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千人计划”入选者陈秀雄教授和英国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唐纳森,以及陈秀雄教授前学生孙崧博士合作,成功解决了第一陈类为正时的“丘成桐猜想”.近日,三篇系列论文发表于《美国数学会杂志》. 为了解释万有引力的本质,爱因斯坦于1916年创立广义相对论,并试图用一个二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来度量引力场,也就是有名的“卡勒一爱因斯坦度量”.后来的物理学家进一步发展出“弦”理论,在弦论里,我们的宇宙是十维的时空,即通常的四维时空,和一个很小的六维空间,而这些复杂的高维空间必须是“卡勒一爱因斯坦度量”.一直以来它们只存在于理论物理学家的推演和数学家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2.
《高等数学研究》2006,9(6):60-60,64
华罗庚:数学大师 科学巨匠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华罗庚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被尽心尽力予以培养.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交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相似文献   

3.
张肇炽 《高等数学研究》2005,8(6):F0002-F0002,F0003
今年是我国已故数学家陆家羲70冥寿,也是他逝世22周年。陆家羲生前是内蒙古包头九中物理教师。在他故后的第4年--1987年,他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数学奖)。直至几年前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直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项。在陆家羲之前获得这一级别数学奖的分别为:华罗庚院士、吴文俊院士和陈景润院士(与王元院士、潘承洞院士共同获得),一共三项;在同一年度,廖山涛院士也获得了数学的一等奖;而在此后的90年代后期,又有冯康院士(也是在身后)获得了这一奖项。自从50年代中期开始颁发国家…  相似文献   

4.
国际数学家大会 ( ICM)是数学科学领域中最高水平的全球性学术盛会 ,每四年举办一次 .ICM组织邀请的报告 ,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与重大进展 .加上每次开幕式上举行的有“数学诺贝尔奖”之誉的菲尔兹奖颁奖仪式、东道国政要的出席致辞以及各国媒体的追踪报道 ,使得历届 ICM成为科学界和舆论界举世瞩目的盛事 ,在社会公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ICM能够在一国举行 ,通常被看作是该国数学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提高的标志 .因此 ,ICM主办国的确定历来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在我国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我国数学界经过几届数学…  相似文献   

5.
国际数学家大会 (ICM)是数学科学领域中最高水平的全球性学术盛会 ,每四年举办一次 .ICM组织邀请的报告 ,代表了近期数学科学领域中的前沿成果与重大进展 .加上每次开幕式上举行的有“数学诺贝尔奖”之誉的菲尔兹奖颁奖仪式、东道国政要的出席致辞以及各国媒体的追踪报道 ,使得历届ICM成为科学界和舆论界举世瞩目的盛事 ,在社会公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ICM能够在一国举行 ,通常被看作是该国数学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提高的标志 .因此 ,ICM主办国的确定历来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在我国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我国数学界经过…  相似文献   

6.
面对奇迹纷呈的自然界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认为数学只是人类的专利 ,其实自然界中也存在许多名不见经传的“数学家” .猫和蜘蛛是“几何专家”.在寒冷的冬天 ,猫睡觉时总要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 ,这样 ,身体露在冷空气中的表面积最小 ,因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蜘蛛结的“八卦”网 ,既复杂又美丽 ,这种八角形的几何图案 ,即使木工师傅用直尺和圆规也难画得如此匀称 .当我们对这个美丽的结构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时 ,其结果竟如此惊人———半径、弦、平行线段、三角形全等形等等 .蚂蚁是“计算专家” .英国一位科学家作过一种有趣的实验 ,他把…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数学的特点是抽象、简洁、优美、逻辑,所以学习数学会使人更加聪明、理性、逻辑性强等.但是,文[1]的作者在提到数学家瓦尔登时,发出“长寿的数学家真多”的感慨.长寿的数学家真的很多吗?如果(不)长寿,(不)长寿的原因是什么?数学家长寿和数学职业有关系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历史上数学家的寿命概况吧.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著名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莫里斯·克莱因说:“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包括让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一丝不苟的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教学落实科学的学生发展观,不仅仅在于打牢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还必须有意培养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培养理性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他们求真、求实、求简和求新的数学精神.笔者以解决“一类集合的包含关系问题”的教学为例,对高一数学课堂如何渗透理性精神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贺佳 《数学通报》2004,(11):39-40
1 数学观。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许多人认为数学是研究模式的学问.英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A.N.Whitehead,1861—1947)指出:“数学是研究模式的科学”(《数学与善》).的确,模式对于数学研究和学习是重要的,特别是从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或抽象水平来看.其实,即使在初等数学的学习中,也存在大量的对数学模式的认知问题.本文引用人教社数学第二册(试验修订本)中的例题或习题说明不等式证明中的模式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10.
灵活的应用数学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德庄 《数学进展》2005,34(1):1-16
E.E.Daivd指出“当今被称颂的高技术实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H.Neunzert称“数学是关键技术的关键”.这是人类对数学的新认识一数学既是科学又是技术.数学技术主要是指应用数学技术.它的高难度突出地体现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研究上.这就必须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抓住事物内在最本质的数学结构,提炼其特殊的数学模型,给出精巧的好算法并解决之.本文简述了华罗庚应用数学技术的特色、近期发展及其某些思想与新概念等.  相似文献   

