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d^3+:YAlO3晶体折射率温度系数的表示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鸿元  曾政东 《光学学报》1991,11(9):25-828
建立了Nd~(3+):YAlO_3(Nd:YAP)晶体折射率温度系数的表示式,该式得到的结果与测量值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这个式子可以计算0.5398μm~1.0795μm波长范围311K~455K温度范围内Nd:YAP晶体的折射率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报道了磷酸盐玻璃中Nd~(3+),Yb~(3+)的时间分辨谱和激发能量的转移。通过实验确定了在不同温度下的转移速率。证实了Nd~(3+)→Yb~(3+)的能量转移机构为从~4F_(3/2)(Nd~(3+))到~2F_(5/2)(Yb~(3+))并同时产生单声子发射的过程;而从Yb~(3+)到Nd~(3+)可能有两种转移途径;一是从~2F_(5/2)(Yb~(3+))到~4F_(3/2)(Nd~(3+))同时吸收一个声子,另一是从~2F_(3/2)(Yb~(3+))到~4I_(13/2)(Nd~(3+)),同时产生四声子发射的过程。因此Yb~(3+)→Nd~(3+)的转移速率强烈地依赖于温度。室温下,Nd~(3+)→Yb~(3+)和Yb~(3+)→Nd~(3+)的转移时间分别为~197μs和13ms,转移效率分别为47%和8%。当600K时,Yb~(3+)→Nd~(3+)的转移效率可增加到37%,转移时间缩短为2ms。  相似文献   

3.
从0.33—5.7μm的波长范围内系统地测定了温度为10K、90K和30OK时YAlO3:Nd3+的吸收光谱,定出Nd3+在晶体场作用下的斯塔克(Stark)子能级。并在10K到663K的温度范围内,观察了部分光谱线的温度效应,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YAIO_3:Nd~(3+)的激光感生荧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用Ar~+激光5145(在300K和90K下)和用染料激光5891(在300K下)激发YAlO_3:Nd~(3+)的感生荧光,并用Ar~+激光4880A激发了它的~4F~(3/2)→4I~(9/2)跃迁的荧光(在300K和90K下)。观察到在300K和90K下荧光相对强度的比值关系I_(R1→Z1)/I_(R2→Z1)的反转  相似文献   

5.
首次测定了NdCl_3:Nd~(3+)的吸收光谱并根据光谱定出了它的斯塔克子能级,进一步用JuddRacah不可约张量方法作了理论计算。实验上,观察到NdCl_3:Nd~(3+)的子能级相对于LaCl_3:Nd~(3+)的子能级约有10—30cm~(-1)的移位。计算结果表明,移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两种晶体中4f电子间的库仑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激光选择激发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高Nd~(3+)浓度的磷酸盐玻璃的浓度猝灭和离子间激发能量的扩散和转移.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弱的浓度猝灭,猝灭速率与X成正比.激光选择激发时间分辨光谱表明在No=4.2×10~(21)cm~(-3)的NP-1玻璃中,Nd~(3+)离子处于各种不同的局域配位场中,这些离子间通过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产生激发能量的转移和扩散.在77~150K的温度范围内,转移过程涉及δ=330cm~(-1)的热激活能量,并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的拟合估计了几种有关的能量转移参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激光选位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Nd_xY_(1-x)PO_4晶体系统的浓度猝灭和Nd~(3+)离子一离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浓度猝灭比五磷酸钕系统强,猝灭速率与 x~2有线性关系。激光选位时间分辨光谱揭示,在Nd_(0.03)Y_(0.97)PO_4中,Nd~(3+)处于多种不等价的晶场格位中。由选位光谱对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发现,处于不等价格位中的Nd~(3+)离子通过共振能量为δ=117cm~(-1)的二声子参助过程进行能量转移。确定了转移速率ω_s=2.7×10~4s~(-1),室温下激发能量扩散系数为 D_(300K)=2.15×10~(-9)cm~2·s~(-1)和扩散长度为 l_(300K)=14.4×10~(-7)cm。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多晶La_(0.5-x)Nd_xSr_(0.5)CoO_3(x=0,0.1,0.15)系列样品,通过测量其磁化强度与温度变化曲线(M~T)、磁化强度与外场变化曲线(M~H)、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电阻率与温度变化曲线(ρ~T)对样品的磁性和电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Nd~(3+)离子掺杂,使得系统中Co~(3+)和Co~(4+)离子之间的铁磁耦合增大,自旋与晶格的耦合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掺杂前后样品的磁性方面发生了改变:样品的铁磁转变温度TC和磁熵变值|ΔSM|均随掺杂量x的增加而增大,三个样品的TC分别为:190K、205K和233K,x=0.0样品在TC附近的相变为二级相变,x=0.1和x=0.15样品在TC附近的相变为一级相变.同样的,Nd~(3+)离子掺杂使得样品在电输运性质方面也发生了改变:由于Nd~(3+)离子掺杂,体系内Co离子的自旋态和无序性等均发生改变,从而使x=0.1样品中铁磁导电区域增大,尽管x=0.0和x=0.1样品均表现出绝缘体行为,但是随着掺杂量x的增加,电阻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9.
首次用X射线激发YALO_3:Nd~(3+)的光致发光(X-ray excited optical luminescence, XEOL),观察到在液氮温度(LNT)和室温(RT)下的一系列荧光谱,指认了这些谱线,并从此定出了一些新的高斯塔克能级。  相似文献   

