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刚性有机填料同时增韧增强改性硬PVC韧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刚性有机填料(简称ROF)是用作塑料改性剂的刚性有机聚合物,如PS、PMMA、SAN等。实验发现将少许ROF填充到硬聚氯乙烯韧性体中,能使基体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同时提高,获得既增韧又增强的双重效果。克服了传统的弹性体增韧改性损害基体强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无机纳米粒子在环氧树脂增韧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小华  徐伟箭 《高分子通报》2005,(6):100-104,112
无机纳米粒子能够给聚合物赋以卓越的综合性能,为此,纳米材料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已成为聚合物改性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在环氧树脂增韧改性中应用的无机纳米粒子的种类、环氧树脂/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徐丽  游长江  谢青 《广州化学》2008,33(1):54-58
综述了当前环氧树脂增韧增强改性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弹性体增韧环氧树脂、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粘土改性环氧树脂、纳米SiO2改性环氧树脂以及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协同增韧增强环氧树脂的机理和实验方法。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用丁腈橡胶(NBR)增韧聚乳酸(PLLA),并分别以马来酸酐(MAH)、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以及两者并用做界面增容剂来提高聚乳酸与丁腈胶的相容性.研究发现,当单独以DCP为界面相容剂时,体系的物理机械性能最优,与纯的PLLA相比,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0多倍,冲击强度提高了5倍,且此方法简单易操作.为进一步理解丁腈橡胶增韧聚乳酸的机理,采用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所制样品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实验发现,3种体系中,PLLA/NBR/DCP体系的橡胶分散相尺寸小而均一,且分散均匀,两相之间相界面模糊,相容性较好.另外,在该体系中,PLLA的结晶尺寸小且分布均匀.以上各因素使得其韧性得到了提高.而该体系中PLLA较快的结晶速率还有利于提高制品结构与性能的稳定性.基于所得到的物理机械性能与体系形态结构的结果,对不同增容剂在NBR增韧PLLA体系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分子筛增强增韧MC尼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介了MC尼龙作为工程塑料的优缺点,提出了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改性要求,以无机刚性粒子改性聚合物机理为背景,结合分子筛独特的结构特点及其当前在聚合物中的应用,并根据实验实践,首次提出了分子筛增强增韧MC尼龙一系列的模型及机理,并展望了分子筛改性整个聚合物体系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7.
邹寅将  生瑜  朱德钦 《应用化学》2013,30(3):245-251
简要介绍了无机刚性粒子对聚丙烯(PP)的增韧机理,并着重介绍了利用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时,PP基体、无机刚性粒子的性质及用量、无机刚性粒子在PP基体中的分散情况、无机刚性粒子与PP基体间的界面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增韧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纳米刚性微粒与橡胶弹性微粒同时增强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动态力学试验、DSC 分析以及材料断面形貌与结构分析等手段,对以纳米二氧化硅(SiO2) 为刚性微粒、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 为弹性微粒组成的聚丙烯(PP)/ 纳米SiO2/EPDM 的同时增强增韧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两种微粒可同时大幅度提高PP 的韧性、强度和模量,当PP/ 纳米SiO2/EPDM 为80/3/20 时,两种微粒体现较明显的协同增韧效应.纳米SiO2 可提高PP 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度,并使球晶细化.纳米SiO2 刚性微粒在PP连续相中以微粒团聚体形态分布,构成团聚体的平均微粒数约为6 ~7 ,其与PP基体表现出较强的结合牢度.PP/ 纳米SiO2/EPDM 的综合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工程塑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塑料的刚性填料增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刚性粒子增韧作为一种新的增韧方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刚性粒子增韧塑料的系列研究,分别讨论了有机刚性粒子和无机刚性粒子增韧塑料的机理,并集中解释了研究中的一些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非异氰酸酯路线合成了1,6-六亚甲基二氨基甲酸羟异丙酯(BPU),分子量为320.利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碳酸1,2-丙二酯(PPC)/BPU共混物.研究发现BPU与PPC间有较好的相容性,随着BPU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起始热分解温度(Td.5%)可分别增加24~33℃,共混物韧性也显著提高,断裂伸长率最大可增至...  相似文献   

11.
