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寿文 《化学教育》1983,4(4):33-37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种类繁多,各有特点,也各有弱点。我认为:有总结的必要,应该总结出规律,构成一套较完善的配平方法。它应具有简便、易学、省时的特点。化学方程式配平,应解决“如何入手和怎样入手”这两个问题。我归纳现在已知的配平方法,可用“三入手”加以概括,即:从原子入手,从分子入手,从化合价入手。其顺序是:先原子,后化合价,再分子。  相似文献   

2.
刘静文  阮邦球 《化学教育》2015,36(16):68-70
在通识化学的教学层面上,面向不同背景的学生,以简单有机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为主题,梳理数学方法在化学方程式配平中的应用和特点,采用跨学科的方式,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学习,以掌握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过去认为配平氧化数未发生变化的氢氧原子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难点,对配平这类氢氧原子,很长时间一直是采用经验方法。近些年国内外出版的化学教材对配平这类氢氧原子的方法作了较好的改进,但如何用一个数学模型抽象、简约、准确地表达出这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以前,有必要先谈一下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意义:(1)它能表示出反应前后的相对分子数和原子数;(2)反应前后各种分子和原子的相对重量关系;(3)如生成物或作用物中有气体物质的,则能表示出容积的关系;(4)若反应中伴随着热效应的,则亦能满足对内能增减的表示要求。总之,化学方程式能够正确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定律——物质不灭定律。写化学方程式,应先知道某化学反应的作用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的化学式。平衡化学方程式主要是如何选择它们的系数,使符合反应的结果。化学反应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型:(一)互换反应,反应中元素的原子价不变,亦即复分解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元素的原子价改变。  相似文献   

5.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说明里指出:“初中学生应该掌握下列计算方面的技能:(1)根据分子式计算物质的分子量,化合物里各种元素的重量比和重量百分比。(2)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作简单计算。(3)计算溶质和溶剂的用量来制备一定量的一定百分比浓度的溶液。”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化学计算有下列缺陷。(1)算错分子量的原因是对分子式前面的系数所表示的概念模糊。虽然,大多数学生会抽象地背诵“系数是表示整个分子的个数的”,但是竟把2H_2O 的重量算成2×2 16=20。(2)不善于运用定组成定律。如:使72克氧气完全化合成水,须用多少克氢气?他们不是根据氢、氧化合成水时的重量比固定是:1:8这一简单数据入手。1:8=72:x而是列化学方程式求解2H_2 O_2(?)2H_2O4 32x 72  相似文献   

6.
我的教学对象是成人,可是他们在学习初中化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与普通中学学生一样,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常常感到困难。主要是由于学生感觉选配系数没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不好掌握。的确这个问题是初中学生甚至也是高中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难点之一。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得这方面的技巧,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了下列三种方法逐步使学生摸索出一些规律达到熟练技巧。现在把我的做法介绍如下。(一)观察法学生开始学平衡化学方程式时,根  相似文献   

7.
黄素雯 《化学教育》2011,32(10):49-51,58
根据高三学生在复习“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知识板块时出现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提出了3点教学策略:化学方程式小测验;设置任务情境;学生评价试题。  相似文献   

8.
王美文 《化学教育》2007,28(1):43-44,47
氧化还原反应是极为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对此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5项考点。另一方面新课  相似文献   

9.
胡志辉 《化学教育》2007,28(10):34-36,43
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中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能力要求,独创性地提出了反应情境联想法。对4本中学化学教材中的约225个化学方程式进行横向的加工重组、统摄整理,归纳了常见的反应情境,原创了5个情境例题,在高考复习课中运用反应情境联想法进行能力培养,收到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麦裕华 《化学教育》2014,35(17):20-2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是学生需要发展的化学基本技能之一。从学生需要的基础技能、氧化还原反应的复杂性、教科书教学内容的安排、高考的命题和考试要求这4方面讨论了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的因素。对在“化学1”模块阶段、高考总复习阶段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提出1个包括4个预期水平的预期水平方案。最后分别对围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的教学实践、学术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清成  邓剑 《化学通报》2013,(5):459-462
在设计的可移动式固定床上对神木煤在煤颗粒尺寸为3~5mm、烟气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为1.76s、过量空气系数为0.4和燃烧温度分别为1100、1400和1600 K条件下进行了燃烧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试分析了烟气中有机气体的排放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炉膛温度的升高,烟气中饱和脂肪烃的含量减少了42.98%,芳香烃含量增加了50.84%。这是由于存在的氧或含氧基团与部分饱和脂肪烃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而芳香烃由于其氧化能力较差,在氧量不足时不容易发生氧化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2.
刘松伟  刘雅莉 《化学教育》2013,34(10):20-22
以九年级化学上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为例,分析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价值与学生学习的困难,阐述了基于任务和问题促进学生建构化学思想方法的整体思路,并就其中关键环节的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突出以任务和问题为驱动,实现新知识的自然增长;以化学实验和拼插分子模型活动为手段,渗透“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及“分与合”等化学思想方法;以展示学生作品说明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以对物质化学性质的解释凸显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中规定:“在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还应该使学生获得熟习各种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能独立地写出简单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计算的技巧。”在几年来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化学计算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工具之一,但是由于教师的讲解不深不透,初学的学生容易犯下面一些错误: 甲、化学方程式方面: (1)脱离实际,臆造化学方程式。如:  相似文献   