10.
An increase of the Nd~(3 ) doping concentration and an enhancement of the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 in the single crystal of YAlO_3: (Lu~(3 ), Nd~(3 )) have been observed and are attributed to the size compensation effect. The low temperature (4.2K) fluorescence spectra indicate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sharp lines arising from the radiative transitions of Nd~(3 ) ions is not changed by the existence of Lu~(3 ) ions, but the emission lines are inhomogeneously more broadened. Besides,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due to the radiative transition from the Stark's sublevel R_2 of the metastable level ~4F_(3/2) to the sublevels Y_1 of the manifold ~4I_(11/2)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the fluorescence arising from the transitions R_1→Y_1 is relatively increased. The experimental fact is qualitatively interpreted.  相似文献   

11.
稀土倍半氧化物单晶光纤材料凭借超高的熔点(~2400℃)、稳定的物化性能以及灵活的结构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高温传感介质。本文采用激光加热基座(LHPG)法,成功生长了透明无开裂Dy^(3+)离子掺杂的倍半氧化物单晶光纤Lu_(2)O_(3)和Y_(2)O_(3)。依据Dy^(3+)离子的^(4)I_(15/2)和^(4)F_(9/2)能级为一对热耦合能级对(TCLs),测试得到了430~520 nm波长范围内的下转换荧光光谱。荧光强度比(FIR)结果显示,晶体在298~673 K温度范围内的荧光强度具有良好的温度相关性。其中Dy∶Lu_(2)O_(3)在该范围内的最大相对灵敏度和绝对灵敏度分别为0.97%·K^(-1)(315 K)和1.62×10^(-4) K^(-1)(673 K),展现出更为优异的温度传感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测定Nd~(3 )离子~4F_(3/2)态的荧光和寿命的方法,确定了Nd~(3 )离子~4F_(3/2)态的多声子弛豫率对温度的关系,并根据多声子理论和红外振动谱对过程进行了理论拟合,研究了五种玻璃~4F_(3/2)态的多声子过程,确定了过程所涉及的声子能量和声子数目,分析了多声子弛豫率与基质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在钕玻璃中检验了多声子理论。  相似文献   

13.
测量了居里点TC=36 0K的钙钛矿La0 6 7Pb0 33MnO3在 2K 相似文献   

14.
系统测量了四硼酸锂(Li2O-2B2O3)熔体的密度ρ、表面张力γ随着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1100K到1500K范围内Li2O-2B2O3高温熔体的密度和表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均线性减小.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出熔体密度与温度关系为ρ(T)=2.574-4.89×10-4T,熔点处LiO-2B2O3熔体的密度为1.992g/cm3;熔体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的拟合公式为γ=262.8-4.59×10-2T.  相似文献   

15.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r~(3+)、Yb~(3+)和Gd~(3+)共掺杂的Y_2O_3、Lu_2O_3荧光粉,并研究了其上转换发光和温度敏感特性。在980 nm激光激发下,样品辐射出明亮的绿光、红光和弱的紫外光。并讨论了紫外区Er~(3+)→Gd~(3+)的能量传递。利用荧光强度比方法研究了基于Er~(3+)的~2H_(11/2)和~4S_(3/2)两个热耦合能级在313~573 K范围内的光学温度传感特性,当Gd~(3+)离子掺杂浓度为10%时,样品的灵敏度最大为0.005 91 K~(-1)。  相似文献   

