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3S技术是进行资源环境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3S技术能够快速地获取动态变化信息,并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该文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探讨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并在3S技术支持下,对密云县1991年到2001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定量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从1991年到2001年,密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下列特点——林地面积持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密云水库面积明显减少,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调查工作的相关经验,以3S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文章首先对土地利用调查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而后分别从RS、GIS和GPS三个方面探讨了他们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所发挥的作用,其中重点探讨了RS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作用,全文将笔者长期的实践升华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3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传统的土地利用图件更新技术的弊端,从当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实际要求出发,采用理论研究与系统开发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图件更新的总体方案,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发现变化的地块,用GPS快速准确地测定更新信息,最终在GIS环境下实现土地利用图件的更新,并开发了相应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原型系统.该方案投入小,效率高,对于市、县级土地监管部门快速准确掌握土地利用数据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S技术为支撑,在对福建省1988年和2000年2个时期陆地卫星TM影像进行遥感判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对12年间的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年间福建省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而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的区域集中在闽西北地区,且主要来自于草地类型的转变;耕地面积的减少则主要由于城乡居住建设用地的扩张与占用,且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闽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5.
基于“3S”集成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3S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集成应用,比较了传统方法与3S的利弊,提出了用3S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说明了借助GIS的输出成果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原因,为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7.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已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重要的系统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构建不同的土地利用动态模型.该文分析了模型构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当前使用广泛的模型根据其差异性分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分析模型和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模型三大类,通过分析指出了这些建立在不同空间分析基础之上的动态模型在表现形式和分析能力上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3S"技术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其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执法监察和和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曲沃县土地资源研究,从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指数、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4个方面来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解译成果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支持下,分析江西省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速率等.研究结果表明,自1986-2005年近20年来,江西省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工矿居民点用地、林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而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工矿居民点用地增加来源主要为耕地,林地来源主要为草地,水域来源主要为未利用地:从土地利用稳定性来看,上饶市和萍乡市的土地利用相对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RS,GIS和GPS系统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3S一体化的必要性和技术支持,讨论了3S一体化技术的模式,并提出了基于3S一体化的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更新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必要性,采用"3S"技术更新了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出将外业调绘图、数据库、遥感影像图"三图"叠加进行更新的具体方法,阐述更新的基本流程及更新过程中图斑重叠、图斑缝隙、属性编码新旧地类转换、属性一致性等问题,详细说明了结点匹配、拓扑一致性检验、录入验证、统计验证等五级精度检验方法和过程,总结3S技术一体化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大规模更新开辟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和GIS的合肥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0)
文章利用1995年和2001年的TM影像,提取出合肥市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信息,对合肥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合肥市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明显增多,林地和草地相对稳定,水域面积少量增加;土地利用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14.
多S是指DBS、GIS、CADS、RS、GPS和ES等,基于多S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正在探讨和试验之中.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GIS软件作平台,由RS提供海量动态的土地利用信息,以GPS差分技术取得细部的定位数据,DBS借助SDW和网络技术实现全关系型数据库,最终分析结果通过ES作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以毕节市七星关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IS数据分析平台下,运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地类转移矩阵对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七星关区3期土地利用分布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七星关区在北部、西部和南部3个方向上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中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经研究发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是造成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纳雍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纳雍县1992年、2000年、2008年3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ERDAS、ARCView、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基于RS和GIS技术研究了纳雍县16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92年到2008年期间,纳雍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较大,有林地和疏林地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都呈增加趋势,水田和荒草地面积都呈减少趋势,水体基本无大的变化,旱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大量增加、政策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等等。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管理动态信息系统标准化与规范化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理论总结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规、文件、国家与行业有关标准,从地理基础、数据分类与信息编码、系统功能、系统应用模型诸方面进行了土地利用管理动态信息系统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上述基本问题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3S(GIS,RS,GP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并以重庆市北
部新城为试验区域,对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程度、城市扩展等时空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取得了良好的
效果,为定性定量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时空演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