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通过HCN信号的测量与处理来获得等离子体电子密度。采用硬件相位差计获取HT-7装置中原始HCN信号,根据对该信号特点的分析, 设计出信号去零漂、信号翻转、基于模糊逻辑的去噪处理算法。在HT-7装置实验中,使用该算法获得了较高精度的低噪音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相似文献   

2.
HT-7等离子体密度反馈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HT-7等离子体密度反馈控制系统,分析了影响等离子体密度控制的因素,改进了密度反馈控制方式,使控制系统密度反馈更为完整、规范,实现了控制系统从单纯的反馈控制向多功能转化。给出了在HT-7装置上的实验结果,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HT-7U等离子体位形与电流控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数值求解了等离子体磁流体方程组,模拟了HT-7U装置自由边界等离子体位形及控制系统随时间的演变过程。模拟的结果对HT-7U装置及等离子体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是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 ,包括一个具有非圆小截面的大型超导托卡马克 HT-7U实验装置和低温、真空、水冷、电源及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波加热、波驱动电流、诊断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重要子系统。文中概要地介绍 HT-7U装置冷却回路的基础结构和主要参数 ,对冷却回路进行了概念设计 ,给出了冷却回路流程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HT-7装置上建立了一套高速CCD可见光成像诊断,测量了边界等离子体的可见光辐射成像.在HT-7装置放电中,首次观察到在等离子体边界区域存在一条极向旋转的可见光辐射带,由CCD诊断系统得到其极向旋转的频率为858Hz.根据多道Hα阵列测量得到极向旋转频率为952Hz.多道磁探针信号测量发现,等离子体内部存在m/n=3/1的电磁模,该模的旋转频率为972Hz.从电子回旋辐射诊断系统得到的电子温度剖面发现该模的磁岛宽度约为2.5cm.  相似文献   

6.
在HT-7装置上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了活动限制器的表面温度,显示了第一壁温度与等离子体水平位移、波加热参数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等离子体与壁相互作用的程度。采用ANSYS计算了活动限制器表面大致的能流分布,其结果与方法可为EAST装置等第一壁温度的测量和能流的计算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详细介绍了HT-7装置低杂波前级系统的组成、低杂波系统的采集和功率模式控制。实验中通过前级PIN开关控制不同的低杂波输出模式,满足了HT-7装置相应实验对低杂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HT-7装置上建立了一套高速CCD可见光成像诊断,测量了边界等离子体的可见光辐射成像。在HT-7装置放电中,首次观察到在等离子体边界区域存在一条极向旋转的可见光辐射带,由CCD诊断系统得到其极向旋转的频率为858Hz。根据多道Hα阵列测量得到极向旋转频率为952Hz。多道磁探针信号测量发现,等离子体内部存在m/n=3/1的电磁模,该模的旋转频率为972Hz。从电子回旋辐射诊断系统得到的电子温度剖面发现该模的磁岛宽度约为2.5cm。  相似文献   

9.
针对HT-7U装置等离子体位移快控电源低压大电流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采用双PWM AC/DC变流器拓扑且易于多组并联的新颖控制方案;在分析了PWM AC/DC变流器d-q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三闭环控制系统,特别采用了基于前馈的解耦控制和微分反馈控制,从而使系统获得了优良的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证实了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在HT-7装置实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集成软件GT-7开发中,使用了面向系统并且支持系统开发全部过程的建模工具UML,完成了软件的建模、设计与实现,介绍了该软件用到的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法。实验表明,该软件应用性强,操作灵活,用户只需操作鼠标就可以完成信号的处理、分析、对比以及二维、三维显示,并能以交互式方式实现二维图形的任意轴缩放,三维图形的旋转、平移与缩放。  相似文献   

11.
HT-7U装置环电压建立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真空室的屏蔽作用,当极向磁场变化时等离子区域的磁场不能随极向磁场同时变化,环电压的建立存在一增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环电压延迟的时间常数与真空室的等诳时间常数一致。在真空室等效时间常数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环电压上升过程。HT-7U装置环电压建立过程大约需要20ms。  相似文献   

12.
HT—7超导托卡马克最新实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刚  谢纪康 《物理》2001,30(6):328-331
HT-7超导托卡马克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较大进展:高参数放电时间长度接近4s,总加热功率超过1MW,在低杂波全波驱动、电流爬升、离子回旋共振加热、双波协同效应,射频壁处理,低环电压启动等方面都取得可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HT-7装置上建立的多阵列软X射线诊断系统对等离子体放电中的锯齿不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锯齿的出现及其行为特点与等离子体电子密度Ne、电子温度Te、边界安全因子qα、壁条件等放电参数有密切关系。在低杂波电流驱动等离子体放电条件下,观察到m/n=1/1的中间模振荡出现在锯齿的上升阶段,并迅速发展、饱和、衰减,在锯齿塌陷或先兆振荡出现以前消失。分析和讨论了欧姆加热条件下和低杂波加热条件下的锯齿行为。  相似文献   

14.
HT-7U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装配方案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T-7U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科研目标是建造一个具有非圆截面的大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用来开展稳态、安全、高效运行的先进托卡马克聚变反应堆基础物理问题的实验研究。讨论了HT-7U装置主机关键部件的构成,装配过程中对各关键部件装配的精度要求,建立了总装测量系统确保关键部件的装配精度。  相似文献   

15.
李建刚  杨愚 《物理》2003,32(12):787-790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在发展了50年后,在2003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将最后选址开工。科学工作者们希望这个在新世纪初开始的项目能成为彻底解决能源问题的发端,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最近在受控热核聚变科研上取得了长足进展,朝着稳态高温等离子体的方向又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其HT-7超导托卡马克高温等离子体的持续时间达到63.95s,成为目前世界上能开展分钟级高温等离子体放电的仅有的两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最新的聚变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Multi-Channel FIR HCN Laser Interferometer on HT-7 Tokama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Five-channel far-infrared (FIR) hydrogen cyanide (HCN) laser interferometer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plasma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 on the HT-7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The structure of the five-channel FIR laser interferometer is described. The laser source used in the interferometer was a continuous wave glow discharge HCN laser with 3.4 m cavity length and 100 mW power output at 337 m wavelength.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was 0.1 ms and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was 1/12 fringe.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measured by the interferometer on HT-7 tokamak are repor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