14.
袁君亚 《化学教育》2022,43(7):21-25
以高三复习课“平衡原理的应用”为例,通过真实情境的剖析让学生感知模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提炼模型,并进行针对练习运用模型,变式训练体会模型,让学生在实践中以模型思维为突破,深入领悟建构模型的实质,有序解决复杂化学问题,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土壤和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分子结构特征,得到土壤和水体DOM的化合物类型分布、等效双键数及碳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土壤DOM由CHO、CHOS1、CHON1、CHON2、CHON3和CHON1S1 6类化合物组成,其中以CHO类为主,该类化合物的主要组分为木质素;DOM分子的芳香性结构主要与CHO和CHON1类化合物有关;低氧原子数和高氧原子数的特征分子均含有芳香结构。该区水体DOM的化合物组成与土壤相似,但不同种类化合物的占比在两者之间表现不同;芳香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土壤相似,主要也与CHO和CHON1类物质有关;低氧原子数的特征分子大多为支链结构,从O4分子开始含有较多的羧基和芳香结构。该研究为深入理解不同生态系统DOM的分子结构特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除极简单的置换反应易于配平外,其它有时很难配平,现在最通用的配平方法有二:(1)化合价-电子法;(2)离子-电子法。第一种方法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以反应物质中某元素所获得或失掉的电子数或化合价升降数为考虑基础的。例如,在硫酸的存在下用硝酸氧化硫酸亚铁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异养黄化藻类产烃研究新发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浮游藻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经过异养黄化后细胞内叶绿素消失,脂类含量成倍增加。异养黄化藻热解前和200℃以下较低温热解时,产烃量很低,且以C_(23)—C_(25)为主峰的高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热解温度达300℃时其饱和烃产量迅速增加,是相同热解温度时绿色自养藻饱和烃产量的32倍。这时原先以高碳数占优势的正烷烃分布特征飞跃地转变为以C_(17)为主峰的低碳数正烷烃占优势的分布特征,原异养细胞内大量的十八碳一烯酸是C_(17)正烷烃的直接分子来源。用异养黄化藻类热模拟产烃符合自然界藻类生烃的实际过程,研究结果发现水生浮游藻类实际的产烃潜力应比人们过去的认识还大得多。  相似文献   

18.
郑晓明 《化学教育》2021,42(9):35-40
分析了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有关教研类文献,提出在单元复习阶段要基于学科思想系统整合教学内容,以乙醇为教学主线,在知识之间进行整体性联通,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学科观念,呈现了可借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由五十六个水分子包围一个中性的丙氨酸分子所构成的分子集团做了MC模拟计算。求出了水—水和氨基酸—水的平均相互作用能。将丙氨酸分子周围的空间划分为三个区域——羧基区、氨基区和甲基区。分别以羧基碳、氨基氮和甲基碳作为中心原子,统计了各区中水—水和水—氨基酸相互作用能随着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和该区中心原子的距离而改变的函数,各区中水分子偶极矩的取向关联函数以及水分子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径向分布函数。此外,还计算了各区第一个水化层的水分子数和整个丙氨酸分子第一个水化层的水分子数。  相似文献   

20.
《化学教育》1995,16(Z1):5-9
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练习二基本概念二I卷(共8。分)一、选择题(每个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0分)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1摩CO。含有分子的准确数目是6.02XIO”个B.标准状况下0.1摩SO。体积为2.24升C.含相同质子数的微粒属于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