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稀土元素对调节作物生长有特殊的作用,在农作物的栽培试验中有增产效果。为探讨稀土元素对农作物增产的生理效应,本文调查了某稀土矿区的植物种类,并与非矿区进行了对比。矿区与非矿区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集的植物叶片中稀土含量却有显著差别。如矿区马尾松叶子中稀土含量高于一般地区2.5~22倍。用水培法研究了单一稀土元素在黄瓜植株内的分布规律,镧在植株不同部分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以稀土占灰分的重量百分比计,植物幼嫩部分有较多镧。 本文采用示波极谱络合物吸附波的方法测定植物中的单一稀土及稀土总量。  相似文献   

2.
赣南离子型稀土浸矿开采过程中,因大量使用(NH_4)_2SO_4作浸矿剂造成土壤氮化物累积,引发矿区土壤及水体氮化物的持续严重污染。通过模拟土柱实验,测定原矿土壤(未开采的稀土矿土壤)和一般土壤(矿山周边的普通土壤)在模拟浸矿过程中氮化物的污染含量,研究氮化物在土柱实验中的迁移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浸矿过程中,原矿土壤和一般土壤中氮化物主要以铵态氮形式存在,说明铵态氮是导致稀土矿区土壤污染和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土壤的固氮作用、淋滤过程中铵态氮向下迁移及减少的共同作用,致使试验中原矿土壤和一般土壤铵态氮含量总体随天数表现为降低、升高、再降低趋势;并且与一般土壤相比,原矿土壤中稀土离子和NH~+_4会发生交换解析作用增加原矿土壤的固氮作用,同时稀土的存在会增加土壤本身对氮化物的吸附能力。研究结论为赣南离子型稀土矿浸矿过程中氮化物的迁移规律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定南县废弃稀土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Pb、Cr和Cu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废弃稀土矿土壤及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对环境的影响,采用HNO3-HClO4湿法消解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标准曲线法对消解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Pb、Cr、Cu含量进行了测定。根据国家土壤环境标准评价这3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土壤中是否超标及超标程度。结果表明,赣州市定南县废弃稀土矿区及周边土壤中铅含量严重超标;矿区及周边土壤Cr含量未见超标;周边土壤铜含量接近超标。可见该废弃稀土矿区重金属元素污染以Pb为主,建议在土壤植物修复过程中着重考虑对Pb元素的清除。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工业为中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了重要贡献,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池浸、堆浸工艺是早期一代、二代浸矿工艺,本文分析离子型稀土矿池浸堆浸浸矿原理与工艺。对池浸堆浸稀土矿带来的主要污染及其污染途径进行分析,研究了废弃池浸堆浸稀土矿修复影响因素,同时提出废弃池浸堆浸稀土矿治理修复方法和主要发展方向,为后续废弃池浸堆浸稀土矿区土壤修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富含中重稀土元素,是世界罕见的稀土战略资源。针对工业普遍采用的硫酸铵浸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引发的氨氮污染问题,前期研究工作提出采用镁盐代替硫酸铵作为新型浸取剂。本文就镁在土壤中的形态、作用及其有效性指标进行了综合论述,对镁盐浸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镁盐绿色浸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中国特有的稀土资源。对这一类型矿床及周边的地质环境,风化壳中稀土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产学研价值。本文通过对中国赣南典型稀土矿区花岗岩风化壳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相关地球化学参数与图解,结果表明:研究区成矿花岗岩风化壳形成于强化学风化条件,发育成熟度高,处于晚期去Si阶段;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显示,风化壳整体的稀土配分特征主要继承于成矿母岩;稀土元素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在风化剖面中迁移,并受pH值、微生物活动、氧化还原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研究认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产地具有稀土元素以离子相为主、稀土含量较高、矿体埋藏浅、分布面积大等特点,其原始生态环境属稀土污染环境,长期生活在此类矿床及其附近的居民存在稀土污染的风险;总结稀土元素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元素赋存状态、含量、酸碱度(pH值)、积累性;并针对稀土矿原地浸出法开采存在的资源利用和环境...  相似文献   

