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学生避免片面理解,孤立现象和死背定义等毛病,而能透澈地、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已获得的科学知识,经常地进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现在我把复习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几种酸、碱、氧化物和盐”这一章的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得到指正,而能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一、教材分析酸、碱、盐、氧化物这一章是无机物基本概念的基础,通过酸、碱、盐、氧化物的组成,深入地贯澈了原子——分子理论,从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基础上了解到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这一章里应对前几章所讲的定组成  相似文献   

2.
初中化学课本第六章氧化物、酸、碱和盐,这一章是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对物质系统研究的开始。课本对各类物质作了较系统的介紹,这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一章的教学中主要关键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除此以外,根据我校的教学经验,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对盐的性质的教学,課本中对盐的性质只在物理性质方面作了簡单的介紹,说明所有的盐都是固体,通常是規则的晶体,許多种盐具有颜色,各种盐的溶解度各不相同。課本中根本沒提到盐的化学性质,根据需要我认为有补充盐的化学性质的必要。系統讲解盐的化学性质时,一方面对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作了复习,同时也将盐的知识充实系统了,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译的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盐及其制法’,内容极为丰富,大概地统计一下,这一章中共列举了八十七种盐、三十种氧化物、九种氢氧化物、九种金属和二十七种酸。是要在初中已习的酸、碱、盐的基础上进一步讲酸、碱、盐的相互关系,以期学生得到一个系统的概念。因此本章提到的元素、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相当的多。如不瞭解这一章编写的意义,必感觉内容太多,抓不着重点,尤其是一个方法又一个方法逐一的讲授,不容易得其要领,并且费时较多。现在把我个人所瞭解这一章的精彩处述出,供读者参考,并希望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初中化学“氧化物、碱、酸、盐”一章主要的教学任务是: 通过介绍几种在国民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化合物,根据原子-分子学说使学生正确的形成关于氧化物、碱、酸、盐各类物质的概念以及了解其相互反应关系。在形成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如何进行科学上的概括,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这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全是新的,要想先了解其中一类物质,必然要牵涉到另一类甚至于另外几类物质。因此氧化物、碱、酸、盐不论哪一类物质的完整概念也不可能一次就建立起来。所以在编写和讲授这部分教材时,除去概念本身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外,对讲授的顺序即如何使学生形成这些概念的方法的逻辑系统还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5.
一、对第六章教材系统性的体会“氧化物、硷、酸、盐”一章教材的重要性:通过这章的教学,给学生树立无机物质分类的概念,认识各类化合物的通性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对高中进一步学习各类元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知识如何教给学生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这章教材编写系统如何,对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新课本第六章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是每一类化合物都分两次提出。分两次提出,绝不是单纯的重复。原因有二:第一,因为提到某一类化合物必要牵涉到另一类化合物,如提到酸的性质,就要牵涉到硷和盐;提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也必须要联系到酸和硷。所以不能一次便把某类化合物的知识全部讲完。第二,旧课本,难点比较集中,一次把酸类,硷类,盐类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缺少在这方面知识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6.
金属跟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交换离子的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它们的反应规律,就能在一定范围内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正确书写反应方程式,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教学大纲指出:“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关系,只要求基本的、典型的化学反应,不要扩展”。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在教学中对这两类反应的讨论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常强调,在金属跟盐的反应中,盐应是可溶的;在碱跟盐、盐跟盐的反应中,两种反应物均应是可溶的。  相似文献   

7.
朱向东 《化学教育》1995,16(6):14-15
利用高三复习的机会,帮助学生理清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掌握其规律性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酸、碱、盐、氧化物的一系列知识,是明确无机物的基本概念的基础。而初中化学课进行到这一章,教材的深度与广度是比较旧课本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章教材深入体会,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一定要掌握住教材的精神与实质,才能达到这章的教学目的。一.深入教材的体会1.掌握原子—分子论,发挥教材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根据化学教学大纲的指示:“初中全部化学是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从一、二两章开始教物质及其性质与化学反应中,阐明原子—分子论的意义,并以原子—分子论观点解释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基本上是可以使学生获得原子—分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关于各类无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更清晰的形成氧化物、硷、酸、盐的概念,学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使用简单仪器、药品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溶解、过滤、加热、蒸发等操作的技能技巧,能够独立的进行系统的实验工作。我在讲过初中化学第六章“氧化物、硷、酸、盐”之后进行了一次两节课时的实习作业。在这一章的总结复习之后先布置了下列题目作为家庭作业:“根据你学过的关于氧化物、硷、酸、盐的知识,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从二氧化硅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提取纯净的氧化铜?写出主要的操作手续,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说明:硫酸铜、硝酸铜、氯化铜、钠盐、钾盐均能溶于水]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前完成上项作业,让教师详细批改并给予评分。由于学生对这一章各类物质的性质掌握得较好,又经过教师适当的提示说明,在作业上发生理论性错误的为数极少。仅从个别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先用碱与二氧化硅作用或应用三氧化硫与氧化铜作用等,但另一方面从作业中也发现了学生对溶液的知识和物质  相似文献   

