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反应堆进行辐照,其质量保证的关键是准确的辐照剂量。然而,反应堆孔道中的吸收剂量,通常是根据反应堆功率和辐照时间推算得来的,或者用物理方法经测量计算得来,但都不够精确。本文用化学剂量计测量了清华200号池式反应堆1号生物照射孔道一个横截面上的中子、吸收剂量,是一种新的尝试。1 基本原理本测量采用双剂量计法。两个对中子、射线具有不同响应的化学剂量计,在同一个中子、混合场中,它们响应分别是:RT=kTDn htDr(1)Ru=kuDn huDr(2)此处,RT、Ru为两个不同的化学剂量计对中子、混合场的总响应;kT、ku分别为它们中子的响应;ht、hu…  相似文献   

2.
以乙酸和乙酸铵为配体,合成了新颖发光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其结构为NH4[RE(Ac)4.H2O](RE=Tb或Eu).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羧基以螯合、双齿和单齿方式与稀土离子配位;并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荧光寿命研究了其发光性能,配合物能发射强的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且有较长的荧光寿命.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介质(依次为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中合成了邻苯二甲酸Tb3+稀土二元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荧光光谱结果表明, 直链醇作为合成介质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小顺序依次为: 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 同时该配合物在2~300 K范围内测定的变温磁化率说明该配合物具有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环糊精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能,合成了环己胺修饰β-环糊精与嗪的固态超分子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等结构参数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固态超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并与嗪进行了比较,发现超分子配合物较嗪荧光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了155 nm,荧光发射强度增强了4.9倍,半峰宽变窄了51 nm.  相似文献   

5.
用5-硝基水杨醛与乙二胺缩合,制备了Schiff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和Co(Ⅱ)在80℃水浴中搅拌回流1 h,分别形成草绿色和朱红色沉淀,合成出了2种新型的Schiff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率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组成、结构确定,热稳定性强,荧光光谱数据证明配体和配合物都具有荧光性质.用蛋氨酸光照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生物活性,配体生物活性较低,但形成配合物后活性大增,说明配合物对超氧离子自由基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3种金属卟啉与4种咪唑类分子进行的轴向配位反应,考察了对配位反应荧光性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咪唑类客体与主体进行轴向配位反应时将产生荧光猝灭效应;取代基团位置对轴配物的荧光性质有较大影响;手性基团的引入导致轴配物S1态荧光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基于双金属的配位聚合物[In(OH)Cu(TBA)_2(C_2H_6OH)]·NMF(1)和[In_(0.5)Cd_(0.5)(TBA)(CH_3OH)][NO_3]_(0.5)·2NMF(2)(H_2TBA=四氮唑羧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1中,无限的In(OH)In链和四配位金属铜离子通过线性配体连接拓展为三维中性骨架结构.与配合物1相比,配合物2中的金属铟和镉具有相同的配位模式,形成了无限的In(OH)In[或Cd(OH)Cd]链次级结构单元,通过配体桥连为三维阳离子骨架结构.应用TOPOS 4.0软件对2个配合物进行拓扑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4,4,8)连接的网络结构,而配合物2为(4,8)连接的网络结构.利用荧光光谱对配合物2进行了离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其荧光强度随着金属离子的不同而变化.值得指出的是,金属离子Li~+使配合物2的荧光强度增强最多,比配合物2的荧光强度提高约3.5倍,而Fe~(3+)却使配合物2的荧光强度几乎发生猝灭.因此,配合物2在金属离子Li~+和Fe~(3+)的识别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化学学报》2012,70(5)
分别以1,3,5-苯三甲酸(H3BTC)、苯六甲酸(H6MTA)和1,2,3,4,5,6-环己六甲酸(H6CCA)为配体合成了Eu(Ⅲ)的二元发光配合物Eu(BTC)2H2O,Eu2(MTA)4H2O和Eu2(CCA)4H2O.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对其化学组成进行了结构表征,表征结果与理论吻合良好.利用荧光分度计,研究了所制备配合物室温条件下的荧光性能(荧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和量子效率),结果表明:该三种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均发射Eu(Ⅲ)离子的特征红光,其中Eu2(MTA)4H2O(量子效率=10.25%,荧光寿命=0.36 ms)的荧光性能最好,这说明配体H6MTA的能级与Eu3+离子能级匹配程度很好.另外,通过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主要分解温度远高于其他β-二酮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一个新双氮杂冠醚及其稀土硝酸盐配合物的合成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新的二十员大环双氮杂冠醚及其与稀土硝酸盐所形成的1∶2(M∶L)型配合物, 并经过红外光谱, 元素分析, 摩尔电导, 热分析及荧光光谱等方法表征. 结果表明, 配位是通过配体中的C-O-C进行的, 而Ar-O-C未参与配位, 同时含两分子配位水, 对Sm3+, Eu3+, Tb3+, Dy3+的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测定, 均有较强的荧光强度, 其中Tb(Ⅲ)配合物荧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对苯二甲酸(H2L)为配体,合成了系列(Eu1-xYx)2L3.3H2O固体粉末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钇掺入配合物后,能增强Eu3+的特征荧光,当铕与钇的摩尔比为0.05∶0.95时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配合物[Zn(tca)2(4,4′-bpy)](tca=trans-cinnamic acid,4,4’-bpy=4,4’-bipyridine).通过元素分析、红外、荧光和单晶X-射线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和性质表征.结构测定显示配合物属六方晶系,P-3空间群.配体tca呈现2种配位模式,分别是顺-顺桥式双齿和螯合双齿,最终配合物形成新颖的三维结构.性质测定表明配合物具有蓝色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环糊精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能 ,合成了环己胺修饰 β-环糊精与嗪的固态超分子配合物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等结构参数的表征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固态超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并与嗪进行了比较 ,发现超分子配合物较嗪荧光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了 1 5 5 nm,荧光发射强度增强了 4.9倍 ,半峰宽变窄了 5 1 nm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稀土配位聚合物[M(yddc)(NO3)(H2O)4]·2H2O[M=Eu(1),M=Dy(2)],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等分析,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两者的晶系都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荧光实验表明配合物1在常温下具有很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14.
在乙醇体系中,以氯化铕与1,2邻苯二氧基二乙酸和二苯甲酰甲烷反应合成了三元配合物Eu-BDDA-DBM以及弱荧光离子La3+,Y3-,Yb3-和Nd3+掺杂的铕配合物.通过红外、紫外-可见、热重、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表明,单一配合物和掺杂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荧光光谱表明,La3+和Nd3+离子掺杂可以大幅度提高的铕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其中La3+掺杂荧光强度增强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通过离子交换反应将四足配体铕配合物[EuL(NO3)]2+[L=1,1,1’,1’-四(吡啶-2-羧酸酯基)联三甲基丙烷]插层组装到蒙脱土(MT)层板间, 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超分子复合发光材料[EuL(NO3)]2+-MT. 用元素分析、XRD、FTIR、UV-Vis和热分析对材料进行了表征, 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保持了蒙脱土良好的层柱结构特征, 其层间距d(001)值与插层配离子的直径吻合得较好, 配离子以单层形式分布于蒙脱土层板间. 在紫外光激发下, 复合材料发出较强的Eu3+特征荧光, 其相对荧光强度、荧光单色性和荧光寿命大大优于相应配合物的乙醇溶液. 复合材料中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纯配合物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合成2-丙酰-茚满二酮-1,3及其Eu(Ⅲ)的二元、三元固态配合物,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用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和配体低温磷光光谱分析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和能有效发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卓渊  王立格 《化学研究》2009,20(3):19-21,25
合成了4种稀土(Ce(Ⅲ)、Nd(Ⅲ)、Dy(Ⅲ)、Er(Ⅲ)1,2-双(2-苯并咪唑基)-1,2-乙二醇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IR、UV光谱和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测定了固体荧光光谱和荧光衰减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都是1:3型电解质,它们发射很强的蓝色荧光,荧光寿命为1.95—2.34ns.  相似文献   

