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静止汞滴电极上用吸附方波伏安法研究了9个单偶氮化合物的表面电化学反应,观察到3种类型的方波伏安图,其中两类可用提出的4电子二步还原反应机理解释。第一步为准可逆还原,第二步为完全不可逆。第三种类型的伏安图可解释为4电子一步还原。以这两种反应机理为数学模型,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析实验伏安图,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极好。获得了各偶氮化合物表面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初步归纳出反应机理与取代基的关系,为研究其在生物体内的降解反应及致癌性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周开雄 《化学教育》2005,26(4):53-53,55
在学习了“盐类水解”之后,许多学生认为镁能够与氯化铵溶液剧烈反应的原因是:氯化铵水解呈酸性,镁与水解产生的H+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 NH3·H2O+H+,Mg+2H+Mg2++H2↑;这种观点也为许多教师所认同,在有些教学参考资料上也有类似的解释[1],但笔者认为这一解释不符合反应事实,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5个实验。实验1:在盛有3.0mL1.0mol/LNH4Cl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20g镁粉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白色沉淀形成。实验2:在盛有3.0mL1.0mol/LCH3COONH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20g镁粉,观察到有大量气泡生成,…  相似文献   

3.
在静止汞滴电极上用吸附方波伏安法研究了9个单偶氮化合物的表面电化学反应,观察到3种类型的方波伏安图。其中两类可用提出了4电子二步还原反应机理解释,第一步为准可逆还原,第二步为完全不可逆,第三种类的伏安图可解释为4电子一步还原,以这两种反应为数学模型,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析实验伏安图,理论曲线与实验曲线吻合极好,获得了各偶氮化合物表面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初步归纳出反应机理与取代基的关系,为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东 《化学教育》1993,14(1):40-40
在石棉网上放入直径为10cm的细铁丝圈,上盖一张直径为11cm的滤纸,倾入仅浸过滤纸面的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在上面投入半粒豌豆大小的金属钠(见图1)。由于在滤纸上反应时被控制了反应面,钠迅速熔成小银球,而后立即有黄色燃烧焰产生,火焰消失后可观察到试纸上变成红色,同时还有变成无色易爆的氢氧化钠小晶球。  相似文献   

5.
王维琪  程萍 《化学教育》2021,42(5):82-82
采用电子放大镜对钠在空气中的切片实验进行观察,发现钠表面变白的同时也变湿润,且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引入钠与水的反应并进行实验改进。1钠切片实验的设计与新发现选择小型电子放大镜(Digital Microscope HJ-1000X)进行观察并用电脑中配套软件(HiView)接收数据。实验发现,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钠表面变白,且逐渐变湿润、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推测,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不仅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会与水反应。  相似文献   

6.
茆建军 《化学教育》2006,27(6):55-55,64
Cu(OH)2和NH3·H2O反应生成[Cu(NH3)4]2 是大家所熟知的反应。有人断言:这个反应很容易进行。事实究竟如何?笔者在高二年级学完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之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了该探究活动。[实验1]取2支试管分别放入2mL饱和CuSO4溶液,然后分别滴加NaOH和NH3·H2O,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7.
溶出伏安法中玻碳镀汞电极表面的汞膜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宝祥  漆德瑶 《化学学报》1985,43(2):134-139
本文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汞D$的形成过程丶汞膜形态与其形成条件的关系以及对溶出峰的影响.结果表明: 玻碳表面的汞膜是由视直径小于10μm, 的微汞滴构成, 其分布密度随镀汞电位的负值增加而增加;微汞滴在电析过程中不断长大并相聚成更大一些的微汞滴, 在旋转玻碳电极上, 汞膜的最大平均厚度大会超过5μm, 而适用于溶溶出分析的范围为0.05~1μm, 比文献记载的范围(0.001~10-5M时虽经长时间镀汞用的Hg2+ 浓度的适用范围为1X10-5 ~2x10-4 m; Hg 2+浓度为2X10-ⅴM 时虽经长时间镀汞亦不易产生较大的微汞滴. 实验还表明峰高的重现性与电极表面载汞量有关. 还观察到较大的微汞滴在电极表面滑动以致被甩离电极表面的现象, 严重时会引起峰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一、仪器与药品1mL及0.5mL微型试管、φ7mm微型反应管、酒精灯、φ3mm具扁铲玻璃棒、30mm长橡胶导管、试管夹、胶头滴管(每mL40滴),酒精喷灯。甲酸、浓H2SO4、Fe2O3粉末、新配的石灰水、办公胶水。二、实验步骤1.将一滴办公胶水和两滴蒸馏水滴在微型反应管内壁距管口20mm处,用玻璃棒调成10mm宽的稀胶水环,再用玻璃扁铲向胶水环上送入半粒黄豆大小、约0.03gFe2O3粉末,使其附着在圆环上,微火烘干。2.向L形微型试管中滴入4滴约0.1mL甲酸,再滴入8滴约0.2mL浓H2SO4。3.用橡胶导管将L形微型试管和微型反应管如图1所示连接,…  相似文献   

9.
陆军 《化学教育》1991,12(2):46
中学和中师化学课本中都指出:“氯化铵……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薄层。”关于氯化铵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笔者所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氯化铵受热分解出的氨气还原了金属氧化物,如氯化铵与氧化铜的反应为: NH4Cl(?)NH3↑+HCl↑ 2NH3+3CuO(?)3Cu+N2 +3H2O并有实验为证:将一根紫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一端在酒精灯焰上加热,使其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氧化铜,然后趁热将铜丝插入疏松的氯化铵晶体中,发现有白色烟雾产生,同时观察到铜丝表面恢复光亮。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化学 (必修 )》 ,1995年版第一册第四章碱金属的教学中 ,我设计了几个实验 :1 长期保留金属钠光泽的实验金属钠在空气中刚切开很快就变暗 ,不容易看到其“庐山真面目”。为了让学生都看到其“真容” ,首先我在 18× 2 0 0mm的试管里加入 4mL排除空气的液体石蜡 (对石蜡预先加热数分钟 )。跟着迅速投入切去表面氧化膜的金属钠约为 2 g。对试管微热至金属钠熔成小球状。跟着插入 15× 15 0mm小试管 ,并紧压底部。这时金属钠被压成薄层在两试管内外壁之间。移开酒精灯 ,金属钠即冷却凝固成薄块。少许液体石蜡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