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l(4,(C))的loop代数的非平凡李代数分裂,构造了5类新的孤子方程族.这些代数分裂通过构造从正李子代数到负李子代数的线性箅子B统一得到.对所有可能的线性箅子B进行分类,证明存在5类4×4仿射B-型KdV方程族.利用Adler- Konstant- Symes理论获得了这些方程族的Hamilton结构,并利用loop群方法得到其B(a)cklund变换.  相似文献   

2.
李向正 《应用数学》2012,25(4):875-880
本文以非线性发展方程的有界钟状代数孤波解为研究对象,以Kolmogorov-Petrovskii-Piskunov(简称KPP)方程、组合KdV-mKdV方程和mKdV方程为例,利用平面动力系统知识,分析有界钟状代数孤立波解出现的条件,提出求解的方法,称之为代数孤波解解法(简称ASW解法),分别获得这三个方程的代数孤立波解.  相似文献   

3.
薛波 《中国科学:数学》2013,43(9):847-858
在孤立子理论中, 寻找新的可积系统是最基础而重要的内容之一. 而如何有效的求得一类孤子方程的精确解, 并研究该精确解的性质, 一直是一个基本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本文便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构造了两个具有N-peakon 的新可积系统, 为目前并不丰富的具有尖孤子解的可积非线性家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可积动力模型; 另一方面, 基于超椭圆代数曲线理论, 本文对Lax 对的有限展开法进行了改进, 并将其拓广到求解相联系的孤子方程可积形变后的代数几何解, 给出了著名的KdV(Korteweg de Vries) 6 方程的解. 进一步, 通过研究与孤子方程族相应的亚纯函数、Baker-Akhiezer 函数和超椭圆曲线的渐近性质和代数几何特征, 本文摆脱了现有代数几何方法中使用Riemann 定理的限制, 构造了mKdV (modified Korteweg de Vries) 型方程和混合AKNS (Ablowitz Kaup Newell Segur)方程等孤子方程的代数几何解. 为构造高阶矩阵谱问题所对应的孤子方程族的代数几何解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求解一般Filiform李超代数L_(n,m)的Yang-Baxter方程尚无一般方法.通过计算,刻画了特征零的代数闭域上四维Filiform李超代数L_(1,2)上的所有Yang-Baxter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5.
利用外微分形式系统和Lie代数表示理论提出了求解非线性波方程Lax对的延拓结构理论,该方法是构造非线性波方程Lax对的系统最有效的方法.其关键在于如何给出延拓代数的具体表示,如微分算子表示或矩阵表示.如果一个非线性波方程具有非平凡的延拓代数,则称其延拓代数可积,本篇论文主要利用延拓结构理论,讨论KdV方程的解,同时给出...  相似文献   

6.
以方程(组)为中心阐述了高等代数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给出了高等代数课程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Delta算子Riccati方程研究的新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端金  刘侠  吴捷 《应用数学》2003,16(3):104-107
基于Delta算子描述,统一研究连续时间代数Riccati方程(CARE)和离散时间代数Riccati方程(DARE)的定界估计问题,提出了统一代数Riccati方程(UARE)解矩阵的上下界,给出UARE中P与R和Q的几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8.
AKNS-KN孤子方程族的可积耦合与Hamilton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峰  Fu  Kui  Guo 《数学学报》2008,51(5):889-900
首先通过引入高维圈代数,在零曲率方程框架下得到了AKNS-KN孤子族(记为AKNS-KN-SH)的一个新的可积耦合系统;再由二次型恒等式得到了该系统的双-Hamilton结构形式.最后引进了一个新的Lie代数A_4,可通过建立其不同的圈代数与等价的列向量Lie代数,研究AKNS-KN-SH的多分量可积耦合系统及其Hamilton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常所说的代数体函数是指由不可约的二元复方程(1.1)确定的多值函数.由于二元复方程的可约性的验证存在难度且不可约的二元复方程在局部区域可能是可约的,因此该文研究了由一般二元复方程(不一定要求不可约)确定的代数体函数在圆盘内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些性质构造了具有给定Borel方向的无穷级代数体函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个广义等谱问题的相容性得到了一个广义零曲率方程.作为其应用,首先利用loop代数设计了两个广义等谱问题,然后利用零曲率方程导出了两类(2+1)维Lax可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