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关于脱字:古书《数术记遗》跟其他古书一样,原文都未加句读:“珠算”的注文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这年,孙坚子孙策离袁术至历阳(今安徽和县)度江南下,袭破扬州刺史刘繇(繇驻曲阿,今江苏丹阳),孙氏自此始有江东。建安元年(196)孙策渡浙江取会稽。会稽太守王朗拒战败绩,亡走浮海;策自领会稽太守;洪被征还,未到洛阳而到徐州,与避地的郑玄相遇,  相似文献   

3.
周全中 《黑龙江珠算》1994,(6):F002-F003
珠算历史工作已近尾声。最早记载珠算的是东汉末年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近二百年来围绕这本书的主要问题有三争;真伪之争、评价之争,还有中国算盘外来诸说,称为学创之争。现在这三争基本上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4.
中国珠算史专家、中国珠算协会顾问李培业,通过考证证明,人们自从会计算那天起,就有心算的本能。此论可以成立!公元二世纪的《数术记遗》,其中记有“珠算”,也记有“既舍数术,宜从心计”的“计数”(心算)。  相似文献   

5.
《数术记遗》在宋代曾一度遗失;南宋鲍浣之复得之于七宝山三茅宁寿观道藏书中,这七宝山在何处,有异说。  相似文献   

6.
小说珠算不得不谈论《算经十书》、《数术记遗》。在谈论《数术记遗》前我们也来看一下有关算盘的传说。  相似文献   

7.
珠算、心算,古代是两种算法。有据可考的是东汉后期编撰的《数术记遗》。该书记有算法十四种,而最后的两种就是珠算、心算(心算原文:既舍数术,宜从心计)。  相似文献   

8.
关于《数术记遗》中的算具,有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进行过研究。尤其对四种用珠计算的算具.如日本的户谷清一、上三义夫,中国的余介石、许莼舫、李培业等教授都据原文,设计了各自的推想图。我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也对此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现就珠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四种珠算算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善堂 《珠算》2002,(6):22-25
珠算是我国发明的,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科学化遗产。世界华人同称“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珠算”。中华民族的国粹——珠算,在当今世界上成为华人的骄傲。珠算一词,据字记载,早在东汉徐岳撰写的《数术记遗》一书中就已提到,至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我国这一传统珠算,加减用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52句口诀,而乘除法则用九九口诀。目前在国际上普及的珠算(合台湾、香港、澳门)均系我国传统的珠算。自从1979年中国珠算协会成立以来,在短短的10年中,我国的珠算专家,学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反复实验,终于在八十年代初创造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珠心算。珠心算的核心就是用一口清代替九九口诀,乘算用一口清乘积累加,除算用一口清乘积递减。珠心算一改近两千年的珠算传统技术,以其独特的技巧、惊人的速度、算理的科学、算法的捷便,将我国传统计算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珠算是我国一项流传相当久远的算学技艺,早在东汉时代《数术记遗》一书即已记载珠算的计算方法。宋元之后,由于商业经济逐渐发达,计算的应用需求大幅提升,又因算盘计算具备方便实用的优势,珠算蓬勃发展,成为近千年来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华人文化圈最主要的计算工具。同时,也由于在历史长河中的长期应用,珠算早已不知不觉融人传统文化,成为一种“计算”、“用脑”、“商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珠算作为中国古老而年青的科学,既包含自然科学知识,也蕴含着中华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13.
14.
《数术记遗》记载了我国古代14种算法,除第14种“计数”为心算,无须算具外,其余13种均有计算工具,分别是:积算(即筹算)、太乙算、两仪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宫算、运筹算、了知算、成数算、把头算、龟算和珠算。唐宋以后,《数术记遗》中所述13种算具,除珠算沿用至今外,所有算具均相继失传。而此书以“记遗”的形式,内容比较简单,只有文字介绍,更无算具图样,其历史原貌,已经无人知晓。成为我国古算史上的千古之谜。后世中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并试图还原其本来面目。惜无定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唯一最早的算具专著《数术记遗》,东汉末徐岳撰。一千五百余年后,戴震首先提出伪托说,跟着走的人不一而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后汉志注引袁山松书日,刘洪,泰山蒙阴人,延熹中以校尉应太史征,拜郎中,后为会稽东部都尉,征还未至,领丹阳太守,牵官。是洪官会稽后未尝家居,不得言于泰山见之。且洪在会稽乃官部尉,其为太守实在丹阳,  相似文献   

16.
《数术记遗》记载“太一算”说:“太一算,太一之行,去来九道”。嘶究“太一算”的学者们对这句话中“道”的理解,历来就是有争议的。为了深入研究古代算学.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太一算”中“道”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一、采用计算工具的十三种算法中国古算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就计算而言运用工具之多、探求算法之广比之西方并不逊色。众所周知单就《数术记遗》而言早在东汉时代(距今约1800年)见之于书者就有十四种之多。  相似文献   

18.
《数述记遗》在唐代明算科取士,作为《算经十书》外兼习之书,至五季纷乱而遗失。至宋景祐元年(1034)王尧臣奉敕撰《崇文总目》,以昭文、史馆、集贤、秘阁四馆所藏书。分类编目而成,其中就有《数术记遗》。而记录中却已不知何代人所作,可见其创作年代在北宋时已成问题。此后一直失传,“民间藏书之家,亦无其本。”元丰七年(1084)秘书省虽刻了几部算经,但未有《数术记遗》。至南宋嘉定五年(1212),鲍瀚之在杭州七宝山  相似文献   

19.
20.
李培业 《珠算》2002,(4):2-5
《数术记遗》旧题汉徐岳撰,北周甄鸾注。唐代选举之制,学习《算经十书》外,兼习此书。《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当时好事因托为之,嫁名於岳。钱宝琮先生认为是甄鸾依托伪造的书。近有人提出反对,认为确为汉末作。关于作年代,另外详考。此处只对书中所载的十三种算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