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Cu,Zn-SOD酶模型配合物催化O2-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Cu,Zn-SOD酶中Cu周围环境对催化O_2~-歧化作用活性的影响,本文用NBT法测定了Cu,Zn-SOD酶及一系列咪唑桥异核模型配合物催化O_2~-歧化作用的活性,并用ESR方法鉴测了其中一个配合物与O_2~-作用的中间过程。结果表明,具有平面四方构型或轴向有弱配位H_2O或ClO_4~-基团的四方锥构型的Cu~(2+)配合物具有较高活性,说明配合物催化歧化O_2~-过程中,Cu~(2+)可能首先以轴向与O_2~-配位,形成Cu~(2+)-O_2~-中间化合物,紧接着Cu~(2+)被还原成Cu~+。  相似文献   

2.
二十员六氮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与超氧离子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以2,6-二乙酰基吡啶缩丙二胺为配体,以OH~-、Cl~-、Br~-、I~-、SCN~-及N_3~-为桥基的6种大环双核铜配合物,用光照法研究了这类配合物催化O_2~-的歧化反应的活性,通过顺磁共振波谱,探讨了各种桥基的配合物与O_2~-反应的两种反应机理:催化歧化机理及氧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3.
Cu, Zn─SOD酶模型化合物催化O2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解Cu,Zn-SOD酶结构和功能关系,尤其是Cu周围配位构型对催化O^-2歧化活性的影响,本文用NBT法测定了Cu,Zn-SOD酶和两个Cu-im-Zn模型配合及相应单核配合物催化O^_2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咪唑桥联方式和不同配位构型的化合物催化O^-2歧化的活性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两个新型配位聚合物[Cu_2(OH)(H_2O)(L)_3(bpp)]_n(1),[Zn(L)_2(H_2O)(bipy)]_n(2)(HL=C_4H_4N_2O_2S,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 bpp=1,3-双(4-吡啶基)-丙烷; bipy=4,4’-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测定.配合物1是双核结构,中心金属离子Cu~(2+)的配位数均为五,构成略为变形的三角双锥体;配合物2的中心金属离子Zn~(2+)的配位构型是扭曲的三角双锥结构.配合物1通过氢键形成了二维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结构.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N,N,O,O四齿席夫碱配体HL_1、HL_2分别与Ni(OAc)_2·4H_2O和Cu(OAc)_2·2H_2O进行反应,合成了3个配合物NiC_(22)H_(22)N_2O_2(1)、CuC_(22)H_(22)N_2O_2(2)和CuC_(24)H_(26)N_2O_2(3).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而配合物3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222_1.3个配合物的分子单元结构相似,中心金属离子Cu~Ⅱ或Ni~Ⅱ与配体的氮、氧原子配位形成稍微扭曲的四方平面构型.热重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配合物3的热稳定性更高.此外,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文章还讨论了配位反应发生前,配体在溶液中存在的主要构型.  相似文献   

