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库仑定律的演示,是物理教学中难度很高的实验.高中物理教材中,虽然有演示图,但实验条件并不充分,在阐述实验现象时,也只是作定性的说明.因此,对该实验作出重新设计,力图在实验效果上有所突破.1实验原理本文讨论在同种电荷时,产生静电排斥力的变化规律.实验能...  相似文献   

2.
姚俊 《物理通报》2010,(9):50-51
1引言静电排斥实验要想做成功很难,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摩擦起电产生的电荷量不多,带电体间排斥力不强;应把这种弱电场力放大,使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研究,二是电荷流失速度很大,对实验有影响.本文拟介绍笔者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并提出了对实验改进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为方便教师落实高中电容课的实验实施,设计了多功能电容器实验板,通过元件的更换,可以演示多个电容相关实验.利用DIS传感器,定量测量电荷量,得到电容与电压、电荷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物理规律,实现知识可视化,提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简易小车制动器臧文彧(浙江德清一中,313200)课本上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时,用夹子很难控制小车的启动与制动,下面介绍一种改进的方法.如图所示,用钻有两光滑小孔的长方形木块固定在木板上代替书上演示实验所用的夹子,用一根线穿过两孔,线的两...  相似文献   

5.
光电效应的演示贾军(淮南市第六中学232046)在初中物理第二册中谈到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中又专门介绍了“光电效应”.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课本中没有实验,而高中课本的实验(图8一14)很难做成.现将我们的演示方法介绍如下.首先...  相似文献   

6.
焦耳定律演示仪柏太旭(远县禾亭镇中学425608)焦耳定律的实验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又比较难做的演示实验.如果按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去演示,则明显地有如下两点不足:一是实验时间长(实验要分两次进行),学生注意力易分散.二是只能进行定性研究,不能做定量...  相似文献   

7.
人教社初中课本(下同)第一册第25页发声音叉在振动的实验中,将“泡沫塑料球”改用“乒乓球”(用一根大头针插入球内再系上一根细线即成).因乒乓球刚性强、弹性大、体形醒目,实验的可视性显著增大,能触发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第一册第104页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三个演示实验装置.把此装置用两块胶合板将三个水平木板组装成一个整体,然后在三个斜面的顶端用一根安装有三个倒向挂钩并以此能止动三个小车的竖直钢丝做成连环拉杆.演示时,只要将拉杆向上拉动,三个小车就能同时释放而向下滚动.还可…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学中为演示静电的力效应,通常设计静电滚筒或富兰克林电动机实验.这些实验巧妙地演示带电粒子流冲击滚筒而产生的力矩作用,它将人眼观察不到的微观电荷定向运动与宏观物体的转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了学生对电荷作用力的现象观察与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蔡志东 《物理通报》2006,(12):25-26
1反常现象的由来 人教版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二册第十四章“电磁感应”中“自感现象”一节,推荐了两个演示实验.其中一个为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如图1所示),另一个为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相似文献   

10.
牛顿第二定律演示实验的改进胡允锁(浙江省慈溪中学315300)现行高中物理必修课本第一册第三章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感到有两点明显的不足.首先,用铁夹子夹住拉线来控制两小车的运动,操作起来很别扭,有时两根线不能同时夹住,结果两小车不能做到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多重镜像法求解了等势条件下两个带电导体球的电荷分布问题,主要关注两球的电荷量以及平均面电荷密度随两球半径和两球间距的关系.通过选择合适的坐标,给出两导体球接触时,n级镜像电荷电量和位置的通式,及总电量的解析表达式.研究发现,当两导体球直接接触时,两球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严格求解,并给出了两球的电荷量之比表达式.随着两等势导体球间距的增大,两球所带的电荷量之比趋于半径之比.本文还讨论了一个导体球的半径趋于0的极限情况,小球与大球的电荷量之比趋于0,平均面电荷密度之比在两球不直接接触时趋于无穷大,而在两球直接接触时趋于π2/6.  相似文献   

12.
李伟 《物理通报》2007,(11):58-58
无论初中还是高中物理教材中,在讲“静电学”时,摩擦起电及电荷性质都是很重要的内容,而演示实验的好坏,则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3.
图1所示是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演示器材,用于演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玻璃筒各端口都用橡皮膜封住,无法与外界大气压相通.当将实验器材置于水槽中时,玻璃筒内的密闭气体由于橡皮膜向内凹陷而被压缩,导致内部气体压强增大,影响橡皮膜向内凹陷的程度,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直观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道思考题出发,定性讨论了光电效应中的逸出光电子与入射光子频率之间的关系:在v≥v0时,逸出光电子的几率先是随v的增大而增大,在出现一个极值后,又随v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的金属材料,其极防频率不同.  相似文献   

15.
对液体中压强与深度关系演示实验的辨析孙维忠(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演示探索“静止液体中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本文对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做出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图1图2一、定性分析1.对问题的前提认识不清.错误地...  相似文献   

16.
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和“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教学中,阴极射线偏转演示实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已知磁场对电流有作用力后,自然地提出磁场力是否直接作用于运动电荷?将阴极射线管放在马蹄形磁铁的两极间,从荧光屏上可以观察到:电子束的运动径迹发生弯曲.证明了我们的推想:运动电荷确实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同时可以推论,不载电流的物体是不会使电子束发生偏转的.但是,当我们把一只手靠近射线管时,出乎意料的是电子束也发生了偏转!它偏离了手的方向.而用书本代替手做同样的实验时,却没有明显的偏离现象.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交流跳圈演示实验是电磁学教学中常做的演示实验,传统的交流跳圈演示实验对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给出很好的演示说明.我们对交流跳圈演示实验做了如图1所示的改进,原线圈(1600匝)套在L形的铁轭上;漆包线绕制成的动圈与外电路连接,并用细棉线悬挂起来.通过动圈的受力情况,能进一步演示说明交流电的三种电路特性.文献[1]对此仅作定性分析,在此我们再给予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电子倍增CCD的电荷倍增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伟基  陈钱  屈惠明  秦剑 《光学学报》2008,28(6):1161-1166
建立了电子倍增CCD的载流子倍增寄存器的电荷倍增模型,分析了电子倍增CCD的结构特征和载流子倍增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电荷倍增特性.利用Z域分析方法得到载流子倍增寄存器的电荷倍增传递函数及其幅频响应.计算表明,提高载流子倍增寄存器的电荷倍增系数可以提高电子倍增CCD的幅频响应.同时,用增益起伏因子来分析载流子倍增寄存器的增益起伏特性,得到了电荷倍增率,寄存器级数与增益起伏因子的数值关系.在寄存器级数N=400条件下,当电荷倍增系数α≤0.15时,增益起伏因子随电荷倍增系数增大而增大;而当α≥0.15时,增益起伏因子随电荷倍增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典型的电子倍增CCD相机的实验验证了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个简单的课堂演示实验,以验证库仑定律的反平方特性。所用仪器简单,且几分钟便可完成。用长线悬挂两个带等量电荷的木髓球,再使它们所带电荷减半,测量两种情况下的距离之比。无须测量电荷、质量或力。本实验典型精度约2%。  相似文献   

20.
分子间有间隙实验的改进王春云(江苏新沂市第二中学221400)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用试管做分子间有间隙的演示实验,酒精和水混合后,试管内的液面下降得不明显,影响了演示的效果.如将试管换成容量瓶(化学实验室有),由于容量瓶的容积大而瓶颈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