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所谓“学术人生”,是指做学术研究的人的生命长河。这里特指做微量元素科学研究的人的人生历程。生命长河,包括干流、河段、支流、小溪、当然也包括一滴水。所以“学术人生”,可以写“生命干流”、写“生命河段”、写“生命支流”、写“生命小溪”、甚至写“生命一滴水”。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术人生”,是指做学术研究的人的生命长河。这里特指做微量元素科学研究的人的人生历程。生命长河,包括干流、河段、支流、小溪、当然也包括一滴水。所以“学术人生”,可以写“生命干流”、写“生命河段”、写“生命支流”、写“生命小溪”、甚至写“生命一滴水”。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相似文献   

3.
所谓“学术人生”,是指做学术研究的人的生命长河。这里特指做微量元素科学研究的人的人生历程。生命长河,包括于流、河段、支流、小溪、当然也包括一滴水。所以“学术人生”,可以写“生命干流”、写“生命河段”、写“生命支流”、写“生命小溪”、甚至写“生命一滴水”。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相似文献   

4.
所谓“学术人生”,是指做学术研究的人的生命长河。这里特指做微量元素科学研究的人的人生历程。生命长河,包括干流、河段、支流、小溪、当然也包括一滴水。所以“学术人生”,可以写“生命干流”、写“生命河段”、写“生命支流”、写“生命小溪”、甚至写“生命-滴水”。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的60年代,中国人发表了第一篇微量元素与健康科学论文开始,及第一个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课题开始,中国人从事微量元素科学研究走过了50年的历程。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到走进世界前列,涌现了许多风云人物,他们是我国微量元素科学事业的开拓者、研究者、生产者和管理者,他们的足迹已深深印在“学术人生”的道路上,路是人走出来的,“学术人生”之路也是人走出来的。走过来不容易,往前走更崎岖,科学道路上永不平坦,没有付出,就没有成功。从事微量元素科学研究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历程和不同的“学术人生”之路,描述干流或各个河段、支流、小溪和一滴水,就可以汇成生命长河。例如:创办元素研究会之路,创办元素研究所之路,创办元素期刊之路,创办元素报纸之路,创办元素网站之路,创立元素平衡医学之路,攻克地方病之路,攻克疑难病症之路,攻克科学中医中药之路,攻克元素药物之路,攻克元素医学食疗之路,攻克元素标准物之路,攻克元素诊断标准比值之路,攻克元素生态农业之路,攻克元素饲料养殖之路,攻克元素检测方法之路,攻克生命元素周期律之路,主办元素学术会议之路,主办元素教育课程之路,培养元素研究生之路,主编元素书刊之路,生产元素产品之路,进行元素环保监测之路,申请元素发明专利之路,开展元素科普宣传之路。涓涓溪水汇成生命之河,条条道路通“学术人生”,条条道路通微量元素科学。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最近几期里,从“学术讨论”栏可以看出读者对我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欢迎和积极支持的。在今年第1期的“编者的话”里曾提出:为了及时反映大跃进的成就,为了鼓励从不写稿的读者大胆执笔写稿,因此,希望广大读者仔细地分析研究文章的内容,吸收新知识,交流经验,同时也使每一写稿者有发表个人学术见解的充分机会,而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也有机会针对学术问题展开自由争论。如有缺点和不足之处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做对读者、作者、编者就更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读者对本刊提出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25(12):2303-2303
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山西大学和山西省化学会联合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将于2005年7月15~19日在山西太原举行。会议主题为“发光分析与生命、健康和环境”。  相似文献   

8.
《催化学报》2005,26(5):443-444
为奖励我国催化科学工作者的学术成就和突出贡献,促进我国催化学科的发展,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设立“中国催化奖”,包括“中国催化成就奖”(可冠名为张大煜奖)、“中国催化青年奖”和“全国催化大会优秀论文奖”.  相似文献   

9.
《分析科学学报》2007,23(6):692-692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生命分析化学的研究水平,加强学术交流,增进学科交叉,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与研讨会”将于2008年3月28~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秉承2006年第一届会议的宗旨,以期形成自由研讨的学术氛围,让思想撞击出火花,使创造力突涌;  相似文献   

