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用输运理论处理部分子在核中多次硬散射的方法和相应的蒙特卡罗技巧.用偏畸抽样办法克服了Q2依赖性的困难.作为例子,计算了p(Ep=400GeV)+W反应中π+产生对p+p反应中π+产生的比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2.
p–N(A)Drell–Yan过程K因子的非常数性和核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微扰QCD αs 阶(NLO)近似和核(A)的部分子分布函数采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DQ2RM)下,讨论了p-N(A)Drell-Yan过程中K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K因子不能近似当作常数.它随靶核子中部分子相关的运动学变量xT(A)显著变化.在ISR和SppS能区,当2×10-3≤xT(A)<1时,K因子随xT(A)减小而显著减小;而xT(A)<2×10-3 时随xT(A)继续减小又显著增加.K因子对核(A)也有一定依赖性,这也是在xT(A)小时较为明显.这种认识对于在超高能对撞区利用Drell-Yan过程(或其类似过程)精确检验某些模型或物理量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ACQM理论和方法研究介分子离子(αp,μ)和(αp,2μ).发现(αp,μ)的基态(X2Σ+)为排斥态;(αp,2μ)为束缚态,平衡核间距Re=0.0078bohr,能量极小值E=-551.78a.u..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Xe(6p[1/2]0, 6p[3/2]2, and 6p[5/2]2)原子在聚焦条件下的动力学过程. 激发能级的原子密度在聚焦条件下会显著地增加,因此两个高激发态原子之间的energy-pooling碰撞的概率也会增加. 这种energy-pooling碰撞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energy-pooling碰撞导致的电离. 一旦将激发激光聚焦,就可以从侧面的窗口观察到非常明显的电离现象,不论激发能级是6p[1/2]0、6p[3/2]2或6p[5/2]2能级. 这种电离的产生机理是energy-pooling电离或者一个Xe*原子再吸收一个光子产生电离. 第二种类型为跨越较大能极差的energy-pooling碰撞. 当激发能级为6p[1/2]0能级的情况下,两个6p[1/2]0原子碰撞会产生一个5d[3/2]1原子和一个6s''[1/2]0原子. 第三种类型为跨越较小能级差的energy-pooling碰撞. 以5个二次产生的6p能级为上能级的荧光强度都变得更强,并且这些荧光的上升沿都变得更陡峭. 产生这些6p原子的主要机理是energy-pooling碰撞并非简单的碰撞弛豫. 基于理想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概率公式,推导出两个6p[1/2]0原子的energy-pooling碰撞速率为6.39x108s-1. 此外,6s原子在聚焦条件下的密度也会增加. 因此所有的荧光曲线会因为辐射俘获效应而出现非常严重的拖尾.  相似文献   

