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本文研究了氢在HR-1不锈钢中热动力驱动的宏观迁移特性。用不同的方法(电化学方法和105Pa氢压强下高温气相法)使试样充氢,然后研究加热升温放气规律,得到了在有意义的温度范围内出气峰的位置以及氢在HR-1材料中扩散,渗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并与渗透法测得的结果和国外类似实验结果答合得较好。这些数据对估计未来聚变堆中氚的投料量和氚的渗透漏失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氢在HR-1不锈钢中热动力驱动的宏观迁移特性。用不同的方法(电化学方法和105pa氢压强下高温气相法)使试样充氢,然后研究加热升温放气规律,得到了在有意义的温度范围内出气峰的位置以及氢在HR-1材料中扩散、溶解、渗透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并与渗透法测得的结果和国外类似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这些数据对估计未来聚变堆中氚的投料量和氚的渗透漏失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钛金属表面下不同深度处氦泡的行为,分析了氦泡融合与释放的竞争,对比了不同深度处氦泡的释放对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金属表面处,氦泡很难通过融合无限长大,当达到临界尺寸后,氦泡将会释放而不再与邻近的氦泡发生融合;植入深度对氦泡的融合有一定的影响,深度越大,越有利于形成具有较高氦密度的大氦泡;较深处氦泡的释放会在金属表面形成较大的突起和表面针孔.实验中观察到的不同尺寸的表面孔,其部分原因来自于金属表面下不同深度处氦泡的释放.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钛金属表面下不同深度处氦泡的行为,分析了氦泡融合与释放的竞争,对比了不同深度处氦泡的释放对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接近金属表面处,氦泡很难通过融合无限长大,当达到临界尺寸后,氦泡将会释放而不再与邻近的氦泡发生融合;植入深度对氦泡的融合有一定的影响,深度越大,越有利于形成具有较高氦密度的大氦泡;较深处氦泡的释放会在金属表面形成较大的突起和表面针孔。实验中观察到的不同尺寸的表面孔,其部分原因来自于金属表面下不同深度处氦泡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0.3—0.5Tm温区(Tm为材料溶点)316L奥氏体不锈钢经高剂量氦离子辐照后辐照损伤峰区氦泡的形成行为.实验结果支持氦泡的双原子形核模型,并证实氦泡的形成主要受制于自间隙子/氦置换机制扩散.材料中高密度位错的存在显著增强氦泡形核并抑制氦泡生长.与前人低剂量辐照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0.3—0.5Tm温区氦泡形核机制不随辐照剂量或剂量率发生显著变化.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柯克义 《物理实验》1990,10(4):172-173,175
一、引言光纤通信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是未来信息社会的一项基础技术。光纤通信系统中包含了光调制、光解调和光电转换等多项技术,还包括对光导纤维的传光原理、物理特性的研究等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把这项新技术内容纳入教学中以便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高科技领域之一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是基础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对实际工程上比较复杂的光纤通讯  相似文献   

8.
刘殿锋  李明轩 《应用声学》1998,17(1):11-14,42
通过调整1-3型压电复合材料换能器中压电相的分布,可以控制换能器辐射面上振动幅度和相位的分布,从而获得具有特殊性能的声场。  相似文献   

9.
吴琦  刘锐  张宇 《物理实验》2000,20(1):24-25
将单片机应用到温度的实时测量和自动控制中,提高实验精度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1-3型压电复合材料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3型压电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和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压电材料.本文简述了这种压电复合材料的理论模型、制作方法和实验结果;指出除了圆形PZT压电材料所具有的径向模和厚度模以外,1-3型压电复合材料还具有横向结构模.本文介绍了这种压电复合材料的特点,如低声阻抗、低介电常数、高静水压压电常数以及PZT相分布的可控制性等.这些特点有利于改善压电复合材料换能器的时间响应和空间响应.  相似文献   

