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用极谱法研究了以草酸根(oxa)为第一配体并分别以丙二酸根(mal)、氨基乙酸根(gly)和乙二胺(en)为第二配体的:Pb(II)的1:1:1型混合配合物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b(II)-oxa-real体系的稳定性略低于统计效应的期望值,而其它两个体系则都高于期望值.对于统计效应的正偏离,按以下顺序下降:Pb(II)-oxa-en>Pb(II)-oxa-gly>Pb(II)-oxa-mal.讨论了造成上列顺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3.
混合配体配合物中配体间的相互作用在金属酶化学及其生物识别过程中具有重要意[1,2].以往的研究,主要针对具有部分填充的3d过渡金属离子与芳香氮碱、氨基酸或一元羧 配合物体系[3,4].铅(Ⅱ)为非过渡的主族金属离子,我们在对其PbLA型配合物的研究时 ,配合物中也存在配体间的相互识别作用[5~7].  相似文献   

4.
5.
氮氧杂链型配体合成与Cu(Ⅱ)和Zn(Ⅱ)配位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合成了4种氮氧杂链型配体N,N'-二-(2-羟乙基)-乙二胺(L1)、N-(2-羟基苄基)-丙醇胺(HL2)、N-(2-羟乙基)-N'-(2-羟基苄基)-乙二胺(HL3)和N-(2-羟乙基)-二乙三胺-(L4),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 NMR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I=0.10(KNO3)条件下,测定了L1和HL2与Cu(Ⅱ)离子以及HL3和L4与Zn(Ⅱ)离子配位平衡常数.结果表明:L1和HL2与Cu(Ⅱ)离子配位时,均可生成四配位配合物,其中第三配位点醇羟基配位较强,其质子离解常数pKa1分别为7.28和7.32;第四配位点是第2个醇羟基或1个水分子配位,其pKa2分别为9.33和9.04;HL3和L4与Zn(Ⅱ)均可生成五配位配合物,第四配位点均为醇羟基,其离解常数pKa1分别为7.76和7.96,第五配位点均为H2O,其pKa2分别为9.47和9.57.从上述热力学结果可见,配合物在中性pH值范围能生成亲核试剂Cu(Ⅱ)…-OR或Zn(Ⅱ)…-OR,而且均具备双重催化酯类底物水解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气相色谱为主配合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和X衍射等手段研究了Co(Ⅱ)、Ni(Ⅱ)、Cu(Ⅱ)水杨酸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He和H_2中的热分解都经过三个过程:1.放出结晶水;2.放出Co_2,分解为羧酸盐;3.放出CO_2,产生呫(口辛)酮,最终分解为金属。实验表明Co(Ⅱ)、Ni(Ⅱ)配合物的分解产物对CO2_加氢有催化剂作用。把以上实验与差热热重实验对照取得了更为园满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Ⅱ)与维生素D_3(VD_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_3)条件下,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且△log 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常结果的可能原因,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以3,5-二(吡啶-4-甲氧基)苯甲酸(HL)为配体合成了2个配合物:[BaL2]n(1)和[PbL(Ox)0.5]n(2)(H2(Ox)为草酸),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1由L-连接形成二维结构,通过苯环之间的π…π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2由于主配的连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再通过辅配连接形成拓扑符号为(43)(44.5.617.72.82)(4.52)的三维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9.
pH电位法研究了镉(Ⅱ)、钴(Ⅱ)与邻二氮菲和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等配体在37℃、离子强度I=0.02(NaCl)条件下形成12组混配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_(MAB)~M、△lgK和lgX值表明,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混配配合物具有额外稳定性,并从配体间疏水缔合作用方面对该稳定性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混合溶剂热法合成出一系列以三乙烯二胺(简写dabco)为配体的新型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CdCl3H(dabco)2](1)、[CoCl3Hdabco](2)、[NiCl2(H2O)3Hdabco]Cl(3)和[CuCl3H(dabco)2]Cl·H2O(4)。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出晶体结构。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具有一维直链状分子结构;化合物2具有一维左螺旋状分子结构,化合物3具有一维右螺旋链状分子结构;化合物4具有二维平面网格状分子结构。对该系列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4均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混合溶剂热法合成出一系列以三乙烯二胺(简写dabco)为配体的新型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CdCl3H(dabco)2](1)、[CoCl3Hdabco](2)、[NiCl2(H2O)3Hdabco]Cl(3)和[CuCl3H(dabco)2]Cl·H2O(4)。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出晶体结构。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具有一维直链状分子结构;化合物2具有一维左螺旋状分子结构,化合物3具有一维右螺旋链状分子结构;化合物4具有二维平面网格状分子结构。对该系列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4均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以3,5-二(苯并咪唑基)吡啶(L)、间苯二甲酸(m-H2BDC)、4-羧基肉桂酸(H2CCA)、ZnSO4·7H2O和Cd(NO3)2·4H2O为原料,使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两个配位聚合物[Zn(L)(m-BDC)] (1)和[Cd(L)(CCA)]·2H2O (2),利用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结构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在配合物1中,L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了一维(1D)链结构,而间苯二甲根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了一个M2(m-BDC)2(M=金属离子)的单元。