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润君  陈心中 《物理》1996,25(11):684-687
通过新材料与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分析了军用新材料对改善技术武器装备物理性能和军事效能的作用,论述了物理学,新材料,军事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从而说明了物理学对现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隐形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润君  陈心中 《物理》1994,23(12):737-742
从物理学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几种常用军用隐形技术的原理和机制,介绍了目前隐形技术的应用状况和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同时也指出了现有隐形技术局限性,预示军事隐形技术的发展前景,全文内容体现了军事高科技与物理学基础理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物理学为基础的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理学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战争的面貌,而且也改变了战争的观念.物理学的各个分支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目的.这些应用可以使一个国家提高军事实力,甚至能够达到不战而迫人屈眼的目的.因此,为现代高技术武器的发展作一些物理学的贮备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物理学不仅可以用来制造武器,同样也可以用来销毁武器防止战争.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不是一门具体的技术学科,然而物理学却是高技术(包括军事高技术)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先导和理论基础.物理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直接对技术科学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它通过为邻近学科提供相应的理论和试验方法促进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一、物理学促成定向能武器的诞生普通的炮弹、炸弹,包括威力巨大的原子弹、氢弹,爆炸之后的能量以爆炸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其有效杀伤范围是以爆炸点为中心的圆(或球)形区域,所谓定向能武器,其能量是沿一定方向传播的,杀伤破坏作用与武器能量的传播方向有关.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促成了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微波波束武器等定向能武器的诞生.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是军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物理学与军事高科技息息相关,是高技术发展至关重要的先导和坚实基础,军事高技术中的许多科学原理直接来源于物理学基本原理。当今世界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都充分展示了世界各种高科技武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而这些武器装备的制造原理,许多都是物理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例如,隐形战斗机,其隐性原理来自减少红外辐射和利用波的折射、反射原理;各种先进的夜视器材,其基本原理是物理学中的红外、热辐射和成像原理;电子战中空中所投放的大量金属箔条则是利用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原理,从而达到电磁干扰.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已经广泛深入到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及其军事威慑力量也与物理学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论述了大学物理教学紧贴军事应用的必要性,提出了从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挖掘物理军事应用素材、拓展物理学前沿动态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物理教学紧贴军事应用的具体思考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8.
物理课程是军事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军事专业课的前奏和基础,它和军事专业课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有些军事专业课程产生直接的奠基作用.作为军校教员,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从物理学的特点出发,运用“四化”教学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打牢学员专业基础,提升教学服务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世纪不同时期核武器的发展和核禁试的情况,预测新世纪核武器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物理学的需求,从而阐述物理学的军事效应,并说明我们只有掌握和正确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才能有效地维持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0.
二战期间鱼雷引信问题接二连三,多次的坦克大战使坦克攻防问题暴露无疑,多种实用型军事雷达问世;加速了这些军事装备的研制和发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有必要通过相关的实例分析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科技教育,了解物理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学好物理学,争取为国防事业乃至全人类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里我们列举了与大学物理力学、电磁学和波动光学相关的鱼雷引信、坦克穿甲原理、电磁轨道炮和毫米波雷达4个实例,把军事科技知识与发展融入课堂的例题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邮票上的物理学史②——古希腊时期(续)秦克诚(北京大学物理系,北京100871)为了争夺希腊各邦的霸主地位,雅典人和斯巴达人进行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果两败俱伤,希腊北部的马其顿代之而起,成了希腊世界新的军事强国.亚里士多德曾经担任过马其顿...  相似文献   

12.
谈谈物理学与自然科学中姐妹学科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凯华 《物理》1997,26(12):755-756
谈谈物理学与自然科学中姐妹学科的关系上次在《世纪之交》栏目中谈了一回物理,言犹未尽.得到编者的许可,再谈一回.上回谈的是物理学与高技术的关系,这回谈谈物理学与自然科学中姐妹学科的关系.物理学和天文学由来已久的血缘关系有目共睹,物理学的创立就是与哥白尼...  相似文献   

13.
适应高新科技、改革近代物理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建立起来的近代物理部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物理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之快也是前所未有,如红外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以及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知识密集性、综合性都离不开现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成就,这些都表明物理学不但在历史上处于主导地位,而且毫无疑问,在21新世纪里,作为其他学科和高新技术的基础之源的近代物理知识不仅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而且在物理学教学上,也将处于主导地位,它的作用亦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英语里的“物理学”(physics)一词源于古希腊词语“Фνδικη”,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林益君(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的成就,是众多物理学家献身科学事业,前赴后继不断努力的结果。物理学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基本概念不断演化的历史。其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即古代物理学时期,经典物理学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工科物理课堂教学中,配合教学内容的展开,教师们大多会采取适时地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教学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不仅如此,翻开任何一本工科物理教材,物理学史的内容更是屡见不鲜,表明在工科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其地位与作用是不容低估的。不过,物理教材不同于物理学史教材,更不是物理学史专;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也不能详细展开史料。如何恰到好处地在教材中引入、穿插物理学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内容?和同行们一样,我们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着探索。  相似文献   

17.
美国物理学综评委员会(Physics Survey Committee)等经过三年时间编写 了 《九十年代物理学》(Physics Through the 1990s)一书.该书共9卷,包括《总论》,《综述》,《原子、分子和光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基本粒子物理学》,《引力、宇宙学和宇宙线物理学》,《核物理学》,《等离子体和流体》,《交叉学科和技术应用》,长达 2036页. 我国物理学界十分重视这套丛书,正在组织翻译.现编译《总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潘仲麟  张邦俊 《物理》1996,25(12):736-738,744
环境物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包括物理学的各个分支,文章从物理与环境的关系出发,介绍了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学科体系以及当前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郭继华  田厚强 《物理与工程》2004,14(6):40-41,50
本文介绍古希腊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重视数学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重视物理实验,开创公理方式在物理学中的应用,首创物理学应用于技术领域,这些特点基本是近代物理学发展的主要特征,我们因此称其为近代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开创的发展物理学的正确道路为什么放置了一千六百多年才重新开创,且困难重重,这一历史教训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孙小礼 《物理》2006,35(6):514-516
原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郭敦仁先生,是为我国物理学教学和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的的理论物理学家,于2000年逝世,为了纪念他,本刊去年(2005年)约请与郭先生一起工作过的孙小礼、钟毓澍二位教授撰写了纪念文章,计划在郭先生逝世5周年之际刊出,因故延至本期,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2005年世界物理年出版的系列图片《推动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物理学》结束语中指出:“现代物理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物理学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攀登,为现代物理学在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和成长献出了全部精力,奠定了我国物理学教育、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郭敦仁先生便是这些人中普通而又杰出的一位,他为中国物理学教育水平提高所作出的贡献,当为后人永久纪念,为了促进我国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杂志“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栏目欢迎有更多表彰我国物理学教育工作者功绩的来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