸混合体系气溶胶的吸湿性。相对湿度缓慢变化时,硫酸铵气溶胶的潮解点和风化点分别在相对湿度~80%和~35%,当OIR(柠檬酸与硫酸铵的摩尔比例)=1∶3时,柠檬酸的加入使硫酸铵潮解点降低至~76%,风化点也降低至~28%;相对湿度发生脉冲变化时,随着脉冲相对湿度的最低点逐渐降低,硫酸铵的结晶量台阶式增加,最后完全结晶。在硫酸铵/柠檬酸混合气溶胶中,柠檬酸始终保持液滴状态,随脉冲相对湿度变化,硫酸铵台阶式结晶幅度变小,风化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4.
利用共聚焦拉曼光谱研究乙二酸气溶胶的降湿和加湿过程。结果表明,在降湿过程中,液滴在相对湿度(RH)77%时结晶形成H2C2O4·2H2O,在RH=5.0%时形成无水H2C2O4。加湿过程中,RH=19.6%时,无水H2C2O4颗粒吸水转化为H2C2O4·2H2O,湿度升高至99%时H2C2O4·2H2O仍没有潮解。  相似文献   

5.
利用FTIR-ATR光谱仪研究了草酸钠、硫酸铵以及等摩尔比草酸钠/硫酸铵混合气溶胶颗粒的吸湿性。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RH)的下降,草酸钠在RH为97.9%时开始风化;在加湿过程中,随着RH的增大,草酸钠并不发生潮解;当等摩尔比混合时,草酸钠的加入使硫酸铵的风化点由原来的54.5%提前至61.3%,潮解点由原来的72.6%滞后到76.1%。  相似文献   

6.
真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结合压力方波装置,可以同时获取样品池内相对湿度和混合气溶胶样品的高时间分辨的红外光谱图。通过观测相对湿度快速变化过程中硫酸铵和戊二酸混合气溶胶的红外光谱,分析了吸湿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戊二酸使硫酸铵的潮解点降低,当硫酸铵/戊二酸摩尔比为1∶1时,潮解点最低为71.7%RH;并且戊二酸使硫酸铵的风化点滞后。  相似文献   

7.
以SrCO3和Al2O3为原料,掺杂Eu2 和Dy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Al12O19∶Eu2 ,Dy3 紫色荧光粉。当基质中nSr∶nAl=1∶12时,改变反应温度,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晶相的转变过程。反应温度分别为1150,1200,1250℃时,改变基质中的锶铝比(nSr∶nAl=1∶6~1∶18),探讨基质组成和反应温度对荧光粉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基质中Al含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发射光谱从490nm蓝移至395nm。当nSr∶nAl=1∶12,反应温度为1250℃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大。该荧光粉无长余辉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的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调节方法,获得了 MgSO4·7H2O 晶体不同风化过程中的原位共聚焦拉曼光谱,实现了不同阶段相转变细节的观测.在快速和慢速风化过程中,MgSO4·7H2O 晶体在 RH 3%时均转变生成 MgSO4·3H2O 晶体.而在潮解过程中,不同风化过程形成的 Mg...  相似文献   

9.
风化和潮解是气溶胶微粒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物理化学过程. 气溶胶微粒的风化潮解循环中,过饱和气溶胶液滴中离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亚稳态固相,气溶胶颗粒的微观物理结构及预潮解机理,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对电动态平衡/拉曼(EDB/Raman)、傅立叶变换红外/气溶胶流管(FTIR/AFT)、傅立叶变换红外/衰减全反射(FTIR/ATR)以及基底上共焦拉曼测量等四种常见的分子光谱学分析手段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技术在气溶胶微粒风化潮解过程研究中所涉及的重要问题和取得的重要进展,做出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王佳美  张辉  齐晶晶  赵欣 《光谱实验室》2011,28(4):1744-1747
用薄层色谱(TLC)跟踪监测合成罗沙替丁醋酸酯过程中每一步反应,结果显示:1-3步的合成反应监测过程采用的展开剂都是甲醇∶氯仿∶氨水(1∶4:0,5;V/V/V);第4步合成反应监测过程中,当展开剂石油醚∶氯仿:丙酮:乙醇的配比为23.5∶ 12:2∶2.5(V/V/V/V)时,原料中间体及终产物的Rf值可控制在0.2...  相似文献   

