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2.
张世威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23(2):4-7
体育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发展体育产业既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文中运用社会学的观点,论述了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条件,发展体育产业对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积极意义及区域性中心城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第三产业对将银川市建设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并提出依托第三产业,将银川市建设成西北独具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2008年,攀枝花学院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根据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创建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发展目标.文章在分析攀枝花学院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推进教育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特色学科建设,服务区域资源开发;加强校地合作,加快技术转化等方面对全面建设高水平教学型大学,服务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措施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虽然广州在不余遗力地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文章分析了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路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中心城市独特的优势为举为举办本科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决定了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突出地方性和综合性,从而实现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良性互动和地方政府与学校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8.
正上海以"四个中心"建设为战略核心外,还应当将建设世界级创新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走向知识化和高级化的产物。真正的创新型城市,不能仅仅限于科技范畴的创新,而是强调创新是发生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范畴的复杂的系统活动,结合城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心城市在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研究认为,中心城市具有就业、居住、要素集聚、支撑发展和辐射带动五大经济学功能.河南省已经处在城镇化高速推进期,中心城市体系建设面临重要任务:建设郑汴都市区,推动中原城市群健康发展,建设新型城镇体系和特色产业城市、宜居城市.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意义,建设郑汴都市区是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河南省中心城市体系建设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廖元和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城乡统筹的直辖市。其战略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成长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十二五时期重庆将逐渐在形成国家级的交通枢纽、城乡统筹、发展新型战略性产业、区域经济合作、对外开放五个方面取得战略突破。为此,在发挥现有优势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一个的城市品牌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要建立这种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关键在于城市品牌定位.本文分析了攀枝花市城市品牌定位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攀枝花品牌定位和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交通枢纽是攀枝花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命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永玲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9,34(3):30-32
交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区域范围内构建一个立体化、点线协调的运输体系,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对于攀枝花市能否实现中共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城市发展理论和城市动力学方法,分析城市副中心形成的历史背景,梳理城市副中心的概念和内涵,研究城市副中心与城市中心区的密切联系,剖析当今城市副中心形成特点。从而提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工业化是所有国家发展经济和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和客观需要。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危机和灾难。因此,需要我们认真地吸取经验教训并进行反思,深刻了解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的科学内涵,从而构建新余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中居中心地位.随着我国经济重心西移,郑州市在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战略地位凸显.构建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是大势所趋.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是制约郑州中心城市转型升级的主要矛盾,其根源在于城市空间框架小、组织结构不合理.应坚持提升中心、强化核心、放活外围,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打造"多中心"大郑州都市区和"多核心"大郑州都市圈,重构一体化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地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定位与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工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测试中心发展状况,对类似的地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定位与建设模式和管理进行探讨,并对建好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