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一根光纤光栅实现温度与应变的同时测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报道了一种用一根光纤光栅实现温度与应变同时测量的新方案。用于同时传感温度与应变的光纤光栅写于两种不同光纤的连接处,本身具有两个反射峰。将其中半个光栅粘于热膨胀系数较大的基底材料上,这样,两个反射峰便具有不同的温度及应变响应,由此实现温度与应变的同时测量。  相似文献   

2.
光纤光栅温度应变智能传感原理及增敏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团  乔学光  贾振安  孙安  陈长勇 《物理》2003,32(3):176-181
文章分析了光纤光栅对温度和应变传感的响应机理,对光纤光栅的纤芯材料选择、光纤光栅的写入方法及封装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实现光纤光栅对温度和应变传感增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了长周期光纤光栅与光纤布拉格(Bragg)光栅融合测量和如何选用对温度和应变灵敏的纤芯材料,研究了超短脉冲激光直接写入法和如何选用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不同的特种聚合材料对光纤光栅进行封装处理。  相似文献   

3.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光纤光栅温度传感模型出发,理论分析研究了光纤光栅的温度传感特性,推导了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的一阶、二阶和有效线性灵敏度系数的解析式,计算了各灵敏度系数的理论值,实验得到了反射波长与温度的二次多项式,对比分析了理论与实验结果,讨论了石英的力学参数对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特性的影响、反射波长与温度的线性及非线性的适用范围等问题. 关键词: 光纤光栅 光纤传感 温度传感  相似文献   

4.
提出并研制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温度与应变同时测量系统,其结构是在保偏光纤Sagnac环内接入一个长周期光纤光栅(LPFG)。利用LPFG对保偏光纤Sagnac环的透射光谱进行调制,通过监测谐振峰波长和强度的变化,发现波长随温度和保偏光纤的应变变化,强度随LPFG的应变变化,因此可以实现温度与应变的区分测量,并且可判断出应变的施加位置。实验得到该系统的温度灵敏度为0.181 81 nm·℃-1,LPFG区的应变灵敏度为0.005 283 dB·με-1,保偏光纤Sagnac环区的应变灵敏度为0.015 72 nm·με-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行,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光纤光栅作为应变传感器使用时的温度应变交叉敏感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光纤光栅温度补偿方法,该方法最大特点是利用一个光纤光栅同时实现了温度自动补偿与应变测量。该方法基于材料的热应力原理,简称为基于材料热应力的光纤光栅温度补偿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表明:温度灵敏度系数与应变灵敏度必须精确测定,否则会影响结构设计;应变元件与温度补偿元件的面积之比对温度补偿效果很大,原则上应小于0.5,因此结构半径的加工误差对温度补偿影响很大。应变元件与温度补偿元件的长度比对温度补偿效果基本可忽略,因此,原则上在不影响温度补偿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温度补偿元件与应变元件的长度比。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光纤光栅作为应变传感器使用时的温度应变交叉敏感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光纤光栅温度补偿方法,该方法最大特点是利用一个光纤光栅同时实现了温度自动补偿与应变测量。该方法基于材料的热应力原理,简称为基于材料热应力的光纤光栅温度补偿方法。通过理论分析表明:温度灵敏度系数与应变灵敏度必须精确测定,否则会影响结构设计;应变元件与温度补偿元件的面积之比对温度补偿效果很大,原则上应小于0.5,因此结构半径的加工误差对温度补偿影响很大。应变元件与温度补偿元件的长度比对温度补偿效果基本可忽略,因此,原则上在不影响温度补偿效果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温度补偿元件与应变元件的长度比。  相似文献   

7.
紫外写入光纤光栅应变传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紫外写入光纤Bragg光栅研究其应变传感特性。光纤光栅要借助外界应力引起轴向应变和折射率变化造成光栅Bragg反射波长移动。在温度20℃,利用波长在400 ̄1800nm范围色散的光谱仪并用InGaAsP/InP ELD作宽带光源,从实验上测量了光纤光栅的应变与Bragg反射波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Bragg反波长移动与光纤光栅外界应力变化在155.4 ̄156.8nm波长范围呈线性。外界应力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用双周期光纤光栅实现温度和应变的同时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一般原理,分析了长周期光纤光栅和Bragg光纤光栅的应变和温度响应机理。结果表明,长周期光纤光栅和Bragg光纤光栅的温度和应变灵敏度不仅与纤芯参数和光栅周期有关,还依赖于包层参数。在同一根光纤上先后写入长周期光纤光栅、Bragg光纤光栅,利用长周期光纤光栅和Bragg光纤光栅基模与包层模耦合时温度和应变灵敏度的不同,实现应变和温度的同时测量。  相似文献   

