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1986—1992年东海北部拖虾调查及虾类资源动态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10种群体数量大、经济价值高的虾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比较了各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繁殖、生长等特点,阐明其规律性及异同关系,为合理利用本海域的虾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海浪岗山岛屿黄土的系统采样和粒度测试分析,并与其他地方黄土充分对比,讨论了浪岗山第四纪风尘沉积的粒度特征.浪岗山黄土剖面粒度垂向变化不大.小于5 μm颗粒平均含量为24.9%.10~50 μm粒组富集,分布均匀,符合黄土的风成特性.但粗颗粒(>50 μm)含量均超过10%,高于西部黄土的粗颗粒含量.显示该剖面除了接受来自西北内陆的远源风尘物质外,还接受来自沉积区附近的“近源”风尘物质.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492个中国传统村落和334个省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分析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状况、集中程度、关联因素及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存在市县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山区多、平原少特征;在宁德市的中西部、福州市的西南部、龙岩市的东南部与漳州市西部的结合部形成3个高密度区;福建省传统村落分布与福建特殊的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古代水陆交通、经济、文化、城乡区位因素影响有较高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4.
王锴 《科技资讯》2023,(24):185-191
黄土高原地区侵蚀严重,灾害频发。如何在黄土高原地区实现乡村更好更快发展的任务艰巨。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DEM、灾害点和路网数据耦合分析了地质灾害和道路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关系,为乡镇建设发展提供指导。研究结果:(1)研究区地形走势呈NW-SE走向,研究区北部和中部坡度相对较小,南部地区坡度起伏较大。(2)舟曲县地质灾害总体上是沿着NW-SE走向的两条沟谷呈条带状分布,且滑坡灾害主要分布在白龙江流域。(3)中东部和东北部乡镇已经实现道路辐射全覆盖,而东北部、中部以及南部的部分乡镇仍存在道路辐射不到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为了将高维输入空间的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利用可视化技术探测数据的固有特性,提出了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NLPCA:NonLinea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自组织映射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生物信息学中基因表达数据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分类正确率,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分析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7~2011年广西统计年鉴河池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数据,应用DEA对河池市10个县市2010年的经济效率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池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效率不成正比。同时,使用ESDA中的Moran I算法,Gi统计变量和聚类分析分别对河池市的空间相关格局进行差异性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池市的相关县域处于扩散效应区与过渡区内,经济效率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最后,为促进老少边穷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影响甘肃省人口经济压力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因素,确定了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再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人口经济压力的空间格局和时间序列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经济压力空间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大部分地区人口经济压力在1990-2005年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人口自身带来的压力是主要因素,经济发展缓慢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岩石破裂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和FLAC软件,建立了服从应变软化关系的非均质二维岩石类材料数值试样,采用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了在单轴加载过程中的标度不变性,并计算其多重分形谱 f(α)。分析了 f(α)特征参数Δf 和Δα在不同加载阶段的特征,不同均匀程度的岩石试样在峰值强度前 f (α)的顶点 f (α)max和Δα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概率算法进行计算,在较大的尺度内标度不变性良好;f(α)曲线呈左钩形,并随着载荷的增加而趋于明显,同时Δα减小;若所有的盒子都存在可测度的参量,则 f (α)max随载荷增长,峰前 f (α)max与Δα随均匀程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均匀性较高以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海洋中刀鲚的数量分布、群体结构特征以及分布海域的环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5月)和夏季(8月)未采集到刀鲚,在秋季(11月)采集到1241尾,平均渔获率为0.211kg/ll,冬季(2月)采集到4526尾,平均渔获率为0.490kg/a,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的刀鲚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附近,水温6.20℃,在30~60m水深处、32度等盐线海域分布较密集。所采集的刀鲚平均体长240.77mm,平均体重55.09g,在海洋中主要摄食虾类和端足类等,其摄食率在2—4月较高。  相似文献   

10.
