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拉脱法测量纯水表面张力系数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鑫  朴渊  柳青  所广斌  罗莹 《大学物理》2008,27(2):60-63
从实验和理论上对拉脱法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进行了研究.用微力传感器代替约利弹簧,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实验仪器.研究分析了使用约利弹簧和传感器测量表面张力系数实验的实验原理,指出了它们的区别,并给出了利用传感器测量表面张力系数实验的理论计算公式.改进后的实验降低了拉脱法测量表面张力系数实验的技术难度,提高了测量表面张力系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用电子秤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建国 《大学物理》2003,22(7):24-26
介绍了用电子秤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现有吊环法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量仪的水平调节装置、吊环升降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进,在原有仪器上增加了液体加热装置,以便对不同温度下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进行测量,实验说明新的实验装置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实验对比得出:新的实验装置操作方便、实验误差小、重复性好,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液膜拉脱过程中,对吊环的受力以及受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正确测量求得液体表面张力,减少α的实验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5.
1引言随着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太空高新性能材料探索,具有自由表面的固液相变问题倍受关注[1]。由于从上方加热熔化问题,熔池内不易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常忽略了对流,传导作为唯一传热机理。但自由表面由于有温度梯度,势必存在Marangoni流的作用[2],其结果可能将与传导模型有很大差别。本文将针对这类过程,考察浮升力、表面张力对固液界面的形状、位置及熔池流场的影响。计算中将固相、液相分开,分别采用相应的数学物理方程解决,边界通过移动边界能量守衡方程进行处理,揭示表面张力在熔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2数学描述与计算方…  相似文献   

6.
任标 《物理通报》2017,36(10):105-105
对粤教版高中《 物理·选修3 3》 表面张力部分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产生的疑惑及误解 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7.
红外激光照射带有液体膜(水)的狭缝,通过改变狭缝变量,控制液体膜形状,研究了水膜的形状变化规律,并分析产生各种图像的成因,主要探究了狭缝宽度、狭缝倾角、狭缝厚度对图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秀梅  贺杰  陆建  倪晓武 《物理学报》2009,58(6):4020-4025
表面张力是影响空泡脉动及空蚀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五种不同表面张力液体中空泡脉动(膨胀和收缩)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基于空泡生长和溃灭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中,用激光作为测试光源,采用光偏转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表面张力液体中空泡泡壁运动规律及泡壁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张力对空泡膨胀过程起抑制作用,故液体表面张力愈大,空泡能达到的最大直径越小;表面张力对空泡的收缩过程则起加速作用,液体表面张力愈大,收缩越迅速,空泡泡壁运动速度越大,其所产生的瞬时溃灭压强越大,空化效果越好. 关键词: 表面张力 空泡 光偏转  相似文献   

9.
拉脱法是测量液体表面张力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具有现象直观, 实验原理易被学生接受, 仪器简 单等优点. 但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忽略金属丝框所受的浮力和水膜所受的重力对测量公式进行了简化, 给测定结 果带来了误差. 从误差分析的角度对拉脱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公式进行了分析与修正, 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激光衍射法测量表面张力和毛细波波速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激光衍射对液体表面张力和毛细波波速与温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激光斜入射到毛细波上,观察到稳定的、清晰的衍射图样,运用光栅衍射理论对该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测量了不同温度下蒸馏水的表面张力和毛细波波速,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给出了表面张力和毛细波波速与温度的解析关系,发现表面张力和毛细波波速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并和温度呈近似线性关系.根据其机理,建立了激光衍射法实时的和非接触的测量不同温度下液体表面张力和毛细波波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e expressions of the radius and the surface tension of surface of tension Rs and γs in terms of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for nanoscale liquid thread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s of the interfacial phenomena of nanoscale fluids; these two basic expressions are derived in this paper. Although these expressions were derived first in the literature[Kim B G, Lee J S, Han M H, and Park S, 2006 Nanoscale and Microscale Thermophysical Engineering, 10, 283] and used widely thereafter, the derivation is wrong both in logic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thought.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basic expressions, the logic and physical mistakes appearing in that derivation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2.
13.
杨修文 《物理实验》2001,21(10):32-33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利用分析天平测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相似文献   

14.
Both surface tension and solubility parameter are decided by molecular interactions. There are several empirical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ir connection. However, at least two limitations exist for them: polymers cannot be treated and only apolar or weakly polar solvents can be fitted. We found when only the dispersive properties were considered, for 37 solvents and 22 polymers, a linear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γ d and γ/δ2/3 d , fitted by a new eq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equations, the value of the new equation is that most solvents and common polymers could be treated simultaneously. This equation will be of value for estimating the accuracy of reported surface tension data or solubility parameters of polymers.  相似文献   

15.
研制了新型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试仪,测量了不同流速时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随液体流速增加,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先减小,后迅速增加,当液体流速达到3.0ml/s时,液体的表面张力趋于稳定,该值与理论值较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