11.
波尔约(Janos Bolyai,1802—1860)是非欧几何的创始者之一,与他同享这个荣誉的还有“数学王子”高斯和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波尔约一生中最大的数学成果就是创建了非欧几何,然而这项成果给他带来的却是一生的凄苦和悲凉.  相似文献   

12.
徐传胜  辛沂 《数学通讯》2003,(18):48-48,F003
“数学是在其对象领域中 ,以可构造的以序 (与序缺 )为中心抽象结构的一门科学” .这被认为是最新最美的数学定义 .实际上 ,所有科学 ,当然包括数学在内 ,都是有关时代的函数 .一位美国数学家曾统计过 ,自古以来“数学”有过两百多个定义 .但不管数学如何定义 ,数学已经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成为各种科学、技术、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有史以来 ,音乐和数学一直被联系在一起 ,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 .在中世纪 ,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都包括在教育课程之中 ,曾一度认为音乐是数学的一部分 .把音乐解释为宇宙的普遍和谐…  相似文献   

13.
数学继续呈现统一融合特征1 9世纪以前 ,数学没有从自然科学中分离出来 .许多自然科学家都是数学家 ;不少数学家也是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力学家 ,牛顿、高斯等既是物理学家 ,更是大数学家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许多重要的数学问题已抽象出来 ,需要解决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数学分离成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 .纯粹数学研究数学自身内在的问题 ,应用数学研究来自其他科学的数学问题 .从 2 0世纪前半叶起 ,数学家多从事纯粹数学的研究 ,数学内部问题的研究成为主流 .1 90 0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数学家大会上 ,伟大的数学家希尔…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可操作性很强的数学“训练”,是“训”和“练”这一对动态矛盾相互依托、激活、渗透、转化直到统一的活动.所谓数学“训练”是指加强学生数学基本功的训练.“训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适应现阶段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策略.从知识点的角度看,首先是对数学概念的训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从而理解数学的原理和方法;从能力点的角度看,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应用能力的训练;就其形式来说,要求以科学为指导,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若训练方法科学,它有利于提高…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还应努力挖掘其它的素质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数学应用”教学的多层次素质教育作用.1.在“数学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  相似文献   

16.
顿继安 《数学通报》2018,(11):26-30
运算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运算能力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数学课程确定的三大能力之一,在最近刚刚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中,“运算素养”亦被定为六项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我国的数学教育实践在运算方面的做法和成就令人瞩目,其中,“运算速度保证思维效率”被认为是我国“双基教学”特征之一.一项针对六年级学生的中美比较研究发现,中国学生计算题的得分率显著高于美国学生.但是这个研究中另一个数据也引人深思:20道计算题中,美国学生的得分超过中国学生的仅是一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的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教育的途径唐绍友(重庆一中630030)数学哲学、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著名的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指出:“在科学教学中,加入历史观点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19世纪英国格莱舍说过一段名言:“任何企图...  相似文献   

18.
“x、y、z,枯燥无味”.这种对数学课的评价虽不全面,但毕竟反映某些同学对数学课不感兴趣的现状.如果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情况可能还要差.作为科学和艺术的数学从本质上反映了自然界的绚丽多彩.教师的职责就是要艺术地再现这些科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之产生一种亲和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数学课中多些文化气息有助于达到这种效果.应该说明的是,这里的“文化”是一种狭义的文化,即“数学”姑且不属于文化,而广义的文化则可包含数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看法.1 运用比喻深化认识加强理解比喻是…  相似文献   

19.
数学概念探究课大体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的完整探究,而不关注学生认知发展,探究过程太“原始”而“烦琐”,学生早已领会,“什么都要算一算,量一量,回归到尼罗河时代”另一种是“去数学化”的探究,注重学生动手,讨论,情景设置等外部探究活动,忽略了数学本身的内在本质特点.结果探究归探究,数学归数学,二者相背离.怎样将数学知识和探究活动有效结合?AFOS理论是基于个体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学理论,笔者以为,基于APOS理论设计数学概念探究教学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基本理念。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数学观”的一种延续,它在强调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同时,提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教学思想,即“分层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数学教学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分层的意识,而这种分层的意识不仅仅是体现在帮助学生对课程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上,还更应表现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