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RuCl3·XH2O和TPPTS[P(m-C6H4SO3Na)3]原位合成的水溶性钌膦络合物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对肉桂醛的选择性加氢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膦配体浓度、搅拌速度、底物和催化剂之比等条件对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对比了单长工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双长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CMAB(dicetyldimethylammonium)的助催化作用,发现DCMAB化作用明显优于CTAB,在DCMAB助催化作用下,转化率98.3%,选择性96.9%.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几种具有刚性连接基团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研究了它们在Rh-TPPTS体系中催化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水/有机两相催化体系中,新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助催化作用比单链表面活性剂CTAB更好,在较低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下能得到较高的反应转化率.这归因于此类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cmc,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和对1-十二烯的增溶能力比CTAB更强.  相似文献   

3.
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辛烷-己醇反胶束体系固定化醇脱氢酶(ADH)的制备及应用。考察了含水量、CTAB和己醇用量对于ADH固定化的影响。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催化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分别为8.2和8.8,最适温度分别为31℃和20℃,米氏常数分别为12mmol/L和7mmol/L。30℃时,游离酶存放150min后失活90%,固定化酶失活50%,表明反胶束固定化ADH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应用此体系测定了试样中乙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王淼  严建伟  王颖  吕建德  傅小芸 《化学学报》2003,61(12):1980-1985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20( Tween 20)及两者组成的混合胶束体系作为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的分离介 质,进行4种结构相似的酸性化合物的MECC分离研究,考察了胶束的类型、表面活 性剂的浓度、缓冲溶液的pH值及有机改性剂乙醇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 酸性药物的MECC分离有不同的影响规律。SDS胶束体系对溶质的保留值最大, Tween 20体系的保留值最小,二者的分离选择性正好相反,混合胶束体系的分离行 为则介于两者之间;在SDS和Tween 20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溶质的保留 时间均随之递增,混合胶束体系中,总浓度一定,随Tween 20配比的增加,溶质的 保留时间先减少后增加;缓冲溶液的pH值增大,使溶质的分离效果均能变差;有机 改性剂乙醇的加入对容量因子的影响主要与溶质的疏水性有关,并对分离作用机理 进行了探讨。在SDS和Tween 20 MECC体系下,分别进行了实样测定,取得了满意的 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辛烷-戊醇反胶束体系对醇脱氢酶(ADH)进行固定化,考察了pH、含水量、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浓度对ADH固定化的影响。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催化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均为9.0,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20℃,对乙醇的米氏常数分别为8.8mmol/L和5.5mmol/L。25℃时,游离酶存放120min约失活90%,而固定化酶仅失活30%,表明反胶束固定化ADH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有机电解质在胶束催化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施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的胶束催化体系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 ((Bu)4NBr, TBAB), 研究了有机电解质TBAB对胶束催化反应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的胶束催化体系中, TBAB的加入使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的速率明显增大, 前者尤为突出;而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胶束催化体系中, TBAB的加入几乎对反应速率无促进作用. 这种结果一方面归因于加入电解质TBAB会降低SDS的临界胶束浓度, 从而增强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能力;更主要的原因是TBAB的丁基与表面活性剂碳氢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会使季铵离子(Bu)4N+嵌入SDS的胶束之中, 结合到NP-10的胶束表面, 使SDS胶束的阴离子头基对亲核取代反应(控制步骤)的禁阻作用得以减缓, 使NP-10的胶束表面携带了正电荷, 显著促进亲核取代反应的进行, 而对于CTAB的胶束, 由于静电排斥作用, 季铵离子(Bu)4N+不能接近CTAB的胶束, 故TBAB的加入对聚苯乙烯氯甲基化反应不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色氨酸合成酶酶法合成L-色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有机溶剂双相体系中,利用重组大肠杆菌DM206 [pET28a-trpBA/BL21 (DE3)]色氨酸合成酶催化L-丝氨酸和吲哚合成了L-色氨酸.考察了有机溶剂、有机相乙酸乙酯体积分数、反应温度、水相pH、底物L-丝氨酸与吲哚摩尔比、底物L-丝氨酸浓度、表面活性剂和酶添加量对色氨酸合成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酶...  相似文献   

