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根据郯庐断裂带鲁皖段早第三纪、中新世以及更新世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的研究,应用稀土判据探讨了区内玄武岩的形成机制。稀土元素和常量元素的相关关系显示,郯庐断裂带新生代3个阶段玄武岩成岩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其形成机制应该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通过多种稀土元素联合协变关系也同样反映了这些玄武岩的形成机制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同时也显示区内新生代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继承了其源区物质的稀土元素特征。这一结论与区内Sr,Nd同位素研究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新疆萨吾尔地区发育大量二叠纪火山岩。通过研究该火山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并利用稀土元素与常量元素相关关系以及稀土元素协变关系判别图解,结合其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判断该地区二叠纪基性、中性火山岩成岩过程以平衡部分熔融作用为主,分离结晶作用不明显,而中酸性火山岩成岩过程则受到部分熔融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的共同影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为新疆准噶尔地区二叠纪后碰撞阶段的岩浆作用机理及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3.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稀土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八岭隆起南缘早白垩世火山岩与北大别山东部、庐枞盆地、鲁西同期火山岩同属于中国东部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形成的火山岩。然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却反映出,张八岭隆起南缘火山岩来源于壳幔过渡带。而北大别山东缘同期火山岩与岩浆上升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染有关,庐枞盆地火山岩岩浆来自与俯冲洋壳有关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鲁西地区火山岩岩浆与俯冲的陆壳在地幔源区发生混染和交代形成的富集型地幔部分熔融有关。稀土元素研究的结果与构造背景、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索等研究相吻合,进一步表明稀土元素在火山岩岩浆来源方面有很好的示踪作用。岩浆的来源不同以及研究区大型断裂的作用正是张八岭隆起地区成为金矿成矿远景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富稀土碳酸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重点解剖了一条距白云鄂博REE-Nb-Fe矿床东矿,NE方向3km并切割白云鄂博群H1及H2岩性段的细料方解石碳解岩岩墙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碳酸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大,最高可达20%(质量分数)、已构成稀土富矿石、碳酸岩的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发生地极度分馏,但无铕异常显示。形成这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可能机制为.:碳酸岩浆直接来源于岩石圈富集地幔的代程度部分熔融作用,残留  相似文献   

5.
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及金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及金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矿田内3种代表性的岩浆岩稀土元素含量及Eu异常特征相似,轻重稀土元素比值有规律地变化,反映其具有相同的来源,是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岩浆的形成机制为分离结晶作用。金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呈右倾斜型式,与矿区岩浆岩基本一致;稀土元素含量界于岩浆岩和围岩大理岩之间,显示成矿流体对岩浆岩的淋滤迁移和对围岩灰岩的叠加改造,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作用;矿石Eu异常特征表明成矿热液为地壳浅部低压下岩浆分异的还原性富Cl-的流体;从成矿早期矽卡岩化到晚期块状硫化物矿石的形成,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和Eu异常特征均显示岩浆热液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宏  张旗 《中国稀土学报》2005,23(6):736-741
辽西北票四合屯地区的义县组火山岩主要由高镁火山岩组成,其在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特殊性。首先,具有高Mg^#,高相容元素含量的特点,反映了火山岩有明显的幔源岩浆的特征。同时该火山岩也具有明显的壳源物质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较高,高La/Nb,Ba/Nb比值;在蛛网图中击现为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Pb正异常;在Sr-Nd-Ph同位素方而,(^87Sr/^86sr),的值较高,εNd(t)值区范围较大,显示出富集地幔的组分特征;结合该火山岩Sr,Ba,Y,Yb的古量,Sr/Y比值的分析,该高镁火山岩具有日本Setouchi岛弧的Sanukite火山岩的特征;说明了Sanukite不仅分布在板块边缘俯冲带附近的岛弧区,在板块内部也可同样存在。分析表明:该地区高镁火山岩是幔源岩浆和地壳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明辽西地区在早白垩世具有特殊的构造地球化学背景,在中国东部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中具有特殊性,是进一步研究中国东部岩浆作用的特点,探讨壳-幔演化(物质交换)具体进程的理想研究地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稀土元素特征对闽西基性脉岩的成岩方式和岩浆演化机制进行探讨. 闽西基性岩脉的稀土元素参数与常量元素的协变关系表明岩浆在上升侵入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地壳混染作用,在成岩过程中结晶分异作用可能不明显;多种稀土元素协变关系表明闽西基性脉岩的成岩机制可能为上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基性脉岩的地幔源区可能曾经遭受过俯冲流体交代富集作用,这种交代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密切相关,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地壳拉张作用的发育.  相似文献   

