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氟沙星-Al(Ⅲ)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培氟沙星(PEF)-Al3 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培氟沙星(PEF)能与Al3 生成PEF-Al(Ⅲ)二元配合物,该配合物能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利用DNA与PEF-Al(Ⅲ)作用能猝灭体系荧光强度的性质测定DNA,其线性范围为8.0×10-6~2.25×10-4 mol/L,检出限为5.0×10-6 mol/L.讨论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其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光谱方法研究了四环素(TC) Cu(II)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吸收光谱研究表明,DNA能与四环素(TC)及Cu(II)形成的配合物发生反应,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随着配合物类型及DNA浓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1型配合物时,较低浓度的DNA能与配合物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而较高浓度的DNA与该配合物除了发生嵌插作用外,还存在另外的作用方式;当四环素与铜形成1∶2型配合物时,DNA与该配合物则主要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并且这两种配合物与DNA的嵌插作用均是通过四环素配体插入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盐酸四环素(TC)-Zn(Ⅱ)配合物与calf thymus DNA(ctDNA)的相互作用. 实验证实ctDNA能显著增强TC-Zn(Ⅱ)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因此可以利用TC-Zn(Ⅱ)配合物进行ctDNA的定量测定.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 其线性范围为1.0×10-6~5.0×10-5 mol/L, 检出限为5.0×10-7 mol/L. 并讨论了其结合机理.  相似文献   

4.
多巴胺-Al(Ⅲ)配合物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和光谱学方法研究了Al(Ⅲ)与DA配合物的形成,测定了配合物的配比和配位常数。在pH4.4,7.0,8.5条件下,Al(Ⅲ)与DA的配比分别为1∶1,1∶2,1∶3;DA与Al(Ⅲ)的配位数分别为2.29×1011,1.13×1011,3.17×1011L2/mol2。分别用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了Al(Ⅲ)和DA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确定了作用方式为嵌入式,并测定了配合物与DNA的结合数和结合常数,结合数m=2,结合常数β=1.78×108,表明配合物与DNA发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同时利用Al(Ⅲ)和DA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后能使体系的氧化峰电流减小,并且体系的氧化峰电流的降低与DNA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Ⅰ(μA)=12.0053cDNA(10-3mol/L) 0.8962,相关系数r=0.9976,以此为基础上提出了DNA的电化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核酸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它包含了遗传信息,并参与这些信息在细胞内的表达,从而促进代谢过程并控制这一过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DNA与其靶向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热门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手性双核钌(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1对手性双核钌(Ⅱ)配合物ΔΔ-和ΛΛ-[(bpy)2Ru(mbpibH2)Ru(bpy)2](ClO4)4(bpy=2,2′-联吡啶,mbpibH2=1,3-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苯)。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CD光谱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滴定、荧光光谱滴定  相似文献   

7.
钴(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了考察金属配合物中配体分子平面大小对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模式的影响 ,用荧光法和光度法对乙二胺合钴 (Ⅲ ) ([Co(en)3]3 )、联吡啶合钴 (Ⅲ ) ([Co(bpy)3]3 )和邻菲咯啉合钴 (Ⅲ ) ([Co(phen)3]3 )与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phen)3]3 与DNA作用时除存在静电作用模式外 ,还存在插入作用 ,而[Co(en)3]3 和[Co(bpy)3]3 主要以静电作用与DNA结合。插入作用的强弱与配合物中配体分子平面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甲基百里酚蓝-钐(Ⅲ)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H=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以中性红(NR)作为光谱探针,采用UV光谱、FS光谱、粘度等方法研究了甲基百里酚蓝(MTB)与稀土金属离子钐[Sm(Ⅲ)]形成的配合物Sm(Ⅲ)(MTB)2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确定了Sm(Ⅲ)(MTB)2与鲱鱼精DNA之间有嵌插作用方式存在,说明Sm(Ⅲ)(MTB)2金属配合物能使鲱鱼精DNA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敏  俞兰  李方珍  谢家庆 《催化学报》2014,35(4):524-531
以一种1,4,7,10,13,16,19,22,25,28,31-十一氮杂2,5,8,11,14,17,20,23,26,29,32-十一酰基-环三十三烷的衍生物(CYC)为配体,在溶液中和Ce(Ⅲ,M)离子形成氮杂大环铈配合物(M-CYC)作为仿生催化剂,通过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凝胶电泳法研究了M-CYC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M-CYC与小牛胸腺DNA(CT DNA)以嵌插方式相互作用,在pH = 8.16的缓冲体系中,其结合常数Kb = 2.0×104 L/mol. 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当自由基捕捉剂存在时,M-CYC可将超螺旋pUC19 DNA切割为缺刻型DNA,其切割方式为水解切割.  相似文献   

