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验6.氢的制备及其性质准备:制备氢的装置如图8。试管尖嘴玻璃管,橡皮塞,锌粒盐酸,(1%)氧化铜,酒精灯。实验目的:1)氯的制法及其性质的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举例。2)练习纯氢的检验方法。实验步骤: 1 氢的制备在试管 a.中放入2—5粒锌,再加入约占试管体积1/5的盐酸用带导管的橡皮塞把试管  相似文献   

2.
王东方 《化学教育》2011,32(9):70-70
1实验准备如图1,取一口径2 cm、高度20 cm的支管试管,向试管中加入0.2 g粉末状KMnO4固体,把吸入1.5 mL浓盐酸的弯成直角状的胶头滴管通过橡胶管连接到支管上,用装有0.3 g细小Zn粒的大小合适的小气球封住试管的管口(小气球不充气装  相似文献   

3.
1.试验银镜反应所用试管事先用苛性碱加热煮沸洗净,如改用硝酸加热煮沸洗净,再用大量水冲洗,效果更好。 2.课本上规定“在试管里放氧化银的氨溶液3—4毫升,福马林1—2毫升,混和微热……”按上法当混和时已出现黑色,实验很易失败,因反应太快,如用氧化银氨溶液和福马林体积比为20:1(即用2毫升氧化银的氨溶液加3—5滴福马林)即出现银镜,且非常光亮,微热更快。 3.如用下法不需加热,效果亦显著。在洗净的试管中倒入1毫升福马林并转动使附着于试管壁上,倒去多余的福马林(以备另用),在附有福马林的试管中加入氧化银的氨溶液3—5毫升,转动即有光亮的银镜出现。  相似文献   

4.
廖旭杲 《化学教育》2008,29(11):72-73
1 问题提出 高中化学新课程苏教版<实验化学>(2006年2月第1版)第25页课题"乙醇和苯酚的性质"中"实验一乙醇、苯酚与金属钠的反应"内容为:"在2支干燥的试管里各加入2 mL乙醚,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乙醇,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5 g苯酚,振荡.  相似文献   

5.
1 维生素 C趣味小实验1 .1 实验内容取规格为 0 .5g、2 m L的维生素 C注射液 ,用玻璃棒将药剂瓶上端敲破 ,将维生素 C溶液全部转移入一支大试管中 ,并在其中加入 8m L蒸馏水 ,振荡 ,使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 A、B、C、D、E、F6支小试管中 ,然后将小试管排在试管架上。在 A试管中滴加紫色 KMn O4 溶液 ,溶液立即褪色。在 B试管中滴加溴水 ,溴水颜色迅速消失。在 C试管中滴加碘水 ,碘水很快褪色。在 D试管中滴加 Ag NO3溶液 ,试管中立即出现大量黑色沉淀 ;再在试管中滴加30 % H2 O2 溶液 ,试管中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将…  相似文献   

6.
二、演示方法方法一用常见的制气方法制取NH_3和HCl产生白烟:各取豆粒大已研细的NH_4Cl和Ca(OH)_2粉末,在纸片上混匀后放入干燥的大试管中,在小试管中加入豆粒大NaCl,在滴管中吸入浓H_2SO_4,如上图装置好并固定在铁架台上。演示时,向上抽动玻璃管,带动小试管上移,加入几滴浓H_2SO_4后使小试管下移到大试管底部。给大试管加热,立即产生白烟并充满整个大试管。冷后,大试管内部各处均挂一层白霜。  相似文献   

7.
四、苯、甲苯和高锰酸钾的反应1.步骤分别取1ml苯和甲苯置于两试管中,各加入1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摇荡,置于热水浴中(75-80℃),约2分钟后将试管取出,盛甲苯的试管紫色褪去,盛苯的试管仍呈紫色.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选修)第二册第12页,铜与稀、浓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硝酸后再用无色塑料袋将试管口罩上并系紧。这期间时间间隙短,气体易外泄而引起污染教室空气,且实验完成后处理袋内的气体过程中仍会造成污染,为此,我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以下改进。仪器:A、B为相同型号的具支试管和普通试管,C为2 0mL塑料注射器,内装10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D为2 0mL玻璃注射器,内装10mL空气。操作及实验现象:向具支试管中加入1mL~2mL浓硝酸,当红棕色二氧化氮升至将近支管口2cm处时向上将铜丝刚好提离浓硝酸液面,此时,铜…  相似文献   

9.
王春 《化学教育》2010,31(5):66-66,79
1 问题的提出 为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教材的第20页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支试管,各加入0.01 mol/L的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0.1 mol/L的H2C2O4溶液2 mL;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2 mol/L的H2C2O4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本实验的预期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褪为无色,且加入0.2 mol/L H2C2O4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先褪色.  相似文献   

10.
刘培栋 《化学教育》1992,13(6):39-39
1.纯液、溶液的密度的变化;2.溶解的两个过程;3.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4.有色溶液的浓度与颜色深度;5.相似相溶原理。在15×155mm的玻璃试管内先后加入各约5cm高的四氯化碳、蒸馏水,试管内出现一个界面,振荡得无色乳浊液,静置后重新又分层,表明此两种纯液体互不相溶且它们的密度不同,最后加人约5cm高的苯,试管内出现两个无色界面,用自制玻璃角匙取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缓缓加入试管中,白色硫酸铜粉末只在试管中部的水层溶解,并形成蓝色溶液,既表明了溶解过程包括了化学过程——生成了蓝色的水合铜离子;又表明了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