8.
稀土元素超积累植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概述了稀土元素的环境生态学特性及其超积累植物,并对稀土元素超积累植物研究的重要科学意义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详细综述了近年来稀土元素超积累植物的研究成果,包括其种属、空间地域分布,其体内稀土元素的分布、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其吸收富集稀土元素的生理及生化机制,并展望了稀土元素超积累植物及其修复应用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白云鄂博稀土矿床中,现已发现的稀土矿物近40种。为了开发利用该稀土资源,对矿床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式、分布规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通常用化学方法查明稀土矿物的成份、稀土元素的配分等。用现代物理学方法研究白云鄂博稀土矿物中稀土元素的价态还较少见。我们用穆斯堡尔效应测定了白云鄂博两种稀土矿物中铕的价态。 穆斯堡尔效应是一种核物理方法,用它可以解决有关元素的价态等问题。试验  相似文献   

10.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稀土研究所(原稀土研究室)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从事稀土工业研究和开发的单位。主要从事世界最大的稀土矿——白云鄂博和中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综合利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矿石分解、湿法冶金提取、单一稀土元素分  相似文献   

11.
稀土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与积累、稀土元素的高效提取与分离和各种有机或无机物质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特性息息相关,故研究稀土元素在不同吸附剂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经典的等温吸附模式、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土壤、不同生物质及其他吸附剂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特性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土壤吸附对环境中稀土元素分布、迁移和转化的影响及作用,分析了不同生物质及其他吸附剂对稀土吸附的等温吸附模式及影响因素,指出了其在稀土元素分离以及治理稀土离子污染等领域的应用,对稀土元素吸附特性下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使人们对该领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赣南定南县某废弃稀土矿区生长的植物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Cu、Mn、Cd、Pb和Cr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Cu、Mn、Cd含量,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样品中Pb和Cr的含量。结果在植物样品中,Mn含量最高的是芒萁(1 081.305 mg/kg);含Cd最高的是山鸡椒(0.716 mg/kg),Pb、Cu、Cr的含量未超过植物正常值。结论山鸡椒和芒萁可分别作为废弃稀土矿区Mn和Cd元素理想的植物修复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13.
稀土元素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稀土作为微肥在我国农业广泛使用.然而,稀土对植物抗旱性影响的研究很少.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镧(La3+)对植物根生长以及对植物耐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100 μmol ·L-1的La3能显著促进根生长,提高植物耐旱能力;1μmol·L-1La3+没有明显促进根生长,但显著提高了植物耐旱能力;1和10 mmol·L-1的La3+不能促进根生长,同时还降低了植物耐旱能力.该结果提示,稀土农用过程中要重视剂量的使用,同时避免带来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天然植物体中与稀土元素结合的DNA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分子活化分析方法 ,初步研究了稀土矿区植物铁芒萁叶中稀土元素(REE)与核酸的结合状态 .铁芒萁叶经过提取和生化分离纯化后 ,得到了与稀土元素结合的DNA(REE DNA) .用紫外光谱法鉴定DNA的纯度 ;用考马斯亮兰G 2 5 0光度法测定DNA中的蛋白质 ;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检测DNA .同时 ,用仪器中子活化法 (INAA)测定了REE DNA中 8个稀土元素 (La ,Ce ,Nd ,Sm ,Eu ,Tb ,Yb ,Lu)的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 ,用本生化分离流程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从铁芒萁叶中提取出纯度比较高的REE DNA ,并证明了稀土元素与DNA的结合是紧密的 .由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可在分子量 2 2kb处得到一条清晰的REE DNA谱带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适合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重金属-稀土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的植物材料,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法,确定样方区域内的植物种,从中选取长势良好且具有多度和频度优势的植物种,采集植物样品及其相应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植物对重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矿区样方区域内共采集到植物53种,分属21科、46属,并筛选出11种优势草本植物。矿区优势植物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重金属和总稀土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矿区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稀土复合污染。植物不同部位对重金属和稀土元素的吸收能力不同,除Cu以外,其余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在植物地下部分的平均含量高于地上部分。植物体内多种重金属的最高值均高于植物体内正常含量范围,但未达到超富集植物标准。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对Cu和Hg,艾(Artemisia argyi)对Cu,凤毛菊(Saussurea japonica)对Cu和大多数稀土元素以及蓼子朴(Inula salsoloides)对La,Ce,Pr,Nd,Sm,Eu和Gd的生物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均大于1,属于富集型植物,...  相似文献   

