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40多年的经验、中国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通过分析八大前后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探索,指出这些探索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探讨八大前后探索中断的原因来总结经验教训;并就当前如何坚持这一理论的指导意义提出自己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理论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得到了更加科学、准确、明晰地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四大报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平与…  相似文献   

5.
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我国的生产力状况为历史和逻辑起点,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如何更好更快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主体内容,以促进生产力充分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落脚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整个理论的一条主线。抓住这个内在联系讲授特色理论,学生才能融会贯通地掌握它。  相似文献   

6.
7.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的治国方略。它不仅仅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结晶,更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1978年,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深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一讲话不仅为当时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答案,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这篇讲话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与此同时,虽然这篇讲话的发表以将近三十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其中找到一些与现时情况下一些政策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与自觉,集中凸显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拓展,建设性地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这既表明邓小平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超政治智慧和理论创新高度,也表明这种重大创新不是在枝节而是在根本上,不是在局部而是在整体上,即在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性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的当代结合模式与选择路径这一重大理论课题上,获得了升华,使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了系统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地,全面地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的研究自然成为重大课题。“拨乱反正”和“历史性飞跃”恐怕是研究这一课题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句之一。但是,我国理论界某些著述对何为拨乱反正,何为历史性飞跃及其二者的关系,在释义上往往界定不清、词义模糊,或者把二者对立起来,或者视为等同。如“共创论”实际上否认了飞跃性,某些飞跃者又否定了继承者,有的干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几大拨乱反正等等。笔者认为弄清这一问题有助于加深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三个方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纲要》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依据。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线索和理论突破,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有效地发挥《纲要》的重要作用,以《纲要》为线索,全面、系统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民族师专特点,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突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必须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协同配合,理论联系实际,确定好理论教育的立足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是继找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5.
任何社会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面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扬弃与吸取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认为,“十五大”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概念.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括和综述,把它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并列,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完整、丰富的内容体系。由于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能脱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又体现出当代中国社会全新的民族精神和共同价值观,因此,它是一种新型文明。建设这种新型文明,关键要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物色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既要抓住校园文化的特点,又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以培养“四有”公民为目标,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江泽民同志最近十多年来一系列思想进行了阐述 :关于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思想 ;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思想 ;关于国际形势和战略与军队建设的思想 ;关于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 ;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认为这些思想 ,是新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