10.
金属配合物与DNA的弱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嵌入、沟槽和静电3种主要模式,并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黏度法、循环伏安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染料木素及其镧(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发现: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加入DNA后增大,而染料木素则降低;配合物使DNA-EB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要明显强于染料木素;配合物相较于配体与DNA相互作用之后,其紫外光谱的减色效应以及红移现象均强于配体;配合物使DNA粘度的增加的程度也大于配体。结果显示,染料木素及其镧(Ⅲ)配合物都能与DNA发生插入结合作用,但配合物与DNA结合得更加紧密。抗肿瘤活性体外测试的结果表明,无论染料木素还是配合物对于筛选的瘤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配合物对瘤株的抑制强于配体。  相似文献   

12.
钌(II)多吡啶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晖  高峰  计亮年 《化学进展》2007,19(12):1844-1851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生物无机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简要评述了钌(II)多吡啶配合物在DNA识别、断裂及拓扑异构酶抑制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化学和光谱法,研究了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糠醛缩对氨基苯磺酸席夫碱Cu(Ⅱ)中加入DNA后,氧化还原峰电流降低,式量电位正移;席夫碱Cu(Ⅱ)配合物使DNA的最大吸收峰强度增强,DNA使席夫碱Cu(Ⅱ)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表明席夫碱Cu(Ⅱ)配合物以嵌插模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a2+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对四环素(TC)的荧光增敏作用,提出了一种利用Ca2+-TC-CTMAB三元配合物协同增敏体系来测定TC含量的新方法.在Ca2+-CTMAB及TC共存体系中,由于三元配合物的生成使TC的荧光强度急剧增加,其荧光强度与TC浓度在8.0×109-9~1.0×10-5 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5.97×10-9 mol/L.该法用于TC片剂、尿液及牛奶中残留TC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82.4%~98.3%.同时对TC在不同介质中的荧光增敏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用循环伏安方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一种自行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配合物能插入DNA双螺旋结构内部,并得到该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16.
Nd(Ⅲ)与Hbbimp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并表征了新的双核配合物[Nd2(bbimp)(CH3COO)(CH3CH2O)2(CH3CH2OH)](ClO4)2,Hbbimp=2,6-二[二(2-苯并咪唑甲基)]氨甲基-4-甲基苯酚.用光谱学手段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CT)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使CT的DNA最大吸收峰发生减色和红移;使溴化乙锭(EB)-DNA复合物体系荧光强度减弱;热变性实验表明配合物使DNA的变性过程和降解过程共存.在50℃,pH=8.0时,单独的配合物对超螺旋质粒pBR322DNA的断裂的效果最好,可将大部分超螺旋DNA(CCC带)转化为缺刻产物(OC带);当c(H2O2)<1×10-3mol/L,n(配合物):n(H2O2)=1:20时,配合物在较低浓度时即可将CCC带全部转化为OC带.  相似文献   

17.
DNA是携带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的基本物质.因为复杂的生物环境以及外源因素的影响,DNA存在灵活多变的结构,而不同的构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钌多吡啶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包括DNA结构的识别,DNA二级、三级结构的调控,DNA光交联以及作为非病毒基因载体,细胞成像以及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自合成的Schiff碱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氧和DNA的相互作用.发现此种Schiff碱配合物能与氧发生相互作用而具有吸氧功能,并对氧的电还原有催化作用,同时还发现dsDNA能与此种Schiff碱配合物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特别是Fe(Ⅱ)Schiff碱配合物更易与dsDNA结合.  相似文献   

19.
张志凌  左超  庞代文 《化学学报》2005,63(22):2069-2076
采用自己建立的DNA表面电化学研究微量方法, 研究了单双链DNA与两种锇配合物(联吡啶锇和二氯菲咯啉锇)的相互作用. 研究发现, 两种锇配合物都是通过静电作用与DNA结合, 其作用方式不受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 并计算得到了联吡啶锇和二氯菲咯啉锇与dsDNA和ssDNA相互作用的多个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如结合常数K3+K2+, 结合常数比K3+/K2+, 离子强度为零时的极限比 , 结合自由能ΔGb, 解离速度常数k, 结合位点数s.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电化学和荧光光谱法对Nd(Ⅲ)-桑色素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pH为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微乳液,Nd(Ⅲ)能与桑色素形成配合物并在-1.55 V(vs SCE)处产生1个灵敏的极谱波.Nd(Ⅲ)-桑色素配合物与DNA以嵌入方式生成一种非电活性超分子复合物Nd(Ⅲ)-桑色素-DNA,导致Nd(Ⅲ)-桑色素的峰电流降低,峰电流在一定范围内与DNA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 ~15 mg/L,检出限为0.08 mg/L.在pH为6.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强,最大激发波长为392 nm,最大发射波长为535 nm.配合物荧光强度在DNA存在时增强,并与DNA的质量浓度在1 ~1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0mg/L,可用于DNA的测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