6.
Cu,Zn─SOD酶模型化合物催化O_2~-歧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Cu,Zn—SOD酶结构和功能关系.尤其是Cu周围四位构型对催化歧化活性的影响,本文用NBT法测定了Cu,Zn—SOD酶和两个Cu—im—Zn模型配合物及相应单核Cu(Ⅱ)配合物催化歧化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咪唑桥联方式和不同配位构型的化合物催化歧化的活性明显不同.其中以咪唑桥在四方锥底平面位置的[(dtma)Cu(im)Zn(dtma)ClO4·2.5H2O及其相应单核CU(Ⅱ)化合物比对应的咪唑桥在四方锥锥顶位置的[(tricn)Cu(im)Zn(tricn)](ClO4)3·H2O及其有关化合物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两种表面Schiff碱及其Cu~(2+)、Co~(2+)、Ni~(2+)、Zn~(2+)配合物,考察了它们对H_2O_2分解的催化性能,其活性顺序为:Co~(2+)>Cu~(2+)>Ni~(2+)>Zn~(2+),且与金属离子氧化还原电位有关。溶液的pH值增加有利于催化反应,有机配体的加入则对反应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8.
以4-甲基-1,2,3-噻二唑-5-甲酸(C_4H_4N_2O_2S,HL)分别与硫酸钴(CoSO_4·7H_2O)、氯化铜(CuCl_2·2H_2O)、硝酸银(AgNO_3)反应合成了3个配合物[Co(L)_2(H_2O)_4]·2H_2O(1)、[CuNa(L)_3]_n(2)和[AgL]_n(3),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产物的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o~(2+)的配位数为6,形成一个略为拉长的CoN_2O_4八面体,与理想的正八面体非常接近。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Cu~(2+)离子的配位数为4,构成变形的平面四边形结构,Na~+离子的配位数为6,构成一个略微变形的八面体结构,最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3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银离子为三配位,构成变形的平面三角形构型,具有二维网状结构。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用先进的EXAFS及ESR等方法研究了羧酸型含氟的铜(Ⅱ)离聚体离子微区的内部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铜离聚体的离子微区主要由羧酸根桥键的双核配位结构单元及平面四方形的配位结构单元等聚集而成。在双核配位结构单元中第一层为Cu~(2+)—O配位,配位数为4,配位键键长为1.96A,第二配位层为Gu~(2+)—Cu~(2+)配位,Cu~(2+)—Gu~(2+)间距为2.64A。平面四方形的配位结构单元Cu~(2+)—O的配位数为4,配位键键长为1.96A。共聚物中羧基含量对离聚体的基本配位结构单元和离子微区的精细结构影响较小,但对微区大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 Mn-O/γ-Al_2O_3、Cu Mn Ce-O/γ-Al_2O_3和Cu Mn Ce La-O/γ-Al_2O_3催化剂.用XRD、BET、SEM、XPS和H_2-TPR技术对其物相和表面性质进行了表征.在连续固定床微反装置上评价了催化剂的CO+O_2和CO+NO反应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样品中观测不到Cu O、Mn O_x、Ce O_2和La_2O_3的XRD晶相峰,活性组分在γ-Al_2O_3载体表面呈高度分散状态.Ce、La的引入对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影响不大.SEM谱图中未观测到活性组分的形貌,金属氧化物在载体表面均匀分布.Ce~(3+)!Ce~(4+)之间的可变价转换,引起Cu Mn Ce-O/γ-Al_2O_3催化剂表相Cu O中具有非完整结构的[Cu~(2+)_(1-x)Cu_x~+][O_(1-2)1_x□1_(2x)]增多,Cu~+/Cu~(2+)比例增大,表相氧空位增多,H_2-TPR还原峰温度向低温区偏移.Ce~(4+)、La~(3+)之间不平衡电荷以及共生过程中Cu-Mn-Ce-La-O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加大了Cu O和Mn O_x结构的不完整性,导致Cu Mn Ce La-O/γ-Al_2O_3催化剂样品表相产生更多的Cu~+、Mn~(2+)、Mn~(3+)和氧空位,相应的H_2-TPR还原峰温度进一步向低温区偏移.催化氧化CO和CO催化还原NO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空速20 000 h~(-1),350℃反应温度下,Cu Mn Ce La-O/γ-Al_2O_3催化剂CO催化还原NO反应的CO转化率达到88.2%,NO转化率达到了96.1%,表现出了较好的氧化还原活性.  相似文献   

11.
王博义  刘之俊 《结构化学》1989,8(4):283-288
本文报导了咪唑桥异双核配合物[(Ida)CuImCo(NH_3)_5](ClO_)4)_2·4H_2O(Ida为亚氨基二乙酸,Im=咪唑)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M_r=676.5,Z=4,D_c=1.911g/cm~3,晶胞参数为a=13.024(2),b=15.400(2),c=13.198(4)A,β=111.28(2)°。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后R因子为0.062。在分子中Cu(Ⅱ)处于Ida的两个0和一个N,咪唑的一个N及稍远处一个H_2O的O组成的变形四方锥配位环境中;Co(Ⅱ)则与5个NH_3及咪唑的另一个N配位,形成略有变形的八面体构型。对配位阳离子的CNDO/2计算表明,该配合物具有一定的催化O_(2-)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红外光谱研究了CO,NO及其混合气在氧化态CuO/γ-Al_2O_3上的吸附。用XPS测量了表面铜的价态,用XRD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相。综合实验结果可知,催化剂体相为CuO,,CuAl_2O_4,,而Cu~+和Cu~(2+)则在样品表面上并存。红外光谱显示,CO在Cu~+上的吸附比在Cu~(2+)上的吸附强,而NO在Cu~(2+)上的吸附比在Cu~+上的吸附强。当CO和NO共存在体系中,CO选择吸附在Cu~+上,而NO选择吸附在Cu~(2+)上。高于室温时,除分子态吸附外,CO在催化剂表面上部分氧化为HCO_3~-,,CO_3~(2-)以及少量HCOO~-,NO吸附,被氧化为NO_3~-。CO和NO共吸附,CO抑制了NO的氧化。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r,r’-联吡啶为桥的异双核配合物[(H_2O)Cu(dien)(μ-r,r’-bpy)Rh(NH_3)_5](ClO_4)_5·H_2O.研究了单晶结构和ESR谱.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bca,晶胞参数:a=14.425(1),b=29.589(2),c=16.893(6)A,Z=8.偏离因子R=0.065.分子中Cu~(2+)和Rh~(3+)分别取五配位的四方锥和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联吡啶桥的2个吡啶面夹角为51°.依据ESR谱计算了3配合物中Cu~(2+)的键参数并讨论了Cu~(2+)的成键性质.  相似文献   