8.
浙东南山门地区早白垩世同源岩浆活动的稀土元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东南山门地区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的ICP-MS分析,对比研究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类型岩浆岩的稀土元素除Eu外具有基本一致的轻稀土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以及稳定的Sm/Nd,La/Nd和La/Sm比值,表明它们具有一致的岩浆源区,只是分异演化程度不同。Eu/Sm比值(0.02~0.09和0.15~0.21)及一致的Nb/Ta比值(13.9~16.9),介于地壳和地幔值之间,表明其为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稀土元素协变关系显示成岩过程可能以部分熔融作用为主。结合微量元素研究,山门地区早白垩世同源岩浆活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后岩石圈伸展引起的弧后引张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9.
新疆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萨吾尔地区两类花岗岩(A型、 I型)的稀土元素特征. 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 这与其所处的不同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密切相关. 森塔斯岩体和沃肯萨拉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晚期挤压-拉张转换体制下的I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不发育, 具幔源特征. 阔依塔斯岩体和恰其海岩体为形成于后碰撞结束阶段拉张体制下的A型花岗岩, 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其岩浆演化过程中分离结晶作用发育, 其稀土元素显示的一定的壳源特征应为幔源岩浆受地壳物质混染所致.  相似文献   

10.
系统地研究了姑婆山花岗杂岩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计算了造岩矿物对全岩稀土元素的贡献率,论证了该杂岩体三个不同阶段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提出基底壳源岩石部分熔融作用早期阶段产生的花岗岩岩浆最富含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模式。指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产生在该阶段花岗岩的风化壳中。第一阶段中粗粒钾长花岗岩的铷锶同位素等时年龄为145.6Ma,初始~(87)Sr/~(86)Sr=0.71198。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疆阿尔泰特地区阿克提什坎金矿床的稀土元素及矿区二长花岗岩平衡的热液中稀土元素的组成特征及配分模型,并应用Grang等位线方法讨论了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行为。研究表明,在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保持惰性,成矿热液与岩浆热液关系不大,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  相似文献   

12.
对比研究了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出,皖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属于典型的壳源岩浆岩,而赣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则具有幔源特征,这是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岩浆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而皖南地区不发育的重要原因。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同时得到地球物理、成岩构造背景、稳定同位素等研究的证实,也表明稀土元素在岩浆岩成岩物质来源方面有很好的示踪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基钎料中铈与杂质元素铅、铋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银基钎料中铈与铅,铋的作用机制,发现在银基钎料中铈与铅,铋易形成高熔点的CePb,CeBi化合物,从而抑制了铅单质相和铋单质相的形成,消除了杂质元素铅,铋对银基钎料铺展性能的有害作用。金属学分析和量子力学成键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铈与铅,铋有极强的化学亲和力,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证明了上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With the help of NAA a number of trace elements were determined in ultrabasic rocks, xenolithes of alkali basalts, basalts, phonolites and pyroxene inclusions in phonolites from the South of the GDR. The forma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magmatites were explained by metasomatism, partial melting and fractionated crystallization in the earth mantle.  相似文献   

15.
A lot of granitoid rocks occur in Panxi area, SW China, which were formed during Jinningnian-Chengjiangnian, Hercynian-Indosinian and Yenshanian. According to their trace elements geochemical and pe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calc-alkaline and alkaline granites. The petrogenesis and magma sources of these granitoid rocks are different. The Jinningnian-Chengjiangnian granitoid rocks include Mopanshan granite body, Moshaying granite body and Lugu granite body. The Mopanshan body might be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lower crust and due to refusion of basic volcanic rocks. The magma source of the Moshaying and the Lugu bodies might be form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upper crust. The Hongge-Ailanghe granites belonging to the Hercynian-Indosinian may be products of complex melting from the crust-mantle materials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during rifting stage in the area. The Cida and Taihe alkaline granites belonging to the Hercynian-Indosinian might be derived from  相似文献   

16.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黔西南地区板其、、丫他及戈塘等卡林型金矿床的(La/Yb)N、(La/Sm)N、∑REE及LREE/HREE等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参数特征.结果表明,该区金矿床相对富集LREE;该区戈塘金矿具有明显的MREE富集及正Eu异常的特点,表明成矿热液应该是一种还原性流体,来源于深部或至少经历过对富含斜长石源区的水-岩反应矿...  相似文献   

17.
VMS deposits in Xinjiang, NW China are widespread in the Altay, Tianshan and WestKunlun orogenic belt, mainly formed during the Proterozoic rifting and Phanerozoic post-orogenicextension and are related to the bimodal volcanism. The VMS deposits are middle and small inscale. According to assemblages of metallogenetic element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Cu-Zn, Cu-S, Pb-Zn-Cu and Pb-Zn types) with the Cu-Zn and Pb-Zn types being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Research of isotopic chronology shows that the VMS deposits in Xinjiang were formedduring the Proterozoic, Ordovician, Deovonian,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periods and usuallyunderwent multi-stage mineralization, especially the large-sized deposits usually have post-volcanic 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 by tectonomagmatic or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metal-logenic fluids.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南段走滑期同构造岩体的稀土元素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八岭隆起岩体与大别山东缘岩体同属于郯庐断裂带南段走滑期同构造岩体,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却反映出,张八岭隆起地区岩体具有地幔来源特征,而大别山东缘岩体则属于典型的壳源岩体,这是张八岭隆起地区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发育而大别山地区不发育的重要原因。稀土元素研究的结果与现代地球物理、成岩构造背景、稳定同位素等研究相吻合,表明稀土元素在岩浆岩成岩物质来源方面有很好的示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