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壳聚糖和聚丙烯酸为原料制备了聚电解质复合物膜,并对其分离水/乙醇体系的渗透汽化特性和浓度,温度,化学组成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后处理方法对复合物膜的分离性能影响很大。同时对其它水/有机液体系,该膜也具备优异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藻朊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物复合膜,研究了进料液浓度、温度等对水/乙醇体系渗透汽化特性的影响;发现膜的不同表面接触进料液时膜的分离性能不同。同时,对其它水/有机液体系,该膜也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藻朊酸钠均质膜对有机液/水混合体系的渗透汽化特性。结果表明,藻朊酸钠对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四氢呋喃及二氧六环等有机溶剂同水的混合液均表现为水优先透过,其渗透通量及选择分离系数都非常高。对80wt%的四氢呋喃水溶液,55℃下,通量Q达到2489g/m2·h,水对四氢呋喃的分离系数趋于无穷大;对80wt%的二氧六环水溶液,Q为2862g/m2·h,分离系数为39996(60℃)。通量与温度间呈Arrhenius关系。比较了两种藻朊酸钠样品对有机液/水混合体系的渗透汽化特性,讨论了化学组成、结构的不同,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聚乙烯醇(PVA)/聚丙烯睛(PAN)渗透汽化复合膜,研究了交联剂用量、底膜结构、进料液组成、操作温度等因素对膜的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发现PVA/PAN复合膜对水/醇混合液表现为水优先透过,进料液中乙醇浓度在60~99wt%的范围内,渗透通量Jt与温度之间符合Arrhenius关系,选择分离系数αW/E也随温度上升而增大.进料液为95wt%的乙醇/水混合液时,75℃下Jt高达300~450g/m2h,αW/E为800~1100.对异丙醇/水、异丁醇/水及甘油/水混合体系,复合膜显示出更为优秀的透过、分离性能.就膜的化学、物理结构与其渗透汽化性能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褐藻酸钠聚离子复合膜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壳聚糖/褐藻酸钠聚离子复合膜的结构与表面形态。研究了该膜组成、料液浓度、温度等对乙醇-水溶液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褐藻酸钠聚离子复合膜不仅对乙醇-水溶液,而且对许多水溶性有机溶剂与水的溶液都具有很高的渗透汽化脱水的选择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EtOH-H2O,n-PrOH-H2O,i-PrOh-H2O体系在CS膜和PEO/CS共混膜中的渗透蒸发性能。讨论了料液温度、料液浓度、共混膜组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EO的掺入能大大提高CS膜的渗透通量,而分离因子下降。同时从膜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出发对相关的渗透蒸发行为进行了讨论。对于PEO/CS共混膜,膜内自由体积的大小是影响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小分子在膜中的渗透蒸发行全为主要是由扩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非均相光化学氯磷化反应制得了亲水的耐有机溶剂耐酸碱的磺化聚乙烯离子交换膜.膜截面离子基因密度与反应程度有关.该膜对近恒沸组成的二氧六环/水混合液显示出很高的渗透汽化分离系数和透过速率.研究了对离子、离子交换容量、料液浓度和温度对分离性能的影响.通过膜内水合离子形成“水通道”模型讨论了渗透机理.膜内离子基团密度估计及水的表观渗透活化能的大小支持“水通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膜的处理方法与其渗透汽化性能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壳聚糖均质膜折脱酸处理、干燥方法与所得膜的渗透汽化性能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膜的透过、分离性能。用含3wt.%NaOH的醇水溶液(乙醇/水=50/50(wt./wt.))进行脱酸处理的膜,其α水/乙醇值,在料液温度为55-75℃的范围内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EtOH-H2O,n-PrOH-H2O,i-PrOH-H2O体系在CS膜和PEO/CS共混膜中的渗透蒸发性能。讨论了料液温度、料液浓度、共混膜组成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PEO的掺入能大大提高cs膜的渗透通量;而分离因子下降。同时从膜材料的聚集态结构出发对相关的渗透蒸发行为进行了讨论。对于PEO/CS共混膜,膜内自由体积的大小是影响分离性能的主要因素,小分子在膜中的渗透蒸发行为主要是由扩散过程控制的。本文还研究了PEO的掺入对壳聚塘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利用DSC谱研究PEO掺入后壳聚糖膜聚集态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腈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各首次将此共聚物制成了醇,水分离用的渗透蒸发膜,研究了不同马来酸酐含量的共聚物膜碱中的水解规律,考察了共聚物,料液温度,料液浓度等条件对膜的醇,水分离性能的影响关系以及水解前,后膜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马来酸酐含量大于0.069(摩尔分数)时,水解前,后膜性能有很大的变化,分离因子,渗透通量和膜强度都普遍提高。另外,还发现该共聚物膜与其  相似文献   