一维链之间通过M2(m-BDC)2单元连接形成二维网状(2D)结构。在配合物2中,和配合物1类似,L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一维链,但与1不同的是羧酸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也构成了一维链结构,两种一维链通过配位作用连接构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张锋  刘祁涛 《化学学报》1993,51(3):251-256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II)与维生素D3(VD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3)条件下, 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 且△log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 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 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应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pH电位法研究了在70%(v/v)乙醇-水溶液中Cd(II)与维生素D3(VD3)和乙二胺(en)或2,2'-联吡啶(bipy)在37±0.1℃和离子强度为0.10(KNO3)条件下, 三元混配配合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 上述混合配位体系均形成稳定的1:1:1型混配配合物, 且△logK值均为较大的正值(分别为+1.06和+1.54), 但相应的logX值却并不很大(分别为2.18和2.83)。从统计效应和配合物分子内的配体间疏水相互作用, 讨论了造成这种反应常结果的可能原因, 并针对如何判断三元混配配合物相对稳定性高低等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黎彧  曾福燃  周峰  李善吉 《无机化学学报》2020,36(11):2124-2134
采用水热方法,用醚氧桥联的三羧酸配体(H3dpna)和四羧酸配体(H4deta)为主配体,2,2''-联吡啶(2,2''-bipy)和菲咯啉(phen)为辅助配体,分别与CuCl2·H2O、ZnCl2和MnCl2·4H2O反应,合成了2个二维配位聚合物{[Cu3μ4-dpna)2(2,2''-bipy)2]·4H2O}n1)和{[Zn3μ4-dpna)2(2,2''-bipy)2(H2O)2]·6H2O}n2)以及2个一维配位聚合物{[M2μ4-deta)(phen)2(H2O)]·3H2O}n(M=Mn(3),Zn(4)),并对其结构、荧光和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属于单斜晶系,P21/cC2/c空间群。由于采用了不同的金属离子,配合物12呈现不同的二维层结构。配合物34为异质同心结构,均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34都具有一维链结构。另外,研究了这些配合物的荧光和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配合物24可以高效地降解亚甲基蓝。  相似文献   

16.
以3,5-二(苯并咪唑基)吡啶(L)、间苯二甲酸(m-H2BDC)、4-羧基肉桂酸(H2CCA)、ZnSO4·7H2O和Cd(NO3)2·4H2O为原料,使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两个配位聚合物[Zn(L)(m-BDC)](1)和[Cd(L)(CCA)]·2H2O(2),利用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结构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在配合物1中,L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了一维(1D)链结构,而间苯二甲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了一个M2(m-BDC)2(M=金属离子)的单元。一维链之间通过M2(m-BDC)2单元连接形成二维网状(2D)结构。在配合物2中,和配合物1类似,L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一维链,但与1不同的是羧酸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也构成了一维链结构,两种一维链通过配位作用连接构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一种近似处理方法,将核实法推广到极谱法中有沉淀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合成了不对称氮氧杂链型配体N-(2′-羟基)苄基乙醇胺(HL),通过元素分析、IR和 1H NMR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用pH电位滴定法,在25±0.1℃,I=0.10 (KNO3)条件下,研究了该配体质子化及其与Cu(Ⅱ)离子配位热力学。在25±0.1℃,I=0.10 (KNO3), pH=7~9 (50 mol·L-1缓冲溶液)范围内,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配合物对p-硝基苯酚乙酸酯(NA)水解催化动力学,得到了NA酯催化水解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NP((mol·L-1)-1·s-1)。结果表明:Cu(Ⅱ)离子与醇羟基配位作用较强,并且还与一个水分子有较弱的配位。配位醇羟基和水分子的离解常数pKa分别为7.62和11.22。在中性pH值可以产生具有有很强亲核能力的配位烷氧负离子Cu(Ⅱ)…-OR,配合物对酯的水解有金属离子Lewis酸活化和亲核试剂进攻双重催化作用,与碱性磷酸酯催化作用比较类似,在pH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对NA酯水解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当pH为9.0时,kNP达到0.12 (mol·L-1)-1·s-1。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来氮(氧)化合物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发光性质、机理及其在白光LED中的应用情况。这类荧光粉因其结构的多样性和电子云扩大效应的影响,一般在紫外-蓝光区具有高的吸收效率,并且随着基质和激活离子的改变,发射光谱可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因此它们适用于荧光粉转换型白光LED。利用氮(氧)化合物封装的白光LED具有高的发光效率、色坐标稳定性、显色指数和可调节的色温,进一步显示它们将是一类在白光LED上非常适用的材料。最后本文指出了氮(氧)化合物荧光粉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