8.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辛烷-己醇反胶束体系对醇脱氢酶(ADH)进行固定化,试验了含水量、酶液pH值、CTAB和己醇浓度对ADH固定化的影响。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催化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分别为8.2和8.8,最适温度分别是31℃和20℃,对乙醇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12mmol/L和7.4mmol/L。在30℃时,游离酶存放150min后失活90%,固定化酶失活50%,表明反胶束固定化ADH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脲醛树脂微球的合成反应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酸性和不同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脲醛树脂微球的合成反应过程.中性Tween80和阳离子CTAB表面活性剂中生成的微球粒径分布窄,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所得产物明显团聚,当预聚脲醛树脂粒子生成后加入中性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产物微球的分散性和球形完整性明显改善.表面活性剂存在条件下产物的结晶性增强,初始反应的速率减慢,但中性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初级粒子生成的诱导期延长、拉曼吸收增强、所得微球带正电荷;而阴离子条件下生成产物的相应特征正好相反.以上结果可以用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和电性对脲醛树脂微球的成核和生长过程的影响来解释.  相似文献   

10.
马松艳  褚莹  吕忠贤  李学杰  张艳萍 《化学学报》2006,64(15):1523-1527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异辛烷微乳液中进行了脂肪酶催化合成异丁酸异戊酯的反应, 考察了微乳体系的含水量w0、溶解酶缓冲溶液的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酯合成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与前期研究的CTAB微乳体系进行比较发现, DBSA微乳体系中的酯合成反应速率明显增加, 短时间内的转化率显著提高, 在温和条件下反应9 h后, 转化率达90%以上; 通过DBSA体系中有酶与无酶条件下反应进程的比较得知, DBSA作为一种质子酸对酯合成反应具有一定的催化能力; 提出了该体系中微乳催化、酶催化和质子酸催化的三重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SDS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反应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修银  汪存信  王志勇 《化学学报》2006,64(21):2151-2156
在37 ℃, pH=7.4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 利用热焓放大技术和热动力学初始速率法研究了近生理条件下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催化溴化乙酰胆碱水解反应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反应的抑制动力学. 通过测量实验条件下反应体系的总反应焓及相同条件下的Tris碱的质子化焓, 确定了酶反应的摩尔反应焓ΔHm,1为0.63 kJ•mol-1, 米氏常数Km和底物抑制常数KS分别为0.85~0.94 mmol•L-1和0.74~0.83 mmol•L-1. SDS能够显著地降低反应速率, 但对酶反应的生化常数的影响较小, SDS对AchE的抑制表现为不可逆抑制. 在一定浓度的SDS溶液中, AchE的失活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表观一级失活速率常数与作用时间及SDS浓度的四次方呈线性关系, 失活常数为(2.47~2.69)×1013 mol-4•L4•min-1.  相似文献   

12.
采用芘作为外源荧光探针,对4种类型表面活性剂(RL,SDS,CTAB和Tween 80)的胶束化过程及其与纤维素酶、漆酶缔合的特征进行探讨。在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01~4倍CMC(临界胶束浓度)条件下,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所引起的芘荧光行为变化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芘荧光强度的变化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浓度和荧光猝灭因子有关。纤维素酶因与表面活性剂和芘发生疏水性吸附,使芘荧光I1/I3值减小。而在漆酶介入下,芘的荧光强度显著减小,但I1/I3值与不含酶体系的特征相似,这与漆酶中含有Cu2+以及漆酶的强亲水性有关。在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生物表面活性剂RL与酶缔合的稳定性高于SDS。  相似文献   