16.
林治全  于春雷  何冬兵  冯素雅  张磊  陈丹平  胡丽丽 《物理学报》2017,66(16):164204-164204
以970 nm和808 nm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抽运源,从光纤长度和抽运功率两个方面,探讨了Nd~(3+)/Yb~(3+)摩尔浓度比约为4:1的共掺磷酸盐玻璃光纤的发光与激光特性.在970 nm抽运下,光纤光谱以Yb~(3+)离子的发光为主,但Yb~(3+)→Nd~(3+)能量传递会对光纤光谱(激光和受激放大自发辐射)产生调制作用,调制作用随970 nm抽运功率或光纤长度的增加而显著,甚至出现显著的双波长激光现象.尽管玻璃样品中Nd~(3+)→Yb~(3+)的能量传递效率ηNd→Yb高达64%,但在808 nm抽运下,激光峰始终在1053 nm附近产生,且与808 nm抽运功率大小和光纤长度无关.为解释这一现象,推导了考虑Nd~(3+)离子受激辐射的能量传递模型.从理论模型来看,Nd~(3+)→Yb~(3+)能量传递作用随Nd~(3+)离子受激辐射信号光强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弱,这与该光纤实际测试的荧光光谱随808 nm抽运功率的变化规律相符合.因此,当采用Nd~(3+)离子来敏化Yb~(3+)离子时,需要考虑Nd~(3+)离子的受激辐射对Nd~(3+)→Yb~(3+)能量传递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测量了NbSe_3从4.2K 到273K的热电势率(S)与温度(T)之间的关系.由 S-T 曲线分析了在相变点附近由于形成 CDW,被破坏的 Fermi 面占总 Fermi 面的百分比α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发现 S-T 曲线在10K 附近还存在一个峰.  相似文献   

18.
郝延明  周严  赵淼 《中国物理》2005,14(7):1449-1452
通过X-射线衍射及磁测量手段研究了Dy2AlFe13Mn3化合物的结构及磁性质。研究结果表明Dy2AlFe13Mn3化合物具有六角相的Th2Ni17型结构。通过X-射线热膨胀测定法发现Dy2AlFe13Mn3化合物在245到344K的温度范围内存在负热膨胀现象,其平均热膨胀系数为α=-1.1×10-4K-1K-1。在105到360K的温度范围内,通过比较磁性状态下的晶胞参数和由高温顺磁状态外延得到的低温顺磁状态下的晶胞参数间的差别计算了Dy2AlFe13Mn3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结果表明Dy2AlFe13Mn3化合物的本征体磁致伸缩ωS在105到245K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105K时的7.0×10-3 增加到245K时的9.1×10-3。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ωS反而减小。沿c轴方向的本征线磁致伸缩λ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基面内的本征线磁致伸缩λa在105到270K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105K时的0.8×10-3增大到270K时的3.4×10-3,然后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传统的熔融淬火技术以及后续热处理法制备了Tm3+/Yb3+共掺含LaF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通过DTA和XRD研究其热性质和LaF3纳米晶的可控析出。通过透过光谱和上转换发光光谱研究了玻璃的光学性能。利用荧光强度比(FIR)技术研究了微晶玻璃样品在980 nm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与温度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该微晶玻璃样品在313~573 K温度范围内的最大绝对灵敏度Sa和最大相对灵敏度Sr分别为2.6×10-4K-1(573 K)和2.3×10-2K-1(313 K)。结果表明,Tm3+/Yb3+共掺含LaF3纳米晶锗酸盐微晶玻璃在温度传感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在光谱的可见和近红外区域内系统地研究了无水NdCl_3和无水PrCl_3(含0.1%NdCl_3)单晶体中Nd~(3 )的吸收光谱。其吸收光谱线群的结构与含2%NdCl_3的无水LaCl_3单晶体中的Nd~(3 )的吸收光谱一样,只是所有相应的吸收光谱线群有一个向光谱长波端的整体移位。相应上子能级间的移位(相对于基态)与单晶体原胞长度c_0成正比(见图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