通过1,12-二氨基十二烷(DDA)和丙烯酸(AA)之间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通过氢键连接的具有不同结构的超分子聚合物,并将其与羧基丁腈橡胶(XNBR)和加工助剂共混,样品硫化后在橡胶基体中原位构筑超分子聚合物,制备了兼具高的强度和韧性的硫磺硫化的XNBR。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超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拉伸强度、模量和韧性较空白样品均有所提高。当DDA与AA的摩尔比为1∶3时合成的超分子聚合物添加到XNBR中时,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能分别是空白样品的2.1和2.7倍。这是由于在材料受力拉伸时,超分子聚合物自身的氢键以及超分子聚合物与羧基丁腈橡胶中的羧基间的氢键作为弱键会优先于共价键断裂,在此过程中耗散了大量的能量,避免材料因应力集中过早地被破坏,从而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韧性。另外,通过循环拉伸测试和变速拉伸实验,进一步揭示了能量耗散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界面改性剂对刚性粒子增韧尼龙6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界面改性剂对高岭土增韧尼龙6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并与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KH550的加入明显降低了高岭土填充尼龙6熔体的粘度和弹性,而界面改性剂显著地增强了它的粘度和弹性.这一差别应归因于同KH550相比,界面改性剂更有效地增强了高岭土与尼龙6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和其自身的回弹性能.同时,界面改性剂的用量对高岭土填充尼龙6流变行为具有很大影响.当界面改性剂的用量为高岭土和尼龙6总量的2%时,界面改性剂在高岭土表面上趋于“饱和”,再增加界面改性剂的用量,对流变行为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我们将低密度聚乙烯试样暴露在湿空气中一定的时间,不管在用直流高压极化的前后,甚至在极化后对其经过72h的真空干燥处理,在中温区也存在一个附加的湿致热释电流峰,它可能是由俘获在晶区-非晶区界面的离子热释放所致。 由分析在极化前对含无机填料(经表面处理的高岭土)的低密度聚乙烯试样进行干燥或润湿处理后的热释电流谱表明,聚乙烯中的无机填料与吸收的水分子都可作为电子的受主,前者为电子深陷阱,后者为电子浅陷阱。  相似文献   

14.
高耐压HDPE自增强管挤出系统及试样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针对管件在输送压力流体时的特殊应力状态,提出了管材周向自增强的构想,据此设计出了自增强挤出系统.该系统利用芯棒旋转,使大分子链沿管周向取向并在适当的压力、温度条件下生成串晶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管材的周向强度及模量.利用DSC、WAXD和SEM等检测手段对试件的凝聚态结构进行分析,找到了周向强度提高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乙炔基封端聚醚酰亚胺大分子偶联剂(BDA-K),探究了其对石英纤维(QF)/含硅芳炔(PSA)复合材料界面增强增韧的效果.在常温下,加入大分子偶联剂的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54.1%,59.0%和23.8%;在250℃时,层间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达到89.0%和89.6%,500℃时保留率分别达到63.3%和67.9%.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BDA-K参与PSA的交联固化,与QF发生有效化学键合;热重分析(TGA)结果表明,由于BDA-K的分子结构中引入耐热官能团酰亚胺环等,使其大分子偶联剂的T_(d5)达到489℃;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柔软的大分子层提供了适中的界面结合,使强度和韧性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界面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不但是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和基体相连接的纽带,也是应力及其他信息传递的桥梁。良好的界面粘结才能使纤维的性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因此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性能、界面微观结构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界面微观结构的表征方法,包括单纤维拔出试验、纤维断裂试验、纤维压出试验等,并侧重介绍了拉曼光谱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粘结性能、界面微观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界面改性对玻纤增强聚丙烯弯曲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玻纤增强聚丙烯(PP)的界面粘结,分别用B301或硅烷偶联剂对玻纤表面进行了处理,用过氧化物和顺丁烯二酸酐对PP进行了改性。经处理和改性后,PP/GF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明显提高,对玻纤增强聚丙烯的界面结构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硬质PVC/ACR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TEM、S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CR)对聚氯乙烯(PVC/ACR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对ACR增韧硬质PVC的机理作了探讨,当PVC中含有8phr以上完善核壳结构的ACR时,在共混体系能形成网络结构,这一结构在受冲击时产生多重银纹,并实现银纹的纯化,在PVC/ACR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中占主导地位,同时,ACR诱发PVC产生剪切形变也是提高其增韧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作者所在课题小组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增韧增强聚丙烯(PP)共混体系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研究进展及增韧增强机理。该成果将为提高通用型塑料PP的综合力学性能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及机理,从而实现通用塑料高性能化和工程塑料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界面作用对HDPE/POEg/CaCO_3三元复合材料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界面改性,制备了以CaCO3为核,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POEg)为壳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g)/弹性体(POE)/CaCO3的三元复合材料.由于“核-壳”结构的形成,弹性体和CaCO3表现出协同的增韧作用.同未经表面处理的CaCO3复合材料相比,在相同的CaCO3含量的情况下,表面处理的CaCO3由于与弹性体形成更强的界面粘结,使得三元复合材料的“脆-韧”转变发生在较低的弹性体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