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济民 《中国物理 C》1993,17(2):146-151
利用我们曾经解析求得的电子、正电子分布函数的表达式,我们求得了e+e对撞过程中辐射因子的严格的解析表达式.这一级数表达式可以很快地收敛到所要求的精度.本文也给出了与现有的近似结果的比较.本文结果十分有益于精确计算e+e对撞过程中的辐射修正.  相似文献   

2.
在最小Higgs模型(LH)框架内讨论了Higgs粒子产生过程e+e-→ZH.结果表明,对该过程的修正效应主要来自重光子A′,但如果自由参数c取值范围为0.85—1,则重规范玻色子Z′的贡献就不能忽略.在LH模型大部分参数空间内,过程e+e-→ZH的总产生截面σtot与标准模型(SM)相应值的偏差大于5%,应该能在未来的高能e+e–对撞机(LC)实验中观测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收缩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方法, 结合价态范围内的最大相关一致基aug-cc-pV6Z, 计算了SiN自由基X2+, A2Π 和B2+电子态的势能曲线. 采用Davidson修正来避免由于MRCI方法本身的大小一致性缺陷产生的误差. 为了提高计算精度, 进一步考虑了相对论修正和核价相关修正对势能曲线的影响. 本文的相对论修正是利用二阶Douglas-Kroll 哈密顿近似在cc-pV5Z基组水平进行的; 同时核价相关修正是在cc-pCV5Z基组水平进行的. 对这些势能曲线进行拟合, 得到各种水平下三个电子态的光谱常数(Te, Re, ωe, ωexe, αe和Be), 并详细分析了Davidson修正、相对论修正和核价相关修正对光谱常数的影响. 与其他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可知本文的结果更精确、更完整.  相似文献   

4.
岳崇兴  杨硕  王磊 《中国物理 C》2007,31(3):236-239
在最小Higgs(LH)模型中, 由于引进了类矢量顶夸克T, 对弱作用流产生了新的影响. CKM矩阵从3×3变为4×3, 在树图下出现味改变中性流(FCNC). 本文研究了在国际高能直线对撞机(ILC)上能否通过e+e→tc+tc和e+e→WWνeνe→(tc+tc) νeνe过程探测到LH模型所预言的FCNC信号.  相似文献   

5.
施德恒  牛相宏  孙金锋  朱遵略 《物理学报》2012,61(9):93105-093105
采用内收缩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和相关一致基aug-cc-pV6Z, 对BF自由基X1+和a3∏ 态的势能曲线进行了研究. 计算是在0.095---1.33 nm的核间距内进行的. 为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计算中还考虑了Davidson修正、相对论修正及核价相关修正对势能曲线的影响. 相对论修正采用的方法是二阶DouglasKroll哈密顿近似, 修正计算是在cc-pV5Z基组水平上进行的. 核价相关修正使用的是cc-pCV5Z基组. 利用得到的势能曲线, 拟合出了各种修正下BF自由基X1+和a3∏ 态的光谱常数De, Re, ωe, ωexe, ωeye, Be和αe、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考虑Davidson修正、相对论修正和核价相关修正后得到的光谱常数最接近实验结果. 利用修正后的势能曲线, 通过求解径向振转Schrödinger方程, 找到了转动量子数J = 0时这两个电子态的全部振动态, 并计算了每一电子态前20个振动态的振动能级、惯性转动常数和离心畸变常数, 其值与已有的实验结果较为一致. 本文得到的光谱常数和分子常数达到了很高的精度, 能为进一步的光谱实验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一代Technicolor(TC)模型中计算了PGBs(PseudoGoldenstoneBosons)对高能e+e→tt过程的单圈量子效应.给出了重整化的形状因子和矩阵元.计算了PGBs对总截面前后不对称参数AFB和左右不对称参数ALR的虚贡献,结果表明选取适当的参数值,新物理对以上可测量的贡献最大分别可达:-12.3%、-3.3%和-11.7%.在下一代对撞机上这一理论结果能为TC理论打开实验的窗口.同样的计算表明PGBs对e+e→bb过程的单圈贡献小于-1.0%.  相似文献   

7.
刘冬梅  张树东 《物理学报》2012,61(3):33101-033101
运用含Davidson修正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在aug-cc-pVTZ基组水平上,对BeCl分子基态和相同多重度的几个低电子激发态进行了势能扫描计算.通过群论原理确定各电子态对称性及离解极限.将其中基态(X2Σ+)和第一激发态(A2Π})对应的势能曲线拟合到Murrell-Sorbie解析势能函数形式,得到基态(X2Σ+)的离解能及主要光谱常数(括号中为文献[6]提供的实验值)为De=3.74eV,Re=0.18173nm(0.17970),we=857.4cm1(847.2),wexe=5.03cm-1(5.14),Be=0.7103cm-1(0.7285),αe=0.0059cm-1(0.0069),第一激发态(A2Π)的De=3.02eV,Re=0.18369nm(0.18211),we=832.7cm-1(822.1),wexe=5.93cm-1(5.24),Be=0.6953cm-1(0.7094),αe=0.0065cm-1(0.0068),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较好.另外,通过Level程序求解双原子径向核运动的Schrödinger方程得到J=0时BeCl分子这两个电子态的全部振动能级.  相似文献   