11.
LD抽运腔内和频571.6nm连续波黄光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全固态连续波571.6nm黄光激光器.黄激光是分别由两片Nd∶YAG的1444nm和946nm谱线非线性和频产生,两条谱线在各自晶体对应能级跃迁分别为4F3/2-4I15/2和4F3/2-4I9/2.实验中采用复合腔结构,利用RTP晶体II类临界相位进行内腔和频,当注入到两片Nd∶YAG晶体的抽运功率分别为25W和14.8W时,获得562mW的连续波571.6nm黄激光输出,4h功率稳定度优于±2.9%.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硫氰酸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水体系浮选分离汞(Ⅱ)的行为及其常见金属离子的分离条件。控制pH=5.0,当0.01mol/L硫氰酸铵溶液和0.01mol/L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DDBAC)溶液的用量分别为0.30、0.50mL时,体系中形成的不溶于水的三元缔合物(DDBAC)2[Hg(SCN)4]可浮于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分相过程中,Hg2+被定量浮选,而Zn2+,Cd2+,Mn2+,Ni2+,Co2+,Fe2+等离子在此条件下不被浮选,实现了Hg2+的定量分离。该方法对合成水样中微量Hg2+进行定量浮选分离测定,浮选率为96.0%—108.8%。  相似文献   

13.
活化能(Ea)是反应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反应速度直接相关,因此本实验计划利用一个新的循环催化流动分析方法(RCFA),测定愈创木酚(GA)-HRP-H2O2反应体系的活化能。RCFA系统为循环回路,人为干扰因素小,能够对酶催化过程实现连续检测,得到的测定结果准确度高。使用RCFA系统在可见光谱下测定得到GA-HRP-H2O2体系完整动力学曲线,由此求解得到酶催化反应表观速率常数(k),最后利用阿仑尼乌斯公式求得该催化反应体系的活化能(Ea)=53.46±0.097kJ.mol-1,指前因子(AE)=2.5×103±0.099min-1;Ea与AE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8%和3.81%,结果表明在一级反应阶段的不同区段中HRP催化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均为常数。  相似文献   

14.
东南沿海地区相对湿度对气溶胶消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能见度仪和温度脉动仪在我国东南沿海典型地区进行能见度和相对湿度测量实验,利用能见度与消光系数和波长的关系,分析了在雾霾和晴好两种天气条件下相对湿度对沿海气溶胶系统消光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波长为1.06μm的激光,该地区两种天气下气溶胶粒子的潮解点均为80%左右;当相对湿度在80%~90%时,随着相对湿度增大,两种天气下消光系数相对干粒子时的增长率基本相同,吸湿增长因子主要介于1~2;当相对湿度大于90%时,二者相对增长差别很大,晴好天气下吸湿增长因子增大了两个量级,远大于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15.
以pH 4.0HAC-NaAC缓冲溶液为介质,用硼酸碘化钾溶液(BKI)作为O3吸收剂。O3将I-氧化生成为I2,溶液中过量的I-与I2又可形成I-3,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如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l),溴代十四烷基吡啶(TP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十四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TDMAC)存在时,CS与I-3形成稳定的(CS-I3)n缔合微粒,在470nm处有一个较强的共振瑞利散射峰(RRS),随着O3浓度的增大,体系中的I-3增多,I-3与CS形成的(CS-I3)n缔合微粒越多,470nm处的RRS强度I增强,O3浓度与其增强值ΔI成线性关系,各体系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50,50~100,5~25,1~50μmol·L-1,回归方程分别为ΔI=8.81c-4.01,ΔI=5.44c-3.11,ΔI=15.39c-1.55,ΔI=16.88c+0.51,检出限分别为4.9,12,2.85,0.56μmol·L-1 O3。实验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当O3浓度为2.5×10-6 mol·L-1,相对误差在±10%内时,4.0×10-5 mol·L-1 Hg2+,8.7×10-5 mol·L-1 Fe3+,5.0×10-5 mol·L-1 Ca2+,2.5×10-5mol·L-1 Zn2+和Cu2+,2.8×10-6 mol·L-1 Pb2+和Cr3+,4.2×10-5 mol·L-1 Mg2+,Mn2+和Ba2+对体系的测定无干扰。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选用TDMAC体系检测空气中的O3,结果令人满意。采用激光散射技术研究了(TDMAC-I3)n缔合微粒体系的粒径分布。当通入O3后,过量KI与O3反应形成I-3,I-3与TDMAC反应生成(TDMAC-I3)n缔合微粒,其粒径集中分布在1 106~3 091nm之间。  相似文献   

