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类电视纪录片以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表达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认同,并成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最主要类型.社会类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标准、叙事原则与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纪录片的质量与价值.本文结合多部优秀社会类电视纪录片作品,探讨社会类电视纪录片真实性、社会价值等选题标准,探究此类作品在叙事原则、叙事策略与技巧方面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18年的优秀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为例,分析了《西南联大》之所以成功的几个原因,首先,叙事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日记、口述片段、历史影像资料的合理使用既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又具有感染力;第二,叙事策略的标新立异,横向叙事与纵向叙事有机结合,宏大叙事与微末叙事的有机结合,使得纪录片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心理特征,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环境中,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信息传播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新型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作为记录社会生活、反映现实世界的图像载体,纪录片也要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叙事方式,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基于此,本文从故事化叙事角度切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叙事策略,以供纪录片创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优秀的自然纪实类纪录片,即雅克·贝汉导演的纪录片《海洋》,从个性中探索共性,以“塑造声音形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海洋》声音创作的可圈可点之处.通过对自然纪实类纪录片和雅克·贝汉其人其作的介绍,综合梳理与归纳该影片当中拥有的声音形象的基本特征,分析《海洋》中声音形象在塑造过程中的创作要点及方法,为我国同类型纪录片的声音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注重对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情感的维护,因而构建出不同的空间体系。从这种构建出来的空间概念来理解共情,则能更好地把握媒介为用户维护所作出的努力与改变。本文从以场景构建为主要目的的认知共情空间和以情感传递、感染为特点的情绪共情空间出发,分析这两种共情空间体系的特点和联系,以把握用户在其中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剪纸是最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受和艺术享受.近些年来,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许多创作者采用拍摄纪录片的形式来对剪纸艺术进行保存与记录,剪纸艺术分布的广泛性也使得剪纸艺术纪录片数量众多,已然形成一种影视文化现象,而作为专门拍摄剪纸艺术的纪录片,其所采用的叙事构建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时代在发展,人文纪录片从创作观念到创作手法都在不断进步.新时代的人文纪录片早已超越了最初“宣传与教育”的理念,开始从叙事上不断突破,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本文探讨了叙事学在纪录片里的应用,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时代在发展,人文纪录片从创作观念到创作手法都在不断进步。新时代的人文纪录片早已超越了最初宣传与教育的理念,开始从叙事上不断突破,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本文探讨了叙事学在纪录片里的应用,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任盼 《西部广播电视》2013,(7):71-71,73
时代在发展,人文纪录片从创作观念到创作手法都在不断进步.新时代的人文纪录片早已超越了最初“宣传与教育”的理念,开始从叙事上不断突破,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本文探讨了叙事学在纪录片里的应用,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纪录片《共和国医者》讲述中国医者一生用热血和求知铺就革命、建设、救治之路的感人故事,具有较强的政治教育意义与主流宣传氛围。本文以纪录片《共和国医者》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为根基,通过分析其叙事主题、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及叙事价值,发现该纪录片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融入个人成长中,真实还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医学界从艰难走向光辉的峥嵘岁月,也为广大观众提供回溯党指引下我国医学百年发展脉络的机会,承担了记录与传承历史的重任,为讲好中国医学故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自然类动物纪录片在我国的纪录片创作中是一个弱项,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拍摄这一类型的题材。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在"科教兴国"的举国战略指引下,迎难而上,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功能,改装设备,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特殊设备,制作《中国珍稀物种》高清系列纪录片,并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艺术地还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的历史,通过对革命历史记忆的多元构建和对革命历史影像的共情叙事,实现了对民众的情感凝聚,构筑起了重大革命历史电视剧的审美叙事维度,对丰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历史叙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棒!少年》聚焦于一群特殊的棒球少年,他们从贫困的泥潭中站起来,叫板命运.《棒!少年》极具价值,从叙事艺术来看,叙事对象的选择、情感叙事和空间叙事的运用都彰显出创作特色;从现实表达来看,《棒!少年》让底层问题被看见,也揭示了阶层命运难以逾越的困境,最重要的是传达了叫板命运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4.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升级,主持人也正站在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迎接时代的考验,而虚拟主播日益走进主持人行业。面对错误率低,“不知疲倦”的虚拟主播,主持人拥有情感输出的能力并完成共情传播,成为其底层素养与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共情传播视域下,在对主持人角色目前的困境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主持人如何转型、如何实现身份的转变等问题,进而提出主持人情感表达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共情传播视域下主持人的角色转型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何以中国》是一部聚焦考古实证、历史演进和文明溯源的大型考古纪录片。它通过多元的叙事范式和权威的历史解读,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强调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其既有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又有一些非常细腻的细节,具备多元的叙事内容和全景叙事结构,首次通过全国性的考古挖掘讲述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故事,环环相扣地解答了“何以中国”的问题,厘清了历史进程中每一次重要的承继与遗忘,从而理解中华溯源的必然性,意蕴深远,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美食题材纪录片已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纪录片类型。该类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不仅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样本,在对外传播实践上也具有重要价值,成为西方观照中国的切入点之一。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所表征的空间进行考察。在实体空间层面,《风味人间》通过刻画中国城乡空间的融合与对立,表达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忧思;在想象空间层面,该纪录片通过方言和人物这两大感官要素,为观众塑造了基于地方符号的情感空间;在意义空间层面,基于该纪录片的网生特性,观者与创作者通力打造出弹幕主客互动空间,实现意义的延伸和流动。  相似文献   

17.
民俗题材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独特的镜头语言真实记录民间文化,一方面,可以完整保留人类生存生活的遗迹;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民俗题材纪录片的兴盛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更有力地抵御外来文化入侵。本文主要以民俗题材纪录片《我要上村晚》为例,从空间的象征性、叙事线索的挖掘、人物的选择、音乐的使用、画面的建构五个维度探讨民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点,以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传播力。  相似文献   

18.
齐亚楠 《西部广播电视》2022,(14):117-119+135
在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作为新媒体主打的一类视听艺术形式,在创作上具有独特性。本文以微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创作的角度总结微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包括关注普通人的选题视野、递进式的三段式叙事结构、多变的声画节奏与丰富的细节表现。  相似文献   

19.
李兆祥 《西部广播电视》2014,(2):66+68-66,68
巧妙实施悬念叙事,可以提高电视纪录片传播的效果.悬念叙事可以吸引受众的眼球,使受众对于纪录片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使电视纪录片达到叙事和传播效果.同时悬念叙事也进一步拓展了电视纪录片创作思路,在电视纪录片领域有着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随着我国对外宣传格局的扩大,以中国治理成果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展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以来的发展成就全貌的纪录片,《我的新疆日记》的研究价值较大。文章将以纪录片《我的新疆日记》为主要分析对象,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解析,分析《古道新风》《河沙俱下》《天山脚下》三集纪录片体现出的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叙事时间、语态和语式。笔者希望通过对该纪录片的解析,为之后的影视作品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