14.
合成、表征了一类具有salen型配体骨架的Ti~(Ⅳ)配合物(Salen)Ti~(Ⅳ)Cl_2,并研究了它们在催化环酐/环氧开环交替共聚合时的催化性能与催化行为.这些配合物在结构上与传统的(Salen)M~(Ⅲ)Cl配合物(M=Al,Co和Cr)不同,在配位平面的轴向有2个Cl~-基团,不存在空的配位点.以双(三苯基膦)亚胺氯化物(PPNCl)为助催化剂,(Salen)Ti~(Ⅳ)Cl_2配合物可以有效催化常见环酸酐和环氧化物的开环交替共聚合,生成具有完美交替结构的聚酯.聚合活性取决于Salen-Ti~(Ⅳ)配合物路易斯酸性、配体骨架和单体结构.初步的链引发反应机理研究表明,(salen)Ti~(Ⅳ)Cl_2配合物中的轴向Cl~-基团可与助催化剂中的阴离子发生配体交换而引发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5.
选用2-(3'-羧基苯氧基)苯甲酸(2,3'-H2oba)、1,3-双(4-吡啶基)-丙烷(DPP)和1,4-二(1,2,4-三氮唑-1-)丁烷(BTB)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得到了过渡金属配合物Cd (2,3'-oba)(DPP)(1)和Zn(2,3'-oba)(BTB)0. 5(2).配合物1为二维网状结构,中心Cd~(2+)的配位环境为{Cd O4N2},双齿螯合配位的2,3'-oba和单齿桥联配位的DPP将Cd~(2+)连接成Cd~(2+)-2,3'-oba-Cd~(2+)-DPP两条螺旋链.配合物1由分子间氢键连接并自组装为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三维框架结构,中心Zn~(2+)采取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构型{Zn O4N}. 2,3'-oba配体以双齿螯合与双齿桥联的配位方式连接相邻Zn~(2+)并形成二维网层,BTB分子桥联Zn~(2+)并连接相邻网层进而形成三维结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在437和359 nm存在最大发射,均来源于配体的π*-π跃迁.广谱型农药甲基磺草酮对配合物2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据此配合物2可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甲基磺草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若干平面四方多酮配合物对丙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指出Ni(Ⅱ)平面四方配合物可以利用其轴向的配位空穴活化烯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由于混合配体配合物在生物过程、催化、磁化学、分析化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这类配合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 ,2 ] 。五配位四方锥Cu(Ⅱ )配合物在立体化学、光化学和生物化学上都有重要意义 ,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3,4] 。对于具有 5个等同配位原子的五配位d9离子Cu(Ⅱ ) ,通常有拉长四方锥 (SP)或压扁的三角双锥 (TBP) 2种稳定配位构型 ,后者的能量较低 ,更稳定。当配体具有立体张力的刚性时 ,四方锥构型往往得到稳定化。由于草胺酸、草酰胺具有多样性配位方式 ,带取代基的草胺酸、草酰胺配位的单核配合物断片是分子基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香豆素为荧光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反应型铜离子荧光探针Cou-P。Cou-P对Cu~(2+)表现出高选择性、荧光增强性识别。分别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质谱等方法研究了Cou-P识别Cu~(2+)机理,结果表明Cou-P先形成Cou-P/Cu~(2+)(1∶1)配合物,Cou-P/Cu~(2+)配合物进一步被过量的Cu~(2+)催化水解为3-(carboxylic acid)-7-(diethylamino)-coumarin (Cou-COOH)。另外,Cou-P表现出低细胞毒性、良好的过膜性能,成功地用于MCF-7细胞中Cu~(2+)检测。  相似文献   

19.
以Cu~(2+)和Na~+同时作为模板,用2,6-二甲酰基对甲苯酚直接与一定比例的乙二胺,二-1,2-亚乙基-三胺发生[2+2]型 Schiff碱缩合,合成了含两个不同隔室Schiff碱大环配体(L~2-)的铜钠异双核配合物[CuNaL(ClO_4)].并对它进行了元素分析,UV-Vis,IR,1H NMR,摩尔电导和ESR谱等项表征.ESR谱显示三个g值峰,对应的gx,gy,gz值分别为1.987,2.168,2.233.单晶X射线四圆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晶胞参数a=0.9255(3)b=1.7689(2),c=1.6055(2)nm,β=101.69(2)°,Z=4,V=2.574nm.Cu原子和Na原子分别位于大环配体V~2-的‘N_2O_2’四配位和‘N_3O_2’五配位隔室.Cu~(2+)的配位数为4,基本保持平面构型、Cu—O和Cu—N平均键长分别为0.1911,0.1926nm,Na~+除与L~2-配位外,还与单齿高氯酸根结合,配位数为6.Na——O和Na——N的平均键长分别为0.2379,0.2468nm.Cu…Na间距离为0.3227nm.  相似文献   

20.
本文籍Cu~(2+)催化H_2O_2氧化对氨基本磺酸与1-荼胺混合还原剂得紫红色偶氮化合物,而用催化比色法测定纯金属铝及锌中的痕量铜。用硫化镉共沉淀Cu~(2+)以分离基体及干扰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