16.
当气流喷射穿透性薄多孔湿介质时,将存在非穿透与穿透两种机制的作用,有两个明显的等速质交换过程,在高湿含量时为介质表面的对流传质,而当湿含量降低后,穿透作用将大大强化传质过程.文章并对穿透点和局部对流质交换系数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平区熔法生长了碲(Te)掺杂浓度(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5%,1%,2%的硒化镓(GaSe)晶体,并分别对掺杂浓度为0.01%,0.07%,0.38%,0.67%,2.07%的GaSe∶Te晶体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首次研究了GaSe∶Te晶体中刚性层声子模式的转换。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当Te掺杂浓度小于0.38%时,振动中心位于0.59 THz附近的E'(2)刚性模式吸收峰强度可达最大值,这一过程与GaSe∶Te晶体光学性能的提高密切相关。但Te掺杂浓度的进一步提高会导致E'(2)刚性模式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当Te掺杂浓度为1%时,E'(2)刚性模式吸收峰基本消失。这两个过程与GaSe∶Te晶体光学质量的下降密切相关。因此,E'(2)刚性模式吸收强度达到最高时对应的掺杂浓度即是GaSe∶Te晶体中Te的最佳掺杂浓度,光整流产生太赫兹过程证实了此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平区熔法生长了碲(Te)掺杂浓度(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05%,0.1%,0.5%,1%,2%的硒化镓(GaSe)晶体,并分别对掺杂浓度为0.01%,0.07%,0.38%,0.67%,2.07%的GaSe∶Te晶体的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首次研究了GaSe∶Te晶体中刚性层声子模式的转换。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当Te掺杂浓度小于0.38%时,振动中心位于0.59 THz附近的E'(2)刚性模式吸收峰强度可达最大值,这一过程与GaSe∶Te晶体光学性能的提高密切相关。但Te掺杂浓度的进一步提高会导致E'(2)刚性模式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当Te掺杂浓度为1%时,E'(2)刚性模式吸收峰基本消失。这两个过程与GaSe∶Te晶体光学质量的下降密切相关。因此,E'(2)刚性模式吸收强度达到最高时对应的掺杂浓度即是GaSe∶Te晶体中Te的最佳掺杂浓度,光整流产生太赫兹过程证实了此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田昕  曹立新  柳伟  苏革  董博华 《发光学报》2012,33(7):736-741
本文采用水相合成方法制备了ZnS∶Cu量子点并进行了ZnS壳层修饰,研究了壳层厚度对ZnS∶Cu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采用TEM、XRD、PL、PLE和UV-Vis等测试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ZnS∶Cu/ZnS量子点为立方闪锌矿,尺寸分布均匀呈球形,分散性良好,经过壳层修饰平均粒径由2 nm增加到3.2 nm。随着ZnS壳与ZnS核量的比的增加,量子点的PLE激发峰位置和UV-Vis吸收谱线出现红移,也说明了量子点的尺寸增大,证明ZnS在ZnS∶Cu量子点的表面生长,形成了核壳结构的ZnS∶Cu/ZnS量子点。随着壳层增厚,量子点与铜离子发光中心相关的发射峰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壳核比ns/nc=2.5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SrCO3和Al2O3为原料,掺杂Eu2 和Dy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Al12O19:Eu2 ,Dy3 紫色荧光粉.当基质中nSr:nAl=1:12时,改变反应温度,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晶相的转变过程.反应温度分别为1 150, 1 200, 1 250 ℃时,改变基质中的锶铝比(nSr:nAl=1:6~1:18),探讨基质组成和反应温度对荧光粉发射光谱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基质中Al含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发射光谱从490 nm蓝移至395 nm.当nSr:nAl=1:12,反应温度为1 250 ℃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大.该荧光粉无长余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