16.
中子活化法研究稀土矿区植物体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用仪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我国江西赣南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生长的17种不同植物中8个稀土元素的含 研究了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称土矿区植物体内的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其中铁芒萁叶中部属然土含一可达3000μg/g以上,比其它植物叶高2-3个数量级。植物体各部位的稀土含量分布一般为根〉叶〉茎。经球粒陨石归一化后,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均与其母土基本相似。然而,在植物从土壤吸收及输送的吕,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17.
氯化镧对水稻幼根质膜标准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稀土对农作物有促进生长、增加产量的作用。研究表明稀土元素不能进入植物细胞内而只停留在细胞膜外[1] ,因此细胞膜可能是稀土元素发生作用的原初位点。植物细胞质膜上存在的氧化还原系统 ,可以催化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能够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控制植物的生长、参与溶质的转运等[2 ] 。关于稀土对质膜标准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及对铁元素吸收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本实验用两相法分离纯化水稻幼苗根质膜 ,观察LaCl3 对质膜氧化还原系统活性的影响及对水稻吸收铁元素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  水稻 (Oryzasativa…  相似文献   

18.
通过晚期与稀土元素矿化相关的萤石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以及萤石、矿石及碱性岩体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分析,系统地探讨了沙鄂博稀土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萤石成因。与稀土矿化相关的晚期萤石中发育大量的熔体包裹体及流体-熔体包裹体,表明萤石归属于岩浆成因,同时表明成矿与岩浆作用有关。碱性斑岩体、晚期萤石和矿石的稀土元素具相似的配分模式,表现为向右陡倾的分配曲线。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含矿碱性岩体、晚期萤石和矿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并具明显的Ba, Th, Ce, Sr和Hf等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相似。含矿碱性岩体、矿石及与稀土矿化相关的萤石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的相似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碱性岩体。通过包裹体、稀土与微量元素研究认为,干沙鄂博稀土矿床中萤石成因类型为岩浆成因非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区马尾松地上部分各器官稀土元素的分布与富集特征,采集福建省长汀县濯田镇马尾松下的土壤样品和地上部分各器官(树皮、树干、树枝和树叶)样品,测定其稀土元素。结果表明:马尾松下的土壤稀土元素含量平均值为275.15 mg·kg~(-1),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 Ce元素富集明显, Eu元素相对亏损;马尾松地上部分各器官稀土元素含量普遍较低, LREE高于HREE,轻重稀土元素分异。马尾松地上部分各器官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分布模式中, Ce元素和Eu元素明显正异常,马尾松树干、树叶重稀土元素标准化后明显波动分布,呈锯齿状,马尾松树皮和树枝波动幅度小;其δCe(δEu)均大于1, Ce和Eu元素明显富集。马尾松地上部分各器官稀土元素的吸收系数均较小,该地区稀土元素由土壤到植物的迁移程度低,马尾松地上部分各器官对稀土元素的富集能力弱,但其生物量和提取稀土元素的能力不容忽视,可尝试将植物提取技术运用于该地区的稀土净化。  相似文献   

20.
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耐砷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砷污染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综述了不同浓度砷及不同形态砷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耐砷植物及植物耐砷机理,指出了今后研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