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豆苷元磺化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对大豆苷元进行结构修饰和改性,利用磺化反应合成出强水溶性异黄酮新化合物大豆苷元磺酸钠,采用IR,MS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测定,大豆苷元磺酸钠(C30H36Na2O23S2)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6948(14)nm,b=1.3277(3)nm,c=2.0401(4)nm,α=105.16(3)°,β=90.75(3)°,γ=92.73(3)°,V=1.8138(6)nm3,Z=2,μ=0.266mm-1,F(000)=908,大豆苷元磺酸钠的晶体结构中包含大豆苷元磺化物异构体4′,7-二羟基异黄酮-3′-磺酸钠和4′,7-二羟基异黄酮-5′-磺酸钠及9分子水,配位水氧原子与钠离子配位在晶体内部形成一维聚合钠离子直链,该钠离子链将两种大豆苷元磺酸钠异构体及分子水联结在一起,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对于大豆苷元磺酸钠晶体结构的形成和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生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苷元磺酸钠的抗缺氧缺血作用明显优于大豆苷元.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大豆苷元苯磺酸酯衍生物D1~D3在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代谢途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检测了大豆苷元苯磺酸酯衍生物的细胞代谢产物,初步推断出苯磺酸酯衍生物的体外代谢途径。研究发现,大豆苷元苯磺酸酯衍生物D1~D3水解代谢产物的进一步葡萄糖醛酸苷化和硫酸化是其主要代谢途径,二者存在竞争关系,衍生物均可以代谢成先导物大豆苷元(DD)。其中化合物D2是先发生苯磺酸酯基的水解,然后甲基醚水解生成DD的代谢途径,表明在细胞内水解酶的作用下苯磺酸酯键比甲基醚键更易发生水解。而化合物D1、D3则存在两种可能的代谢途径,表明在细胞内水解酶的作用下,乙酰基、乙基和苯磺酸酯基可以同时发生水解。该体外代谢途径的研究可为化合物D1~D3的整体实验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大豆苷元分别与两种氨基修饰β-环糊精(ACD) 即单-6-氨基-β-环糊精(NCD) 和单-6-乙二胺基-β-环糊精(ENCD) 的固体包合物,并获得最佳包合条件:大豆苷元与环糊精投料比为3∶1(n/n) ,搅拌时间为72 h,分别获得83%和67%的产率.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证实了两种包合物的形成.利用Job′s曲线法确定了主客体的包合比为1∶1,并利用荧光光谱滴定分析测得其包合稳定常数KS分别为899.2和203.8 L/mol.水溶性实验表明,通过与NCD和ENCD形成包合物,25℃下大豆苷元在水中的溶解度由原来的8.31 μg/mL增至15.2和13.2 mg/mL,分别提高了约1800和1500倍.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种含氮类大豆苷元衍生物,4,7-二((甘氨酸钠)羰基)甲氧基异黄酮(L1)和4'',7-二(肼羰基)甲氧基异黄酮(L2)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大豆苷元衍生物的抗氧化性能,评价了其对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吸附能力,以及对人体血红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大豆苷元衍生物在生理pH条件下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维生素C,特别是在清除羟自由基和抑制人血红细胞溶血方面,大豆苷元衍生物抗氧化能力表现更为突出。大豆苷元衍生物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是维生素C的104倍。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进的Atherton-Todd反应,得到了5个新的大豆苷元磷酰化衍生物,其结构被X-ray,IR, NMR和ESI确认. ESI质谱证实在气态下磷酰化大豆苷元能和溶菌酶形成非共价复合物,而大豆苷元与溶菌酶的非共价复合物未能检测到. 通过变换ESI的orificevoltage,检测了不同的磷酰化大豆苷元与溶菌酶非共价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和大豆苷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配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了心可舒片中的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建立了一种心可舒片的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乙腈和0.02mol/L磷酸二氢钾,柱温为25℃,流速为0.8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0nm。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和101.4%:RSD为0.6%和1.9%。  相似文献   

