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一般情况下,格氏试剂与酰卤偶合反应难以控制在酮阶段,往往得到叔醇。在较低温度下有机铜试剂与酰卤偶合可高产率地得到酮,所以用固体铜盐CuX(X=Cl、Br、I)作为格氏试剂与酰卤偶合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从而提高酮的产率。但固体铜盐的催化反应仅适合于空间位阻较大的脂肪酮和某些芳香酮的制备,对于直链脂肪酮的制备则产率很低。我们采用可溶性铜络合物Li_2Cucl_4(四氯合铜酸锂)等作催化剂,在均相溶液中反应,有效地提高了催化效果及反应的选择性,从而使格氏试剂与酰卤的偶合反应成功地用于直链脂肪酮的制备,产率良好。  相似文献   

2.
林静  邹友思 《有机化学》1994,14(6):629-635
本文研究 了在非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中卤代苯和卤代萘用SO~3进行的磺化反应. 卤代苯最初开始磺化反应的产物是4-磺酸, 2-卤代萘的产物是8-磺酸. 当用过量的SO~3长时间反应时, 磺化反应得到三取代产物.  相似文献   

3.
卤代有机物是环境领域的主要污染物类型之一.氢解脱卤是实现卤代有机物降解的有效途径,而探索不同催化氢解脱卤方法已成为该领域持续的研究热点.其中,金属配位化合物因其特殊的电子效应及空间效应可有效进行氢解脱卤,从而成为近年来报道的新型催化脱卤方法.基于此,本文总结了各种类型金属配合物进行氟、氯及溴代有机物催化脱卤过程的反应类型及过程机理,指出了配合物与卤代有机物之间电子转移状况、空间结构及配体亲卤性对脱卤反应起决定作用.另外,还探讨了中心离子、配体、卤代有机物类型和还原剂等影响因素对配位催化脱卤反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当前配位催化脱卤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该领域的实用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一种以乙醇为溶剂,在锌粉和甲酸铵催化下的α-卤代酮的脱卤新方法。该体系也适用于α,α-二卤代酮和卤代苄的脱卤反应,产物结构结构经~1H NMR,IR和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五元、六元及其它芳香杂环的甲基卤代的制备方法,如甲基呋喃、甲基嗯唑及甲基吡啶的溴化条件等。主要有三种方法:(1)芳香杂环甲基直接以N-溴代丁二酰亚胺(N-Bromosuccinimide,NBS)溴化。(2)以芳香杂环的羟基甲基与三苯基磷和四溴化碳反应。(3)通过预留卤代甲基来生成相应的芳香卤代甲基,如3-氯甲基-1H-吡唑-羧酸乙酯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卤代萘与三氧化硫的磺化反应林静,邹友思(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磺化反应,三氧化硫,卤代萘甲基和甲氧基萘用三氧化硫进行的磺化反应已有报道[1~3],而卤代萘的磺化反应迄今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6种卤代茶在非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中用三氧化硫...  相似文献   

7.
前文报道了各种甲氧基萘用三甲硅基氯磺酸酯在非极性溶剂中进行的磺化反应。本文研究了四种卤代苯和六种卤代萘用三氧化硫在非极性溶剂中进行的磺化反应。卤代芳香化合物用氯磺酸,浓硫酸及发烟硫酸进行的磺化反应已有报道。在芳香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中,卤素的定位效应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首先,负的诱导效应体现为F>Cl>Br>I,且对邻位的影响远大于对位的影响。而正的共轭效应亦体现为F>Cl>Br>I,对对位的影响最大。单取代卤苯在浓硫酸中进行磺化反应,几乎专一地发生在4—位上。说明尽管卤素降低了芳香环上的电子云密度,但仍为邻对位定位基。三氧化硫(SO_3)是最剧烈的磺化剂,溶于非极性溶剂二氯甲烷中,既减少了付反应,又可在室温下进行高效率的磺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以卤代芳烃为原料制备芳基格氏试剂,再与硼酸三甲酯反应后水解合成了7个四芳基硼钠,其结构经1HNMR确证。  相似文献   

9.
蒋建中  蔡春 《应用化学》2006,23(10):1140-0
微乳介质中卤代芳烃Ullmann偶联反应;偶联反应;微乳;卤代芳烃  相似文献   

10.
发展了一种简单、高效、温和的卤代炔烃水合反应体系.在阳离子金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以二氯乙烷为溶剂,室温下卤代炔烃发生水合反应,高收率、高区域选择性地得到单一的α-卤代甲基酮化合物(收率≥91%).该方法具有底物适用范围广、反应条件温和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为含α-卤代甲基酮结构单元的天然产物及复杂药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改进了Wittig-Horner反应合成维A酸酯的方法,利用3-甲基5-(2,6,6-三甲基-1-环已烯-1-基)-1,3(或1,4)-戊二烯膦酸二烷基酯直接与五碳醛反应合成目标产物,省掉了碱催化下的双键重排反应。将含有C^1末端双键的膦酸二烷基酯直接用于wittig-Horner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以2,3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还原、溴化、Wittig反应、在正丁基锂作用下醛基化、Knoevenagel反应生成四甲基化丹酚酸F(9),9再与草酰氯反应成酰氯后与甲基化丹参素甲酯反应得到dl-六甲基化丹酚酸A甲酯,其结构经1HNMR和MS表征,总收率44.7%。  相似文献   

