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铜离子配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宁  李元宗  王宗睦  常文保  李铁津 《化学学报》2001,59(10):1572-1576
为了探讨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提高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分离的选择性与亲和性,制备了金属铜离子与2,2‘-联吡啶配合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平衡吸附法系统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铜(Ⅱ)-2,2‘-联吡啶配合物的识别。证明印迹聚合物对铜(Ⅱ)-2,2‘-联吡啶具有选择性识别能力,Scatchard分析显示在聚合物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求得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和最大结合量,并研究了识别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金属配位分子印迹聚合物有较高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较快的动力学结合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N 叔丁氧羰酰 L 色氨酸和N 叔丁氧羰酰 L 酪氨酸为印迹分子 ,分别采用光引发聚合和热引发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对聚合物的手性识别能力进行了色谱评价 .结果表明 ,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吸附作用 ,光引发聚合的N 叔丁氧羰酰 L 色氨酸的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的选择性因子达到 2 .318,热引发聚合的N 叔丁氧羰酰 L 酪氨酸对印迹分子的选择性因子为 1 373 进一步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孔结构 ,发现光引发聚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聚合物的孔结构差别比热引发聚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聚合物的差别更为明显 .对印迹分子洗脱前后的印迹聚合物的孔结构研究进一步表明 ,印迹分子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孔中 .  相似文献   

3.
林玉龙  冯丽霞  修荣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12):1577-1580
采用本体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尼莫地平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尼莫地平、尼群地平、非洛地平药物分子的选择性识别能力。3种药物的静态吸附分配系数KD值分别为0.221 4、0.197 2、0.051 4。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尼莫地平有较高的选择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印迹聚合物的吸附等温曲线,表明吸附等温线为Ⅰ型吸附等温线,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降低,说明吸附过程是放热过程。为了进一步研究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机理,进行了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吸附过程的熵变、焓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是焓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具有与模板分子形状、大小及官能团完全匹配的特异识别位点的高分子聚合物,能选择性识别、有效富集目标分析物(模板分子)并去除干扰物,已广泛应用于样品前处理、化学/生物传感、药物输送等领域.然而,在合成过程中,仍存在模板分子洗脱困难、有效识别位点少、结合容量低、传质速率慢等问题.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即在核层颗粒表面进行分子印迹,即表面印迹,印迹位点仅存在于壳层结构中,利于模板分子洗脱及扩散,能够增加有效识别位点并提高印迹容量.依据核层材料的不同,本文详细介绍了以磁性材料及非磁性材料为核的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探讨了中空核-壳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发展,并对核-壳印迹聚合物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技术于近十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以及一些常用制备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化学传感器中作为识别元件,研制稳定、低成本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是分子印迹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化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有效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备对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但制备能够特异性识别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讨论了制备蛋白质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难点,评述了目前印迹蛋白质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展望了蛋白质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甲基丙烯酸为聚合物基体,敌百虫为模板分子,制备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敌百虫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进行形貌的表征.研究该聚合物的结合特性,测定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敌百虫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将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成柱,利用KMnO4、HCl化学发光体系,建立了测定敌百虫的高选择性分子印迹化学发...  相似文献   

8.
以鹅去氧胆酸(CDCA)为印迹分子,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在氯仿中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得平均粒径为200~300 nm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MS).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类型, 用透射电镜对聚合物的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聚合物微球在合成过程中形成了两类结合位点, 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CDCA具有良好的特异吸附性能, 可用于胆汁酸的分离、纯化, 交联剂的种类可以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貌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在模板分子N-叔丁氧羰酰-L-色氨酸(N-Boc-L-Trp)和N-叔丁氧羰酰-L-酪氨酸(N-Boc-L-Tyr)的存在下, 分别采用光引发聚合和热引发聚合制备了N-Boc-L-Trp和N-Boc-L-Tyr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 进行分子印迹手性分离过程的热力学研究. 测定了分离过程的熵变、焓变和自由能变化. 结果显示, 在流动相中添加异丙醇或甲醇等强氢键竞争性溶剂时, 熵变对分离起到了主要作用, 而且分离过程中的溶剂化对分离的影响也非常大.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和非印迹分子进行分子识别的主要作用是印迹聚合物与印迹分子匹配的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0.
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异丙隆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动态平衡结合法研究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吸附动力学,相关系数(R2)为0.999 7;与非分子印迹聚合物相比,制备的印迹材料表现出高吸附效率和快速的吸附动力学;选择性吸附试验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异丙隆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