7.
大豆苷元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大豆苷元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大豆苷元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大豆苷元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0.385×105 (30℃)、0.405×105(40℃)和0.431×105(50℃).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大豆苷元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34 nm(30℃)、2.48 nm(40℃)和2.71 nm(50℃).热力学数据表明大豆苷元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大豆苷元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苷元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了水溶性异黄酮化合物4’,7-二甲氧基异黄酮磺酸锂.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i,晶胞参数为:a=0.7732(2)nm,b=1.874(5)nm,c=1.920(5)nm,α=111.224(4)°,β=90.21(5)°,γ=100.68(4)°Z=2.标题化合物的分子组成为[Li(H2O)4]2(C17H13O4SO3)2·4H2O,其中两种类型的锂离子均被4分子水所配位.[Li(H2O)4]^+、C17H13O4SO3^-和H2O之间存在多种氢键作用;氢键作用以及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作用共同将标题化合物组装成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超分子.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含量。样品经乙醇提取,所得提取液用乙醇定容至100mL后经Waters Xterra MS C18色谱柱(150mm×3.9mm,5μm)分离,用乙腈与50mmol.L-1甲酸溶液(40+60)的混合液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50~0.50mg.L-1和5.0~50mg.L-1之间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为5μg.L-1。在0.1,1.0,10.0mg.L-1 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回收率分别为96.6%和97.4%。  相似文献   

10.
王君莲  郝红  王扬  石梅 《化学通报》2011,74(2):131-136
高分子前药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降低小分子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抗药性,增强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和选择性,提高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类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利用率,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分子药物的研究进展,主要从高分子载体材料的选择与改性对载药量、生物相容性和肾排泄的影响,以及化学合成过程中载体和药物末端的修饰、空...  相似文献   

11.
低聚氨基葡萄糖的化学合成及修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聚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天然多糖,已在医药、农药等领域得到了应用。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因此,低聚氨基葡萄糖的化学合成和修饰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低聚氨基葡萄糖的化学合成和结构修饰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化学修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商品,几乎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快速累积的废旧塑料对陆地和海洋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废旧塑料具有资源和废物双重属性.废旧塑料的回收品质和数量的提高,对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废旧塑料常用的分选方法,综述了近年...  相似文献   

13.
刘玮炜  李曲祥  程峰昌  张强  霍云峰 《化学通报》2014,77(11):1064-1075
D-氨基葡萄糖作为一种天然的氨基单糖,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它是甲壳素的最终水解产物,分子中含有1个氨基和4个羟基。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对它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备受关注,其产品已应用于诸多领域,如生物和医药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其的N-位和苷羟基进行化学改性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选择性化学修饰的方法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4.
对近十年半纤维素的化学改性如:醚化改性、酯化改性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多相反应和均相反应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说明,最后提出了半纤维素改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大豆二羟异黄酮及三羟异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mol/L盐酸水解大豆及豆制品,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二羟、三羟异黄酮的含量。以甲醇-2mmol/L乙酸铵(体积比55:45,乙酸铵溶液用乙酸调pH至4.380)为流动相,Hypersil BDS C18色谱分析柱,柱温25℃,260nm紫外检测波长进行分析。二羟、三羟异黄酮的1-500μmol/L的范围内,与峰面积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r=0.9999)。它们的检出限为5ng(S/N=3),平均回收率94.46%以上,6次进样的相对标准差(RSD)小于4%。该法灵敏、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分析迅速。检测大豆及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丹贝中大豆甙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定  江汉湖 《分析化学》1996,24(7):782-785
  相似文献   

17.
朱长城  李玉良 《合成化学》1993,1(3):189-199
C_(60)分子中含Pyracylene结构。具有苯环烯烃、共轭烯烃的性质。本文讨论了它的加成反应(包括卤化,胺化等),Friedel—Crafts反应,氧化反应,Diels—Aider反应,成络反应,自由基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进展。参考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18.
聚醚醚酮(PEEK)作为一种特种热塑性工程塑料,在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不同手段改性聚醚醚酮,改善其热学性能、力学性能、摩擦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本文从化学改性和纤维增强、无机填充、表面改性、与有机共混等物理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聚醚醚酮改性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对其在工业领域、电子电器领域、航空领域、汽车领域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单的概括,最后展望了聚醚醚酮改性研究开发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化学修饰法以N-溴代琥珀酰亚胺作修饰剂,对聚半乳糖醛酸酶(PG2)中色氨酸(Trp)残基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个PG2分子中有6个Trp残基,其中4个位于酶分子内部,2个位于酶分子表面,该发现通过表面荧光猝灭实验得到进一步证明,酶分子表面的2个Trp残基中,有1个为活性必需的氨基酸,它的修饰导致大部分酶活力丧失,底物保护实验进一步证明该活性必需的Trp可能位于酶的活性部位,酶被修饰后其圆  相似文献   

20.
球壳烯类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绵 《高分子通报》1992,(2):77-84,92
自从Kratschmer和Huffman发表了较为简便的制备和分离碳-60,碳-70的方法以来,对于球壳烯类,特别是碳-60的表征和物化性质已进行了较为翔实的研究。关于球壳烯类的化学修饰,尽管起步较晚,对其兴趣也日益高涨。本文综述了球壳烯类的化学修饰,特别在球壳烯外壳的化学反应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