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先斌 《数学通讯》2002,(17):17-17
解含参数的无理方程、不等式 ,我们希望把它转化为有理方程、不等式 ,故需分类讨论 ,平方去根号 ,讨论过程冗长繁琐 ,学生往往会顾此失彼 ,考虑不周 .近年来的高考题中 ,选择题、填空题等题型由于不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要求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图形的启示与诱导 ,找到简捷的思路 ,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 ,得到结果 .对于要求完整写出解答过程的主观性试题 ,由于其包含的知识量大 ,涉及的基本概念多 ,数形结合思想主要用于思路分析、化简运算及推理过程 .1 含参数的无理方程例 1 当a取何值时 ,关于x的方程a(a - 2x) =x - 1有解 ?…  相似文献   

2.
<正>图1赛题(《数学周报》杯2013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如图1,在△ABC中,AB=7,AC=11,点M是BC的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MF∥AD,则FC的长为.图2解法1如图2,设点N是AC的中点,连接MN,则MN∥AB.又MF∥AD,所以∠FMN=∠BAD=∠DAC=∠MFN,所以FN=MN=12AB.因此FC=FN+NC=12AB+12AC=9.解法2如图3,过点C作AD的平行线交BA的延长线于E,延长MF交AE于点N.则∠E=∠BAD=∠DAC=∠ACE,所以AE=AC=11.  相似文献   

3.
任伯许 《数学通报》2005,44(5):37-38
题目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AB^2 CD^2:AD^2 BC^2,求证:AC⊥BD.  相似文献   

4.
周杰 《中学生数学》2014,(14):46-47
<正>笔者近年来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学,教学中发现了许多一题多解的题目,因为这些一题多解涉及整个初中的各个知识点,同时它对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很有益.现以初三第一轮复习解直角三角形为例,课堂上同学们对下题的第(2)问给出了四种不同的解法.图1题目(2012年上海)如图1,在Rt△ABC中,∠ACB=90°,D是边AB的中点,BE⊥CD,垂足为E,已知AC=15,cos A=35.(1)求线段CD的长;(2)求sin∠DBE的值.(以下只讨论第(2)问.)解法1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法.解∵△ABC为直角三角形,且CD是斜边上的中线.∴∠ECB=∠ABC,∴cos∠ECB=cos∠ABC,即CE CB=CB AB.∵CB=20,AB=25.∴CE=16,  相似文献   

5.
根号内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或根式方程.解无理方程的基础是根式运算及整式方程的解法.一般是根据方程的同解原理,把一个无理方程转化为有理方程,然后求解.本文主要研究含有三次根式的无理方程的解法,现以部分高中数学竞赛题为例,归纳总结几种常用方法如下,供高中师生参考  相似文献   

6.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形式之一.而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的具体体现.利用Lagrange乘数法、求隐含数极值的方法、直观几何方法、初等方法等给出了一道2008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的各种结法,以此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俊 《数学通讯》2009,(1):12-14
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多做题,这是大家的共识.然而人生有尽,题海无涯,如果让学生见一题做一题,势必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且收效甚微,那么在举国上下关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溯本追源,我们让学生多做题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做是为了不做,是希望通过有限个问题的思考掌握解决更多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紧扣基本习题,加强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原问题基础上深入反思,合理联想,适度探究,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谈谈笔者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强调经历学习过程,注重学习的探究与反思.一题多解能够很好地体现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下面以一考题为例,与读者共赏.  相似文献   

9.
10.
2011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试题第21题为: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π3,设在其内部同时满足PA≤PB和PA≤PC的点P的全体形成的区域G的面积为三角形ABC面积的1/3.证明: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相似文献   

11.
某地区2007年初的高三数学“一模”检测中的一道试题为: 已知集合p={x|1/2≤x≤},函数f(x)=log2(ax^2-2x+2)的定义域为Q.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上海市TI杯高二年级数学竞赛个人赛第6题为:函数y=√3-4x+√2x+1的最大值为.  相似文献   

13.
章节 《数学通讯》2003,(8):43-44
我们常会遇到含有某个角α的多种倍角 (如α ,2α ,3α)的三角函数式的求值或化简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 ,除了要用到三角公式外 ,我们还可以联想其它数学知识 ,巧妙地解决问题 .在此 ,举一例以说明 .例 求cosπ7-cos2π7+cos3π7的值 .分析 1:式中各项均由cosnπ7构成 ,可以考虑分别乘以sin π7,利用积化和差公式化简该式 .解 原式 =sin π7(cos π7-cos2π7+cos3π7)sin π7=12 sin2π7- 12 (sin3π7-sin π7) + 12 (sin4π7-sin2π7)sin π7.=sin2π7-sin3π7+sin π7+si…  相似文献   

14.
2008年高考安徽数学卷理科第22题,初看上去,平和简捷,试题的设计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若仔细去研究,命题专家从高等几何中选择一个切入点,巧妙地将其改为试题,构思精巧,本题不仅有较强的选拔功能,更是我们教与学的典型范例,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5.
16.
原题来自第二届“南方杯”数学邀请赛最后一道压轴题: 原题设a、b是两个给定的正实数,实数x、y满足ax^2-bxy+ay2=1,试求f=x2+y2的取值范围(值域).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使学生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总是尽心尽职地上好每节课,寻找各种新的题型让学生做,推荐经典的复习资料让学生训练.但是,每年考试结束后,许多学生在感慨:早知道今年高考试题是这样的,我哪里要做那么多无聊的题呀!从学生的感慨中我们老师心。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北京海淀区高三数学期中试题中的第8题是难得一见的一道好题,我在一个实验班的教学中对它略做改编,给出了以下一道值得深入探究的小题,在学生中反响颇大!  相似文献   

19.
令标 《中学生数学》2012,(16):26-27
《中学生数学》(初中)2011年第9期(下)课外练习初三年级的第3题是:如图1,在△ABC中,AB=AC,∠BAC=80°,P为△ABC内一点,若∠PBC=10°,∠PCB=30°,求∠PAB的度数.此为1983年前南斯拉夫数学奥林匹克试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不乏思考性和趣味性.下面将探析该题的另几种新颖、独特的解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卷理科第21题是一道与函数、导数、不等式有关的综合题,标准答案给出的第(Ⅱ)问解法太过巧妙,一般学生不易想到,本文给出第(Ⅱ)问的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