10.
孙大泽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7):25-25,29,40,56
人体的免疫系统虽然也受大脑的调控和影响,但它在体内是相对独立的。免疫是免疫系统具有的生理功能,它能识别系统“自己”与“非己”(系统外任何生命)抗原;且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作用。免疫功能是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非己”抗原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物学作用的总称。它包括三个方面:免疫防御(机体排斥外来抗原的保护功能)、免疫自稳(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免疫监视(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一些人体弱,容易反复感染,是防御力过低,属于免疫缺陷;有的人花粉过敏,就是防御反应过高引起的。人在胚胎中免疫系统形成的时候适应了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抗原,  相似文献   

11.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选择测定了云南曲靖种植的人生果鲜果中十六种机元素含量,用热分析方法首次测定了人参果不同部位的无机元素氧化物总量,与同等条件下测定的甘肃产蕨麻干,云南文山产三七粉无机氧化物含量比较,对其中微量元素的7含量及价值做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无机元素含量以“人参果”籽中最高,也表明云南种植的人生果是一种富含各种生命微量元素的水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虽然地球表面有75%被海水覆盖,但海水却不能直接用于灌溉。地球上的水量是这样分布的:海洋占97.2%,冰山和冰川占2.15%,地下水占0.631%,湖泊占0.009%,大气中(水蒸汽)占0.03%,而河流与小溪仅占0.0001%。其中,只有地下水、湖泊、河流与小溪中的淡水可以被人、动物、植物利用,即地球可以供给陆地上生命的水量不到它的总水量的1%。可见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非常珍贵的。  相似文献   

13.
主任 朱龙根教授    学术委员会主任 游效曾院士该室1991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开放。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9人,院内兼职教授7人,技术人员7人,管理人员1人,在读博士生63人,硕士生45人,博士后5人。其中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4人,副教授8人。获亚洲化学会基础研究报告奖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青年化学奖”获得者1人,国家教委“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2人以及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候选人1人。实验室装备了配位化学研究必备的先进仪器和设备,主…  相似文献   

14.
钟兴 《大学化学》1989,4(1):64-64
在国家教委高教二司的直接领导以及北京大学校系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简称“中心”)于1988年12月6日至10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中心”第二次学术委员会议及化学教育研究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98人,其中“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及委员共22人,51所院校代表70人,<大学化学>编辑部工作人员6人.国家教委高教二司王冀生副司长、中国化学会刘惠副秘书长出席了会议,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15.
初中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九节“分子的大小”中,对於分子的大小作了很形象的比喻: “如果要得出对於分子大小的比较具体的概念,可以设想,把我们所知道的一切物体都放大到一千万倍,那末,中等身材的人就会比地球的直径还长,这时候水分子就有豌豆那样大小”。“如果分子可以一个个地数,而每人每秒可以数1000个分子,那末,全世界的人不停地数—年,也只能数出一滴水里全部分子的1/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根据化学师范生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着眼于“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四年相融、三习贯通、以赛促学”的化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训练体系:大一“读与讲”、大二“观与写”、大三“练与思”、大四“做与研”,持续提升化学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师德修养。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育实践教学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从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协同育人、制度完善、监督管理等方面,确保化学师范生教育实践训练体系的顺利实施和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体衔 《大学化学》1986,1(2):62-62
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廿一日至廿五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心”学术委员会顾问和委员27人,有关院校代表12人,《大学化学》编辑部工作人员5人。国家教委高教一司领导夏自强、王岳同志等出席了会议。夏自强司长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他祝贺“中心”成立,并对“中心”的任务,研究方向等问题讲了指导性意见。会议主要讨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分析试验室》编辑部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实验室管理科学研讨会”定于2009年7月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实验室管理科学、实验室认证认可、实验室比对、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实验室仪器设备运行及考核、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等有关方面的学术研讨。会议将邀请有关专家做大会报告,欢迎全国各行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实验室科研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主任 黎乐民院士    学术委员会主任 徐光宪院士该实验室利用世界银行“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贷款,于1991年开始建设,1993年正式向国内外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2名(教授12人,其中院士2人,博导7人),技术人员5名,管理人员1名。实验室拥有一支优秀的中青年科研骨干队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得者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2人,香港求是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1人。有1人任首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  相似文献   

20.
编委万家亮1943年1月生,湖北随州市人。196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1982年和1991年曾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和里昂第一大学做分析化学研究。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湖北省金属学会、计量学会学术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原子光谱分析化学。1988年评为“武汉市科技新秀”。1990年系列论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编著有州《器分析》、《现代光谱分析手册》、《分析比学实验人译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专著《ICP—AES科研论文集)由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