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激光双焦点测速技术具有信噪比高、电子系统工作频率低等优点,为解决高速流体(每秒数千米)的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双焦点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激光测速的单一多普勒式,大大开阔了激光测速技术的所及范围.  相似文献   

2.
风沙两相流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斌  王元  王大伟 《力学进展》2006,36(4):580-590
围绕风沙两相流的测量, 归纳了过去几十年来在风沙动力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风速测量技术和输沙率测量装置.着重讨论了高频测量在目前风沙动力学研究中的必要性, 分析了传统风速和输沙率测量装置的优缺点.对新一代光学测量技术------PIV在风沙两相流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指出PIV测速技术在风沙两相流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使用PIV测速技术可以得到风沙流结构、两相速度场等宏观信息, 同时也可以进行单个颗粒运动状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经国家教委批准,《流体动态测量及其应用国际会议(简称ICFDMA)》定于1989年10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负责筹办。会议内容包括流体动态测量的新技术迸展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主要范围如下:1.动态流动测量的基础性研究;2.激光多普勒测速,激光双焦点测速及其在湍流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利用激光多谱勒效应连续测量抛射体和靶样品自由面速度变化的装置。它实际上是对位移干涉仪的一种改进,利用空间角度效应使两光束差频减小12个量级,因而扩大了测速范围。 该装置适于测量每秒几十米至几百米的速度。它的主要优点是设备简单,装校容易,并且可以灵活地调节量程以适合测量各种不同的速度。在中、低速范围的冲击波研究和其它研究项目中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5.
层析时间分辨粒子图像测速(Tomographic Time-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简称Tomo-TRPIV)技术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流体无接触测速技术,能够无干扰地测量流场的三个速度分量的三维空间分布。本文简要介绍了Tomo-TRPIV技术的基本原理、测量系统的主要组成和测量的主要步骤以及水槽中平板湍流边界层及其拟序结构的测量结果。实验证明,Tomo-TRPIV技术能够很好地测量平板湍流边界层对数律区的瞬时及平均流场,实验发现,在对数律区,平板湍流边界层中的拟序结构的涡量场主要以空间四极子的形式存在,四极子涡旋相互诱导,产生喷射和下扫等猝发事件,维持湍流边界层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6.
李泽仁 《爆炸与冲击》2005,25(5):457-460
详细分析了测量任意反射面的激光干涉测速系统(VISAR)中信号光纤的模式色散对速度测量的影响,建立了数学分析模型,数值模拟了色散对比度因子与测速系统所使用的条纹常数和被测速度增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测速时使用的条纹常数越大,信号光纤模式色散的影响越小;(2)被测速度越大,信号光纤模式色散的影响越大;(3)阶跃折射率光纤的色散影响比剃度折射率光纤大得多。通过本项研究,给出了减小信号光纤模式色散的有效措施,对提高VISAR的干涉图对比度及测试精确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转镜式高速相机扫描速度及其不均匀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速相机扫描速度不均匀性产生的原因、扫描速度测量的方法,简要地介绍了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测时精度达到3ns,测速精度达到 3,最后给出了测量 GSJ型和SJZ-15型相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用热线风速仪同时测量流场速度与温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汪健生  郑杰 《实验力学》1998,13(3):393-398
本文对流体力学实验研究中广泛使用的热线风速仪常用的测温和测速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同时测量流场速度与温度的方法。与分时测量相比,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本方法将有助于全面分析速度场与温度场的相互影响与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对方向敏感的频移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采用两个声光器件获得所需的频移量。在雷诺数2750到8250范围内,用此系统测量了平面二维单边阶跃扩张管道中的高湍流度迴流流动。通过模拟法和数字法处理数据,得到了迴流区的平均速度和湍流度分布,还从数字数据处理器得到了速度概率分布和概率密度函数。结果表明,频移激光测速系统可以成功地用于各种复杂的流动,如高湍流度流动、迴流流动和交变流动的测量。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用于一级轻气炮弹速测量的全光纤激光光束反射测量系统(All Fiber Optical Beam Reflectance简称AFOBR),进行了弹速动态测量实验,并与传统的电探针测速技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电探针测速技术相比,AFOBR测速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速精确度和可靠性,其速度测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等于0.5%。  相似文献   

