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砚章  范希庆 《物理学报》1990,39(3):424-428
本文将红外发散响应理论应用到晶态KCl:OH中OH-的取向变化弛豫过程,研究KCl:OH的低温超声吸收特性。结果表明T>4.5K时,超声吸收的主要贡献来自于热激活弛豫过程;T<4.5K时,超声吸收是热激活弛豫过程和隧道弛豫过程贡献的迭加。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用液氮骤冷方法制备了(AgI)_x(Ag_4P_2O_r)_(1-x)系列非晶态快离子导体。对AgI摩尔浓度x=0.50,0.60,0.67,0.75,0.80的样品,在77—300K温度范围及2,5,10,15MHz的频率上测量了纵波和横波的超声衰减和声速。发现在200—240K附近存在一个异常强的弛豫型超声吸收峰,随AgI含量的增加,该峰的位置向低温方向移动,且峰的高度增大。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观察到纵波和横波的内耗Q_M~(-1)基本相等。由声速与AgI浓度关系的实验结果,计算了样品的弹性常数,并分析了玻璃态结构的变化。 用Ngai提出的低频涨落、耗散和弛豫过程的统一理论(即红外发散响应(IDR)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较满意的解释,给出了样品的表观激活能和红外发散指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红外发散理论和二能级体系模型,讨论玻璃超声吸收在2K温度以下的行为,与现有的隧道二能级模型不同,我们把Bloch方程看作“磁化强度”所满足的宏观方程,方程中所有的物理量都是系综平均值。并且把缺陷态看作处在局域涨落场中的赝自旋,提出了在低温下赝自旋角扩散与温度的关系。我们不但得到与实验符合较好的理论吸收曲线,并且解释了弱照射共振吸收正比于T-0.7和饱和吸收正比于ω2的实验规律。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王养璞  金其淑 《物理学报》1988,37(7):1083-1088
本文依据红外发散理论讨论超离子玻璃中无序引起的多体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红外发散响应。在研究新的弛豫机制的基础上,修正了滞弹性应变的速率方程,并利用玻耳兹曼叠加原理,导得具有红外发散的超声吸收公式。由此导出超声吸收与频率的ωn关系和表观激活能。这些都与超离子玻璃(AgI)x(Ag2O·nB2O3)1-x的实验数据符合。 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刘砚章  范希庆 《物理学报》1994,43(2):332-339
基于α石英的晶体结构,将红外发散响应模型和双势阱模型应用到含Al杂质的α石英中Al3+-空穴的取向变化弛豫过程,研究其低温介电损耗特性,结果表明T<6.5K时,介电损耗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单声子助隧道弛豫过程;T>10K时,主要贡献来自于热跃迁弛豫过程;而在中间温区,介电损耗是两种过程的迭加,同一弛豫体不同的弛豫过程对应于不同的红外发散响应,还讨论了同一弛豫体引起的超声弛豫损耗。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王国樑  戴培英 《物理学报》1990,39(7):95-100
本文采用时间连续无规行走(CTRW)的分形理论(Fractal),讨论玻璃超声弛豫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无序对缺陷态激发寿命几率分布和特征弛豫时间的影响,并由此修正红外发散响应(IDR)理论,使其可能解释金属玻璃态超声弛豫现象。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张克声  张向群  邵芳 《声学学报》2020,45(3):394-403
声扰动形成的分子振动弛豫过程使得气体热容成为依赖于声频率的有效热容,导致随频率变化的声速频散和声弛豫吸收。本文基于单弛豫过程合成算法,提出一种基于两频点声速和声吸收测量值的气体平衡态热容合成方法。该方法两个测量声频点只需在声弛豫吸收显著的频率范围即可分别合成可激发气体分子内外自由度热容,并有效消除声弛豫过程对气体平衡态热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于室温下由CO2、CH4、Cl2、N2和O2组成的多种气体,合成的气体热容值与基于Planck-Einstein公式的热力学理论计算结果相符,相比实验数据最大相对误差为3.51%。合成的转动和振动热容还可应用于气体分子几何结构、振动频率大小和混合气体摩尔分数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丁屹  吴昆裕  俞文海 《物理学报》1987,36(7):1087-1092
结合快离子导体玻璃的结构特点和倪嘉陵(Ngai)的低能激发、弛豫、耗散统一理论,依据非Markov方程探讨了快离子的输运特点,导出了非晶态快离子导体电导的频率-温度依赖关系。理论方法与现有快离子导体电导理论不同,结果表明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理论能较好地描述低温下电导的色散现象。色散的程度与表征物质内部结构差异的参数——红外发散指数n有关。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丁屹  吴昆裕  俞文海 《物理学报》1987,36(8):1087-1092
结合快离子导体玻璃的结构特点和倪嘉陵(Ngai) 的低能激发、弛豫、耗散统一理论, 依据非Markov 方程探讨了快离子的输运特点, 导出了非晶态快离子导体电导的频率一温度依赖关系. 理论方法与现有快离子导体电导理论不同, 结果表明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理论能较好地描述低温下电导的色散现象. 色散的程度与表征物质内部结构差异的参数— 红外发散指数n有关.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0.
朱明  王殊  王菽韬  夏东海 《物理学报》2008,57(9):5749-5755
研究了声波通过混合气体时,复合弛豫声吸收和声速与气体各成分浓度和声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以一氧化碳气体、水蒸气、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为例,分别建立了弛豫声吸收和声速与气体浓度的三维模型,以及弛豫声吸收与声频率的二维模型.完成了通过测量弛豫声吸收和声速计算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算法推导,提出了一种依据弛豫声吸收和声速检测气体浓度的简化算法.仿真实验结果不仅证明了算法的理论可行性,还给出了算法的最佳适用声频率范围,并估计了将算法应用于实验的误差原因,证明了算法具有实际可行性. 关键词: 气体浓度声学检测 一氧化碳浓度检测 复合弛豫声吸收 声速  相似文献   

11.
用液氮骤冷方法制备了(AgI)x(Ag4P2O7)1-x系列非晶态快离子导体。对AgI摩尔浓度x=0.50,0.60,0.67,0.75,0.80的样品,在77—300K温度范围及2,5,10,15MHz的频率上测量了纵波和横波的超声衰减和声速。发现在200—240K附近存在一个异常强的弛豫型超声吸收峰,随AgI含量的增加,该峰的位置向低温方向移动,且峰的高度增大。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观察到纵波和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2.
本工作用红外双共振技术测量了BCl3分子的振动激发态吸收光谱。观察了分子间的多种弛豫过程及能量转移过程。得到关系式PτV-V(11BCl3)=3微秒·托。观察到径向声波对双共振信号的调制,声速为2×104厘米/秒,与计算值相符。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Solid State Ionics》1988,31(1):9-12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superionic glasses and a physical picture of unified theory of the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dissipation and relaxation phenomenon, the transport features of a non-Markovian process of conducting ions are explored the theory predicts that the frequency independent conductivity follows a simple Arrhenius dependence on temperature at high temperatures. The theory can also explain the frequency dispersion which depend on the infrared divergence exponent n.  相似文献   

14.
陈述春  戴凤妹 《物理学报》1981,30(5):624-632
本文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定Nd3+离子4F3/2态的荧光和寿命的方法,确定了Nd3+离子4F3/2态的多声子弛豫率对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多声子理论和红外振动谱对过程进行了理论拟合,研究了五种玻璃4F3/2态的多声子过程,确定了过程所涉及的声子能量和声子数目,分析了多声子弛豫率与基质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在钕玻璃中检验了多声子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