东海蟹类的区系特征和经济蟹类资源分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蟹类及以往有关文献曾报道过在东海有分布的蟹类种类,对东海蟹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描述东海蟹类的全貌。结果表明:东海324种蟹类绝大多数蟹类区系成分属亚热带和热带的暖水性种,蟹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其区系关系与日本最为密切,其次是南海,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不同区域的蟹类区系成分有所不同,热带性成分具有自北向南,自潮间带、沿岸浅海向外侧深水区渐有增加的趋势。同时,一些热带性强的蟹类,其分布北界似乎就在31°N附近海区,值得指出的是,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得知,一些种类在东海的地理分布要比以往有关文献报道的更广泛,它们都越过长江口向北推进到了33°N或济州岛西南,而不是仅分布长江口以南,如红星梭子蟹、纤手梭子蟹和长手隆背蟹等。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10—2011年在东海渔业生产采集的细点圆趾蟹样品,结合实验室养殖,开展了对其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细点圆趾蟹交配时,以硬壳雄蟹与软壳雌蟹的配对组合较为常见。最小抱卵个体头胸甲甲长为32.15mm,甲宽为55.50mm,体重为45.46g。大部分抱卵个体的甲宽为60~75mm。当甲宽为55.50~80.12mm时,抱卵个体的抱卵量为(20.34~68.09)万,细点圆趾蟹的繁殖力随着雌性亲体规格的增大而增加。细点圆趾蟹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与甲宽的关系为:F=0.79L3102(R2=0.998)。相同规格的雌性亲体,抱卵量比成熟卵母细胞数量少,这表明在产卵与孵化过程中有卵子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东海剑尖枪乌贼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4-1996年和2004-2006年东海大陆架25°30′-33°30′N,128°00′E以西海域调查资料,对剑尖枪乌贼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剑尖枪乌贼渔获量高峰期出现在夏季,其资源密度指数达到20.3kg/h,其次是春、秋季,均为5.1kg/h,冬季最低。中心渔场在27°00′-28°30′N,122°30′-124°30′E和28°00′-30°30′N,124°00′-126°30′E。渔场表、底层水温分别为28-29℃和18-21℃,表、底层盐度分别为32-34和34-34.5。该种生命周期为1年,5月份出现性成熟个体,6-10月性成熟个体出现率较高,性成熟度Ⅳ期和Ⅴ期达到41.3-63.5%,有春生群、夏生群和秋生群之分,夏秋季出生的群体,经过越冬后,翌年春夏季长大进行繁殖,并与春生群、夏生群一起,成为夏秋季的主要捕捞对象。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宜在夏季渔获量高峰期发展光诱作业或鱿钓作业,以提高其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东海日本鳀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0~2002年在东海海域每年分季度4个航次双拖作业渔业资源调查和2000~2003年鳀鱼监测调查资料。对鳀鱼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鳀鱼的2000~2002年平均双拖网渔获率为0.55kg/h,以2000年冬季最高(2.06kg/h)且分布范围较广,2000秋季最低(0.0008kg/h)且极少有分布;鳀鱼在浙江近海的产卵期为2~5月,3月开始出现补充群体,经周年生长全长可达到约100mm。  相似文献   

14.
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该种的年平均渔获率为524g/h,以春季较高(839g/h),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分布海域主要在20~60m水深,即在沿岸低盐水和外海高盐水交汇的混合海区,适温范围10~25℃。适盐范围30~34。繁殖期6~10月,盛期8~10月,9月至翌年1月相继出现30~40mm的小虾,并逐月长大加入捕捞群体,成为翌年新的捕捞对象。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建议12月至翌年2月,在小虾出现高峰期时,加强保护措施,增加补充群体的资源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黄东海区域多毛类Polychaeta物种组成状况。【方法】用0.1 m2 Gray-O’Hara箱式采泥器重复采样2次,对获得的多毛类样品进行准确的分类鉴定,采用优势度计算公式:Y=(ni/N)fi统计得出优势种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本次调查黄东海共鉴定出多毛类32个科90种,优势种为背蚓虫Notomastus latericeus Sars,1857和掌鳃索沙蚕Ninoe palmata Moore,1903,其分布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结论】黄东海多毛类种类丰富,优势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而分类学研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东海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1986-1992年东海北部海域拖虾调查及近几年虾类资源动态监测资料,测定葛氏长臂虾样本2914尾,其中雌虾1927尾,雄虾987尾。分析其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性比、繁殖、生长等特点,阐明规律性,为合理利用葛氏长臂虾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东海区龙头鱼数量分布与渔业生物学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8-2009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大面积定点底拖网调查资料和常规渔业资源监测资料为依据,对龙头鱼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主要分布在江苏外海和长江口外海,较为稳定的盐度水域范围,对水温和水深的适应范围较广;龙头鱼的优势叉长为120~200 mm,占70.55%,平均叉长165.23 mm;优势体重为10~20 g,占28.21%,平均体重34.10 g。龙头鱼的雌雄比例约为1.70:1,7-9月为产卵盛期;除了7月份以外,龙头鱼摄食等级为0级(空胃)所占比例最高;食性分析结果表明,胃含物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龙头鱼,其次为七星底灯鱼,再次为中国毛虾。目前,龙头鱼尚属于资源状况较好的鱼种之一,渔获量较为稳定,资源开发尚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8.
Using the Ecopath mass-balance trophodynamic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rophic levels, flows, food web structure and ecosystem maturity of the East China Sea, and identified ecologically important functional groups in the ecosystem. The model is based on fishery resource surveys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2000, studies on diet composition and global databases such as FishBase and the Sea Around Us Project Databas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ophic levels of the functional groups are between 2.86 and 4.37, with an average of 3.32. Anchocy (Engraulis japonicus), small fishes and benthic crustaceans such as shrimps and crabs are important groups in terms of the trophic structure and flow dynamics in the East China Sea. Energy flows of most groups are between specific trophic levels, except file fish (Thamnaconus spp.), pomfret (Pampus spp.) and cephalopods. Trophic transfer efficiency of levels II, III, IV and more than V are 11.8%, 21.1%, 17.4% and 22.1–22.5%, respectively. Effects of fishery – the largest ‘consumer’ of the ecosystem – are much stronger than those exerted by biological groups in the system. The model suggests that the current fishery can further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ecosystem. Evaluations of the system indices suggest that maturity of the ecosystem is low. The conclusion of this model indicates that it was the overfishing that caused the ecosystem of the East China Sea declined,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as a critical reference for fisheries management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