11.
刘乔  李泽仁 《爆炸与冲击》2012,32(2):179-184
为对激光干涉测速系统(VISAR)中信号光纤的色散特性进行快速测量,搭建了一种基于时域法的 多模光纤色散测量装置。该装置由532nm 的皮秒激光器、快响应光电探测器以及宽带数字示波器组成,通 过对输入光纤前后的光脉冲时间宽度进行测量,来获得光纤的脉冲响应3dB脉宽(即色散时间)。利用该装 置分别对一根长度为123m 的国产梯度折射率光纤以及一根10m 长的阶跃折射率光纤在532nm 波长附近 的色散特性进行了测量。测得的梯度折射率光纤色散时间为(68316)ps,对应3dB频响带宽为646MHz; 阶跃折射率光纤色散时间为(163114)ps,对应频响带宽为271MHz。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分 析,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利用该实验装置,可对激光干涉测速应用 中信号光纤的色散特性进行迅速、准确的测量,从而为实验中信号光纤类型、长度等的合理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外LA应用于旋转流场测量的发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测速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光学测量手段,在叶轮机械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和发展,其独特优点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本文简要评述了国外激光测速仪在旋转流场中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载波相位时间差分测速方法未考虑观测噪声以及周跳因素影响测速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一种联合多普勒的载波相位精密测速方法。首先通过多普勒观测量辅助消除周跳干扰,之后利用无周跳的载波相位时间差分作为观测量,并利用Kalman滤波抑制观测噪声对速度测量的影响。静态和动态的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消除周跳干扰,抑制高频噪声影响,静态测速精度达1 mm/s,动态测速精度优于2 cm/s,提高了测速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轻气炮实验中对超高速小弹丸的测速需求,研制了一套激光片光测速系统.系统采用片光压缩技术、光谱滤光技术以及电路滤波和宽带放大技术,解决了超高速小弹丸测速成功率低和易受干扰的问题,测速信号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在轻气炮实验中,该系统实现了对高速小弹丸的速度测量,与激光光束遮断法对比,测量结果的不一致性小于1%,系统的测量...  相似文献   

15.
在3 km火箭橇试验的基础条件下,为解决惯性测量装置火箭橇试验中雷达外测系统、遮光板外测系统和GPS系统的时间不同步、初始状态不一致以及分离误差采用单一外测数据的问题,通过解算和分析火箭橇试验过程中的雷达外测数据、遮光板外测数据和GPS外测数据的数据特点,探究了一种雷达外测、遮光板外测和GPS系统的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有效的利用了雷达的测速精度和遮光板的位置精度,弥补了水刹车段外测手段单一的不足,成功将各外测系统融为一体,系统位置精度小于0.02 m,系统测速精度小于1‰,为惯性测量装置的误差分离提供了一个完整、准确的外测系统。  相似文献   

16.
鉴于光纤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纤及其无源器件、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探测器件及其应用技术日臻完善,以及配套测试仪器性能的极大提高,在火炮上开展了基于激光光束遮断原理的全光纤测量技术的实验研究。设计组建了精密测量火炮弹速的AFOBB(AllFiber Optical Beam Breakout)测量系统,完成了数十发动态考核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处理与统计分析表明,火炮AFOBB测速系统完全满足精密物理实验的测试精度及可靠性要求,速度测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0.5%。  相似文献   

17.
冲击试验中,精确而可靠地测定撞击前飞行物体的瞬时速度,往往是至关重要的。通常的狭缝式光电测速装置的框图如图1。这种测速装置的测速精度主要取决于缝宽W与缝距L之比:...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全场测速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军  吕进 《力学进展》2007,37(3):428-442
多普勒全场测速(Doppler global velocimetry)是一种基于分子滤波原理来测量散射光多普勒频移, 从而测量平面内流动速度场的技术, 主要应用于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燃烧学实验研究中, 尤其适用于较高马赫数流场测量. 研究人员也称其为平面多普勒测速(planar Doppler velocimetry)、吸收-滤波平面多普勒测速(Absorption filtered planarDoppler velocimetry), 滤波瑞利散射技术(filtered Rayleigh scattering)等. 本文对多普勒全场测速技术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数据处理、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Adir.  RJ 董苏华 《力学进展》1992,22(3):395-418
<正> 1 引言 现代实验流体力学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发明并发展了整个标量场和矢量场的瞬态测量技术.这些技术包括测量标量的层析摄影干涉测量法(tomographic interferometry)(Hessetink1988)和平面激光诱发荧光法(Hassa et al 1987),以及测量速度场的核磁共振成像法(Leeet al 1987),平面激光诱发荧光法,激光散斑测速法,粒子跟踪测速法,分子跟踪测速  相似文献   

20.
新型测速系统(全光纤位移干涉仪,AFDI)中,激光距探头小于1mm时,散焦直径小于0.1mm。系统在不需要任何光学辅助装置的条件下,可直接测量电爆炸驱动的小直径飞片(0.5mm、0.7mm)的速度历史曲线,本文中实测的最高速度为3.15mm/μ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