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到了非变不可的时刻?中国外交确实到了需要调整的阶段。王逸舟肯定地表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外交应该有一种新的思考、新的战略和新的方向,既不是革命外交,也不是以解决温饱为主线、为重心的外交,而是一种更有统筹力的、更能反映占全球人口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活跃起来、更有自信的外交。这种外交应该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知道怎么去构筑自身和外部的关系,知道怎么去带动世界上其他五分之四人口的变化。换句话说,随着登上世界老二的位置,中国外交似乎非变不可了。  相似文献   

2.
湘溪 《世界知识》2011,(10):60-61
4月21日清晨,奥巴马出现在加州硅谷。此时的世界,正值多事之秋:东亚日本的核事故让人焦头烂额,北非的利比亚遭遇北约的军事打击已有一月之久,更麻烦的是,继突尼斯、埃及之后,叙利亚、也门的国内抗议也是愈演  相似文献   

3.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和平”外交理念的发展与升华,它把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和新文明观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和谐世界”指引下的中国外交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混乱的世界?     
王博 《世界知识》2010,(2):14-24
新年刚过,迪拜于1月4日晚高调举行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落成启用典礼。很快,沙特阿拉伯誓与迪拜一争雌雄,要兴建高1000米的王国塔的消息。但这些都不能使人们忘记一个月前突然爆发的迪拜债务危机。而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段已经过去,人们依然无法乐观。让人乐观不起来的还有2009年的最后一个国际盛会。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和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一片混乱中举行,在一片嘘声中落幕,只留下一纸无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有评论说:如果说哥本哈根会议将定义新的多极世界,那么它预示的可能是一个混乱的未来。也有评论说:从一个方面讲,这是发展中国家利益觉醒和利益伸张的标志,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无疑也是未来全球社会治理的一种危机。人们似乎感受到深深的绝望。人们要问:我们一直以为,与过去,例如与二次大战及战前时期相比,今天的世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哥本哈根颠覆了我们的这种认识吗?或者说,所谓进步,原本只是一种幻象?  相似文献   

5.
肇始于2011年年初的"阿拉伯之春"已经历经四季的轮回,但既未回到起点,也未看到终点。不仅那些发生政权更迭的国家尚未恢复秩序,新的更大的风暴还在酝酿发酵之中,叙利亚和伊朗均面临生死关头。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审视夹杂着硝烟与混乱的"阿拉伯之春",或许会看到一幅另类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6.
两种现象独裁者们垮台了,而民主也失败了。几个月前,新加坡智者马凯硕在《金融时报》撰文如此描述当今世界发生的事情。一方面,在阿拉伯世界发生的人民起义把舒舒服服坐在高位上几十年的三个独裁者彻底推翻了,也门的萨利赫已交权,叙利亚的独裁者也将步其后尘。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欧盟在主权债务危机中挣扎,并开始威胁到整个欧洲的联合进程。在大西洋的另一边,8月,美国试图在两党强硬对抗的国会中达成一个糟糕的妥协,来推迟不可避免的危机。从纽约开始蔓延到其他城市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最终使世界态势的图景完整展现出来: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的人民都因感到政治和经济上的不公而反抗。  相似文献   

7.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和平"外交理念的发展与升华,它把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和新文明观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和谐世界"指引下的中国外交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突如其来的“阿拉伯之春”、利比亚的熊熊战火、海啸地震对日本的重创、叙利亚的动荡不安、也门局势的迷茫、挥之不去的债务危机阴霾、挪威“人间天堂”的破碎、伦敦愤怒的大骚乱……张沱生一语中的:“这大半年世界乱象丛生.”  相似文献   