10.
本章是从单质、化合物开始,单质中分为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又可分为若干类物质,从而引出酸、碱、盐、氧化物。学生对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这些基木概念是比较熟悉的(而对酸、碱、盐、酸性和碱性氧化物是比较生疏的)。从这些已知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新的未知的知识来。从这  相似文献   

11.
颜士才 《化学教育》2021,42(15):7-7
正1 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与改进"复分解反应"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1章第6节的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含义、反应条件以及能够区分判定4种基本反应类型,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就"复分解反应"编排次序来看,本章第1节首先引出了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本质。紧接着后面几节内容围绕物质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常见的碱、酸和碱的反应、几种重要的盐展开,尤其是在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之后,  相似文献   

12.
铝与酸、碱反应的实验探索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美凤 《化学教育》2001,22(12):35-36,22
问题的提出铝与酸、碱反应是中学化学中的一个学生分组实验。当学生将铝片分别与同浓度的氢氧化钠、盐酸、稀硝酸、稀硫酸反应时 ,发现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较快 ,有大量的气体产生。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次之 ,但放置片刻后仍然可观察到有大量的气体产生。与稀硫酸、稀硝酸几乎不反应。这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 (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 ,又能与碱反应 ;单质铝也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在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相悖。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实验现象 ?如何让学生弄懂事实真相呢 ?2 实验的探索表 1 不同条件下铝与酸反应的实…  相似文献   

13.
一、这一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教学法,第98页。这章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对主要几类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来使学生对物质认识得更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先前获得的关于物质的知识。具体地来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丰富学生关于化学反应的概念,使学生懂得化合物分类的初步概念;巩固学生自觉地写出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14.
熊志远  蔡学文 《化学教育》1994,15(Z1):27-31
化学高考总复习单元练习六元素及其化合物(二)熊志远,蔡学文(四川雅安中学625000)Ⅰ卷(共8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0分)1.下列物质分别跟酸、碱、盐、氧化物、金属及非金属各类中的一些物质都能反应的是()2.常温下,下列...  相似文献   

15.
杨国杰 《化学教育》1982,3(1):42-43
1、首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定义。例如讲解酸性氧化物这一概念,其定义是:“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化学课本第七章讨论到“重要的几种酸、硷、氧化物和盐”。通过前面六章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课程。根据物质构成的变化,去判定物质的转变;由分子及原子观点说明物质的结构;又对分子原子学说,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定律等予以适当的讨论,也就是让学生把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首先由感性到理性地建立起来。初中化学课本前六章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了空气、氧、氢、水和溶液,这是具有两种意义的;一方面因为这些教材是属于应用最广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必须讲述,另一方面的意义是通过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前七章的学习,学生对酸、碱、盐、氧化物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初步认识,并且已具备了有关化学用语,溶液等初步知识,为本章系统地学习无机物分类知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化学通报1957年7月号关于汪爵伯同志写的“我是怎样组织碱金属的复习课”一文,其中有很多优点,例如复习的多样化、教材前后的密切联系、注意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等。现就盐的水解及钠钾的制取钠钾氧化物等在碱金属一章中的位置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商榷。在全文中没有提到钠钾氧化物。关于钠钾的制取,只是在留给学生课后思考的问题中略微提到“电解食盐的稀溶液或熔融状态的食盐,结果怎样?为什么”?而对“盐的水解”不但在课堂上复习占到一定比例,并在教师总结时一再强调。从以上看来,汪同志对“盐的水解”在本章中的应有地位估价高了,而对钠  相似文献   

19.
这章教材是向学生介绍几种酸、硷和盐。在这些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各种物质——酸、硷、盐的定义。从盐类连系到和国民经济有密切关系的矿物肥料。最后用图表表示物质的分类和各类物质间的关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我们提出这章的教学目的、进度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程绍山 《化学教育》2015,36(15):29-34
在酸、碱、盐教学中以复分解反应条件教学为例, 应用“微粒观”统领酸、碱、盐教学。基于“微粒观”构建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层级图, 剖析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归纳了若干教学策略, 从而突破学生学习难点, 提高学生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并为高中进一步学习离子反应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