18.
通过模板反应, 以姜黄素和二乙烯三胺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的双姜黄素缩双二乙烯三胺(L)稀土大环配合物. 并用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热重-差热、摩尔电导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 [LnL(NO3)3]•4H2O (Ln=La, Ce, Pr, Nd, Sm, Eu, Dy). 研究了配合物在室温下的荧光性质, 结果表明配合物表现出相应姜黄素的特征发射. 实验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 并用稳态和时间相关荧光光谱对配合物溶液的光致变色行为进行了研究. 在光照下, 配合物分子中的配体结构由烯胺式变为亚胺式, 溶剂对配合物光致变色性质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分别以1,3,5-苯三甲酸(H3BTC)、苯六甲酸(H6MTA)和1,2,3,4,5,6-环己六甲酸(H6CCA)为配体合成了Eu(III)的二元发光配合物Eu(BTC)·2H2O, Eu2(MTA)·4H2O 和Eu2(CCA)·4H2O.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对其化学组成进行了结构表征, 表征结果与理论吻合良好. 利用荧光分度计, 研究了所制备配合物室温条件下的荧光性能(荧光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和量子效率), 结果表明: 该三种配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 均发射Eu(III)离子的特征红光, 其中Eu2(MTA)·4H2O(量子效率=10.25%, 荧光寿命=0.36 ms)的荧光性能最好, 这说明配体H6MTA 的能级与Eu3+离子能级匹配程度很好. 另外, 通过热分析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三种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主要分解温度远高于其他β-二酮配合物.  相似文献   

20.
环糊精诱导胶束形成的TICT荧光探针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研究已有诸多报导,但主要涉及环糊精与表面活性剂的包络物的稳定常数和其中主客体的化学剂量比[1,2],至于环糊精对表面活性剂胶束化性质的影响则少见涉猎,这或许与研究方法有关,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激发态涉及到一个完整的电荷转移,具有很高的极性,其荧光特性显示出显著的介质性质敏感性[3],因此将TICT荧光探针法用于环糊精-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研究可能会提供一些新的信息,本文的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