11.
混合氯化盐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高温传热蓄热介质.为了确定混合氯化盐传热蓄热系统适用的金属材料,本文对2520、304、321和316L四种常用不锈钢在混合氯化盐中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混合硝酸盐的腐蚀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混合氯化熔盐比混合硝酸盐对四种不锈钢的腐蚀性要大几十倍,混合氯化盐对四种不锈钢腐蚀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16L、304、321和2520.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concerns the liquid transpiration cooling effect on thermal protection of a porous plate wa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iveness reaches more than 95% for a very weak effusion rate, about 0.1%, that is to say 50 times weaker than that of gas effusion. The concentration profile in the boundary layer is calculat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rate of liquid evaporated is then calculated numerically, using a model based on utilization of momentum equations in laminar flow for the boundary layer. The results of this numerical study confirm evaporation rates calculated by semi-empiric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用混合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法(hybrid physical-chern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为HPCVD)以氩气为背景气体,在不锈钢衬底上于不同条件下制备了一批MgB2超导薄膜样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获取了相关的SEM图像,并对膜的成分进行了能谱分析(EDX)的.当把不锈钢衬底MgB2超导薄膜弯曲不同角度之后,膜面上均出现了裂纹.裂纹的数量和宽度随弯曲的角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膜始终紧紧地覆着在衬底上不脱落.因此我们可以说覆着在不锈钢衬底上的MgB2超导薄膜具有了很好的韧性.在膜中我们也发现有大量的数十纳米大小的晶粒.这个尺寸的纳米粒子的作用可以用来平衡MgB2膜内结构和表面晶粒的活性之间的相互作用.MgB2纳米粒子的存在是MgB2超导膜表现出韧性的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混和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法(HPCVD)在不锈钢衬底上原位制备了以MgB2厚膜(约10微米厚)为过渡层的MgB2超导厚膜(约20微米厚)样品,两层膜总厚约30微米.X光衍射实验表明过渡层为(101)取向的织构膜,表层MgB2超导厚膜接近多晶膜,但有较强(101)取向,两者均含有少量的Mg和MgO杂相.此超导厚膜样品的Tc(onset)=37.8K,Tc(zero)=36.6K,ΔT=1.2K.对此样品的弯曲实验表明,以曲率半径500微米弯曲到180°后,样品仍具有Tc(onset)=37.8K,Tc(zero)=36.4K的超导电性.样品剖面SEM观测表明该膜结构致密,表面厚膜层和过渡层之间连接紧密.样品表面的SEM观测表明虽然样品弯曲导致表面MgB2超导厚膜面出现了裂缝,甚至有小部分膜面的脱落,但过渡层始终紧紧附着在不锈钢衬底上.这表明过渡层MgB2厚膜的存在大大地提高样品整体的柔韧性,展现了不锈钢衬底上的MgB2厚膜超导带(线)巨大的开发潜力和诱人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HL—1装置等离子体密度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HL-1装置等离子体密度的控制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用控制粒子源、提供负源和改变通最的三种途径相结合来控制粒子数的变化,是一种有效的密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低温太阳热能与CH3OH-Fe2O3化学链燃烧相结合控制CO2分离动力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低温太阳热能品位提升的内在规律,分别揭示出辐照强度与CH3OH-Fe2O3反应特性、低温太阳热能品位提升的关联关系.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作了Fe2O3反应颗粒,在热重反应器中进行了模拟太阳热能与甲醇化学链实验的初步研究,通过电镜,分析了反应前后金属氧化物的表面形貌特征.研究成果将为低温太阳热能与化学链燃烧整合能量释放新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一维圆柱等离子体输运编码(TRANPY),编制了模拟锯齿振荡的大型编码(SAWMOD)。对锯齿振荡的研究,我们选用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重联模型和湍流模型,后者特别适用于低qa放电的锯齿特性研究。重联模型的锯齿振荡是由于磁力线的完全重联引起的,而湍流模型的锯齿振荡是因为微观湍流或磁力线的随机化而产生的。最后,我们将HL─1装置的一次典型高密放电的参数代入(SAWMOD)编码,运算结果表明,重联模型和湍流模型均能解释实验观测的锯齿现象,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惰性气体在固体中的扩散和释放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日源  谭春雨  梁文康  孙秀芳 《物理学报》1986,35(11):1511-1520
本文给出了一个描述在各种固体材料中离子注入的惰性气体的扩散和从表面释放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同时考虑了各种缺陷和辐照损伤与惰性气体原子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个模型,给出了一组描写惰性气体原子的扩散方程,并给出了这组方程的解析解。与实验测量比较表明,这个模型能很好地描写惰性气体从固体表面释放的特性。用最小二乘法将理论释放曲线拟合于实验释放曲线,从而给出一个确定各种陷阱中心的激活能和归一化浓度的方法。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线性升温热脱附法研究GH39不锈钢及LFM铝的脱附现象。得到它们的主要脱附气体的脱附速率的温度特性,即热脱附谱,脱附反应级数和脱附激活能。可为聚变装置真空室的选材和清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