9.
埃及武力清场带来的震荡尚未消退,叙利亚因化武袭击事件导致的紧张局面又陡然升级。事件真相未明,西方世界即一片喊打,一时战云密布,但又波谲云诡。埃叙两国在阿拉伯世界和整个中东地区举足轻重。一个扼守亚非两大陆交界之处,一个雄踞整个中东的心脏地带,都曾是阿拉伯激进派国家的领袖,都曾是阿以战争中的主力,都曾在中东几十年历史中叱咤风云,一  相似文献   

10.
中东变局发生已两年,阿拉伯国家或发生和平方式的政权更迭(如突尼斯和埃及),或在外部的调解斡旋下实现权力过渡(如也门),或发生残酷的内战并引发外部干预推翻原国家政权(如利比亚),或陷入严重的暴力冲突并久拖不决(如叙利亚),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  相似文献   

11.
自2010年底阿拉伯大变局发生以来,国际舆论尤其是西方媒体将这场以推翻现政权为目标、以民众抗议浪潮和反对派夺权为表现形式的地区性运动定性为“民主革命”,并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美誉,同时认为这场革命正在终结中东不适合民主发展的“阿拉伯例外论”,其历史意义可与20年前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相媲美.但是,随着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的政治与经济重建陷入困境,叙利亚危机和伊朗危机久拖不决,伴随着无法控制的暴力、动荡抑或还有日益迫近的战争,以发展民主、改善民生为主题的“阿拉伯之春”似乎已渐行渐远.从某种程度上说,“阿拉伯之春”已经蜕变为各种势力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舞台.不管新一幕中东地缘政治厮杀的结局如何,浪漫开场的“阿拉伯之春”注定难逃悲剧收场的中东政治宿命.  相似文献   

12.
贺凯 《世界知识》2013,(14):56-57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对外战略构想。构建和谐世界思想是中国当前外交战略的一项基本内容,它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而且更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双庆 《世界知识》2008,(22):29-31
美国不时地通过武力威胁、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手段“敲打”叙利亚; 以色列一直密切注视着叙利亚的一举一动,甚至准备随时开战。 叙利亚有一个令埃及、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国家大为光火的行为。就是与伊朗保持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世界知识》2013,(13):14-24
2013年3月15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式上任以来.中国外交工作尤其忙碌。3月22日起.习近平主席首访选择俄罗斯.随后访问坦桑尼亚、南非(并在南非参加金砖峰会)和刚果。6月1日起.习近平主席先后出访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6月7日到8日.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加州的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历史性会晤。李克强总理则在5月底访问了印度、  相似文献   

16.
据朝方最新统计数字,2011年到访朝鲜的游客总数已经达到10万人.如何让外国人了解朝鲜、喜爱朝鲜?如何打破外界对朝鲜固有的观感?这已经成为朝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作为应对,朝鲜早已启动包括文化外交、媒体外交等在内的公共外交,通过文化交流等方式,向国外公众进行传播和宣介,努力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以此缓慢而坚定地缓冲着外部世界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毅 《世界知识》2008,(5):14-15
“和谐世界”是什么,如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外交和国际关系学界热议的话题。继约请外交部长杨洁篪及多位外交高官发表高见之后,本刊再约外交部党委书记、副部长王毅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洞察国际局势,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在保护人类共同家园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不断彰显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形象。中国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对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18):69-69
近日,叙利亚局势因化学武器的谜团再度紧张,美英等国扬言要对叙利亚进行空袭.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明确表明态度,反对西方国家鲁莽的军事干预.在此之前,中国曾在联合国安理会三次否决部分国家关于叙利亚问题的提案,一度引发西方和某些海湾国家舆论的指责.如何看待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一种普遍的分析认为,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出头",是为了配合饿罗斯的立场.我把这种思维方式叫做"帮派思维".许多人认为,在西方大国的联合打压下,只有饿罗斯是中国的天然盟友.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中、俄、美的三角关系,是理解中国外交的宏观指针.  相似文献   

20.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联合国成立60年周年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和谐世界”的重要理论。2007年10月16日,“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论出现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央提出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是基于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趋势的精准把握,是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