5.
弹性共振散射反应的厚靶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展次级束引起的弹性共振散射反应的厚靶实验, 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的次级放射性核束装置上建立了一套包含飞行时间和大面积双面硅微条探测器的探测系统, 并用57.0MeV 17F次级束轰击7.66mg/cm2的(CH2)n靶对17F+p弹性共振散射反应进行了试测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L.A.P.Balázs处理低能π-π散射问题的方法,计算了低能K-π散射问题。得到了K-π散射I=1/2的P波共振位置(SR)1/2=854MeV,半宽度[Г11/2]/2=126MeV和过程π+π→K+K的振幅的唯象常数ξ=0.3μ-2,共振位置与目前的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秦杰明  田立飞  蒋大勇  高尚  赵建勋  梁建成 《物理学报》2012,61(7):70702-070702
报道了利用ZnO和Li2O混合物在5GPa, 1200 ℃—1500 ℃条件下, 制备Li掺杂p型ZnO(记作ZnO: Li)固溶体的过程. 研究发现, 高压下温度对于ZnO: Li固溶体的导电类型以及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 其中在1500 ℃条件下烧结的ZnO: Li(Li的掺杂量4.5%)表现出良好的p型电学性能, 其电阻率为3.1× 10-1Ω·cm, 载流子浓度为3.3× 1019cm-3, 迁移率为27.7cm2·V-1·s-1. 通过实验及理论计算确定了其受主能级为110meV, 讨论了压力对p型ZnO的形成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格林函数方法和多重散射理论考察了2H(空穴)-1P(粒子)多重散射关联及自屏蔽效应对17O和15O能谱的贡献.计算中采用了Paris位导得的G矩阵,计算结果表明2H-1P多重散射关联的贡献是重要的,而自屏蔽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
许春燕  杨晓华  郭迎春  吴玲  李伟  陈扬骎 《中国物理》2005,14(10):1954-1959
The triplet band d3Δ-a3∏ (2, 1) of the CO molecule in the near infrared region of 12350--12850cm-1 has been observed and analyse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erturb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3Δ(v = 2) and a3∏ (v = 9) states. The most perturbed lines and most precise perturbation parameters, \alpha2 and \beta2, and electronic perturbation constants,\xi _\e and \eta _\e , for the d3Δ (v= 2) and 3∏ (v = 9) state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量子力学中的线性叠加原理,构造了由多模相干态|{Zj}〉q与多模虚相干态|{iZj}〉q这两者的线性叠加所组成的第类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φ6(2)q.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态|φ6(2)q的广义非线性等阶N次方H压缩特性.结果发现:1)在腔模总数q与压缩阶数N这两者之积取偶数亦即qN=2p的条件下,如果p=2l(l=1,2,3,…,…),则无论各模的初始相位和∑j=1qφj、态间的初始相位差(θpq(R)pq(I))以及各单模相干态光场的平均光子数之和∑j=1qRj2等如何变化,态|φ6(2)q总是恒处于等阶N-H最小测不准态.2)在qN=2p的条件下,如果p=2l+1(l=0,1,2,3,…,…),则当∑j=1qφj、(θpq(R)q(I))、∑j=1qRj2、[(θpq(R)q(I))-∑j=1qRj2]等分别满足一定的量子条件(或者在一些特定的闭区间内连续取值)时,态|φ6(2)q总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等阶N次方H压缩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波函数理论研究了M2Pt20/-团簇(M表示碱土金属元素)在气相中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 研究表明,拥有平面结构的D2h异构体比拥有较小二面角及较短Pt-Pt键长的C2v异构体更稳定. M(s,p)与Pt(5d)的相互作用和Pt-Pt共价键之间的相互竞争导致了这两种异构体在稳定性方面有所不同. M(s,p)与Pt(5d)的相互作用支持D2h异构体的平面结构;Pt-Pt共价键作用导致了C2v异构体的弯曲结构. Be2Pt2的单重态和三重态的势能曲线有两个不同的交点,但是Ra2Pt2和Ca2Pt2-的不同多重度的势能曲线间只有一个交点,这可能是由于三重态Ra2Pt2和四重态Ca2Pt2-较平坦的势能曲线造成的. 上述结果揭示了一个拥有最小原子数的二面角弯曲异构现象,并且为解释其他潜在的角度弯曲异构体提供了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用YAG激光器的四倍频光,光解CF3I得到I(52P1/2)。通过测量I(52P1/2)跃迁到基态而发出的1.315 μm荧光得到I(52P1/2)的自发辐射寿命为0.0370.005s,测得CF3I、O2、He对I(52P1/2)的猝灭常数分别为0.605Pa-1s-1,2 .25Pas-1及0.22Pas-1。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多模压缩态理论,研究了第Ⅱ种强度不等的非对称两态叠加多模叠加态光场|Ψ(ab)>q的任意奇数阶等阶N次方Y压缩特性.结果发现:在压缩阶数N=2p+1的条件下,无论p=2m还是p=2m+1(m=0,1,2,3,…,…),只要构成态|Ψ(ab)>q的两个不同的量子态|{-Zj(a)*}>q与|{-iZj(b)*}>q的各对应模的强度(即平均光子数)和初始相位都不相等,亦即Rj(a)≠Rj(b)和φj(a)≠φj(b)(j=1,2,3,…,q),并且 Rj(a)(2p+1)= Rj(b)(2p+1),则当各对应模的初始相位φj(a)与φj(b)、各对应模的初始相位差(φj(a)j(b)),态间的初始相位差(θnq(aR)nq(bI))以及光子干涉项的幅度 =Rj(a)Rj(b)等分别满足一定的量子化条件时,态|Ψ(ab)>q的第一及第二这两个正交分量总可分别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任意奇数阶等阶N次方Y压缩效应.这一结果,与现有报道的结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推导了计算跃迁到连续终态的直接辐射俘获截面公式,跃迁振幅包括两项,分别对应势阱散射-势阱散射跃迁与势阱散射-复合核散射跃迁.以11B(p,γ19)为例的数值计算表明,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仅仅考虑直接俘获机制就有可能给出这一反应实验结果的一些主要特征,并且上述两项的贡献为同一数量级.还讨论了结果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的两态叠加MSCS光场的广义非线性等阶N次方H压缩   总被引:41,自引:28,他引:13  
本文利用新近建立的多模压缩态理论,详细研究了一种新型的两态叠加多模薛定谔猫态(即MSCS)光场|ψ(2)q的广义非线性等阶N次方H压缩效应.结果发现:1态|ψ(2)q是一种典型的非经典光场;当压缩阶数N与腔模总数q这两者之积为偶数,即qN=2p,并且p为奇数亦即p=2m’+1(m’=0,1,2,3,…,…)时,如果各模的初始相位和∑j=1qψj态间的初始相位差(θpq(I)nq(R))、各多模相干态光场的总的平均光子数∑j=1qRj2等满足一定的量子化条件(或者当∑j=1qRj2在总的平均光子数∑j=1qRj2的一系列压缩区内连续取值时),态|ψ(2)〉q总可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任意阶的广义非线性等阶N次方H压缩效应.2态|ψ(2)q的第一及第二两个正交分量,其压缩结果(亦即压缩程度和压缩深度)完全相同,但压缩条件不同;两者的等阶N次方H压缩效应呈现出周期性的互补关系.3与文献16相比,本文所研究的态|ψ(2)q的等阶N次方H压缩效应是比其等阶N次方Y压缩效应更高阶的广义非线性等阶高阶压缩效应.  相似文献   