9.
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温度和应变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耦合模理论出发,分析了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温度和应变灵敏度.结果表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温度和应变灵敏度不仅与光栅周期和纤芯参数有关,还强烈依赖于包层参数.通过选择适当的参数,可以制成对温度(或应变)不敏感的应变(或温度)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从而可以解决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温度和应变交叉敏感问题.同时,利用基模与不同包层模耦合时温度和应变灵敏度的不同,可以用一根长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同时测量温度和应变.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双周期光纤光栅实现应变和温度同时测量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提出了一种新颖双周期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同一段氢载光纤上先后写入长周期光纤光栅、短周期布拉格光纤光栅 ,利用长周期光栅和布拉格光栅对应变和温度敏感性的差异 ,可实现应变和温度的同时测量。实验中采用这种灵敏结构的双周期光栅 ,在 0~ 170 0 με和 2 0℃~ 12 0℃范围内 ,测量精度可达到± 16 με和± 0 8℃。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传输矩阵法分析了各种变迹与线性啁啾Bragg光纤光栅的响应特性,构造了各种变迹函数,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变迹函数、啁啾系数、折射率变化量以及光栅长度对反射带宽、最大反射率的影响.找到了最佳变迹函数和量佳啁啾系数.特例中的数值分析表明,补偿100km光纤色散带宽为1nm的最佳光栅长度是140mm,最佳啁啾系数为0.048nm/cm.  相似文献   

12.
陈阳  周长尊 《光子学报》2002,31(12):1546-1548
报道了一种采用特别设计的调节结构,并与温度机械相结合的方法来调谐FBG的中心波长的新颖光滤波器,它在温度变化60°范围内波长可线性调节9nm以上,线性度达0.9999.  相似文献   

13.
光纤光栅的温度增敏实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热膨胀系数较大的聚合物材料对光纤光栅进行封装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光纤光栅的温度灵敏度。我们将光纤光栅封装于两种不同的聚合物材料中,其温度灵敏度分别提高6倍和23倍之多。这是迄今有文献报道的最大的光纤光栅温度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温度梯度的光纤光栅啁啾调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柏鸥  葛春风 《光子学报》1998,27(10):936-938
将光纤光栅粘于铝材料基底上,利用温度梯度方法实现了光纤光栅的啁啾调谐.当光纤光栅两端温度差为28.1℃时,得到了4倍以上的反射带宽展宽.  相似文献   

15.
光纤Bragg光栅热敏力敏效应研究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陈少武  陈尧生 《光子学报》1997,26(8):690-697
本文报道了光纤Bragg光栅热敏力敏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测量所得的光纤Bragg光栅温度系数和应力系数分别为6.84×10-6/℃和7.27×10-6/gf,与理论值6.85×10-6/℃和7.32×10-6/gf符合得很好.在20~180℃和0~50gf的温度应力测量范围内,光纤Bragg光栅透射谱中心波长移动量同温度应力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光纤Bragg光栅的热敏力敏效应,本文还讨论了光纤Bragg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实用化时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周期光纤光栅温度和应力传感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长周期光纤光栅(LPG)温度和应力传感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测得LPG的温度和应力灵敏系数均高于光纤布喇格光栅(FBG)灵敏系数的典型值,在11~80℃和0~100gf的温度和应力测量范围内,温度和应力响应曲线具有较好的线性.基于同一LPG不同透射波长具有不同温度和应力灵敏度的特性,实现了温度和应力的单光栅同时测量.  相似文献   

17.
混合聚合物光纤光栅封装元件的温敏实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伟刚  周广等 《光子学报》2001,30(8):1003-1005
用两种不同聚合材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对光纤光栅进行封装处理,并对其进行了温敏实验.实验表明,光纤光栅封装元件在20℃~80℃常温区,具有良好的线性温敏性;而在100℃~300℃高温区,则具有较好的温度不敏感性,与裸光纤光栅的温敏性接近.  相似文献   

18.
详述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制作方法及其在光纤通信、光纤激光器、光纤滤波器、光纤传感器和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包散补偿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