8.
北京谱仪中性径迹测量误差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检查了北京谱仪(BES)桶部簇射计数器(BSC)对γ光子电磁簇射形成的中性径迹的沉积能量和空间位置的测量值;然后,利用辐射Bhabha事例修正了BSC的沉积能量及其误差δE;利用e+e→γγ(γ)过程确定了BSC测量中性径迹的空间位置的误差,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减小用运动学拟合方法分析包含中性径迹的物理事例的系统误差,提高BES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张孟  苟秉聪 《中国物理》2005,14(8):1554-1558
采用多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及Rayleigh-Ritz 变分方法,并考虑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获得了类铍离子等电子系列(Z=4-10)低激发态1s22p2p 1De和1s22p3p 3Pe的相对论能量。同时还计算了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计算结果与其他理论和实验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结构函数方法,足够精确地给出了在e+e对撞过程中考虑了各种QED辐射修正效应后的τ轻子产生的阈行为解析表达式(这里包括了始态辐射修正、真空极化效应、库仑效应和终态修正效应等),这个阈行为用来为BES测量τ轻子的质量值.  相似文献   

11.
电子碰撞Kr(4s2)(e, 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扭曲波玻恩近似,计算了共面对称条件下低能电子碰撞Kr(4s2)的(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与实验结果比较后发现,极化效应和后碰撞相互作用在共面对称几何条件下的~Kr(4s2)低能(e,2e)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e,2e)谱学已成为研究原子和分子电子结构和电离机制的强有力工具之一,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迄今国内外传统(e,2e)谱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再重点介绍近几年开展极化(e,2e)碰撞电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尚仁成  马骏 《物理学进展》1998,18(4):369-382
传统(e,2e)谱学已成为研究原子和分子电子结构和电离机制的强有力工具之一,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迄今国内外传统(e,2e)谱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然后,再重点介绍近几年开展极化(e,2e)碰撞电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Ar(e, 3e)五重微分截面3维图的理论与实验比较发现, 在低能电子入射的情况下, 理论与实验存在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Ar在低碰撞能量下的 (e ,3e)双电离实验结果和基于包含一次作用机制SO和TS1的一阶波恩近似的理论计算结果 ,表明在动量转移方向上对称性的破坏显示非一次效应 (例如二型两步作用机制 )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Through comparing the Ar (e,3e) double ioniz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at low collision energy with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first Born approximation which include the first order mechanisms SO and TS1, the symmetry breaking about the direction of the momentum transfer shows that the non-first order effects (such as two-step 2 mechanis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相似文献   

16.
Xe(4d~(10))(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修正后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Xe(4d~(10))(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散射电子能量为1000 eV,敲出电子能量为20 eV,散射电子角度分别固定在2°,4°和7.5°.理论计算与Avaldi等人的实验结果和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发现出射电子之间的后碰撞相互作用较弱,极化效应在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研究原子(e,2e)反应动力学中跃迁矩阵元的计算方案。通过引入因子1/r12和e-λr的付立叶变换及Feynman参数积分技术,将包括三个库仑波、两粒子相互作用项和原子束缚态轨道波函数的被积函数,在两粒子坐标空间下的六重积分解析地约化为实空间下的二重积分。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TASSO等5个实验组的数据,并采用最新衰变分支比,得到了=29-35GeVe+e-湮没中D*±介子的平均多重数为0.24±0.02.这个结果同在ReviewofParticlePhysics中公布的为0.43±0.07严重不符。我们认为,我们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王震遐  潘冀生  章骥平  朱福英 《物理学报》1994,43(11):1816-1820
利用微束卢瑟福背散射能谱(M-RBS)分析方法,对Al70Sn30合金表面的两种微相区(Al富集相区和Sn富集相区),在27keVAr+离子轰击(总剂量为1.4×1018Ar+/cm2)前后,分别测定了Sn原子的深度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Al富集相区和Sn富集相区之间,以及各相区在离子溅射前后,Sn原子浓度深度分布曲线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0.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GnRH) is a decapeptide secreted by GnRH neurons located in the hypothalamus. I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nset of puberty and the regulation of hormone release from the pituitary. There is a strong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GnRH exerts an autocrine regulation on its own release via three types of G-proteins [L.Z. Krsmanovic, N. Mores, C.E. Navarro, K.K. Arora, K.J. Catt, An agonist-induced switch in G protein coupling of the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regulates pulsatile neuropeptide secretion, Proc. Natl. Acad. Sci. 100 (2003) 2969-2974]. A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this proposed mechanism has been developed and extended to explain the synchrony observed in GnRH neurons by incorporating the idea of a common pool of GnRH [A. Khadra, Y.X. Li, A model for the pulsatile secretion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from synchronized hypothalamic neurons, Biophys. J. 91 (2006) 74-83]. This type of coupling led to a very robust synchrony between these neurons. We aim in this paper to reduce the one cell model to a two-variable model using quasi-steady state (QSS) analysis, to further examine its dynamics analytically and geometrically. The concept of synchrony of a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will be clearly defined and established for certain cases, while, for the general cas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phases are introduced to gain more insight on how the model behaves. Bifurcation diagrams for certain parameters in the one cell model are also shown to explain some of the phenomena observed in a coupled popul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opulation model and an averaged two-variable model is also condu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