16.
周丽霞  燕友果 《物理学报》2012,61(4):43401-043401
采用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Ag+(4p6) 及Ag+(4d10)在不同入射电子能量和散射电子角度下(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 散射电子角度为4°, 10°和20°. 计算结果表明, Ag+(4p6)(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其binary峰峰位或劈裂峰的谷位与动量转移方向有较大差别, 这可能是由于一种两次两体碰撞造成的. 另外, 还发现Ag+(4p6)(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的binary峰出现了反常劈裂现象, 这表明离子靶内壳层电离(e,2e)反应过程较外壳层更为复杂.对Ag+(4p6)及Ag+(4d10), 除binary峰和recoil峰以外, 在其他敲出电子角度出现了新的峰, 本文用几种两次两体碰撞过程对这些新的峰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甘子钊 《物理学报》1965,21(4):691-706
本文把半导体中载流子和它的原子核的超精细作用(包括非接触项)表达为作用在有效质量波函数上的“准接触作用”。具体对硅中Si29核和价带空穴的这个作用可表达为{S1(Jxμnx+Jyμny+Jzμnz)+S2(Jx3μnx+Jy3μny+Jz3μnz)}δ(r-rn),参量S1、S2是联系着价带顶的波函数的一些积分;一般地S2≈0。用它来处理了p型硅中Si29核的核自旋弛豫,得到弛豫时间的表达式;从弛豫时间的实验值估计了S1的值;还从价带自旋轨道分裂值估计了同一参量。  相似文献   

18.
王竹溪  章立源 《物理学报》1965,21(3):508-518
我们对计算气体物态方程中维里系数的方法作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如何判定物态方程中项数的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是:(1)用∑v2的大小的变化来判断项的数目应如何选取,其中v为pV的计算值减去其实验值。(2)多项式要满足逐项在数值上减少的级数性质。(3)多项式的末一项大小要与实验误差大小相同。(4)误差v的正负号数目要大致相等。我们建议在计算中要用A0+B0+C0+…=1条件,但不要用A=RT条件。此外还讨论了用压强展开和用密度展开的问题,级数展开式中省去奇数幂次项问题,维里系数的有效位数问题,若干实验数据的修正问题等。我们根据上述原则和建议,重新计算了氢气的维里系数,结果与各原作者所得的有相当的不同。在同一温度用不同实验窒的数据所得的维里系数比各原作者所得的要互相接近些,一般在两倍标准误差内一致。  相似文献   

19.
曾谨言 《物理学报》1957,13(5):357-364
从分析各方面实验结果(高能电子被核散射,μ—介原子的X谱)表明原子核电荷分布半径R_p很接近于和z1/3成正比(Rp=ropz1/3。按照这看法修改了原子核结合能半经验公式(Bethe-Weizs?cker公式),把原来公式中库仑能项3/5 (z2e2)/rpA1/3)=a3z2/A1/3换成3/5 (z2e2)/ropz1/3) =a′3z5/3,结果改进了公式与实验符合的程度,并且按照新公式可以很正确地计算各元素中对β衰变最稳定的同位素的质量数。  相似文献   

20.
张宗燧 《物理学报》1958,14(5):405-422
本文讨论展开子的一些性质。将展开子Anrst变换至ξ表示,定义为〈ξ|〉=∑ξ0-n-1ξ1rξ2sξ3tAnrst,立即可以看出〈ξ|〉在洛伦兹变换中的变换,正如标准表示中的变换。由此可以立即证明,在标志洛伦兹群的各种不可约表示的两个量J=-1/2IklIkl,I=1/2εklmnIklImn中,对於展开子而言,I一定等於零。我们也证明了如果我们要求J的本徵函数〈ξ|〉在各处行为正常,便获得J<0,亦即展开子表示为么正的条件。对於在展开子空间(J,0)及其他空间(I′,J′)中作用的矢量算符,我们作出了计算。选择定则为(i)I′=0,J′=1+J±2(1+J)1/2;(ii)I′=±(1+J)1/2i,J′=1+J。我们又证明了ξvξv?/(?ξμ)/(ξμ)-(1±(1+J)1/2μ将(J,0)空间变为(1+J±2(1+J)1/2,0)空间。利用上式中取“-”符号的算符,我们可以构成一个像(-irμpμ+k)ψ=0的波动方程,其中ψ只在两个展开子空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