13.
化学修饰木瓜蛋白酶的固定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底物保护和无底物保护下,用丁二酸酐对木瓜蛋白酶进行化学修饰,以三硝基苯磺酸法测定修饰酶的平均氨基修饰度,以棉布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修饰前后的木瓜蛋白酶分别进行固定化.考察了温度、pH和表面活性剂SDS对化学修饰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并与固定化天然木瓜蛋白酶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化学修饰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80℃;最适pH为9.0;在SDS浓度为20mg/mL时酶活也仍能保持在40%左右;米氏常数为187g/L.与天然的固定化酶相比,化学修饰的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热稳定性、耐碱性和耐洗涤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难溶有机颜料耐晒大红BBN(简称BBN)为双组分降解底物, 以TiO2为光催化剂, 研究双组分底物的光催化降解的快慢及规律, 双组分降解的相互影响, 初步建立双组分和催化剂之间的作用模型. 结果表明, pH值及底物的浓度对双组分体系的降解都有显著影响, 碱性条件更适合体系的降解, 在中性(pH=6.8)环境中两种底物的降解效果明显高于单组分的降解. 在碱性条件下(pH=9.2), 加入BBN使CTAB的降解速率略有下降. CTAB的浓度对BBN褪色速率影响较大, 当CTAB 的浓度为1 cmc 时, BBN和CTAB的降解速率都达到最快. BBN在TiO2表面吸附性强, 且被优先降解.  相似文献   

15.
反胶束固定化乳酸脱氢酶的催化动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ATB)-辛烷-己醇反胶束体系对乳酸脱氢酶(LDH)进行固定化,试验了含水量、CTAB和己醇浓度对LDH固定化的影响。对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催化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分别为9.2和9.5,最适温度分别是37℃和43℃,对乳酸的米氏常数Km分别为1.4 mmol/L和2.3mmol/L。30℃时,游离酶存放2 h,约失活50%,而固定化酶仅失活10%,表明反胶束固定化LDH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水溶性钌-氢配合物RuHCl(TPPTS)3在水/有机两相体系中催化1-己烯双键异构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膦配体浓度、相转移催化剂CTAB浓度以及底物与催化剂摩尔比等对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1-己烯转化率达到82.4%,2-己烯选择性21.2%,3-己烯61.2%,没有发现骨架异构化.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三种体系的漆酶热失活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显示,漆酶在纯水溶液中的失活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失活方程为lnA=-0. 1353t-2. 2522。在有毒有机物体系(2,4-二氯酚和吲哚溶液)中漆酶的失活仍符合一级失活动力学模型,失活速率常数减小,但半衰期增大。在极性溶液(乙醇)中,漆酶的反应速率常数最小,可能是因为漆酶分子内部作用力的变化导致了漆酶反应变缓;在非极性体系(异辛烷溶液)中,水-疏水体系减少了对酶的伤害,利于酶的稳定,延长了漆酶半衰期;极性或非极性体系中的漆酶失活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失活模型。  相似文献   

18.
表面活性剂对海藻酸钠稀水溶液剪切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粘度法考察了不同pH值时, 阴离子聚电解质海藻酸钠(NaAlg)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100)以及它们的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 研究表明, 在酸性条件下, SDS和TritonX-100与NaAlg之间主要是疏水作用, 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 体系粘度下降直到基本不变, CTAB与NaAlg主要发生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 体系粘度随CTAB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在实验条件下, TritonX-100浓度为0.05 mmol·L-1时, SDS的加入, 使得NaAlg/TritonX-100体系的零剪切粘度下降, 而CTAB的加入, 在pH=3.0和5.0时, NaAlg/TritonX-100体系的零剪切粘度出现上升, 在pH=6.4时, 该体系零剪切粘度下降.  相似文献   

19.
叶敏  刘秋萍  李宁  宗敏华 《催化学报》2011,32(6):1063-1068
研究了混合溶剂体系中有机溶剂种类和含量对牛肝β-半乳糖苷酶催化5-氟-2'-脱氧尿苷区域选择性半乳糖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10%(体积分数)有机溶剂体系中,该酶稳定性差,失活严重.减少有机溶剂含量可显著减轻其对该酶的毒害作用.然而,有机溶剂的添加对酶促糖基化反应的区域选择性的影响很小(均保持在99%以上).牛肝...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定苄泽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rij58、Brij76、Brij78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研究了复配体系的形成胶束能力、降低表面张力效率、降低表面张力能力3种增效作用,并结合复配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时,Brij76/CTAB体系增效作用最强;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时,Brij58/SDS复配体系增效作用最强,而且苄泽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