13.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脂肪酸甲酯聚合制备二聚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Brönsted-Lewis 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剂, 用于催化生物柴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甲酯聚合制备二聚酸甲酯反应, 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聚合反应性能的影响, 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 结果表明, 当以 1-(3-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氯锌酸盐[HO3S-(CH2)3-mim]Cl-ZnCl2 (ZnCl2 摩尔分数为 0.67) 为催化剂, 生物柴油 15 g, m(生物柴油):m(离子液体) = 15:1, 于 240 oC 下反应 6 h 时, 二聚酸甲酯收率为 63.2%, 其中三聚体含量小于 5%. 另外, 该催化剂重复使用 5 次后, 二聚酸甲酯收率仍超过 63%, 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离子液体的 Brönsted 和 Lewis 酸位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以杂多酸 (盐 )为催化剂 ,合成双季戊四醇六正戊酸单己二酸酯的优化条件 :催化剂为反应物的 0 .8% ,季戊四醇∶己二酸∶正戊酸为1∶0 .3∶0 .5(mol) ,反应在回流温度下进行 3 .0h ,酯的产率在 93 %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γ-丁内酯为起始原料,经开环氯化和醇解反应合成4-氯丁酸甲酯(2); 2与N-乙基间甲苯胺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4-(N-乙基-3-甲基苯胺基)丁酸甲酯,纯度97.5%,总收率75.3%,其结构经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16.
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酱腌菜中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在SE30毛细管柱(33 m×0.53 mm,2.65μm)上得到了良好分离。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及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在0~750μg/mL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1,0.1,0.2μ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6%(n=11),平均回收率为84.5%~97.1%。  相似文献   

17.
通过形成二酪氨酸酯酒石酸盐法制备D-酪氨酸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乙醇溶液中光学活性L-酒石酸拆分DL-酪氨酸乙酯时的特性, 发现溶液中同时存在着酒石酸、酪氨酸乙酯酒石酸氢盐和二酪氨酸乙酯酒石酸盐, 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影响拆分结果, 所得酪氨酸的构型与L-酒石酸和DL-酪氨酸乙酯的投料摩尔比有关. 前者的摩尔数大于后者时为富D-酪氨酸乙酯, 小于后者时为富L-酪氨酸乙酯, 两者相当时则得到DL-酪氨酸乙酯. 进一步的研究探讨了D-酒石酸、L-酒石酸与L-酪氨酸乙酯在不同摩尔比下的成盐特性, 从而解释了酒石酸拆分酪氨酸乙酯过程中的这一特性, 说明由于二L-酪氨酸乙酯酒石酸盐和二D-酪氨酸乙酯酒石酸盐在乙醇中溶解度都很小, 因此通过酒石酸拆分酪氨酸乙酯的方法不能得到高光学纯度的D-酪氨酸. 在此基础上, 通过形成二酪氨酸甲酯酒石酸盐的方法, 在甲醇中成功地用D-酒石酸拆分制备了D-酪氨酸, 光学纯度99% ee.  相似文献   

18.
徐国荣 《分子催化》2012,26(4):293-299
以磺酸功能化咪唑离子液体为催化剂,以3-羟基丙酸甲酯为原料,采用自身酯交换法合成了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的聚羟基脂肪酸酯.系统考察了离子液体种类、反应温度以及聚合反应时间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核磁、热分析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为CF3SO-3的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在120℃的低温下催化聚合反应所得聚酯Mw可达10 159,收率82.1%;通过水洗方法可有效去除产物中的离子液体催化剂,从而避免催化剂污染产物.  相似文献   

19.
A simple ionic liquid methodology for the synthesis of a novel derivative of dehydroabietic acid is described.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bmim]BF4, a typical ionic liquid, was used as an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solvent in the synthesis of dehydroabietic acid (2-acryloloxy) ethyl ester by O-acylation reaction of dehydroabietic acid chloride with 2-hydroxyethyl acrylate. This new method showed the advantages of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short reaction times, good yields, and recyclable solvent.  相似文献   

20.
曾泽  钟荣  张春辉  谢刚 《合成化学》2016,24(10):884-887
以苯甲酰甲酸和二缩三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光引发剂苯甲酰甲酸二缩三乙二酯(2),其结构和性能经1H NMR, 13C NMR, FT-IR, HR-MS,元素分析和TG表征。紫外光谱分析显示2的最大吸收峰位于251.1 nm和298.8 nm。2能有效引发含双键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与单体的光聚合反应,光固化时间小于1 min,固化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