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红军  薛新华 《力学学报》2003,11(4):435-439
青岛港是我国北方一个很重要的港口码头,但由于年久失修,码头的使用出现安全隐患。经多种修补方案比较,最终采用垂直注浆加固方案。为了检测码头高压注浆加固处理效果,采用弹性波CT方法并结合岩芯波速测试及强度试验对其进行检测。本文简要叙述了弹性波CT法的原理与测试方法,探讨了该法在灌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试验证实,弹性波CT技术在探测水下高压注浆效果检测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更社  谢定义 《实验力学》1998,13(4):451-456
本文将先进的计算机层析(CT)技术应用于岩石损伤特性研究。分别对岩石材料的初始损伤特性和损伤扩展过程进行即时CT扫描。用CT数的大小及分布规律表征岩石材料的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3.
应用X射线CT技术无损检测混凝土内部结构和裂纹演化过程,是对混凝土细观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和研究.详细总结了目前CT技术在混凝土破损过程中的实时动态观测、CT图像分析、裂纹演化规律、损伤演化与损伤变量分析、混凝土三维图像重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结论表明:CT技术是研究混凝土细观损伤演化过程的有效观测手段,并指出混凝土CT试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精确的CT图像及其成果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X射线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基于X射线的CT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岩石损伤检测是岩石损伤力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首先介绍X射线CT设备的发展状况、检测原理和技术指标,回顾了CT技术在岩石损伤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其次给出了现有的CT分析方法,提出了统计频率分析法;然后评价了各种基于CT均值的损伤变量;最后指出岩石CT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靳洪晓  赵永贵  李勤  郭鸿 《力学学报》2000,8(2):239-243
在地表面沿研究区域的四周布置激发点和检波器 ,进行人工地震观测记录。地震能量由激发点到达接收点 ,利用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等多震相 ,进行 CT反演 ,得到波速地震 CT图像。该图像给出浅层波速横向分布 ,反映了覆盖层分区及基底岩性特点与构造分布。该方法应用于某工程场地的浅层勘探中 ,所得波速 CT图像与地质露头及开挖相吻合。该方法将地震 CT技术从钻孔和巷道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陈开圣  彭小平 《力学学报》2005,13(4):530-532
地震波法可明确测定不同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因而可用在灌浆结构工程中的检测。本文详细阐述了地震波法在大坪岩堆滑坡体灌浆加固处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坡体在灌浆前后弹性参数的对比分析,说明用地震波法检测公路边坡灌浆加固效果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红外CT模拟在混凝土板内部缺陷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赵鸣  李杰 《计算力学学报》2007,24(5):579-584
红外成像技术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对结构内部缺陷进行实时、快速大面积扫描探测,作为无损检测领域一项新的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技术的主要缺点是只能通过成像技术显示缺陷表面状况,却无法获知缺陷深度和厚度。本文以一维有缺陷混凝土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混凝土板进行热传导数值模拟分析,获得每一点物体表面温度差与缺陷深度及其厚度的非线性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对混凝土板内部缺陷的三维重构,即红外CT模拟。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同时获得缺陷深度和厚度,并适用于任意形状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地震CT勘探原理及其在公路隧道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宇  肖宽怀  赵永贵 《力学学报》2003,11(4):440-444
地震CT勘探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可靠性强、信息量大、图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广泛地用于线路、场地、隧道、边坡等项目的工程地质勘查和病害诊断。在元磨高速公路芭蕉箐隧道的地质病害诊断中应用地震CT进行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飞鱼泽隧道的上行线二衬拱顶靠档墙处出现裂缝,经地震CT技术查清隧道上所覆盖岩体的工程地质结构结果表明,沿隧道轴向存在三个岩体破碎带,其中在小里程入口段,岩体完整性较差。在隧道病害治理和隧道健康监测中,经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器的监测结果表明,松散破碎岩体的地质情况得到了相应的加固。因此,地震CT和FBG两者的检测结论是相互印证的。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内部细观裂纹的演化规律研究可以解释其动态特性和损伤破坏机理.X射线CT技术是无损探测混凝土内部细观裂纹萌生、扩展、贯通的有效手段.与医用CT配套的便携式材料试验机是进行混凝土CT试验的关键加载设备.本文概要介绍研制便携式材料试验机的研制过程.论述实现动态加载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加载设备的便携式要求、加载波形显示、加载控制、试件安装和粘结技术等.经过试验,表明所研制的加载设备达到了使用要求.混凝土动力压缩条件下突发性裂纹的出现是其动态强度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铁路隧道工程勘察中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岩溶洞穴及断层构造,都将对隧道施工产生安全隐患,本文阐述采用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的高频大地电磁法能够准确快速的探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溶洞、断层等地质构造,对施工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溶的赋存状态进行超前的宏观预测,并将野外的成功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志龙  王兰生 《力学学报》2005,13(1):140-143
基于范数概念计算的灰关联度较常用的基于均值思想计算的灰关联度具有更好的整体接近性,本文将范数灰关联 度分析法引入到灌浆加固工程中,应用于确定影响单位深度吸浆量因素的权重上。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和可操作性,能方便、快捷、较准确地确定影响地基单位吸浆量的因素权重。  相似文献   

13.
后河水库是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垣曲县淹没区移民安置创造条件的补偿工程。由于坝基及两岸坝肩岩体内构造断裂和风化卸荷作用, 致使坝基和坝肩存在有渗漏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后河水库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依据GJMZ法对后河水库灌浆与排水工程中的斜孔方位进行了计算和优选, 其成果可为设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孙英勋 《力学学报》2005,13(4):546-550
EH4电磁成像系统是一套双源型电磁法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的物探系统,它是CSAMT和MT的结合体。本文介绍了EH4的原理、特点、工作方法和资料处理。该系统首次运用于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勘察中,结合其他手段,成功解译出了隧道的软弱层、地下水及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为划分隧道围岩类别提供了较好的依据,同时也为高速公路长大深埋隧道提供了一种新的勘察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CT扫描的花岗岩三维数值试件重构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石细观结构控制宏观破裂模式,建立一种表征岩石细观结构的数值模型重构方法并能够嵌入到力学模型中计算岩石破坏过程应力分布,对于揭示岩石破坏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论文以花岗岩试件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先进的CT技术获取试件内部结构切片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基于CT图像的花岗岩试件结构的识别和表征,基于矢量化方法和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3D建立了花岗岩三维数值试件,对花岗岩试件单轴压缩破裂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试验结果与物理实验结果对比发现,基于CT扫描的花岗岩数值试件真实表征了岩石细观结构,所以力学模拟得到的破裂模式与室内物理实验得到的破裂模式相似,同时能够解译岩石破裂力学机理,为深入研究岩石、复合材料等力学特征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岩石材料损伤变量与CT数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岩石损伤CT扫描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将岩石材料损伤CT数和岩石损伤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了用损伤CT数表达岩石材料损伤变量的公式,并和Belion、Lemaitre用材料密度表达的损伤变量公式进行计算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7.
刘金兰  李庆春  赵斌 《力学学报》2007,15(4):569-574
给出了位场场源边界识别的最新技术,利用斜导数法、斜导数水平梯度法及theta图法对山西境内古裂陷带和古拼接带及山西地堑系主要断裂构造进行了边界位置识别研究,并与常规水平梯度法进行对比分析。对理论模型和山西实际资料的边界识别结果表明:这些新技术的识别效果都优于传统水平梯度法,能获得更丰富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刘传孝 《力学学报》2000,8(3):361-363
通过煤矿井下的工程探测实例 ,论证了探地雷达方法作为当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之一应用于煤矿井下断层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