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子发现100年(续)乔晓华孙玉霞(徽州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安徽黄山245021)另一方面,塞曼在1896年发现钠火焰在磁铁的作用下,D线比通常变宽了,这就是所谓的“塞曼效应”.塞曼认为洛伦兹的电子论能够解释这一现象,便立即把实验结果告诉给洛伦兹.洛... 相似文献
2.
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始于1897年电子的发现,到1995年顶夸克的发现经历了100年.在这100年中,随着不断地发现新粒子和新现象,粒子物理学从孕育、诞生、成长到成熟,形成了一门崭新的物理学前沿学科. 相似文献
3.
4.
5.
6.
在世纪之交时刻,美国科学家认真地对物理学和其他相关科学进行了审察,写出了他们的思索、检讨和建议。这里对此作一简单介绍,希望给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和有关人士带来一些启迪。物理学已经进入机遇迅速膨胀的新时代,其对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冲击力不断增强。这个结论是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NationalResearchCouncil)的物理学审察评议委员会(PSOCPhysicsSurveyOverviewCommittee)在评估了NRC对最近10年物理学的通盘审察后得出的。NRC在1986年出版的“90年代的物理学”中公布了他们对90年代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8.
9.
10.
在纪念爱因斯坦的“奇迹年”(1905)100周年之际,2005年已被称为“世界物理年”(WTP),2005世界物理年的一系列重大活动的目的在于提高世界范围内公众的物理学意识与广泛普及物理学的科学知识,本文对2005世界物理年进行了描述,讨论了1905年在科学史上的重要性,也简要介绍了2005世界物理年的国际方案以及欧洲物理学会(EPS)、美国物理学会(APS)、中国物理学会(CPS)与各国物理学会的活动计划等。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史作为一门历史的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探究、弄清有时甚至是要去恢复物理学发展历史的本来面目。于是, 史学家便运用发掘、整理、考证和释读等手段, 从无数分散的、零碎的史料文献中, 把对物理学的认识从起源到现在的发展过程的概貌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月:超流体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氦-4降温至低于2.2K时,它会开始出现一些很奇特的行为——液态氦几乎可以毫无阻力地通过细管,甚至可以爬上管壁,溢出管外。尽管液态氦早就出现奇特的现象,但是科学家还是在将氦液化过后的30年才发现它的超流体性。1908年,Heike Kamerlingh Onnes首度在荷兰的Leiden大学将氦液 相似文献
13.
14.
今年是联合国大会所确定的“国际物理年”,也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同时也是爱因斯坦发表他的著名理论,狭义相对论的100周年.狭义相对论深化了牛顿所奠定的牛顿力学,深化了牛顿所提出的时空观,从而影响到当代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人们公允地认为这是物理学领域里的大突破,亦即由宏观低速运动领域的突破,进入到宏观高速领域的突破.这一突破的重要的后果之一,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叶的科学家在巡回各地演讲时,都会用一个被认为是霓虹灯始祖的装置来取悦观众。他们会取出一个两端都嵌有电线的玻璃管,将管内大部分的空气抽出,并加上高压,这样玻璃管内就会闪出可爱的荧光图案。科学家原本认为霓虹光是阴极放出的某些射线所产生的,但最后是由一位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英国教授所做的基本研究解开了此谜底。 相似文献
16.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两大守恒定律.对于原子物理学,尽管这一微观领域有其特殊性,但两个守恒定律仍然是适用的,而且它们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如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指出质量与能量相当,不仅扩展、深化了质量、能量的概念,也扩展、深化了能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7.
Mott N F(Nevill Francis)爵士1905年9月30日生于英国Leeds.他的父亲和母亲曾一起在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物理系)J.J.Thomson研究组的实验室工作过,父母亲对他成为物理学家的影响远超过中学老师.他先在Bristol的Clifton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8.
天文学家们探测了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将近250个,这类行星一般称为“外行星”,以区别于太阳系的行星。这些外行星大多数是类似于太阳系的土星型的巨大气态星球。科学家们希望能在这类星球上发现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2006年7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胡大年博士的著作《爱因斯坦在中国(1917~1979)》一书.它以29.5万字篇幅,洋洋洒洒地描述了相对论在中国的60余年的状况.全书5章:第1章,讲述明清两代中国“没有经典物理学之事实”,这是作为以下两章的情景引线而特辟的首章;第2、3章,叙述中国人拥抱、传播和研究相对论,其原因如第1章所述;第4、5章,讲述爱因斯坦对中国之友谊,以及爱因斯坦形象在中国从“蒙污”到“受批判”的历史过程.该书是胡大年“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而成的,系第一部论述中国接纳爱因斯坦极其相对论历程的专著”(该书“内容提要”).书前载5位教授级外国学者“对本书的评价”,抑为对胡大年博士论文的审评书中摘录而得.该书中文本的最后完稿时间为2006年6月6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