11.
干/湿相转换法制备聚芳醚砜致密皮层不对称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芳醚砜为膜材料,采用干/湿相转换法.在非挥发性溶剂-挥发性添加剂以及挥发性溶剂/共溶剂-弱挥发性添加剂两种溶剂体系中研究了致密皮层不对称膜的制备和形成条件,并对它们的结构及氮、氢气体透过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前一种溶剂体系。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膜平均孔径的变化,却难以得到致密皮层不对称膜。而后一种溶剂体系,在控制铸膜液组成、适当的制膜条件下可以得到具有海绵状支撑结构的不对称气体分离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异相氯磺化的方法,使聚乙烯(PE)中空纤维膜进行氯磺化反应,并将反应产物进一步水解和离子交换,可获得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磺化聚乙烯(SPE)中空纤维离子交换膜。应用渗透蒸发膜分离方法,研究磺化聚乙烯中空纤维离子交换膜对水/乙二醇混合物的分离效果。讨论了反离子的种类、渗透蒸发分离温度和水/乙二醇混合液的组成等对磺化聚乙烯中空纤维离子交换膜的分离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首次制备了用Si3N4,SiO2,TiH4超细粉末填充的改性壳聚精膜,并将其用于乙醇/水混合液的分离中。实验表明壳聚糖膜经超细粉末填充后强度增大,溶胀度减小。用于乙醇/水混合液渗透蒸发分离时,分离因子和渗透通量都有提高,并在填充量为16.7%附近出现极大值。随着料液中乙醇含量的增大,渗透通量减小,分离因子增大;随着料液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显著增大,分离因子则稍有下降。并简单讨论了超细粉末在乙醇/水混合液分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彭勇  王正宝 《化学进展》2013,(12):2178-2188
MFI型分子筛膜在分离、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全硅的MFI型分子筛膜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表现出优良的乙醇/水混合物分离性能。本文综述了用于该体系渗透汽化分离的MFI型分子筛膜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合成方法(原位水热合成法和晶种法)、不同类型的载体、合成液的原料及配方、合成条件(温度及时间)和焙烧条件对所制备的MFI型分子筛膜的分离性能的影响,归纳了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对该体系分离机理的探讨,并介绍了其对膜制备的指导作用。在深入分析不同合成条件优缺点的基础上,对用于乙醇/水分离体系的MFI型分子筛膜制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丙烯腈与马来酸酐共聚物,首次将此共聚物制成了醇、水分离用的渗透蒸发膜,研究了不同马来酸酐含量的共聚物膜在碱中的水解规律,考察了共聚物组成,料液温度,料液浓度等条件对膜的醇、水分离性能的影响关系以及水解前、后膜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马来酸酐含量大于0.069(摩尔分数)时,水解前、后膜性能有很大的变化,分离因子,渗透通量和膜强度都普遍提高。另外,还发现该共聚物膜与其它透水性膜不同,对低乙醇含量的乙醇—水混合液不能透过。  相似文献   

16.
有机液优先透过渗透汽化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有机液优先透过膜作为渗透汽化膜及其相关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其膜材质结构-分离特性,以及用于有机液/水分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小晶粒丝光沸石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四乙基溴化铵为模板剂,硅溶胶和铝酸钠分别为硅源和铝源,用水热合成法在氧化铝载体上合成出丝光沸石膜.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等手段对所制得的沸石膜进行了表征,证明其交联良好、覆盖完全、附着强度高.通过采用晶化母液老化的方法,可使丝光沸石晶体的大小从20~30μm减小到4~5μm.小晶粒丝光沸石膜的渗透分离性能与大晶粒丝光沸石膜相比有较大的提高,其H2/N2的理想分离系数从3.82提高到9.80.丝光沸石膜在醇/水混合体系中能选择性地透过水,对水/甲醇、水/乙醇、水/正丙醇和水/异丙醇体系的最大分离系数分别为2600(水的摩尔分数xw=50%,T=323K),5500(xw=50%,T=343K),6000(xw=15%,T=343K)和6800(xw=50%,T=343K).  相似文献   

18.
甲醇/甲基叔丁基醚的分离是目前具有实用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采用气流哆扫式操作,研究了聚酰亚胺、不同结构的聚砜中空纤维膜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气相混合体系的分离性能,也研究共混改性对分离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材料的膜具有相近的分离行为,即随着气相中甲醇含量的增加,透过通量逐渐增大而分离系数逐渐减小,聚酰亚胺膜具有适中的透过通量,但具有很高的分离系数,在甲醇浓度低于20%时,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C在CTAB/n—C5H11OH/H2O体系中的增稳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CTAB/n-C5H11OH/H2O体系中,维生素C存在于O/W、W/O液滴的内侧,C5H11OH则存在于液滴的外侧,阻碍渗透进入膜相中的水与维生素C的接触,从而在幅芳降低了维生素C在水体系中的氧化程度,提高了其稳定性,O/W、W/O微乳液对维生素C分子艇的机理亦从层状液晶对其增稳作用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20.
温控配体与液/液两相催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作者近年的研究工作为主,对液/液两相催化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着重介绍了以温控配体为基础的新型液/液两相催化过程温控相转移催化(thermoregulatedphasetransfercatalysis,TRPTC)和温控相分离催化(thermoregulatedphase-separablecatalysis,TPSC)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高碳烯烃氢甲酰化、芳香硝基化合物的CO选择性还原及烯烃加氢等反应中的应用.基于温控配体在水中的“浊点”特性而提出的温控相转移催化概念,为从根本上解决水/有机两相催化 的适用范围受底物水溶性限制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利用温控配体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存在临界溶解温度(CST)的特性而实现的温控相分离催化,则使在高于临界溶解温度的反应温度时为均相的反应体系,在低温(<CST)时则分成两相,催化剂自成一相,形成一种具有“均相反应、两相分离”特色的液/液两相催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